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图>

倾听历史的节拍 的作文(听历史的声音的感受作文)

倾听历史的节拍 的作文(听历史的声音的感受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7 20:22:23
倾听历史的节拍 的作文(听历史的声音的感受作文)

倾听历史的节拍 的作文【一】

“嘀嗒……嘀嗒……”

多么令人感叹的声音!曾几何时,我们在静默之中,细细倾听着这扣人心弦的声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但是,我们却在原地站立!这是讽刺,还是悲哀?

如珠似宝的时间在转眼中逝去,我们又何曾为之伤心,为之哭泣?然而,我们伤心有何用,哭泣又有何用?毕竟过去的始终是过去,即使叹息亦无法挽回。昔日的辉煌,昔日的忧郁……不过,这只是过去,并不能代表将来。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地流去,过去的欢笑,过去的辛酸,也会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不断地回忆过去,为何不展望将来?

或许过去的是泪水,但只要你珍惜,那么将来的定然是快乐,哪怕是一分一秒,只要你珍惜了,就定然会有无比的收获,而这收获了的,将会成为毕生的经典。或许你现在仍处挫折,满心悲伤,这只是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你切勿产生时不与我的想法,也不要对美好的目标、珍贵的生命轻言放弃,而要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那么将来你所得到的回报将会无比丰厚。坚持就是胜利,在逆境中坚持才能锻炼人的意志,只要你闯了过去,成功就不远了。

也许你尚未努力,也许你仍然沉醉在过去成功的辉煌之中,或许你依然为昔日的失败所沮丧。马上醒悟过来!俗语有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你能及时醒悟,总能闯出一片天地,成就一番事业。若你继续沉迷下去,或许,你永远也只能听着这沉重、哀伤的声音。

“嘀嗒……嘀嗒……”

倾听历史的节拍 的作文【二】

萧红静静躺在病床上,倾听屋外大海的潮声。自己病了不少时候,也该离去了。萧军与端木出去为她购买药品了,她感到自己似乎等不到他们归来了。

大海边的小屋一般沉寂,只有片片潮声陪伴着孤苦的萧红。倾听潮水声,眼前浮起片片浪花的幻影,自己就是那忽上忽下的浪花啊。

童年的时候,她这朵小浪花受到汗水疯狂的冲击。父亲的淡漠,继母的暴虐,惟一受她的爷爷也去了,她经历了太多的风吹雨打,但她又接受了新思潮的洗礼。在乡人不解的眼光中,她成为新一代出走的“娜拉”。浪花虽小,也可涌起,成为巨大的潮!

外面的潮水都必声大了起来。她虚弱地笑知,那潮声的猛烈就是她处在人生中的波峰啊!

刚出走的她,困顿无助,幸而得到萧军的帮助,那时也是她自己自己的高峰期,她也没想到自己的作品居然会获得成功。“双萧合奏琴瑟音”成了流传很广的美谈。

后来,她的作品受到了鲁迅的常识,幸得名师,她的作品显然受到鲁迅的影响,在改选国民灵魂的同时,追求艺术民主的精神。那时的她,春风得意,年轻多才,小浪花终于变成奔腾的潮!

有涨就有落啊,她轻轻叹口气。战争的爆发,老师鲁迅的逝世,与萧军的离异,与端森相爱又相离,这一系列的狂风暴雨击打着她的心灵,井冈山打着她直冲而上的勇气。忽地,她从峰顶跌至波谷,长期的疾病加倍折磨着她,她没有再一次挺起来。

窗外的潮水声渐渐小了,浪花平缓了,像是长者的安慰。那是柳亚子老先生的安慰。虽然年龄差距较大,但柳亚子一直引领她撑下去。她过早地承担了少女不必承担的责任,在幼稚与痛苦中游离于世俗与反叛之间。天涯孤女有人怜,她畅快看得开,放得下了,聚散两依依,她终究未被世界抛弃。她只望魂归于蓝天碧水的故乡北国呼兰河。来世,她还愿作一朵浪花,还愿奔涌成猛烈的潮!

窗外,潮水声依旧,她倾听着,倾听着,幻想着自己是那潮水中一朵浪花,慢慢闭上双眼。

一代才女萧红在潮声中走完了30多年的生命路程……

倾听历史的节拍 的作文【三】

“杏花春雨江南”,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来临。历数我经历的十几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春光很金贵,但春光也往往只能在雨中窥视,还没有来得及倾听春天的脚步,就不经意中踏进了初夏的境地。令人常生出春光难览的感慨。

倾听春天的春雨,品味人生。春雨绵绵,似线如丝。冬雪的纯白还未遗忘,春雨的寒气却早已侵袭。听,春雨霏霏,微风轻拂,柳浪闻莺,那河边的柳树为春雨的到来伸出了懒腰,“哗哗”,“哗哗”那是春风在歌唱,积蓄了一冬天的生命之力,在春分,清明之后,已如被揭开了的印封再次绽放出勃勃的生之力量,你再听,跳动的心,悄悄化作霏霏春雨,将那遍野萌动的花蕾滋润,将那漫野露尖的小草洒绿。

倾听春天的春风吧,春风细细草芊芊,燕子低飞趁雨闲,那睡了一冬天的小草,花幔幔地钻出地面,将大地点缀。春风像一位姑娘,

柔和亲切。听,“沙沙”不像夏风那样炎热,不像秋风那样凄凉,更不像那冬风那样冷酷。春风在召唤春天的朋友。人们自由地躺在绿荫下,和春风打个招呼。那与彩蝶共舞的小女孩开始深情地注视着春天,那空中又多了几只风筝。

倾听春的气息,春的芳香,连古人也这样说道:“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白居易不是这样说的吗?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倾听春天,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写下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难怪友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难怪住在大观园的史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我细细地倾听春天,春天易逝,有去必有来。但是,我却倾听到了,那春给我倾听青春年华和美丽的春天,则当永驻在奋斗者和进取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