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图>

声音记忆文化传承作文(记忆深处的声音作文600字以上)

声音记忆文化传承作文(记忆深处的声音作文600字以上)

更新时间:2022-04-24 04:39:08
声音记忆文化传承作文(记忆深处的声音作文600字以上)

声音记忆文化传承作文【一】

10月13日,以“朱子故里,锦绣尤溪”为主题的摄影展览,在朱熹诞生地南溪书院文公祠举行。摄影作品分为文化深厚、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四个板块,多方位地表现了尤溪秀美的山川,闽中浓郁的乡土风情,朱子故里深厚的人文景观和蒸蒸日上的尤溪时政光辉事件,较全面地展示了尤溪飞速发展的经济态势和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10月13日晚,在尤溪县城区中心广场举行朱子文化基本知识竞赛。县领导曹榕庆、林思文、周培春、包萍、卓祖澍、曾显明、林景源、林小霞、范建民、纪优梓、陈荣光等到场观看了比赛。县委副书记包萍作了讲话。朱子文化基本知识竞赛设个人必答题、小组共答题、抢答题以及风险题四种题型,竞赛内容涵盖了朱熹生平所有事迹。来自县直机关党委的 11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最后经贸局党委代表队夺得第一名。当晚有1000多名市民到场观看了比赛。

10月14日,在尤溪县城区中心广场举行朱熹研究专著首发仪式。副县长林小霞在首发仪式上致辞,并向县直机关党委赠送研究朱熹专著。此次推行的有县朱子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陈长根编著的《朱子行迹传》、《朱熹诗选365鉴赏》和县朱子文化研究会郑建光等同志编撰的《朱子宴故事》和王祥堆先生编著的《朱熹与尤溪》等专著。《朱子行迹传》采用编年体形式,逐年缕述朱熹的生平经历、仕宦游学以及思想成熟和学术创作过程。《朱熹诗选365鉴赏》一书,选取朱熹不同时期365首诗作进行注释、浅析和背景介绍。《朱子宴故事》是根据朱熹在尤溪的饮食风俗和民间传说基础上,经过艺术的提炼加工编撰而成的。《朱熹与尤溪》根据尤溪有关朱子文化、文物的研究汇编而成的,较真实地反映朱熹与尤溪的有关史实。陈长根同志多年来潜心研究朱熹及其理学思想,经过十几年的收集、整理、辨析,他编著了《朱熹诗选365鉴赏》《朱子行迹传》等著作,这些著作把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融为一体,内容丰富,是了解和研究朱熹这位文化伟人的通俗读物。

10月15日,尤溪县举行百集电视宣传片《朱子文化纵横》座谈会。老干部代表和来自县直机关、教育、企业、新闻、文化等部门的各界代表应邀参加座谈。百集电视宣传片《朱子文化纵横》是由县朱子文化城建设领导小组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台、朱子文化研究会、唐璜广告等单位倾力制作。该宣传片每集5 分钟,以朱熹诗词、朱熹传奇故事、朱熹饮食文化、朱熹理学精要等为主线,运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讲述一个主要知识点,或一个故事片,或一首诗词。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畅所欲言,他们认为百集电视宣传片《朱子文化纵横》的播出为我县普及朱子文化知识,建设朱子文化城发挥了积极的效应。《朱子文化纵横》的播出,一方面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又造浓朱子文化艺术氛围,让群众在艺术的熏陶中受到感染。

