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人>

教弟弟写作业作文(我给弟弟辅导作业的作文)

教弟弟写作业作文(我给弟弟辅导作业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09 18:54:51
教弟弟写作业作文(我给弟弟辅导作业的作文)

教弟弟写作业作文【一】

教育是什么?赞可夫曾经说过: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育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发展。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应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余地,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时代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和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教师的品质是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及”春蚕到丝方尽“的坚强与奉献精神作为师德的典范。因为这些品质是任何一个时代教师的必需的要求,而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创新与探索。因为原有的不适合新时代的需要必须有屏弃的勇气,这就需要有探索的过程了。这个过程的艰辛注定了要有吃得起苦的精神才可能闯出一条崭新的路,也只有这样,才能锻炼自己,进一步完善自我。于是,这些新时代教师的品质在当今的历史氛围中显得不可缺少和举足轻重。

教弟弟写作业作文【二】

这篇文章很长,合适的切入点至关重要,巧妙的设计不仅体现老师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更彰显其教学智慧。窦老师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拉出作者的感悟直指中心(父爱的伟大,母爱的温柔),然后落在了作者的表现手法上(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短短几分钟,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地避免了繁琐分析,跳出了长文短教的贯见模式,教学目标初见端倪落在语言描写上。

又一次默读,这次要求用波浪线和直线画出母亲、父亲的话,至于什么线画谁的话,学生自己决定。这样的设计,这是第一次听到,看到,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没有标准答案,但谁说的都有道理,都有自己的理解、思考、感悟在里面。语言不仅仅是用来朗读、积累的,它最本质的是用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人的思维变化的。这一设计的确是匠心独运。

教弟弟写作业作文【三】

近日,有幸拜读于老师的《教海漫记》这本书,感到这本书本色天然,语言质朴,没有一丝矫揉造作,毫无半点虚假掺杂。从书首页读至最后,就好象一位长者在娓娓地、不经意地在述说着他的教学生活,他的朴实有作为的人生;他最挚爱的学生,还有与他一块儿活着的京戏;他最得意的课堂,还有年轻气盛时在他的吼叫下的学生……满书用平实的语言和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教学事例,字里行间真挚表达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执着的追求。在这本书里你找不到一句实实在在地说理的话语却又发现其实每篇文章里都包含着育人的大道理。它没有直接的说出应该怎样去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怎样去教学生,怎样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而是通过一则一则的事例去引导我们怎样做,读后让我深受触动。

首先,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事业的深情投入,使于老师在30多年的小学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听过于老师课的朋友都知道于老师唱得一口好戏,殊不知,于老师还画得一幅好画,写得一笔好字,拉得一手好琴呢,这是我从他的文章《露一手》中知道的。按于老师的才华,他完全有机会另谋高就,但是他宁愿把它的一生奉献给小学教育,无怨无悔,这令我敬佩不已。正是这种对教育的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使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他常常在思考问题时忘记了一切,他在崇拜思考一章中说:“人是在思考中成熟的,教学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的”;而在书中前言中的一句极为朴实的话语“学习学习再学习”更是他真实的写照。他对自己每天的.阅读量,对自己每学期投稿的数量……都作了明确的要求,从不间断。正因为于老师如此酷爱读书,如此发奋写作,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学底蕴,所以他的课才那么精彩,他的文章才这么受广大教师欢迎。我也曾要求自己平时多读多写,但往往坚持了一段时间就松懈了,这就是普通教师与大师的差距。

其次,对儿童的爱。于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信任儿童。他的换位思考教育“假如我是六、七岁的孩子”深深的感染了我。他和孩子同唱,同跳,同乐,同悲,有感情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有动作的默契。他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常常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学生。我们总是抱怨说,现在的老师真难当,现在的小孩越来越难教。其实是我们没像于老师那样进行换位思考。虽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各种学习、培训我们也知道应该这样做,但实践起来却常常做不到,常常禁不住又用成人的眼光去要生,而没有真正用心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因此,在学生调皮时,在学生课堂上不听课时,在学生犯错误时,我常常是指责多于艺术的批评,就是因为没能换位思考,没能在“小”字上下功夫。儿童因为小,所以更需要细心照顾。而于老师却在这小字上格外尽力,因此也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奇迹,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心灵。

再次,于永正老师懂得宽容。他说:“花朵是色彩斑澜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可见,学生不可能齐步走,教育不应搞“一刀切”,于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尤其是对差生的偏爱,是一种高尚的宽容。于老师还说:“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几秒钟。”是啊,如果每位老师在学生将调皮时,对学生多些爱,多些宽容,忍耐几秒钟,我们的教育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老师深厚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值得我终身学习,它将时刻提醒我在工作中不断努力,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