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人>

大学生必背作文(大学作文50篇背诵范文)

大学生必背作文(大学作文50篇背诵范文)

更新时间:2023-10-31 19:07:48
大学生必背作文(大学作文50篇背诵范文)

大学生必背作文【一】

最近睡眠质量不佳,考试前睡得很不安稳。可能是压力太大,有几个晚上直接失眠了。当时就想着要重新看看这本《眠》,于是在开学前一晚,我把它翻出来再看了一遍。

女主角是一个普通日本家庭的家庭主妇,在过着枯燥无味的生活时,突然失眠了,接下来,就过上了17个不眠的日夜。期间检查了身体,没有大碍;精力充沛,将很多曾摒弃掉的习惯找了回来。结局看过的人都知道,是开放式的。

书很薄,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看完。我买的这本是市面上很常见的,里面配有很荒诞充满想象的插图。

第一次看时,我被老人灌水那一段吓得毛骨悚然。放到这儿给大家品一品:

这时,我忽然看见脚边站着什么东西。是个模模糊糊的黑影。我倒抽一口冷气。心脏也罢肺脏也罢,我的五脏六腑仿佛瞬间冻结,一切都悉数停止。

我凝目细看,黑影像迫不及待似的清晰起来。先是轮廓清楚显现,继而内里就像注入粘稠液体般填入实体、增绘细节。那是一个穿了一身合体黑衣的瘦削老人。头发是灰色的,很短,面颊消瘦。那老人站在我脚边,一言不发地盯着我。眼睛非常大,连白眼珠上浮现的红色管都清晰可见。但那张脸毫无表情。眼睛鼻子嘴巴都有,然而它们不标示任何东西,不表明任何意思。

这不是梦,我心想。我从梦中醒来了。而且不是迷糊地醒来,我仿佛被弹起一般。所以这不是梦境,这就是现实。我试图动起来,把丈夫喊醒,或是把灯打开。然而我竭尽全力也动弹不得,我陡然感觉恐怖。是一种从无底的记忆深井里悄然升腾的冷气般的恐怖。那股冷气一直渗透到我生存的根底。我试图喊叫。然而发不出声。舌头不听使唤。我只能盯着那个老人看。

其实后面部分更惊悚,但因为太长了,就不打出来了。有兴趣自行借阅查看。况且我现在再打一遍都还汗毛竖立,真的,太惊悚了。

自这个晚上后,女主人公失眠了。失眠后的她过上了她真正喜欢的生活,自由且惬意。

之前说结局是开放式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我本来想摘录一段结尾,但时间不早了,明早有开学典礼,如果感兴趣可选择自行借阅浏览。

我个人认为女主人公是了的。她的精神得到了超脱,因此她的肉体必须亡。而且文章后半段警察提醒过主人公说她想去的地方出了命案。这个地方我个人怀疑是否那个命案就是女主人公的命案?她在老人灌水那日就已去,只是灵魂一直飘荡在空中。

这本书可读性很强。除了惊悚荒诞的描写外也能引发人的很多思考。比如,在婚姻里一定就要迁就而放弃自己吗?什么东西于人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我考试的第一天中午。我们学校是所百年老校,学校后面是专门给老教职工的小区。很多教职工都把房子租了出去,一些托管阿姨租下了它们。我在其中一个托管,房子的主人是我们学校曾经的一位老师,今年高寿93岁。

我吃完饭后照例睡下,手机定时以防下午考试迟到。我的睡眠一向很浅,手机响后就醒来了。我睁开眼睛,把闹钟关掉,突然觉得脑袋一阵疼。因为我睡眠质量一向不太好,所以我习以为常,便把手放下来再休息了一下。

我估摸着差不多要去考场了,便想坐起来,却发现手根本使不上力了,酸酸麻麻的,一抬到半空中就仿佛被什么东西扯住了一般,再也动不了了。我拼命地把手抬起,然后它卡住,我放下;再抬起,又卡住,只好放下……我有点慌了,怕考试迟到。