10月16日,中学生朱子故事演讲比赛活动在尤溪实验小学的多媒体教室举行。来自各中学的30名学生参加了演讲比赛。比赛分高中组和初中组,演讲者分别以《官者为民》、《我奉献,我骄傲,我奋进》、《朱熹的沉浮人生》等为题,声情并茂的讲述了朱熹勤学好问、勤政廉政、做官为民的好品德、好思想。让更多的中学生和百姓了解朱熹,了解朱子文化的内涵。同天上午,尤溪县举行朱子故里美食大奖赛,来自沈城大酒店、尤溪宾馆、洋中沙溪酒楼等大中型酒家19个单位和个人参加了比赛。县政协主席周培春、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谢国强、县委助理调研员陈绍梅出席了大奖赛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并到美食参展现场观看。参赛选手们以农家饭、家常菜和土特产为基础,对有史料记载的 “八卦宴、文公菜、葱汤麦饭、八宝吉祥、白莲汤”等佳肴的正宗原料、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技艺创新,在展示了传统朱子家宴的文化精髓和魅力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的创新理念和尝试。当天有85道朱子家宴故事里的命题菜和69道朱子故里特色菜参加比赛。

声音记忆文化传承作文【二】

朱熹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具有世界影响的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被视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朱熹寓居建阳、武夷山之史事,尽人皆知,殊不知朱熹之所以与闽北结下不解之缘,盖源于其父朱松来尉政和,群山迤逦千年不老的闽北古城政和,是朱氏家族入闽的第一站。现在大家都这样说,朱熹孕于政和,经过历史考证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说政和是朱子文化的发祥地更为准确,更能说明政和于朱子文化的关系。目前我们政和遗存的了两座对于研究朱子文化来说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那就是朱熹祖父朱森墓和朱熹祖母程氏夫人墓,朱森墓在铁山护国寺边,程氏夫人墓在星溪富美村。

朱熹一生70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闽北度过,我把朱熹与闽北的关系概括为五句话20个字:朱子孕于政和、生于尤溪、长于建殴、学于武夷、老于建阳。

孕于政和:宣和五年(1123年,在政和任县尉五年届满的朱松调任尤溪县尉,监泉州石井镇税。建炎三年(1129年12月,刚要调建州(今建瓯工作的朱松听到金兵自江西突入福建邵武的消息,放弃所摄之职,携带在尤溪的家眷回到政和,寓居铁山护国寺。此时兵荒马乱,烽烟四起,政和也不安全,建炎四年(1130年8月,朱松仓皇买舟携眷避到自己任职的尤溪,时刻都作着避入深山的准备。 离开政和月余后的.9月15日,朱松的第三子沋郎——未来的理学宗师朱熹降生。

朱熹生于尤溪郑氏草堂,7岁以前随父母在政和尤溪一带生活,朱熹7岁下半年,随父亲从尤溪迁往建州(现建瓯暂居,绍兴十年也就是1140年朱熹11岁时,时任朝廷四品承议郎的父亲朱松,因反对卖国求和,遭秦桧党羽的排挤,被贬,受任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未赴任,朱松忿然辞官南归,举家正式来到建瓯,居住在建瓯城南的环溪精舍,从此在家专心教育子女。到绍兴十三年1143年的春天,正当朱熹勤学苦读之时,年仅四46岁的朱松郁闷成疾去世。

朱松病逝后,朱熹遵从父亲遗命,14岁的朱熹到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里,依附朱松生前挚友刘子羽,子羽视朱熹如已子。在五夫里,南宋宿儒胡宪,刘勉之,刘子翬均授朱熹以学,五年后,年仅十九岁的朱熹即登进士。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朝廷授朱熹为迪功郎,任泉州同安主簿,后历事南宋高宗、孝宗、宁宗、光宗四朝,累官知南康军、知漳州、潭州。朱熹一生宦途坎坷,仕宦七载,立朝仅46天,任祠官达23年,待职、无职或罢职16年,在朝当官时间很短。

朱熹在武夷山呆的时间最长,14岁到武夷山至64岁迁居建阳,除去外地为官的七年,其他时间都在武夷山,前后达五十年。64岁迁居建阳考亭,1200年4月23日(南宋庆元六年三月初九日,朱熹在家里忧愤而,享年七十一岁。

声音记忆文化传承作文【三】

朱熹于1130年出生于尤溪城南郑氏馆舍,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与孔子并称“南朱北孔”。

