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人>

批评和教育作文(感谢批评的作文议论文)

批评和教育作文(感谢批评的作文议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15 03:36:55
批评和教育作文(感谢批评的作文议论文)

批评和教育作文【一】

在老家上学的时候,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可爱的同学,更忘不了王老师对我的一次批评。

记得那一次,我无论在哪里都表现的很好,学习态度稳重,上课积极回答问题,遵守课堂纪律……于是,老师就把“校园之星”的称号给了我。听到老师的表扬,看到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心里非常开心。这几天,我显得有些骄傲了。上课有时思想不集中,作业马马虎虎,原本100分的作业本上出现了80多分。

不久,老师发现我的问题,下课把我叫到办公室谈话,我的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害怕老师会批评我,结果老师没有批评我,只是对我说了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心里知道,老师对我失望了,但是老师又是在教育我,我一定不会辜负老师期望!我一定会像以前那样表现好的!老师请您相信我!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自从那一次,老师对我的批评,不论我到哪里都会深深记得老师和老师对我说的这句话,因为,老师,我答应过您,我不会让您失望的,不论在哪里!

批评和教育作文【二】

李世民曾经对大臣:们说:“人要想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样,衣服穿得合不合体,只要照镜子就知道了。国君要想知道自己的错误,必须依靠忠臣,也就是说国君应当以忠臣为镜子,这样就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做人的品德。今天,我失去了魏征,就像失去了一面镜子。”是的,魏征敢于批评皇帝的过失,及时拔掉李世民心中的错误之根。忠臣,他,不可没!

常言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徐特立也曾说过: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的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我们可以从中明白:批评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两面的物体。表面上让人听起来十分不好受,但其实是照耀灵魂的镜子。如果说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家的翅膀,那么批评是成功者的翅膀。

批评是一把钥匙,只要好好地把握住,就能用它去开启成功的大门。当你遇到困难,批评会像导师指引着你前进:当你遇到烦恼,批评会像天使帮助你走出困境。成就千里马的,不仅是伯乐,更是那条不时抽打他的.鞭子。成功的路上,不仅要鲜花和赞美,更需要批评的鞭策。

批评,不过是岁月长夜的星光点缀。追求苦尽甘来,活出更精彩,更美丽的人生,想成功的人,又何必惧怕“批评”二字呢?

人,定须遇到挫折,但在这种时候,只有接受他人劝告,不断修正自己,才能攀上高峰。

人生走过,留下了激情与热爱,却又另类的东西伴随我们——批评。批评缺席,注定与成功绝缘。

 

批评和教育作文【三】

被打情形:豆豆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总爱摆弄家里的各式电器,电源插座被他看上了,一个劲地玩个不停,妈妈批评了他好几次,他仍然屡教不改,妈妈情急之下打了豆豆。

豆豆妈妈理由:电源插座不像别的东西,危险性很大,虽然有防电装置,但小孩玩东西没有分寸,可能会把它玩烂,漏电,后果不堪设想。和豆豆说5次了,他依然好像没有听见,装不知道,继续摆弄电源开关,情急之下我就打了他屁股。

专家观点:两岁的孩子还不能知道“电”是什么,也不知道触电是什么样的危险,家长可以用一杯热水碰一下他的手,让他感觉到危险的概念。另外,这 个年龄的孩子都有对外界环境好奇的特点,应给他们营造安全的环境,少下禁令,给他们自己探索的自由和权利。像豆豆妈妈,就可以把插线板收起来,另外在电源 处贴上有图案的贴纸,这样就不会有危险了。

批评和教育作文【四】

被打情形:每到吃饭时,妞妞都不高兴,不喜欢吃饭,喜欢吃零食。一到吃饭时就把嘴闭得紧紧的,妈妈怎么说都不听,妈妈着急了,就打了妞妞。

妞妞妈妈理由:她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对吃饭特别抵触,一到吃饭时就闹脾气,不肯吃,怎么讲道理都不行,现在这么大的孩子不吃饭只吃零食怎么行,我实在没办法就打了她几次。

专家观点:妞妞这么大的孩子正处于“第一反抗期”,她有了“我”的概念,她认为吃饭没意思就会强烈反抗。她 认为吃饭是大人强加给她的意愿,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另外,她开始反感吃饭,觉得吃饭不快乐,到了吃饭的时间孩子不吃饭,家长一再说教,可能适得其反。 这时候,家长应该找一件孩子喜欢做的事,和饭菜结合起来,比如妞妞喜欢玩兔子毛绒玩具,可以把胡萝卜插在米饭里,告诉她小兔子最爱吃胡萝卜了,把饭菜做得 五颜六色,这样孩子在吃饭时就能感觉到有乐趣、有食欲。这时候打孩子只会使她更厌恶吃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批评和教育作文【五】

★惩罚教育——艺术批评的方式千万种 棍棒教育不可取

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能打孩子,如果家长打了孩子,恰恰让孩子又增加了一个不好的模仿对象。家长应该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

教育从来都不应该只采取单一的手段,在鼓励的同时,如果发现问题、毛病,应该及时进行批评,甚至惩罚。惩罚有很多种方式。如对幼儿 园孩子的\'打架行为,老师可以将他们强行隔离,坐椅子上十分钟不许动,这对幼儿来说非常有效;惩罚也可以是剥夺做错事的孩子的某些自由,家长可以让酷爱看电 视的孩子几天都不许看电视,在一段时间内取消吃美食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处分、警告,剥夺参加活动或评奖的机会等进行惩罚;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惩罚方法叫 “后果惩罚”,根据孩子的年龄确定孩子对所犯错误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损坏、弄脏家里的物品,可以让他自己修复、打扫,如果他不能胜任,就要教育他,这样做 给别人增加了麻烦。

专家表示,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惩罚不是侮辱,更不是体罚,体罚、侮辱是对儿童的一种伤 害,是侮辱人格的行为。家长打骂孩子也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封建观念,且不说体罚孩子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单就其后果来说也是非常糟糕 的。从长期研究数据来看,经常受到家长或老师打骂的孩子容易产生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挨打后转过身去打别人,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暴力倾向;另一种是变成胆小 鬼,怯懦怕事。

孩子的世界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事,在成人眼里所谓的“小事”往往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良机。只有注意从点滴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才会培养出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赏识有度——赏识是孩子的阳光 赏识也讲技巧

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真的是水火互不相容吗?记者采访的多位幼儿教育专家均认为,应该以赏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对儿童教育来讲,当然应该以鼓 励、表扬为主。因为孩子越小越容易认不清自己,非常容易自卑。“世上没有坏孩子”,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唤醒“好孩子”。0-6岁的儿童处于一个“他律”阶 段,容易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判断自身行为的标准,如家长、幼儿园老师说自己是好孩子就认为自己是好孩子。

惩罚是“要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惩罚也是先要鼓励、肯定孩子,告诉他是个好孩子,大家都很喜欢他,而不能 让孩子产生被侮辱、被孤立的感觉;第二步是告诉孩子他犯了错误,做了错事;第三步要指出孩子错误行为的危害性;最后要让孩子积极面对错误行为所造成的后 果。

父母要懂得赏识孩子、鼓励孩子、多对孩子竖大拇指、帮助孩子“找光明”。教育孩子,态度是最好的方法。但赏识也要有度,一味的赏识会使孩子混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盲目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