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人>

品茶的感悟和收获作文800字(喝茶的感受作文800字)

品茶的感悟和收获作文800字(喝茶的感受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12-02 17:28:30
品茶的感悟和收获作文800字(喝茶的感受作文800字)

品茶的感悟和收获作文800字【一】

今天天气变凉了,我正坐着看书,突然全身一抖,打了个寒战,起身想喝杯热饮。原打算冲杯咖啡,刹那间,目光停留在茶几边的茶叶盒子上,脑子里就闪过一个念头——喝茶。

如今的饮料这么丰富,新鲜的果汁,营养的牛奶,时尚的咖啡,劲爆的可乐……略带苦涩的茶是不是有点古板和陈旧了?

但是,今天我决意喝茶。我一边打开茶叶盒一边想。喝茶,只怕要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失传”了。“都什么年代了,还喝茶?”我轻笑了一声。这时,一阵清香飘了过来,我深吸了一口,茶叶的香味已沁入了我的肺腑。

我特意找来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放进茶叶,冲上开水。起初,茶叶都浮在水面,你刚刚一吹开,它们又聚拢过来,似乎舍不得分开,滚开的开水,让你下不了口,只好静静等候,看着茶叶的变化:一粒粒小小的绿叶,犹如水中的精灵,摇摆着自己纤细的身体,一点点地舒展开来,被禁锢许久的手脚,仿佛一朵朵小花在水中绽放,然后慢慢地滑向杯底,停息在那儿,伸展身腰,悠闲地躺在杯底歇脚。

不知不觉,杯子里的水已被染成一片新绿,仿佛一个浓缩的春天。捧起茶,喝下一小口,先是微微的苦涩,过后便是一种莫名的甘甜。不是我们熟悉的各种饮料的甜味,不是糖,也不是蜜,而是一种特殊的一丝一丝的甜。喝下去,神清气爽,额头沁出细细的汗珠。

陶醉的气氛,引发我的思绪:人生有时候不就像茶一样吗?不能够急,不要躁,慢慢地沉到底,缓缓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和芬芳,终有被人理解和接受的一刻。比起轰轰烈烈来,那不也是一种动人的境界吗?

当然,茶不仅仅给我们这一点美味和美感,茶里蕴涵的东西太多、太深。虽然只是一片片小小的绿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和艺术,都能够在这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茶的魅力。所有高尚宁静的精神魅力都是这样朴素平凡,触手可及。

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我又轻轻地笑了一声,从今天起,我也学会享“清福”了。

再品一口茶,清香宜人,回味无穷。

品茶的感悟和收获作文800字【二】

生活本来就淡如清水,假如你向生活加一点糖,它就会是甜的,你向它加点盐,就会是咸的;你加点咖啡,它就会是苦的。所以说,生活的味道有很多,你怎样调它,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那个周末,我沮丧地坐在家里,因为月考考砸了,所以看到的天空是灰蒙蒙的。

爸爸端着一副新茶具向我走来,乐呵呵地对我说:“跟爸爸一起品茶,试试新茶具。”我面无表情地耸耸肩,百般无奈地答应了。爸爸说干就干,把新茶具放在桌子上,拿起早已煮开了水的电茶壶,用热水把茶具泡烫了一遍,然后就向茶壶里加入茶叶,注入热水后把茶叶洗了洗就倒掉了。茶叶比之前膨胀了点,有点像叶子的模样,茶叶的清香随着水蒸汽飘进入了我的鼻腔,我来了点精神,就坐直了身子。

爸爸再往茶叶里加了热水泡了一会儿,就往我的茶杯里倒了一杯。一阵阵的茶叶香味从我的鼻尖掠过,我恨不得把那香味纳进嘴里。茶色淡青如绿。我吹了几口,稍稍把杯里的热气散了散,就把茶水往嘴里抿了抿。让我出乎意料的是,我的舌尖掠过的是苦涩的信号,我连忙放下杯子,责怪爸爸并说道:“这么苦的茶,你也让我喝?!”

爸爸笑了笑,继续往茶壶里注热水,茶叶随着水流的翻滚而翩翩起舞,原本干瘪的茶叶舒展成了一片片嫩叶,香味似乎有增无减,茶水看起来更加纯更加吸引人了。爸爸倒空了我的杯子,再倒了杯茶,拿起来递给我说:“来,再试试。”我疑惑地摇摇头,爸爸却坚持说“再试试!”我不得不再拿起杯子喝了一小口,惊讶的是舌头掠过苦涩之后,仔细品味,慢慢地就变得甘甜起来,满口留香了。

爸爸喝了杯茶后,就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品茶就像人生,也许第一次你品到的是苦涩的,只要你敢于品尝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它就会变得甘甜、芳香了。”突然,我变得豁然开朗起来:对啊!虽然这次月考考砸了,只要我坚持不懈,还有随即而来的期中考、期末考,到时我也定能品出胜利的味道啊。

我抬起头,向爸爸报以感激的一笑,爸爸让我品出了人生的道理,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突围自己的人生。