就当这时,我耳边响起了一个男人的声音,他好像是笑了一声。我很害怕,因为我睡前锁住了房门,这个房里只有我一人。我当时就慌了,更加用力地想把手抬起来。

这时,门外响起了托管阿姨叫我的声音。我应了一声,试图再次把手抬起来。这一次,很顺利,手就像没事一样抬了起来。我赶忙坐起来环顾四周,房里只有我一人,空荡荡的。我手脚都没有任何事,只有头疼得想哭。

肯定有人觉得我是编的,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是我的梦还是真的有这么痛苦的感觉。我高一时没有睡在那个房间,这是我高二新换的房,去年睡在那个房里的是位老奶奶。那天是我第一次在那个房间睡觉。

讲实话,我有点害怕。

大学生必背作文【二】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作品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其实这本书,在初一时已经接触过了,但当时对于剧情的繁杂很没有耐心,看了几章就没有了兴致,便一直搁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过再看开头几章时还是觉得很无趣,到后来明白才这里是在为以后的情景埋伏笔。一眨眼,三十几章已经过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显地被作者刻画出来了。

这本书中似乎只有两种人:聪明的和愚蠢的,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骗子韦翰也许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伊丽莎白,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可笑他的话里充满破绽,而聪明过人的伊丽莎白虽能与彬格来小姐辩驳,与咖苔琳夫人顶撞,却还是被韦翰牵着鼻子走。说实话,我并不认为伊丽莎白被骗说明他是一个”愚人”。人,总是先入为主,达西先生傲慢、无礼的样子早已进入伊丽莎白的头脑,还怎么对他产生好感?对于旁人的点评又怎能轻易的置若罔闻?对达西产生偏见是很正常的。我说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韦翰了。不可否认,韦翰长着一张英俊的脸,表面上也装得非常”绅士”。虽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说可就连我这个活在二十一世纪,以旁观者的身份看这个故事,仍然对韦翰产生好感,又岂能怨伊丽莎白这一个生活在过去时代的姑娘?合上这本书,仔细地品味一番,方才发现,整部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为它轻松幽默的格调。伊丽莎白的嘲笑讽刺,正将那些自视绅士、淑女的贵族的本来面目暴露无疑。而伊丽莎白的父亲班纳特先生竟然以嘲笑太太、女儿为家庭快乐,幸哉?不幸哉?

文中的所谓「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贵、教养颇高、眼光锐利的青年达西的个性弱点;而所谓「偏见」是指出身中产阶级、教养颇好、机智聪明的小姐-伊丽莎白的精神弱点。一个眼光锐利,一个机智聪明,都属人中杰,但却都难免人性的弱点的纠缠。他们在一次的家庭舞会上初次见面,却因对彼此的印象不佳,一个态度傲慢,另一个心怀偏见。第一个印象先入为主,以后又加上女人们在旁闲言碎语,而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伊丽莎白曾对达西说过:“我们的性情非常相似,我们都不爱交际,沉默寡言,不愿开口,除非我们会说出话来语惊四座,像格言一样具有光彩,流传千古。”就是因为这思想上的一致,才在婚姻中百般受到阻碍,同时也是因为这才最后促成美满的婚姻。伊丽莎白:如果放到现实社会,可能是个女权主义者。但关心自己的姐妹。直接,偶尔不懂礼节,调皮一点。却是这样迷住了达西。最重要的是善于和敢于像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说“不”。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嫁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这部小说中通过班耐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奥斯丁的小说尽管题材比较狭窄,故事相当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魏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同时,奥斯丁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这种艺术创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傲慢与偏见正是文字魔力结合感情升华的最佳表现。若说《红楼梦》是东方的贵妇人。《傲慢与偏见》则是西方的清秀佳人。

大学生必背作文【三】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觉得自己读《平凡的世界》仿佛也经历了这三重境界!

