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人>

一千年后你想干什么作文(100年后的世界作文1000字)

一千年后你想干什么作文(100年后的世界作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4 04:22:37
一千年后你想干什么作文(100年后的世界作文1000字)

一千年后你想干什么作文【一】

我想变成一只自由而可爱的小小鸟。

春天,飞到田野里,看看桃花红了,像一个个小娃娃仰着粉红色的笑脸散发着芬芳的香味;看看小草绿了,悄悄地从土地妈妈的.怀抱里钻出来;看看柳树发芽了,像扎着长长的辫子,叶子像发卡,卡在长长的辫子上,风儿一吹就甩进了池塘。

夏天,飞到周口人民公园里,看看火红火红的太阳像大火球一样照耀着大地;看看可爱的女生们穿着自己喜欢的裙子在树荫下做游戏;看看壮实的男生们穿着小短裤在草地上踢足球。

秋天,飞到棉花堆上,看看雪白雪白的棉花像不像朵朵白云;看看变黄的树叶像不像一只只黄色的小蝴蝶在飞舞。忘了告诉你,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苹果熟了,梨子熟了,红透的柿子像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挂在树枝上。

冬天,飞到雪白的世界上,看看大片大片的雪花从空中落到大地,像洁白的羽毛在风中飞舞;看看小朋友们穿着火红火红的棉袄在打雪仗、堆雪人,他们玩的多开心啊!

我多么多么想变成一只自由而可爱的小小鸟啊!

一千年后你想干什么作文【二】

一直对余秋雨这位作家,有很强的崇敬之情,此感觉源于以前学过他的一篇文章 《道士塔》,文风朴实,文底深厚。看他的书,往往能在不经意中给人以某种心灵的震撼,《千年一叹》亦如此。

《千年一叹》是本,记录余秋雨先生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址的经历,为了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如他所说:执笔于最恐怖地区,问道于数万里荒原,反思于尼泊尔山麓,惊悚于古文明遗言。

千年一叹,一叹千年,重拾历史,总有一份挥之不去的苍凉感,独语苍凉,在苍凉中独语,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一千年走一回,却又阵阵叹息声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传来,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传来,也从恒河畔边传来,是谁?是谁的悲叹?哲人,法老,佛祖?亦或是他们的民族与灵魂?当辉煌已成为寂寞,当神庙已经破碎,当人们已经开始了遗忘,那叹息声也只成为无奈。

当翻开《千年一叹》,仿佛开启了我的旅程的大门,跟着余秋雨先生,探索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尔,历史的翅膀最终没有穿越岁月的阻挡,在经历夜色的浓重之后,变得支离破碎,支撑着记忆中千年神话的情节和意境,艰难而执着,如蜗牛爬过的痕迹。

希腊是旅程的首站。抵达希腊时,看到辉煌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它,早已退出争夺辉煌的竞赛,狭小、陈旧和人民的闲散占据了整个瞳孔,希腊文明的中心是雅典,则它的背景性土壤理所当然是伯罗奔尼撒半岛,它地域广阔,生态落后。其中斯巴达人更是好战尚武,政治保守,把1个发达、进步、繁荣的雅典给活活拖垮了,这便是一切文明难以摆脱的悲剧,虽然太多的征战和戮让王城也沦落为1个堡垒,但是它们留下那个永恒的坐标———奥林匹亚,它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然后再集合在一起,并且延续着历史缘,传承着文化伦理。