品茶的感悟和收获作文800字【三】

自从读了《爱和自由》,孙瑞雪老师教育理念,让我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孩子的家长都有好大的触动之处。

我相信作为孩子的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小孩子送到最好的幼儿园里面来上课,接受最好的教育。我觉得《爱和自由》详细进述了蒙氏教育知识理念,怎么去理解孩子,怎么看待孩子的各种表现,还应该怎样去处理他们的表现。

孙瑞雪老师从中认为:孩子6岁前,他们的自我成长更依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成人的,但是我们成更多的就是给孩子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环境,让孩子接收积极信号,还说了在6岁之前我们要多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快乐,孩子也不会因为这些自由而反变得毫没有组织与纪律,反而让他们自由到极致了,也变得自律与顺从老师的话了。孩子在一个充分自由与爱的环境里,认识的是真理也不会是畏惧强权,迷失真正的自我。而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幸福。

《爱和自由》,书中用精辟理论和大量的案例深入说明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也同时纠正了成人对于爱和自由一些错误理解。书上写了《爱和自由》的重要性更是被提高到对中国人来说史无前例高度、纪律、独立、智慧、道德……这些我们值得去学习的地方和品质,都取决于我们给孩子怎样的爱和自由。

但是我感觉成人可能觉得爱是简单的,只要发自内心就可以。但这是主观误区,俗话说:“美国心里学家弗洛姆说:‘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精神建构过程,就无法给我们孩子他们所需要的爱。”

同时蒙特梭利说:“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孩子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提供,接受这个观念,像发生一场内在革命,也意味我们会因自卑、压抑而感到产生自大。其实儿童弱小,他内在藏着一种强大精神能量和潜能。

品茶的感悟和收获作文800字【四】

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思想,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意味着你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

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接收爱的礼物。

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孙瑞雪

爱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大人的天性,在儿童教育家孙瑞雪看来“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正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

她在第一章中提出“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的疑问。她认为孩子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每个孩子都将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我们成人要遵循孩子的这种内在规律,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时引导。我们经常会说孩子会有敏感期,在敏感期的时候,成人稍加引导鼓励,孩子就能对某项技能做得更好,更熟练。但现在的家长都很着急,就怕自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地去帮忙,去帮孩子规划好自己认为好的课程或技能,将自己当年未完成的愿望期望在自家孩子身上实现。

记得之前有和一位家长聊天说到,她说本来她没有很着急想让孩子报辅导班之类的,她觉得孩子还小,等稍微再大一点上了小学之后再报,可是当她发现身边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在学画画,有的在学舞蹈,有的在学弹琴,有的在学打鼓等等,她就开始慌了,她不想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大概问了孩子的兴趣之后草草报了一个家长选择最多的打鼓兴趣班。孩子刚开始很有兴趣,因为来到这里有自己的好朋友,打鼓的时候会发出各种动听的声音,他觉得好玩极了,就高兴地对妈妈说他喜欢打鼓。妈妈开心极了,她认为自己为孩子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可是没过几个月,孩子的新鲜劲过了,妈妈也能明显感觉到孩子对打鼓这件事提不起兴趣了,孩子总是找不到正确的节拍,跟不上节奏,找不到自我归属感,于是慢慢变得自卑,害怕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她这才意识到她当初根本没有认真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也没有实际去考察看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她只是觉得别人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该有,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去盲目的跟随主流给孩子报班或替孩子做决定,她后悔极了。

0到6岁决定人的一生。人特别奇怪,比如说一个坏人,让他去教大学,这个人的东西可能被大学生吸收,也可能不被吸收,但基本上是不被大学生吸收;如果让他来教小孩子,小孩子就吸收了他的东西。我们也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奶奶带着孩子天天跳广场舞,结果那个孩子跳的广场舞和大人一模一样,我们看了后都不禁大笑。也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会议论孩子在家模仿老师上课,让家长当小朋友,学的口气、动作和老师一模一样。以前我也一直认为孩子没那么的细心,不太会关注身边的事物,需要大人的引导和提示。其实孩子是很敏感的,他能感觉出老师的情绪,精神状态,记得有一次我身体不太舒服,就坐在小椅子上,估计表情也不是很好看,我的小可爱“汉堡”就走到我身边问:“木子老师,你肚子痛吗?揉一下就会不痛的。”说着她就用自己的小手帮我揉了起来,顿时我的内心一阵感动。这些都反应出幼儿的心智是具有吸收性的。在幼儿园里教师就是儿童的环境。除了教具、教室环境的准备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准备就是教师的精神。在教学中对待孩子的态度一定要严谨和科学。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把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概念进行联结。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准备好自己的精神。

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孩子成长的一切,爱是孩子成长的最好食粮。“爱”同我们掌握一门艺术一样,是需要学习的。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地照顾,对孩子精神上的照顾和理解也就是关心他的成长。真正被爱的孩子依恋程度比较小、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快乐无比。

可见,爱孩子应建立在对儿童生命发展了解的基础上,多看一些经典的书籍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和精神的建构过程,就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条件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