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人>

以吃为题目的作文三百字(关于吃饭的作文300字以上)

以吃为题目的作文三百字(关于吃饭的作文300字以上)

更新时间:2023-11-27 12:36:03
以吃为题目的作文三百字(关于吃饭的作文300字以上)

以吃为题目的作文三百字【一】

“正月十五点龙灯,家家户户吃元宵。”今天是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元宵节最让我兴奋的是可以吃汤圆,但是今年我不仅要吃汤圆,还要包汤圆。

初次学习,所以我先在一旁看着妈妈做示范。妈妈先把糯米粉和做好的芝麻糊拿出来备用。接着,她往糯米粉中加了一些水,只见粉慢慢的就和成了面。然后,妈妈就熟练地包起了汤圆来。先拽出一点面,揉搓成球,然后把它压成饼状,最后在里面放上我最喜欢的芝麻糊。揉一揉,捏一捏,一个球形的小汤圆就诞生了。它躺在妈妈的手里一动不动,就像一个乖孩子。

妈妈的示范结束了,现在就该我一显身手了。我迫不及待地拽了一大团面出来,想做一个巨型汤圆来。可是妈妈不许,把我的一大半面团又拽了回去。我只好用手中的小面团来制作汤圆。我按照妈妈教我的按部就班。前面两步倒是轻松过关了,只是这后两步有点难度。制作的过程中,我不是面团破了,就是芝麻糊流到了外面。我揉啊揉,觉得捏得差不多了,一看居然捏出个四不像来。不气馁的我就继续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成功了。

有了第一个的成果,我信心大增。鬼灵精怪的我灵机一动:不如把它们都捏成表情包吧。说干就干,我把它们捏成了愤怒的,开心的,委屈的……可爱的汤圆小宝宝。

吃汤圆了,我吃着自己做的汤圆,嘴里甜来心里美。

以吃为题目的作文三百字【二】

望着眼前白中带黑的试卷,我的头好痛,好痛,不知不觉地思绪飘到了过去……

那时,我没搬家时,我和小伙伴总是要去小溪里玩耍。有一次夏天,接连不断地下了几场雨,雨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浅浅的小溪里,它就成了一片汪洋。几天后,它又变成了一面静悄悄、亮晶晶的大镜子,岸边挺拔的白杨,婆裟的垂柳,还有蓝天白云,都争相在“镜子”里显露出它们的身影。这时,我们这些小淘气会不顾家长的再三忠告,三五成群来到小溪。脱下鞋子,把裤脚卷上去,跳进水里。又是竖蜻蜓,又是打水仗,翻江倒海一个个像小泥鳅似的,在水里追来追去,又喊又叫,玩耍嬉戏,真有说不出的惬意。玩累了,我们就爬上岸去,索性躺在软绵绵的绿草地上,让火辣辣的太阳晒得身上每一处都黝黑发亮。过了一会儿,我们顺手抓起岸边的粘泥,捏起大大小小的圜子弹,向大青石使劲儿摔去。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全都像庙里的小鬼儿。笑着,闹者。“扑通!”又跳进小溪的怀抱里……

“露,你的作业怎么还没做完?”爸爸冰冷生硬的话语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我轻轻地叹了口气,有赶紧埋下头,做起了没完没了的习题。

哎!什么时候才能回以前那种愉快的时光?

后记:往事,多么让我留恋!可它却用层层烟雾,将我遮住。往事多么令人回味!可它却像一片片羽毛,越飘越远。偶然间,它像一串糖葫芦,又酸,有甜!

