当前位置:首页>写人>

学习与自省作文(自省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

学习与自省作文(自省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4-06-07 15:42:04
学习与自省作文(自省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

学习与自省作文【一】

学生的任务是什么?从小,老师与家长就灌输着:“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学习是为了自己,为了国家的富强。”

那么考试是为了什么?老师又说:“考试是为了检测你近一段时间的学习状况。”

家长呢?他们以考试成绩好为荣,丝毫不管孩子疲惫的双眼以及头上几根刺眼的白发;以考试成绩不好为耻,大声谩骂甚至侮辱孩子,丝毫不管孩子那自卑的神情。在不知不觉间,分数,成了学生们的一切。

在一座学校中,你可以轻松看出学生分为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以‘优等生’组成的派别,他们趾高气扬,眼高于顶,目空一切,以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看着其他的人。毕竟,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太少太少;以‘差生’组成的.派别,他们不受人重视,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面对老师的漠视,‘优等生’的嘲笑,他们不敢言语,自甘堕落,上课睡觉,扰乱课堂纪律,于是他们更是被视为蛀虫,害虫,被排挤,被孤立。

为什么‘优等生’有这样的特权?因为他们分数高,被家长老师所喜爱,在老师眼中,他们是获取业绩的最好机器;在家长眼中,他们是与他人攀比的最好筹码。他们自己呢?也已成为这样的机器或筹码而沾沾自喜,不得不说这真是一种悲哀。

幻想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大的本领,有他的存在,人类有了无限的可能;人们幻想月亮,于是,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人们幻想宇宙,于是,有了太空站的发射。如今,中国学生早已因忙于学习而失去了幻想的权利,被关在一个名为现实的囚笼里,走不了,逃不脱,令人惋惜。

分数重要吗?它并不重要,分数再高,它也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而已,他无法代表什么,然而,中国家长视它如珍宝,将它当作炫耀的资本,仿佛分数才是自己的孩子,而学生们,只是一个赚取分数的机器罢了。

不知何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了一个笑话,一个借口,一个包裹着真实的华丽的外表。学习的目的是分数,获取分数的途径是考试,考试的前提是学习。这便是那华丽外表下的真实。

学习与自省作文【二】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要合作基础上的,在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一定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依据自己的想法动手操作或交流意见,这样学生合作学习才有明确的目标和意义。

学习与自省作文【三】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目前在“课改课”中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在人人参与、团结互助、激烈讨论、思维碰撞中,时常能使课堂生成出许多让人惊喜的效果,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有效的升华。

但合作学习不能忽视独立思考,实施合作学习是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因为没有独立思考的“蓄势”,就不会有合作学习的“迸发”。目前不少老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盲目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有的老师在学生还没有对文本充分阅读思考,大部分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就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而多数学生只是随声附和、浑水摸鱼;有的老师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动辄安排小组讨论,一堂课下来,表面热闹非凡,实际收效甚微;也有的老师让学生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了就匆匆收场,达不到真正的合作学习的目的。以上种种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正确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学生只有在进行独立思考有了疑问后,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解惑的。也只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在由分歧,争论、辩解到达成共识这一过程中,才能有认识上的提高。否则时时合作、时时探究,就会使学生产生倦怠、依赖心理,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便会大大削减,不利于其以后的发展。

学习与自省作文【四】

调查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学习与自省作文【五】

曾经因为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爱上了语文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总想用那么一两句诗来妆点自己的生活,语文不仅让我读懂了滚滚红尘,也读懂了我自己。在那些暗香浮动的华章里;古老悠扬的韵律中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几抹影子。

在诗经的河岸边寻章摘句,驰骋遨游,在唐诗宋词中赏风花、品雪月。太白的酒、易安的花、放翁的梅、东坡的柳、纳兰的月都曾让我如痴如醉。

大学的时候,总喜欢把自己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从那些泛黄的书页中去探寻语文的渊源,很多时候总能从纸页中游离出几许断肠的诗句与醉人的遐思。

大学课堂上老师对那些尘封的历史与岁月总能信手牵引,娓娓道来。记得有一位上古代文学的周老师,一上讲台,就轻摇着折扇嘴里吐出的全是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我们总能从她那里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悠悠古韵、缕缕古风萦绕耳际。所以聆听古代文学课是一种享受,是心灵的旅行,更是灵魂的游曳。

大四的时候有一门选修课叫“现代与歌词研究”因为喜欢歌曲,所以就选了这门课程。上这门课的老师是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就是我们文学院的傅院长。傅老师上课有一个特点就是:整堂课歌声跌宕、掌声不断。也是从那一天起我才知道好多诗,好多词可以用来唱,所以他的课堂座无虚席,他让文学流动了起来,让语文有了更动听的声音。

我对语文的热爱剪不断、宕不开。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老师,从此整天与学生们一同咀嚼着悠悠中华五千年文化。我们在每一个晨曦中唱着语文的歌,沿着古人的足迹让思绪浪迹天涯。长亭外、驿道边总能留下我们的脚印。我们到过卓文君的十里长亭,杜牧的杏花村,李煜的幽幽深院,柳永的杨柳岸……。

曾经有一位学生告诉我语文就像第二堂体育课。

可是后来,我发现语文有记不完的字词,学不完的语法,做不完的.试卷。于是语文课上流淌的歌声变成了笔尖行走在苍白纸页上的沙沙声。说实话,有时感觉这样子非常的乏味和疲惫!也是从这时候起我喜欢把自己心里的波澜都记下来。刚开始只是作为发泄情感的载体与方式,可后来却慢慢的喜欢上了这样。

再后来当自己用心情倾泻的文字变成一张张报纸与书页纷至沓来时,于是想把那份对语文的情感、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思考和更多的人分享。我破天荒的为自己建了一个博客,偶尔将自己的故事写在上面。引得博友们几声共鸣也算是一件惬意的事。

记得曾经有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网友在看了我的文字后送给我一句话,这句话在后来的日子里给了我无比的鼓励:“听似一首歌,看似一幅画,品似一壶茶,笔尖上流淌的是悠悠华夏五千年文化。”从那一刻起我更坚信,语文将在我这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的人生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语文是一门用情感编织的学科,是一门服务于生活又源于生活的学科,学语文就是学说话,学做人。

真的盼望哪一天我们的语文课可以行走在春暖花开的田埂上,可以栖息在星光皓远的旷野。可以与高山对话,与大江呐喊。甚至可以像海子那样关心粮食与蔬菜,喝一杯茶,听一首歌,赏一弯月,携一卷诗。然后再将触动与心绪酿成精美的文字。

一首诗,半阙词让我与语文结下了深深的情结,一个故事,三五声言语让我坚信我将与语文走完以后的人生。对语文的爱说不清,道不明,总之这份语文情结已经牢牢植根于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