从希腊跨越到埃及,历史的车轮带着我们又去丈量这个文明故地的漫漫长途,大的三座、小的若干座的金字塔,还有那尊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雕像,让我觉得人类还是非常无知的,敬仰中,心中疑问成堆:如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用什么工具?靠什么方式搬上去?建造这庞大的建筑需要多大的人口基数?种种问题人类全然不知,更神奇的是,现在从金字塔测得的各种数据吻合得不差分毫,面对这一串串问号,不由得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古埃及人的伟大,不过正因为这一连串问号所以吸引着一代代的后人前来膜拜、探索,去试图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还有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提到这些国家,也许脑中就会想到火药库,虽然它们的古文明也毫不逊色,波斯文明,巴比伦文明,居鲁士和大流士两位君主等就是最好的历史的证明,可是现在呢?留给后人的更多是战争、戮、驱逐与奴役。犹太民族是古老而特殊的民族,但他们却遭遇着种族灭绝的劫难,二战期间被德国人屠了六百万,其中一百五十万是犹太儿童,真是令人揪心的数字。这些地方压集了太多的历史情感和宗教情感,使这些地区空气令人难以呼吸,长久以来各种原因所形成的巨大仇恨,使它们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但愿他们都应该多一点遗忘,让往事如烟,然后搁置情结,用现代政治智慧设计出最理性的方略,只有把遗忘的遗忘了,历史才会从细密的皱纹里摆脱出来,回复自己刚健的轮廓。

“千禧之旅”的落脚点是印度和尼泊尔。这2个国家自古以来就时时和中国有沟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佛教的传入。但佛教在印度早已衰落,显得过于冷寂,余秋雨先生对于这种冷寂,又有点高兴,因为这倒是真实地传达了佛教创建之初的素朴状态,没有香烟缭绕,没有钟磬交鸣,没有佛像佛殿,没有信众如云,只有最智慧的理性语言,在这里淙淙流泻,本应该安静一点,简陋一点,藉以表明:世界3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本质上是1种智者文明,说起宗教,还应谈下河流,这次千禧之旅,从尼罗河到苏伊士运河,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到印度河、恒河,其中,恒河被看成是一条通向天国的神圣水道,但是现在在恒河里,作者看到的是人的肮脏、人的丑陋、人的亡,也许余秋雨先生写得有点较劲有点沉重,但难道面对这一场人类的悲剧不应该思考思考吗?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起,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梵钟在何方,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千年一叹》引导我们踏进昔日的时空,享受快乐时思考那些辉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原因,思索中华文明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缘由。细细品读,犹如经历一次次历史的洗礼,心中对自己现在拥有的生活充满了感激,中华文明虽然受到各种沉重的打击,但它的文化体系得以传承,并且不断发展。

一千年后你想干什么作文【三】

《千年一叹》就像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先生跋涉万里考察人类文明遗迹的经历。

它既像诉说又像慨叹,更多的时候是惊悚。惊悚古老文明在冰封的历史下荡然无存,只留给后人一片空白无力的想象;惊悚辉煌的人类文明竟崩塌的如此凄凉,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认表述的;惊悚文明崩塌的结果,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从古到今的灾难和文明的亡。

我十分感叹余先生这一路的写作,他用手中的笔记下了一个个遗迹的实况。在这个横贯中东的旅行考察中,他到过的文明发祥地都已衰落。这个局外人都对此感伤,不知身临其沉迷而是孤寂?是哀叹还是同情?我无从知晓。

余先生在序言里写道我在旅行中常会引发苦思,作为一个外来者,对这些已经逝去的文明应当持怎样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里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会不会固时间的推移而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之宿命?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我不敢妄力评论,至少中华文明不会,因为他太博大太精深,太悠久太凝重了,它的本质永远是发展和承裘,想切也断不了。

在这里余先生执笔于最恐怖地带,问到于数了公里荒原,反思于尼泊尔山麓,惊悚于古文明遗言的书中,我寻找到了难得的文明。

一千年后你想干什么作文【四】

最近读了一本余秋雨的书《千年一叹》,感触颇深,由此写下了一些感想,以抒发我的感受。

余秋雨的文章,我一向比较喜欢,余秋雨文风简朴,文底深厚,看他的书,往往能在不经意中给人以某种心灵的震撼。《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山居笔记》等,这些书讲述的内容不同,但都是富有生活的内容,有有肉,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的经历,生活态度,以及对一些问题的独特的观点,总能让人学到不少有益的东西。我认为在我读过的这些书中,《千年一叹》是比较有特色的一本。