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那还是在大学校园里。我几乎一口气读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许久没有遇到过的好书,它如此吸引我的原因,我想不外乎两种感情--亲切又激情。

和孙家兄弟一样,我也是农民的孩子,自卑又自尊,平凡却又渴望不平凡,努力想让世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可是,现实与理想又是那样的遥远,情绪不免有些狂躁偏激,而又迷茫,读完后的我精神上从未有过如此的充实,书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地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金波、田晓霞……哪一个不是通过劳动体验到了创造的幸福?我觉得这本书是为我而写的,他们直面生活,热爱生活,不断追求自己的幸福精神,让我热沸腾!

是的,人可以贫穷,因为我们有时无法选择;人可以地位卑微,因为我们也曾经努力过;人也可以动摇,因为我们无法避免受伤。但是人决不能没有精神!每个人都像天上的星星,能有名的星星毕竟少数,无需渴望你在他人眼中的亮度,尽管努力发光就好。“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平凡世界》就像一只熊熊燃烧的火把,照亮我前行的方向!让我懂得:人们总会在许多地方遇到坎坷和磨难,但是,只要认真面对生活,努力过好每一天,那么,在平凡的世界里,也会有不平凡的的人生。

景色唯美!“人们惊异地发现,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到抽出绿丝;桃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坡的枯草间,已经冒住了一些青草的嫩芽。同时。

精神唯美!努力奋斗、执着追求幸福的孙少平,不甘人后、勤劳致富的孙少安,于洪灾的省报记者田晓霞……这些可歌可泣的劳动者们就是在路遥笔下显得丰满而又光彩照人。

爱情唯美!少安的农村爱情,淳朴务实;少平的现代爱情,浪漫凄美;田润叶的爱情,曲折美满;田润生的爱情,超凡脱俗……包罗万象的爱情,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滋味。

大学生必背作文【四】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它是一部多主题的作品。其中包括:爱情与嫉妒的主题,轻信与背信的主题,异族通婚的主题等等。该故事讲述的是: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的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了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在奥赛罗选卡西奥担任副将后,更加怀恨在心。他在博得奥赛罗的信任后,制造一系列假象迷惑奥赛罗,说卡西奥与苔丝狄蒙娜关系不同寻常。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蒙娜身边。

莎士比亚的悲剧总是让人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而这种疼痛在无奈催生的窒息感的催化下便更加强烈。《奥赛罗》集中表现了奸人教唆下发生的家庭悲剧。忠贞的爱情和残忍的嫉妒同时强烈的体现于奥赛罗一身。

早在十七世纪下半叶,英国就有人热情肯定此剧:“从剧情来看,它是一出很好的戏,主要人物描绘的很好,诱惑的场面卓越的显示了伊阿古恶人的品性。”对于主角奥赛罗的看法通常有两种:他是位坚强博大和灵魂高大的英雄,其所以害爱妻,只是由于轻信,尤其是奸馋者伊阿古过于狡猾所致;另一种是奥赛罗并不那么高尚,而是自我意识很强和性格有缺陷的人,他是急急不能待的就听信了伊阿古,责任在他本人。

但我认为奥赛罗的悲剧源于他那不被人知的脆弱自卑。尽管他拥有伟岸的身躯和赫赫战功,然而他仍然是一个低等的外族黑人。在外族歧视和等级偏见的社会背景下,有一颗脆弱的种子一直深埋他内心深处。在他眼中,卡西奥就是一个完美的白人男子,所以他轻信了谗言。

“我是一个爱的不智但是爱的很深的人;是一个不容易妒忌,但一旦被人煽动便会糊涂至极的人;一个像寒贱的印度人那样,把一颗比他整个部落财富更为珍贵的宝珠随手抛弃的人……”

看到奥赛罗因悔恨而哭诉的这段话,我感到那来自心底的言语:悲剧的导演者永远是自己。

大学生必背作文【五】

这里的人相亲相爱,这里的领导心系万民,这里的爱情超越世俗偏见。开始我认为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可是读完才发现原来是超现实,它源自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

