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人>

学会描写人物对话作文教案(作文人物对话该怎么描写)

学会描写人物对话作文教案(作文人物对话该怎么描写)

更新时间:2023-11-26 14:14:58
学会描写人物对话作文教案(作文人物对话该怎么描写)

学会描写人物对话作文教案【一】

晚上,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和妈妈一起坐在床前,翻阅《黑马》这本书。看着妈妈读得津津有味,我的话匣子情不自禁打开了。

“妈妈,这本书好看吗?”我好奇地问。

“嗯,蛮好的。看完代序心灵为之震撼!”妈妈边说边看,眼睛还是不离书本。

“你现在看了有什么感受?说给我听听呀!”我摇着妈妈的手说。

“我被作者母亲的行为深深感动,感到这位母亲的无私和博爱。有其母,必有其女,我相信作者也同样有这份爱!”

我眨巴着眼睛问妈妈:“看了这本书有什么启发?”

妈妈摸摸我的小脸蛋:“妈妈突然觉得肩上有千斤重担。”

“千斤重担,在哪儿?”我朝妈妈肩上左看右看,百思不解。

“它是一份责任,一种奉献。作为妈妈应当爱护自己的孩子,鼓励自己的孩子,引导自己的孩子,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共同编写成长之书!”妈妈意味深长地说。

我轻轻地点了点头:“妈妈,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喜欢其中哪个故事?”

“很好呀,赞一个!是一本用心灵和爱编写的好书。我最喜欢(做一个最好的你)这个故事,努力了,拼搏了,一生无怨无悔。妈妈告诉你,我一定做最棒的妈妈,陪伴你共同阅读《黑马》,最一个最好的自己,你也要加油哦。”

“耶!”我欢呼“妈妈万岁!”扑上去紧紧抱住妈妈。

学会描写人物对话作文教案【二】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会描写人物对话作文教案【三】

从前有一个国王,叫杰瑞,他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他的国家树林葱茏人们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但是,不知从哪天开始他的子民们学会了捕捉猎物,砍伐树木,建造工厂,他十分着急。有一天,杰瑞去国家唯一的一座森林里散步,走了几分钟后,杰瑞发现自己迷路了,正当他几乎绝望时,他看见了一个面部有许多皱纹,脸色苍白的女子向他走来,她连忙迎上去说:“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杰瑞,是这个国家的国王,我迷路了,你能帮我走出森林吗?”那个女子说道:“我叫嫦娥,是掌管月亮的神仙。”杰瑞说:“什么,别开玩笑了,你叫嫦娥,人家嫦娥多漂亮呢假如你真是嫦娥,你不是吃了长生不老药吗,怎么会变成这样?”嫦娥叹了一口气说:“唉,都怪你们不懂得爱护大自然,经常砍伐树木,还建造了工厂,污染环境,我都被你们呛成咳喘炎,肺炎了,如今,你看看以前皎洁明亮的月亮成什么样子了。”杰瑞抬头看了看月亮,果然,月亮浑浊乌黑,一点都不想月亮,倒像个大屎球。接着嫦娥又说:“我可以把你送出森林,但你回宫以后,必须命令你的大臣们多种树木,关掉工厂,否则的话后果自负。”说完就消失了。杰瑞还想说先什么,但已经来不及了,再转头一看,自己已经在宫中了。第二天杰瑞亲自带着臣民们种植树木,关掉工厂,没过多久,国家又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了,有一天杰瑞还梦见嫦娥了呢,嫦娥简直变了一个样,皮肤洁白细嫩,脸色红润,杰瑞甜甜的笑了,嫦娥还对杰瑞说:“如果你不守信用,现在可能已经变成石像了。”

亲爱的人类,如果你想变成石像的话,就继续污染下去吧,如果不想的话,就保护大自然,保护这个曾经哺育过你的地球妈妈吧!

学会描写人物对话作文教案【四】

夜幕降临,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枝头。在柔和的月光下,家乡显得格外的迷人。一阵风吹过,树叶儿轻轻摇曳,小孙孙和爷爷便在月光下谈起了悄悄话。

小孙孙睁大水灵灵的大眼睛,兴高采烈地对爷爷说:“爷爷,夜晚的家乡可真繁华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闪烁不停的霓虹灯,热闹非凡的夜市……”爷爷听了,不无感慨地说:“是啊,我们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呀!”

“爷爷,你能给我讲讲家乡的变化吗?”

“别的不说,就谈谈我们眼前的路吧!”

“哦,路也有变化?”小孙孙好奇地问。

“你爷爷还小的时候,这里是一条泥土路。一到下雨天,可就惨了!整条路泥泞不堪,不知道滑倒了多少人、多少辆车。瞧,我腿上的这块伤疤,就是在一个下雨天,一辆吉普车一滑,把我给撞伤的。”

“原来,爷爷腿上的伤疤是这样来的。”

“后来,你爸爸出世了,这里的路面修成了宽阔的沙石路。人们可高兴了,下雨下雪天,再也不用担心了。但是,一到刮风的天气,可就不妙了。路上尘土飞扬,人们行走十分不便,你爸爸的沙眼就是那时得的。”

“怪不得我爸爸那样怕风。”

“你满月的时候,来了许多修路工人,他们把道路修成了现在这样的水泥路面……”

“还是水泥路好,不怕雨,不怕风,行走的速度又能特别快。”小孙孙抢着说。“爷爷,前些日子我们这里又在修什么路来着?”

“那是在修高速公路,在那种路面上行驶,速度会更快,而且也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它的建成通车,将是家乡公路建设史上一座辉煌的里程碑。”

“高速公路太好喽!”