《千年一叹》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日记,在读书的同时,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古文明,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文明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我们读者应该如何去面对等等。

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文明的是人类,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文明,例如,在中东,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我们在作者游历文明古国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毁灭往往伴随着腥的战争。为了保证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战争是我们应该唾弃的。所以我们应该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应该持有的观点。

作者在游历各国,回到祖国后真真切切表现出的爱国的感觉同样令我感动,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爱国精神的体现,同时也震动了读者内心爱国的琴弦。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作者也提醒了我们这样一个责任:为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而努力奋斗。

针对于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于人类文明的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而努力。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贡献自己的“小”努力。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作者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在生活和游历的细节中展示了人性的魅力。从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需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因为世界是精彩的,同时也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因为我们拥有的是宝贵的。我们的人生相对于人类的发展是短暂的,有些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消失,而有些人却留下了痕迹,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现在的经历可能会很快被淹没,后人可能不在会记起我们,但我们的确应该为后人留下些什么,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珍惜,应该努力,无论后人是否能记得我们,我们都将为自己骄傲。也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

《千年一叹》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粗看它是作者游历多国的日记,但在深层次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时也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促使我们对自己进行反思。读完本书后,我感到受益菲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短文。

历史,每每想起,总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滚滚而来。面对历史的潮流,我一时间竟手足无措。

千年走一回,却有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那两河流域茂密的芦苇丛中传来,也从那恒河畔边传来。是谁?是谁的悲叹?哲人,法老,佛祖?亦或是他们的民族与灵魂?当辉煌已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已经开始了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

一千年后你想干什么作文【五】

我想变成一只机器猫,这样想要什么,口袋里就有什么了。

我想变成一只机器猫,在天空中飞翔,飞到双目失明的老爷爷身旁,扶他过马路,帮助他买菜、洗菜、做饭,天天都在他身旁照顾他、帮助他。我要给他一种神奇的药膏,涂在眼睛上,这样老爷爷就能看见这美好的世界了!

我想变成一只机器猫,我要乘上我的光速快车,一下子到达小弟弟的家门口,这家小弟弟的耳朵先天不足,别人说什么话他都听不见,在背后叫他聋子的人,我要狠狠地揍他一顿,谁叫他嘲笑别人呢?我拥有一种神奇的药水,我把它滴在小弟弟的耳朵里,让它恢复他的听觉,让别人不再嘲笑他。

我想变成一只机器猫,一只神奇的机器猫。我要坐上我的时空穿梭机,回到几千多年前的恐龙时代,我想看看恐龙有多高大。我再来到战争时期,我想看看诸葛亮有多么的精明。这一切已经足够充实我的大脑了。

啊!机器猫多好啊!能为所欲为,我真想变成机器猫啊!

一千年后你想干什么作文【六】

执笔于最恐怖地区,问道于数万里荒原,反思于尼泊尔山麓,惊悚于古文明遗言。

这几天热极了,大家都说是在过桑拿日子,我也不例外,我也是怕热,不敢出门。在家里蜗居,看书、回帖子、写点笔记。回头看看,还真是收获不小。这几天又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此书新版于2002年,虽然差不多十年,但书中所描写的古代文明遗迹是不过时的。先前,我读过先生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特别是《文化苦旅》给我启发很大,也受益很大。总感觉大师级的水平就是高。

今天读来千年一叹,更是耳目一新,本书使我从国内走到了国外,对于国外部分古文明史迹有了新的了解,作者行程数万公里考察世界各大文明古迹,这应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时,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射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三十几名警察刚刚被贩毒集团害……