书中的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他们痛苦卑微的生活着,经历过内心矛盾挣扎,最终以一颗坚定而向善的心面对生活。

这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他们或有残缺、贪婪、卑鄙、。然而他们并不真正邪恶。

路遥的眼睛始终发现着人类善的一面,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当读到那句:“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的时候,世界美好得天旋地转。一句平实而简单的问候,将人性的光辉推向极致……

这本“平凡的世界”贯穿了十年间社会历史的动荡变迁,并成功刻画了在此历史过程中各个人物的变化和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田,孙2家,包括金家错综复杂的关系,就不再是单纯的深究一段时期内人的生活状态,也在某种层面上再现了文革时候人们的原貌,表现了普通人在时代变迁和苦难历程中昂扬不屈的生命力,还囊括了平凡的人的爱情,友情……

《平凡的世界》虽说是一部农村题材的小说,而且发生在那样特殊年代、发生在我们父辈的年代,但这部小说却给各个年龄段的人一种很强烈的共鸣感。无论是对亲情的认知,对友情的理解以及对爱情的感悟,即使我们离那个年代已经久远,即使我们身处优越的城市,但这种对于人生的思考却紧紧牵动着我们的末梢神经。这种共鸣感也正是让我们读罢书后一直在思考些什么的原因。

这本书的主题是奋斗。奋斗这两个字太重要了,读完这本书,你会多了很多正能量。或许是现在的小说动不动就是校园暴力啊面啊。所以这本书,就像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默默催动着你。我觉得这书逼那些所谓的心灵鸡汤强多了,它没有那些陈腔滥调,只是无声的激励着自己。因此,就如同“平凡的世界”的奋斗精神,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我们要活下就得抗争,那就意味着不断地挑战苦难,那我们才能进取才能活着。

大学生必背作文【六】

不是《庄子》里所有的文章都一定是庄子本人所做,大家要正确看待,读《庄子》要用心去领会,考别人教的话,顶多是他人消化过的看法,我们要先有一定的理解,再结合各种观点去更好地领会其中的奥妙。再说这本书又要翻译,《庄子》原文内容又多,怎么可能是全本呢,选的时候自然要注意。很多人喜欢拿历史人物的局限性来诟病他们,切不可如此,试想再过20年有谁能保证后人不拿我们的局限性来诟病我们呢?……

当当网上书店网友bleue读《庄子——中华经典藏书》有感:“古来谈哲学以老、庄并称,谈文学以庄屈并称。”同时,闻一多认为,庄子具备了一个杰出文学家和诗人的基本素质:“他那婴儿哭着要捉月亮似的天真,那神秘的惆怅,圣睿的憧憬,无边无际的企慕,无崖际的艳羡,便使他成为最真实的诗人。”其次,庄子是一个文学家,那么《庄子》的文学性何在?闻一多说:“南华的文辞是千真万确的文学,人人都承认。可是《庄子》的文学价值还不只是在文辞上。实在连他的哲学都不像寻常那一种矜严的、峻刻的、料峭的一味皱眉头,绞脑子的东西;他的思想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这里闻一多以诗人特有的多情与灵敏,体悟到了《庄子》文章中诗性特征:一是其抒情性,庄子“是一个抒情的天才”。闻氏引述了明人吴世尚对《庄子·则阳》中“旧国旧都,望之怅然”的评论:“庄子妙得于诗”,并补充道:“这里果然是一首妙绝的诗——外形同本质都是诗。”闻一多不仅于庄子情感外露的地方看到了诗意,而且在玄妙莫测的哲理中悟出了庄子的深情。如他对“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理解:“庄子仿佛说:那‘无’处便是我们真正的故乡。他苦的是不能忘情于他的故乡。”闻一多在庄子哲学中探究到的情感趋向,让人感到庄子对生活体验的深刻和情感的浓烈,并进……

看完大家的读后感,再来回顾一下《庄子——中华经典藏书》的主要内容:《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