以吃为题目的作文三百字【三】

现在可不能这样了,再没有人在一旁看着我抢吃,替我受罪了。但我的洁癖依旧。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看着尚且难受,更不用说出门的宴席应酬了。很早以前就听不惯别人吃面条的“呼呼”声,以前见有人端了面碗,用筷子夹一注面条放下,又翻动一次,又夹起一注放下,又翻动一次,如此往复数回,方才往口中送一注,然后又重复夹起、放下、翻动的程序。我见他这样吃,心里很难受。许是“洁癖”这种病,在我心里已很严重了,但又没有听说有什么方法可以医治。人总是要吃饭,一吃饭摸着筷子便不舒服。中国人为什么要发明筷子这种东西?最早饭馆里的筷子是插在竹筒里,放在饭桌上的。我那时小,每次随父亲在饭馆吃饭,我便要率先为自己精挑细选一双,这双筷子一定要竹筒里筷子头向上的;父亲却不在意,随便抽出一双便夹菜吃起来,似乎筷子干不干净与他的胃口没有关系。现在回想起来,很是崇拜父亲的“大度”,凡事都不在意。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大概就是这样了。我却偏偏“糊涂”不来,总要注意这些细枝末节。后来饭馆里改了,插在竹筒里的筷子一根根不再是“裸体”了,生意人出了新招,他们把筷子非常麻烦地一根根用纸套套了,插在筷筒里,摆放饭桌上。这也许是个进步,说明像我一样有“洁癖”的人不在少数。第一次使用这样的家什,我有些兴奋,纸套白净、清爽,想必套中竹筷亦如是。抽出一双,除下纸套,然而映入眼帘的却是竹筷上沾牢的、青青的菜渍。原来与自己的想象相去甚远,这还不如筒中的“裸体”竹筷,把它穿上“衣服”后,竟然还无法选择了。很佩服我们国人的智慧,竟想出这般高招。不久,纸套竹筷又进行了升级改良,变成了一剖为二的一次性筷子。初用时很爽,觉得干净,多用几回便考虑一个问题了:你一双、我一双,这木材制作的筷子用完便扔了;街上的饭馆鳞次栉比,该要用多少这样的木筷?中国人这么多,我们的森林资源不是已经很成问题么?听说前几年日本人从我国大批购进一次性筷子,不知道给了多少钱?想必不会少罢。我们有把“裸体”竹筷变成“纸套”竹筷的超人智慧,恐不至于把我们那点可怜的森林资源拿来贱卖了罢。

现在吃饭的方式、吃饭的地点改进了许多。大酒楼、大饭店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城市里生长。我们在餐桌边一坐,也学了洋人在胸前围块黄布,接了服务生递过来的热毛巾擦擦手、擦擦嘴。我向来不喜欢那块“热毛巾”,因为知道许多人都用过它,所以,想象力丰富了的确是个恼人的事。再就是胸前那块黄布,我亦不喜,从不用它。我看电影里洋人们吃饭,领口处塞一餐巾类的东西,但他们是端坐自己的碗盘吃,全无站起来远方夹菜的麻烦。何况中国人还有站起来四处敬酒的秉习;如是,胸前挂块黄布满处走,甚是不雅。我们的有些习惯虽有了进步,但我们的大圆桌酒席没改,杯盘碗盏没改,筷子夹菜没改,我们的吃相还是依然如此。

一次搭乘别人的摩托车回家。那人有严重的口臭。车在飞驰,他却又不停的回头与我说话,口臭味熏得我很难受。到了家门口,他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顺便在我那儿把饭吃了。我一听,有些紧张,婉拒说,今日有事,改天罢。事后很觉对不住这位先生,他一定以为我很吝啬。我清楚自己的毛病。

看电视、电影里洋人们吃饭,很羡慕。长条桌,各自用着自己的杯盘、刀叉,清清静静的坐着吃。不用担心吃慢了会吃别人剩下的。幻想什么时候我们也把用餐方式改革一下,不用在大圆桌上铺张浪费,也能端着自己的碗盘,清静的吃口饭。有一次出公差,到别的单位。吃饭时间到了,满以为还是大圆桌酒席,走进餐厅一看,大喜;一人一个盛饭菜的分格式不锈钢盘,饭菜在大桌上,自己吃多少舀多少。一顿饭下来,浪费极少。一打听,原来是单位的后勤领导想了新办法,这样下来倒节省了不少开支。我心想,改的好!这么些年总算舒舒服服的吃了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