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图>

中学作文写作技巧图片(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归纳图)

中学作文写作技巧图片(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归纳图)

更新时间:2024-03-15 07:10:53
中学作文写作技巧图片(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归纳图)

中学作文写作技巧图片【一】

毛宗岗在评价《三国演义》时说:“文章之妙,妙在猜不着。”这“猜不着”不就是情节起伏、构思奇妙吗?《水浒传》中写李逵先后四只老虎,手起刀落,毫不费事,真是个英雄,但是远远不及景阳冈武松打虎那么引人入胜,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就在于武松打虎写得波澜起伏,险象环生,能紧紧抓住读者。所以作文的构思应有情节和情感的水位落差,造成遏止、积蓄、冲击、突破,以形成一波三折,从而产生曲折生动的艺术美,达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目的。请看2013年辽宁鞍山市中考佳作《温暖》中的片段:

寒冬夹着刺骨的北风,又一次来了。校园林荫道旁的树木,终也抵不过严寒,那叶儿一个个打着旋儿回归了泥土,不复盛夏的热闹。映着道旁路灯苍白的光,只有她一人走着,脚下时不时传来几声脆响。她的心仿佛也随着叶子凋零了,机械地穿梭于宿舍和图书馆之间。望了望表,不自觉地,她又加快了脚步。等她急

匆匆赶到宿舍门口,果不其然,看大门的老人又拿着锁站在门边,面无表情地注视着她钻进门里,只低低地说了一声:“下次早点。”一个星期有几天都是如此,望着老人住的小屋的灯光越来越暗,她心里不免有些自得:每次都能在最后赶上,真幸运。

那天,因为图书馆停电,她提早从图书馆离开,刚走到宿舍的转角,就听到了那低低的声音说着:“下次早点啊。”一抬头,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您还不关门吗?门禁时间都到了。”老人只是摇了摇手中的锁,望了望小屋昏黄的灯,说:“还有一个小姑娘没回来,我得等等她,农村娃不容易。”她久久地伫立在墙外,泪水禁不住溢满了眼眶,那份她以为的幸运,是一位老人在寒冬冷冽刺骨寒风中的守望。

本文之所以感动人,就在于作者娴熟地运用了“巧合”的艺术手法。终日“面无表情”,言语淡淡说“下次早点”的老人,他的爱心是在和另一个男生交谈时不经意间流露的,而这份默默的温暖恰恰让“我”在“巧合”中感受到,原来“幸运”本是源于深深的关爱。由此震人心魄,感人肺腑。巧妙的构思让文章在貌似不经意的叙述中达到了真挚感人的效果。

中学作文写作技巧图片【二】

要注意从三个方面去把握。首先,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其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再次,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

中学作文写作技巧图片【三】

话题作文中的话题,范围一般是非常宽泛的,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把话题中的方方面面都想到、

写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构思、选材上下功夫,尽量做到以小见大,于“一滴水中见世界,一粒沙里说乾坤”。即最好采用小小说的创作方法,通过一件事、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角度或一个细节来反映社会、塑造人物、表现性格。记叙性文体叙述的情节、场面应尽可能细,议论性文体论证的切入点应尽可能小。不要幻想在六七百字的考场作文里去表现多么宏大的场面,论述多么全面深刻的道理。即使要表现这些,也要通过具体细致的描述、形象严密的论证来解决问题,而不要好大喜功、贪多求全。以小见大的方法可这样操作:首先用前面谈到的“加词法”拟定题目以缩小范围,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构思、选材,然后采用最有趣、最能表现题旨的一两件事情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举例而言,当你选定九年级生活的烦恼这个题目后,并不意味着构思、材料都已确定。因为“九年级”这一时间跨度有三百多天,所处空间包括学校、家庭、社会,面对的人物有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等,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有很多;“烦恼”也可能会有很多,如学习中的烦恼、生活中的烦恼、朋友误解的烦恼、父母训斥的烦恼、老师施压的烦恼、同学嘲笑的烦恼等。因此,在选材、构思上仍然还要注意选取二到三个恰当的角度,有意义的事情,典型的情节来表现自己某一方面的烦恼,进而紧扣话题的要求写出对这种生活的“感受”,这样方能真正做到以小见大。切不能全面撒网,

否则,就变成了“王大妈的裹脚,又长又臭”。

 

中学作文写作技巧图片【四】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学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突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个性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例如:刘安琪同学,在描写数学张老师的外貌时,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写张老师上课时,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班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张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张老师反会问上一句:

“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张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关键是观察得细致。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刘安琪同学总结道:“我是数学课代表,与张老师接触得多,我不放过每一次见面的机会,认真观察他的外貌,我发现他的眉毛很有特色。他给我的主要感受就是提问时很有趣。所以上课时,我就仔细观察他提问时的神态、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动作上的一些特点。如果我不用心观察,就无法获得具体的感受与认识,也就不能把人物的外貌及性格特征真切地表现出来。”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的了。

中学作文写作技巧图片【五】

春天来了,阳光明媚,春风轻轻地吹着,真是一个适合放风筝的好日子。丁丁 甜甜和冬冬相约一起去郊外放风筝。

他们来到郊外,决定来一场放风筝比赛,看看谁的风筝放的最高。

丁丁放的是蜻蜓风筝,他的风筝飞上天后,真象一只活灵活现的蜻蜓在飞舞。甜甜的风筝是一只蝴蝶,你看这只蝴蝶多象在花丛中跳舞呀!冬冬的金鱼风筝摆着漂亮的尾巴象是在天空中游泳。

三个好朋友非常开心,他们的风筝越飞越高,都得了第一名。

中学作文写作技巧图片【六】

春天到了。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带着妹妹到郊外去放风筝。郊外的景色美丽极了!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燕子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柳树柔软的枝条在微风中飘拂着,就象小姑娘长长的头发。

小明把风筝放到了天上,风筝飞得真高啊!都飞到云层上面去了。妹妹高兴地举起手欢呼起来:“风筝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哥哥,你真棒!”哥哥开心地笑了。

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

中学作文写作技巧图片【七】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强调书籍的重要性。而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读书可以创造品性,好品性源自读好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培根说,“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终杜甫造就诗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认为读书是为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品性。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周总理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就像诸葛孔明那样鞠躬尽瘁而后已,成为我们心中的好总理。在学校得沉下心来,将自己的品性变得稳重,不能心在别处,否则将竹篮打水一场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书山有路勤为径。”匡衡凿壁借光,孙敬苏秦悬梁刺股,车胤孙康囊萤映雪。他们无一不是我们的榜样。在这个温饱的环境中,要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创造好的品性。书不可尽信,尽信不如无书。知识是从书中提炼出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要厚积。积累知识胜过积累财富。欧洲用这句谚语向我们展示知识的重要,从知识中造就的品性对国家的重要。要懂滴水穿石。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宋真宗赵恒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品性源自读书,只有读书,读好书才能创造一个好的品性。

读书,读好书就会有好的品性.作为一个学生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为难;博百载浮生,勤奋耕耘休嫌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