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图>

传承中华美德助人为乐作文

传承中华美德助人为乐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9 01:37:17
传承中华美德助人为乐作文

传承中华美德助人为乐作文【一】

近代东亚教育、科学的发展,曾借用朱子学的格物致知观念接引西方近代科学,是朱子学观念在中国学术近代化发生积极作用的一个例子。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朱子学的格物论有益于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外,还应看到朱子学的格物致知思想更近于晚近受到大家重视的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因为朱子的格物说的确不是朝向某些专业的科学研究,而是重在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学习者的人文精神、道德理解、多元眼界和宽阔胸怀。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则是关于经典文本学习的课程,经典的意义在于经典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在历史筛选过程中经历选择而积累下来的精华,对经典的不断学习与发展是文明的传承的重要途径,这正是朱子所始终重视的一点。由此可见,对于当代的通识教育来说,朱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外最重要的思想资源。

在朱子的四书著作中,对《大学》的研究和阐发,最具有代表性,也最集中地表达了朱子的儒学思想,《大学》固然着眼于成年读书人的修身,但也关注社会风俗的改善。如其《大学章句序》的最后一句:“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在此序文中朱子明白表达出,不仅学校教育着眼于全民,所谓“当世之人无不学”;而且即使是大学,也并非只与君子精英有关,强调大学之教不仅与“学者修己治人”有关,也与“国家化民成俗”有关;不仅与“治隆于上”有关,也与“俗美于下”有关。因为就教育和学习的内容而言,儒家的学校教育与佛教不同,对士大夫来说是“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对普通民众而言,“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所以,其教育的结果,“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学习者经过学习,不会脱离人伦日用,而能够更加理解自己的性分和职分,在其本职位置上尽其分尽其伦尽其职、尽其力尽其心尽其性。每个人都在其社会职位上尽其力,国家自然就得化民成俗之效了。“性分”指个人命定的社会地位和活动限度,“职分”是指对所处社会地位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性分的概念本出自玄学,朱子则由此阐明儒家教育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即使人安其性分,尽其职分,移风易俗,指出化民正俗的重要性。朱子一生的小学蒙学著作也很多,是对传统蒙学教育贡献最大的人,他的著作如《童蒙须知》《小学》《增损吕氏乡约》等,流行甚广,对儒学价值的大众化、通俗化,对培养少年儿童,养成德性,起了积极的作用。今天应当重视朱子这方面的贡献,在福建可使朱子的这些著作与目前流行的《弟子规》一起,古为今用,在道德教育中起其应有的作用。朱子的家礼、家训也不仅对朱子一家或朱姓人家有意义,南宋以来对社会风俗、化正人心都起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要把朱子学的这些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培育结合起来,使中华文化、朱子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价值和个人美德的源泉与基础。

传承中华美德助人为乐作文【二】

武夷山是朱子成才、成就、成名之地。上午9时,鼓声响起,武夷山市政协主席杨永华主持仪式,武夷山市代市长林旭阳恭读祭文,莘莘学子齐诵《朱子家训》。

来自福建省、南平市和武夷山市的代表,朱子后裔代表,朱子文化研究专家学者,韩国朱子文化交流代表团,以及武夷山社会各界代表,肩披绶带,手持金秋丹桂,分别向中华茶博园内的朱子像敬献花篮、桂枝,并致鞠躬礼。

“朱子理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山历来高度重视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南平市副市长朱仁秀表示,此次开展朱子祭祀典礼,不仅是对先贤的景仰和纪念,更是对朱子理学思想的继承与弘扬。

2015年8月,朱子祭祀典礼被列为南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6年6月,南平朱子故里被列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今年以来,来自韩国、日本以及“朱子之路”沿线城市的近千人来到武夷山开展游学活动,朱子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

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代表黄柏翰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朱子文化对台湾民间的影响很大,所以朱子文化已经成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纽带;通过继承弘扬朱子文化,可以更好地推动两岸文化的交流。

目前,武夷山加快推进五夫朱子文化生态园项目建设,五夫朱子文化生态园项目被列为福建省“十三五”旅游重点项目;同时,在全社会普及弘扬朱子理学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并依托各类朱子文化活动强化与韩国、新加坡等东亚、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 

传承中华美德助人为乐作文【三】

在琅琅的《朱子家训》声中,首届厦门国际朱子文化节配套活动之一——朱子文化论坛“朱子家风家训与家礼”正式开讲,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朱杰人作为主讲人进行了厦门(同安朱子学院开院后的首讲。

朱杰人从古今中国家庭重视“理”与“礼”的视角来谈《朱子家训》的作用,朱子重视礼,是在同安四年多的任职期间总结出来的。朱杰人教授认为,朱熹24岁首仕同安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到民间,对当时的社会有一个深刻、切身的了解。朱熹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无礼”,他意识到必须重拾儒家的传统思想,让这思想再次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和规范,社会才能回归正常,走向和谐。

短短317个字的《朱子家训》,给出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底线。这个底线划得非常的清晰,而且是可以执行的,朱杰人说,越过了这条底线,你就不配称作“人”了。

朱杰人认为,《朱子家训》是一种具有时代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人伦观、修养观、道德观、社会观和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价值观。

“今天我们仍提倡要讲礼,因为礼在当今仍有它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朱杰人教授强调,人的要受到限制和克制,而不是无限制膨胀,而礼便是克制和约束人的无限制释放和膨胀的利器。今天的物质飞速发展,社会崇拜金钱、忽视亲情、破坏自然……这些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是信仰、传统和精神的丢失,而礼便是连接信仰、传统和精神的纽带。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