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图>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300字(中华美德小学生征文作品)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300字(中华美德小学生征文作品)

更新时间:2023-06-19 16:17:43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300字(中华美德小学生征文作品)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300字【一】

康熙曾给武夷精舍赐一块匾额,上书“学达性天”。从事朱子文化研究已有26载的朱杰人认为,这四个字把朱子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写出来了,意思是朱子的学问达到了人性和宇宙的本源,为一度被边缘化的儒学补上了宇宙论和心性论的缺口。

陈来指出,朱熹论道德的思想有许多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如朱熹关于理性与、道理原则与个人私欲关系的看法。朱熹阐发了古代“道心唯做,人心唯危”的思想,认为“人心”与生俱来。但如果“无所主宰,留而忘返”,社会就会“危”。要使人心不致危害社会,就应该用“道心”主宰“人心”。朱熹认为道心的特点是公,即反映了社会公共的道德法则。

“朱熹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从加强法制以约束人的行为来考虑,所以朱熹的方法是完全诉诸道德,这是理学的局限性,但突出道德意识的重要性还是难能可贵的。”陈来说。

朱熹和理学还提出“天理”和“人欲”的问题。朱熹认为,应当受道德原则的制约。“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坚持道德不能建立在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理性主宰、责任意识、美德培养之上,主张用反映社会共同要求的道德原则来克服违背公共道德的私欲,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化为人体的内在自觉。”陈来指出,这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理性和的关系方面,朱熹对有些问题的处理并不完满,他比较忽视和生命力的满足,未能重视理性和也有统一的一面。”陈来说,整体而言,朱熹的思想对封建时代的精神文明和民族精神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300字【二】

在琅琅的《朱子家训》声中,首届厦门国际朱子文化节配套活动之一——朱子文化论坛“朱子家风家训与家礼”正式开讲,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朱杰人作为主讲人进行了厦门(同安朱子学院开院后的首讲。

朱杰人从古今中国家庭重视“理”与“礼”的视角来谈《朱子家训》的作用,朱子重视礼,是在同安四年多的任职期间总结出来的。朱杰人教授认为,朱熹24岁首仕同安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到民间,对当时的社会有一个深刻、切身的了解。朱熹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无礼”,他意识到必须重拾儒家的传统思想,让这思想再次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和规范,社会才能回归正常,走向和谐。

短短317个字的《朱子家训》,给出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底线。这个底线划得非常的清晰,而且是可以执行的,朱杰人说,越过了这条底线,你就不配称作“人”了。

朱杰人认为,《朱子家训》是一种具有时代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人伦观、修养观、道德观、社会观和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价值观。

“今天我们仍提倡要讲礼,因为礼在当今仍有它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朱杰人教授强调,人的要受到限制和克制,而不是无限制膨胀,而礼便是克制和约束人的无限制释放和膨胀的利器。今天的物质飞速发展,社会崇拜金钱、忽视亲情、破坏自然……这些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是信仰、传统和精神的丢失,而礼便是连接信仰、传统和精神的纽带。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300字【三】

三年多前的夏天,妈妈带我来到少儿书店说听义工老师诵读《弟子规》,我一头的雾水,什么叫“弟子规”?带着疑惑我认识了我的经典启蒙老师胡老师。

胡老师带我们诵读了《弟子规》这部启蒙读本,它让我们懂得了应该如何孝敬父母及一些做人的道理。《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让我知道了父母叫我,我要马上答应。父母让做的事必须完成,不能偷懒。妈妈夸我:“孩子每天读经典,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父母教,须敬听”,意思是:当父母教育我们时,我们应该认真听。“德有伤,贻亲羞”,意思是:当我们的品德不好时,父母会觉得很丢脸……通过诵读《弟子规》,学习先贤和圣人的做法,我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我一定要做到:父母叫我时要立即答应;父母教育我时,要耐心认真地听;当父母批评我的缺点时,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跟爸爸妈妈顶嘴了。“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伺,不离床”读了这句话我懂得了关心父母,妈妈生病后我为她端药。百善孝为先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

随后的两年里,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相继读了《中庸》《大学》《论语》等等经典作品。每年的传统节日胡老师都会讲跟节日有关的风俗,还组织民俗活动让我真实中国传统文化,我的读书兴趣也越来越浓,胡老师还教了《笠翁对韵》,我对对子非常感兴趣。弹指一挥间,我爱上经典已经是三个年头了。

我感谢胡老师,是她带我走进经典文学殿堂,读圣哲之言,体圣哲之心,发圣哲之语,让我知道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300字【四】

朱熹是是中国南宋思想家、理学的集大成者、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导的“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的家教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成为家教庭训的懿范,并广泛传播到东亚国家,影响深远。人们习惯上称朱熹为“朱子”,他对后世影响的言行诗文的文化称为朱子文化。

朱熹在福建南平留下诸多印记:武夷山隐屏峰下九曲溪畔的武夷精舍,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的地方;建阳市小湖镇葛墩村,弯弯山路边有座朱源寺,相传因朱熹在此住过一夜而得名。建阳考亭村,朱熹晚年定居于此,并在考亭书院讲学,考亭书院门口那立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的石牌坊尚存完好;武夷山兴贤书院保存下来的当年的四个砖雕汉字“洙泗心源”……

武夷山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已十几年,可朱子文化品牌依旧深藏闺中。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先后三次对朱子文化建设作出批示,省长苏树林表示要将朱子文化打造成福建省第一文化品牌。

参会的政协委员李子在提案中建议,未来设定“敬师礼”、“朱子文化节”;策划“朱子之路”、“朱子生平寻踪游”;开发“朱子家酒”、“五夫莲”、“文公宴”等,并动员海内外朱子宗亲积极参与朱子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