读着,读着,感觉着恐怖满眼;读着,读着,感觉着危险又危险;这是在探险,这是在玩命;文化苦旅不仅限于苦了,达到了玩命的地步;时刻都潜在着危机,时刻都经受着考验;在经过了这漫长的苦旅岁月之后,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反思。任何一项文明成果的发布,都是在经过了几番寒彻苦之后才会得来,知道这些我们才会去珍惜的。知道后才晓得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如果有也是有毒的。

千年一叹,是对新世纪的献礼,也是对逝去的旧世纪的挑战。是对世界文明史的探索,也是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余老师从1999年9月27日开始行程,第一站就是哀希腊,最后一站是山西平遥古城,时间是2000年2月2日,历时5个月的行程,完成了千年走一回。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涅盘的凤凰再飞翔。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东方有人长相忆,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屈原的梦,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盘的凤凰再飞翔!

极度的贫穷与落后,

极度的愚昧与无知,

文明与野蛮只有一步之差。文明的发源地,是最早开始使用文字的地方,现在却成了文盲最多的地方,真是绝妙的讽刺。

波斯文明;希伯来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巴比伦文明。现在只剩下了一堆堆废墟,废墟伴随着他们的文明一起埋葬。

余秋雨先生是一个具有文学理论家、文化史学家和作家的多重身份人,一本《千年一叹》以他深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深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洋洋洒洒的揭示着人类文化的内涵。读着这本书,我的思绪在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和古老神秘的文明古国中穿行。最令我着迷的是余先生在书里深刻的思考,深刻的思考是一个作家文学生命的所在,他的文字很是深邃,是散文中的一个另类。这本《千年一叹》每一篇文章都在闪耀着耀眼的光,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向我们诠释了历史的意义。

历史是复杂的,历史是多元的,历史是无穷尽的。历史是文化的缔造者,但文化也可能在历史中泯灭。余秋雨先生以他敏锐的思维,强烈的忧患意识,给了我们一本《千年一叹》。余先生其实间接的告诉我们要保护炎黄文化,就象保护我们的母亲。不要让文化陨落的悲剧在我们这里重演。一本沉甸甸的《千年一叹》在带我们游离文化古国的同时,也给敲我们敲了警钟:悠久文化其实很脆弱。

一千年后你想干什么作文【七】

幸好是看了《全球通史》上册再看的《千年一叹》,不然其中的很多人物、帝国、文明就都只是一个名词被跳过了,会很可惜。今天中午听高晓松讲的也是希腊的相关历史,最近真是被历史包围的理科生。不过关于中东那块的历史纠葛至今还是没厘清····

初中的时候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开头写莫高窟那篇是反反复复看的,虽然现在也记不清了。但是这本《千年一叹》开头差点没看下去。可能相比于初中写长句摞起,排比比喻成语砌着的我,现在更喜欢平凡叙述或者理性分析。每每看到“我和妻子通晓····”,“别的文人给我泼脏水···”,“寂寞····千年···苍凉····”这类的词句频频出现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无趣和厌烦。抒情当然可以,途经的文明历史与现况也的确会引人感慨,但是处处抒发痛心或崇拜,就只是把感情从0的水平线硬生生拔高到100开始哭喊,其实并没有波澜变化。

但是,也很庆幸自己看完了全书。

余秋雨先生的文字功底,写“炉火和烛光一抖一抖”;写伊拉克河畔边大胡子工人吃烤鱼,粗大的手把碎糊糊的鱼肥肉捞一兜就着面饼和洋葱吃;写巴基斯坦和印度边界,两方军人如何用夸张的动作和呼喊一边对抗一边趋同;写“恒河晨浴”拥挤的乞丐和烧尸坑的恶臭····还有他对古代文明的熟悉,那种信手拈来和整体纵观所要求的知识量,让人敬佩。很多勾下来的书摘,都突破了我对历史浮于时间地点事件的理解,同时也温故了《全球通史》里很多类似的观点和史实。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