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人>

作文今天开家长会450字(开完家长会的感受450字作文)

作文今天开家长会450字(开完家长会的感受450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23 05:58:55
作文今天开家长会450字(开完家长会的感受450字作文)

作文今天开家长会450字【一】

??想天开的工程师寓言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英俊、潇洒的年轻人花钱买了一处花园别墅,仿古的房子建筑得非常好看。

新颖、舒适、结实,一切设备一应俱全。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别墅离小河太远。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他想,“你知道,一切都得由自己去调整!我精通机械工程,稍为摆弄一下,房子依靠牵引力就能自动地走到小河边去。只要把地基挖空,在下面装上雪橇的滑板,我就可以随意改变房子的位置,好像把房子放在手掌里转动一样,创造一件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等到我的房子开始走动的那一天,我将在屋子里大宴宾客,让大家痛痛快快地吃个够,并请当地的乐队前来助兴,为了庆祝这一喜事,我将操纵我自己设计的机器。”

这位敢想敢做的工程师,迷上了这疯狂的想法,立刻开始干起来。他雇请一帮人挖掘地基,他不惜花费钱财,为的是使屋子能够走动。他辛辛苦苦劳动,得到的`结果却是整个房子的倒塌。

通过这篇有异想天开的工程师寓言故事,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异想天开,不切实际,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做法,都很难立足。年轻人的房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作文今天开家长会450字【二】

如今,异想天开被人们过多地充斥了狂傲的味道,面对着“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聆听着老师们“只许这样,不许那样”的训斥之言,异想天开几乎成了我们不可触及的禁地。当一个新奇的想法从脑袋里蹦出,一句简单的“异想天开”就会将它绑了块大石头沉入深海之底。

难道我们只能墨守成规,只能怨天尤人,只能对那些固有的说法一味盲从?不,我们不需要一群只会点头称是的胡涂虫,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簇,我们的建设事业需要这样的一种异想天开!

谁说异想天开注定只会是异想天开?不,看看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吧!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被封建教会奉为不可撼动的真理,是哥白尼“异想天开”地提出“日心说”,开创了一片天文科学的新世界。中国的“贫油论”让中国默默忍受了进口洋油的不公正待遇,是李四光“异想天开”地进行地质研究,发现了我国丰富的石油宝宝藏。一个世纪前,“嫦娥奔月”只被当作一个“异想天开”的美丽神话,而现在,人类已能站在月球向着地球微笑。看着今日愈发繁荣的香港澳门,又有谁还会去质疑邓小平爷爷“异想天开”而得出的“一国两制”。在建国初,又有谁不会认为祖国有今天这样的`繁荣是“异想天开”呢?然而事实上,中国已屹立于今日的世界之林,沉睡的雄狮觉醒的声音已威震四方。

异想天开不是错,我们人人都应该学会这样的一种异想天开,虽然我们的异想天开很有可能成为人们不屑一顾的茶余饭后的笑料,但难说它不会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作文今天开家长会450字【三】

拜读过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后,内心激动,觉得此书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观察《论语》的角度以及其提出的很多有关《论语》的观点都是十分独特新颖而实用的,让我对《论语》有了一番新的体会。总的来说,《论语今读》主要通过以下这两方面来解构《论语》,即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学的“半宗教”性质与“半哲学”性质。说它是“半宗教”,主要缘于其雅俗共赏的普遍性、对其他宗教的包容性及“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在《论语今读》中,李泽厚先生更是称,“儒学和孔子的《论语》倒有些像西方基督教的《圣经》一书了”,“它是没有人格神、没有魔法奇迹的半宗教”;而说它是“半哲学”,则因为虽然儒学不重思辨体系和逻辑构造,但其中孔子对其学生问题的回答中处处反映了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是对理性和理性范畴的探求、论证和发现。“正因为是靠理性、哲学而不靠奇迹、信仰来指引人们,所以孔子毕竟不是耶稣,《论语》并非《圣经》。也正因为不是空中楼阁或纸上谈兵,而要求并已经在广大人们生活中直接起现实作用,所以孔子不是柏拉图,《论语》也不是《理想国》。”李泽厚先生的这句话也许正是其所试图阐述的观点所在。

