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人>

正视批评的作文题目(以批评为话题的优秀作文题目)

正视批评的作文题目(以批评为话题的优秀作文题目)

更新时间:2023-10-28 00:19:25
正视批评的作文题目(以批评为话题的优秀作文题目)

正视批评的作文题目【一】

一个人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犯了错却浑然不觉,因此来自他人的批评就非常可贵。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次批评至今难忘。

那还是上学期的事呢!那天,我数学考试得了100分,我心里可美了,得意洋洋地把那“珍贵”的.卷子给爷爷奶奶看。他们看过后,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后来,我用胶带把卷子贴到墙上,大功到成!看着墙上的卷子,它好像在冲我发光,多么耀眼,它能体现出我的聪明才智!突然,我的脑子里冒出了一个想法:要是让爸爸看到了,他一定会赞不绝口的。我等啊等,爸爸终于回来了,他看了看墙上的卷子,不但没表扬我,反而训斥了我:“把它给我撕下来!”“凭什么呀?”“你以为在学校里考了一次一百分就很了不起?俗话说得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要是不信的话就去和你们奥数班的学生比比去。”受到了爸爸的批评,我当时很不服气,于是就决定去和他们比一比。

星期六到了,我去了奥数班,正好老师说今天有个测验,我想趁此机会证明给爸爸看。卷子发下来了,我才得了79分。再看别人的98、99、100分,一个个都比我高,现在我终于明白爸爸那句话的意思了。想想我上次那么大的口气,真是好惭愧啊!

爸爸的批评和那场考试,给我了一个教训,使我认识到: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

正视批评的作文题目【二】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每个人从小到大必定接受过无数次的批评。有人说,每一次批评,都蕴藏着成功的因素。所以说“挨批评”并不完全是件坏事。为什么呢?我可以用一件事情来证明。

有一次,我来到学校,正好赶上语文摸底考试。试卷发下来之后,我开始认真答题。一直做得很顺利,但临近尾声的时候,突然被一个“拦路虎”给拦住了,该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都想不出来,不如作弊吧!我扫视了一下四周,发现老师在讲桌上在翻阅什么。趁老师不注意,我拿起课本抄了起来。我抄完后抬起头,正好与老师的目光对视,老师没有说什么,只是狠狠地盯了我一眼。考试结束后,我的心怦怦直跳,产生了一些不好的想法:我会不会被老师发现?会不会挨批评?老师会不会告诉家长?……啊,这可怎么办啊!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了家里。

第二天,我还是像平常一样来到学校,但心情一点儿也不好。最终,我还是被老师请到了办公室。当我战战兢兢地来到办公室,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昨天你抄袭时,我没有当着同学的面指出来。今天,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你知道吗?考试测试的是什么?第一测试的是你的诚实,第二测试的是你的成绩,如果你不诚实,你考得再好也是没用的。老师的话说完了,你可以走了!”听了老师的话,我不知所措地走出去,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多少的坎坷与心酸。批评也是人生中的一种磨难,每个人都会受到批评,当然每个人都有受批评时不同的感受,我们应该勇敢的去面对这种磨难。

正视批评的作文题目【三】

“你看看你,这么粗心,这么简单的题都能做错!让你好好检查你也不听……”爸爸的这席话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着,那是一次令我终身难忘的批评……

那次数学期末考试,我信心满满的走进了考场。首先我将考卷大致的浏览了一下,发现这次的卷子并没有什么难题,于是便匆匆的写完了卷子,心里想着:这次的题目这么简单,我肯定能考95分以上!可是,结果却出乎了我的预料,面对卷子上鲜红的“93分”和那4个大叉子,我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因为上面所谓的“错题”我都知道应该怎么写:那一个图形题是用一个半圆减一个三角形,而我却一时大意算成了整圆,就这样,4分便被扣掉了;而那三个计算题都是因为我马马虎虎,计算失误,害的我丢了3分……而爸爸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更是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并且还狠狠地批评、教育了我:“你看看你,这么粗心,这么简单的题都能做错!让你好好检查你也不听,现在好了吧,白白丢了七分,你自己说说那七分该不该丢……”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钻心的疼,一种愧疚的感觉也油然而生……

爸爸严厉的批评不仅使我对待事情时变的更加认真,而且还助我改掉了粗心大意的毛病。

正视批评的作文题目【四】

张德明,1954年生,浙江绍兴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翻译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研究。主持国家九五、十五社科基金项目《人类学诗学研究》、《加勒比英语文学研究》。已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有专专著《人类学诗学》、译著《天堂与地狱的婚姻——布莱克诗选》、参与主编《世界诗库》等。另著有诗集《打水漂》等。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为文本与语言、文本与作者、文本与读者。本书原是为中文系研究生开设“当代西方诗学”课程而写的。开课和写作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理论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辩能力和批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教学和写作,进一步弄清当代西方诗学的问题意识和来龙去脉,以用之于批评实践。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为文本与语言、文本与作者、文本与读者。本书原是为中文系研究生开设“当代西方诗学”课程而写的。开课和写作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理论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辩能力和批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教学和写作,进一步弄清当代西方诗学的问题意识和来龙去脉,以用之于批评实践。这本小书,原是为中文系研究生开设“当代西方诗学”课程而写的。开课和写作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扩_大学生的理论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教学和写作,进一步弄清当代西方诗学的问题意识和来龙去脉,以用之于批评实践。记得黑格尔说过,对于一个具有坚实内容的客体,最容易的是对之作出评判,最难的是对之作出描述。诚哉斯言!与其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对一个坚实的'客体作出评判,不如扎扎实实地读懂读通原著,再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将之表述出来,这样,西方的理论话语才能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汉语文化的学术资源。那种动不动就靠搬弄西方名词术语唬人的做法,那种“你不说我倒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的高头讲章,不是自己理论功底欠佳的表现,便是掩饰自己汉语修养火候不到的障眼法。一位名人说,理论要有力量,就必须掌握群众。而理论要掌握群众,就必须让理论直面“世事性”,让一般大众读得懂。在美国访学期间,我老是惊讶于美国学术专著的发行量之高,一般民众对理论的兴趣之大,甚至像斯皮瓦克这样艰深晦涩的专著,也能印到20多万册。

个中原因,我想,普遍的国民素质和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固然是主要方面,但理论与民众、世事的“亲密接触”恐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近年来,国内学术理论界强调与国际对话,与世界接轨,但有不少人忘记了,或不屑于将西方理论通俗化、本土化,让它真正掌握群众,化为实实在在的批评能力,结果形成一种悖论,仿佛我们与世界接轨接得越牢,对自己的世事就越可以不关心;与国际学术界对话得越多,与自己的民众就可以对话得越少。我们往往不会反思自己如何通过自已的著述去培养“理想的读者”,而会抱怨读者素质太低,学术环境不够理想。的确,应该是反思理论如何本土化并掌握群众的时候了。当然,我在这里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我自己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多么好,只不过自己一直来尽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而已。如果这本小书能在理论的通俗化或大众化方面起到一点作用,那就是作者莫大的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