“那爸爸现在又去修什么路了?”

“你爸爸去修铁路了。铁路行走速度快,运货量大,给咱们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爷爷,我长大了也要向爸爸那样,为家乡修筑更高级的路面。”

“有志气,不愧是爷爷的好孙子!”

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爷爷领着小孙子进了里屋,一起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学会描写人物对话作文教案【五】

一、选题和基本思路

1.选题的出发点

在接受任务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重点研读了写作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然后,比较分析了第四、五、六单元的“引写”,一个是观察事物的特点,一个是观察景物的特点,再有一个就是想象。最后选定了“想象”是因为它更能反映新大纲的特点,这是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的:

第一,新大纲的教学目的中提到,要“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而“想象”作为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因素,显然比另外两者——观察——更能体现这一教学要求。思维呆滞、想象力贫乏的学生,写文章总是吃力的、枯燥乏味的;想象力丰富,语文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则可能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这是考虑到想象本身在思维及作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新大纲也十分重视想象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写道:“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还有,“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选择了想象这一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

2.对本节课性质的认识

我们认为,这是一节作文课,是融入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作文课,也是一节片断作文课。

这是一节作文课,是学生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训练课,“写”应当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以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为这节课的终极目标。

但是,鉴于想象的重要性,这节作文课又不同于其他作文课,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应当是贯穿全课的一条线索。新大纲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那么,在这节课中,突出的就应当是借助于想象作文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敏捷性、严密程度和创造程度。

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们发现,教材设计的三条练习都不是通常所谓“大作文”的题目。或者说,要生运用想象去创作的部分,都不是很长,是片断作文的练习。我们认为,这是恰当的,是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因此,我在这节作文课的设计中纳入了整个作文的全过程:作前、作中、作后的练习与指导,这样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了编者的意图。

3.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大纲要求:“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们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在这节课中,学生写作、讨论、评点、修改的时间占整个学时的一半以上。

另外,新大纲还要求:“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也力求做到这一点。

二、教学要求的定位

1.本课时在想象作文训练序列中的定位

无论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是想象作文的训练,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应当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智力的发展循序渐进的有计划、有序列的培养。这一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到想象作文,是一节起始课,因而,不能追求面广量大,否则会导致浮泛而不扎实,如蜻蜓点水,如浮光掠影,无所收效。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只选择一个题目,集中力量在这个题目的完成中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力求开口小而挖掘深,为以后继续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的定位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学习写想象作文,其中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是能力培养。因而,对“引写”的知识短文中的要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达到了解的层次即可,在课上也只提及要点,而不作全面的研读。

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定位于想象要合理和想象要有新意,学习难点定位于想象要有新意。这样的安排在配套的教参中有详尽的论述,这里不多说了。我们要强调的是采用“有新意”这样的措辞,而不采用创造性或创新精神这样的说法,是因为教学要求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宜拔高学生的水平,对学生提过分的要求。课本上知识短文的提法是科学的,合理的,我认为作为教师要灵活运用好教材。

3.对于学生的定位

因为面对的是初一刚进校的学生,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知识面都有限,所以,我们选择了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拆闹钟这一则,让学生有话可写,不在选材上设置障碍,就可以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想象上来,也保证了写作的速度。选择练习一作为课外作业,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三、教学结构的设计和学习目标的落实

教学内容的设计突出了写、议、评、改四个字,力求做到随着学生写作过程的发展,思维的训练也步步推进,在不同层次中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1.作前指导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想象作文的能力,而“想象”要做到合理于有新意,特别是要做到有新意,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本课的设计是在写作之前让学生感知想象以及想象作文的.基本要求,然后立即迅速的使学生切入到自主思维即作文中,以免适得其反,指导过多可能束缚住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在导语之中融入提出想象的要求,《幼时记趣》既是一个由读引入写的导入,一个想象能力的迁移过程,也是和明确想象的要求的重要的过程。在写作之前只对学生提出两点要求:一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注意想象的合理与有新意;一是对字数和时间的要求。就后者而言,大纲上的要求是“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我们发现,由于课本上设计的这个题目很贴合学生实际,有不少学生自己就拆过闹钟或类似的,他有话可写,所以事实上学生写起来还是很快的。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12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300字以内的想象片断作文。实际操作下来,这是可行的。

2.写作

写作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多说一句话。这段时间看似寂静,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都高度紧张的时刻,是决定这节课能否收到效果,收到多大效果的基础。

3.作后评点

先是学生的小组讨论。这段教学过程设计的用意有两点:其一,学生起初思维的活动是有层次之分的,写出来的作文是有高下之分的,而且,由于作前指导得较少,这个区别可能还很大。那么,通过这样的一个小组交流,学生自然心中有了比较,吸取了别人作文中想象的优点,从而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后来的全班点评做好铺垫。其二,我们原来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单向的,学生写,教师改,然后又回到这个学生手中。这堂课中增加小组讨论样一个环节,就使得学生在一个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形成多向的信息的交换,这对学生的思维的刺激是巨大的,学生的收获也是丰富的。

然后是比较评点,这是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力求做到安排好所评点的作文的层次:想象,合理的想象,有新意的想象。对于每一篇例文的评点都突出推究是否合理与有新意,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学有收获。在评点中,也不搞老师的一言堂,先让学生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申,力求学生的所得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东西。

4.作文修改

学习效果的呈现主要在于修改。学生如果在评点中对于想象有所感悟,那么,在修改中将反映出来。应此,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有所收获。在修改中,教师要发现范文,及时反馈给学生。

我是一位青年教师,自己的学识和教学经验还很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素质化的理解,对课堂教案的设计都很不到位,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导师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