然而,细品《论语今读》后,发现它所带给我的启示,绝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作者在里面所提出的很多观点,不仅向我呈现了《论语》的一副全新的面貌,让我开始摒弃以往对《论语》的不合理的偏见,试图重新辩证地去看待《论语》,而且给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注入了新的元素,我发现,《论语》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圣贤之言,它与我们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此,我将从不同方面细论我读《论语》及《论语今读》时所得的体会。

对于求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亦即,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就我的理解而言,此处的“学”应指掌握生活中事物运行的规律,它既囊括了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物理、化学、音乐等科目的知识,也包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所聆听到的教诲。由于经过长期实践的证明,它总是具有正确性与客观性。因此,“学而不思则罔”里的“学”是属于理性范畴的。反观“思”,思考,应指个人的对生活中事物的思考,与“学”相反,它是主观而感性的,虽然它未必总是正确,但因为它是由每一个个体独自进行的,因此它独特并且真实可感,对个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光学习而不思考,则相当于盲目地接受知识。不经过自己的一番考量,别人说它对,你就认为它对,别人说它错,你就认为它错,这样所学习回来的知识,是不会在脑海里停留多久或是对人造成多大影响的,因为它来自于表面的记忆而非深刻的理解,换句话说,学了就是白学,所以即使学习了,人还是会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就好像在一片茫茫大海中航行,由于缺乏方向,“思考”这艘大船是会迷路的,它有可能向任何一个方向前进,却对前方的风暴暗礁毫不知情,所以是十分危险的,要趋吉避凶,踏上正途,只能靠“学习”来当这艘大船指南针。而在《论语今读》中,李泽厚先生引用了康德的一句话来阐述这种有关学习和思考的求知观:“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的确如此。

对于交友,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今读》里的解释是,晏平仲很善于与人交朋友,虽然交往很久,仍然保持恭敬。“交往很久,仍然保持恭敬”,这里说的该是如何拿捏与朋友之间的距离的问题。其实只要细看,可以发现,我们在保持与朋友间的关系时所遇到的问题,归根究底似乎都总是“距离”的问题,太亲近反而刹那间反目成仇,太疏远又逐渐关系全失。难怪在香港著名作词人林夕也在他《原来你非不快乐》一书的《一件睡衣的污垢》这篇文章中写道:“拿捏与人之间的距离,比炒股更接近艺术。”

对于生,子曰:“未知生焉知。”不知道生又谈何,细想这一句话,觉得似乎看到孔子在对他的弟子说,与其一味掏空脑袋去研究,还不如不把眼光放在生着的现世上,想想该如何去“生”不是比去想什么是“”更有意义得多?还活在花季雨季当中,却把时间花在去思考“”的问题上,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兼且浪费光阴了?毕竟,“生”是实在的、处于眼前的,而“”却虚无飘渺遥远得很,至少对于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祖国的花朵而言是这样。因此在孔子的这一句话中,我所看到的是儒学思想所强调的现世意义,它鼓励人们活在当下,做好每一刻的自己,而不要沉迷于假大空的无意义的猜想当中。从这个方面理解的话,孔子的这句话是积极的、正面的,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真的仅仅是假大空的无意义的猜想吗?仔细思量,恐怕不是。放眼尘世,有多少人临终闭眼的一刻是完全不带一丝遗憾的?他们或许心愿未了,或许心结未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来得太突然,生命的意外终结使人来不及去了却心头的孽就不得不含恨而终,二是在“”这个终结点前的长长的生命坐标上,人们不愿意花一分一秒来思考“”这个问题,而等到白发苍苍,再也动不了的时候,才惊觉自己还有余愿未了,余结未解,才怨恨时间太匆匆,而这些愿啊、结啊,又有多少是简单到可以完满终结于人生舞台上布幕落下的短短一瞬间?因着这,大部分人撤手人寰的时候,心里头还是不踏实、不平静的。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活得好好的时候是不是有必要去想想“”的问题从而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未知生焉知,倒过来说,未知焉知生似乎更加正确。以上是自己对《论语今读》一点粗浅的体会和见解。

作文今天开家长会450字【四】

孔子与《论语》所代表的儒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内核的“心魂”所在。千年以来,对《论语》的解读浩若繁星。步入现代,今人对《论语》解读最有分量的是李泽厚先生(以下简称先生)所著的《论语今读》(以下简称《今读》)。这本书不是对《论语》进行快餐式、布道式、鸡汤式的误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认认真真读过一遍《今读》,尽管有不明白的地方,却足以让读者找到作为人本个体和民族共同体的`价值认同,真正地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同时,先生还从文化的角度剖析现代社会的问题的成因。因此,《今读》不仅是对《论语》的解读,还融合了先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入思考。本文就对先生的主要观点以自己的理解进行简要梳理。

作文今天开家长会450字【五】

通过这篇有异想天开的工程师寓言故事,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异想天开,不切实际,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做法,都很难立足。年轻人的房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作文今天开家长会450字【六】

乐感文化是先生在1985年春在一次题为《中国的智慧》演讲汇总提出的,收录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由于中国氏族亲传统,加以小农经济不断巩固的社会结构,使中华文化更关注现世,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性格和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结构。

《论语》开篇首章便体现了这种性格与心理结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用白话文来讲,就是学习有益的知识并时常实践,收获一种快乐;与远方来的朋友一起畅谈人生理想,交流经验也是十分快乐的事情;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么?(李泽厚先生译)从文义来看,因为学习并时常实践,所以感到快乐,让人的感情升华。作为群体当中的个体,与其他个流精神感受,也感到快乐。在人群中,虽然没有人知道,但是也没有感到不开心。该篇向世人展示的是一种乐感的生命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强调人的主体,立足于一个世界、现实世界,赋予人在自然中的本体地位,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乐观积极的心理结构和民族性格。先生指出中国人很注重现世的努力和幸福:“从古代到今天,从上层精英到下层百姓,从敬酒礼仪到行拳猜令(酒文化),从促膝谈心到摆龙门阵(茶文化),衣食住行都展示出中国文化庆生、乐生、肯定生命和日常生存中去追寻幸福的特征,尽管深知人神灭,犹如烟火,人生短促,人世无常,中国人却仍然不畏艰难而生活。”

立足于现实世界、一个世界,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诸如日本“耻感文化”、基督教世界“罪感文化”最大的不同。孔子的世界观就是立足于现实世界,承认一个世界,因此孔子“不语乱、神、鬼、力”,也总说“敬鬼神而远之”,却一定告诉大家要敬祖敬贤。后世儒家对“天”的探讨止于“感应”,更玄的道家虽然抬出一个无所不能、视万物为刍狗的圣人,但最后还要实现“天人合一”。而基督教世界的“罪感文化”设定另外一个世界,人有原罪生来是赎罪的,还创造一个人格神祗。比如,一个人犯了罪去教堂找神父忏悔,经历了一些仪式后,罪就被上帝知道并且将心灵“净化”了(这是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激烈批判的,宗教裁判不能代替世俗裁判,如此正义得不到实现)。可见,基督教世界的人们可以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另一个世界的人格神祗,根据宗教教义,人格神祗已经为世人指明方向。并且,另外一个世界变成“葬心之地”,可以在这里将精神、心灵中不纯洁的东西放下。所以基督教世界的人们在精神层面是相对轻松的。

这样来看,“乐感文化”又不总是那么喜乐,精神负担比存在人格神的文化沉重得多。在中华文化中,没有人格神祗向世人展示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什么,需要人自己去追寻,正如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追求“仁”是要靠自己的,难道要靠别人么?)而人在追寻最终目标过程中,依己不依他(人格神祗),无依无靠,没有什么可以救赎,只有靠自我不断探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内心悲苦,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忧从中来,正在于此。也由于此,塑造了中华文化讲求坚忍不拔的文化性格,于实践中见真知,于平凡中见伟大,从现世的人生追求精神的升华,赋予人生积极的意义。中华文化也因此得以代代相传,不曾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