朱熹生前多次回尤溪省亲、讲学,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存。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提到的“半亩方塘”已经修缮一新。“和史料描述的是一致的,真的让人很惊喜。”近期,一个到尤溪县参访的台湾旅游团的游客纷纷赞叹不已。

近年来,尤溪县实施“全城朱子文化”的发展思路,挖掘朱子文化底蕴,打造包括朱子文化苑、文山景区、公山景区等在内的“中华理学文化城”。 

声音记忆文化传承作文【四】

揭开历史的烟云,寻觅数十年前的先辈们,探求他们的奋斗创举,回忆他们的“愚公精神”。我们看到了大国匠心,看到了矿山的希望,中国的明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影响着祖国的命运,在建设矿山中冲在最前线的工人们,不缺奋斗的青年。王涛从学生走出来,走向焊工这份职业。他忘掉了学生时代滋润的生活,选择了接受现实,立志成为一名好焊工。他坚守的是自己的初心,他追求的是精益求精的素养和品格。他的焊件完美无瑕,堪称工艺品。他把焊件当作焊工的脸面,坚持把焊件做得更精细,用心焊、用情焊,给予冰冷的钢铁春日般的温暖。他的努力、他的一丝不苟、他的投入,使他在“首钢杯”中夺冠。他,成为一匹黑马,在人们的注视下脱颖而出。

他甚至有幸为“中德对抗赛”而筹备。没有时间,他就努力想方设法挤时间;没有用左手焊接的习惯,他就练习用左手焊,夜里躺在床上也不忘拿起工具练习;没有工具,他就自己出钱买工具……天道酬勤,他的努力最终使他赢得比赛。王涛总是如此,面对比赛,他力争更好的成绩,面对工作,他渴求更优的业绩。立足于现实,致力于梦想。他的努力和奋斗为企业乃至国家争夺了荣誉,这便是一位优秀的工匠吧!

创新,为企业注入了活力。面对自动化改革的潮流,马著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计算机。针对开采的问题,他提出了“无人电机车地下开采”的伟大构想。他的潜心研究、认真思考、突破自我、追求创新,积极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他将梦想化为现实。最终,他的突破性成就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工匠精神是什么?我们近几年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而首钢的工人们创造性的回答了这一问题。面对世界新形势,工人们发扬创新精神,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面对艰苦的局面,工人们坚定不移地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首钢精神,是首钢几十年发展过程的总结。而我们今天大力宣扬首钢精神,不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吗?在未来,我们更要坚定首钢精神,发扬属于我们的工匠精神,为建设事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走出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

声音记忆文化传承作文【五】

朱熹为宋代著名理学家、思想家,福建各地市现有多处朱子文化遗存,朱熹本人、弟子及受其思想影响的人修建的书院,在福建境内就达400余处。

地处南平武夷山市的五夫镇,因朱熹在此从学、著述、授徒近50年而名扬海内外,被称作朱子理学的摇篮。随着朱子理学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理学研究活动日趋频繁,千年古镇也开始重获新生。

古街是五夫镇历史遗迹最为集中的地方,有朱熹讲学立说的兴贤书院,有济灾救荒的朱子社仓,有感受朱子跫音的朱子巷。而今,古街上仍然居住着近千位村民,他们恪守朱熹“韬晦深藏”的古训,成为古镇“千年记忆”的守护者。

此次政协会议上,南平市政协主席张建光表示,总投资83亿元的“中国朱子文化研学旅游基地项目”已提上日程,五夫朱子文化园、考亭书院、延平书院等重点子项目正顺利开展。

声音记忆文化传承作文【六】

古以家天下,天下为家。千年前我们是世界上的“礼仪之邦”,邦即国,国为家。数千年,我们传承着自己的家风。

风起《诗经》,真正的家风始自孔孟。古代我们以礼治国,儒道天下,故有四书五经传著于世。《论语》中主张人应有孝、义、仁、忠。孝字为首,这便是家风的核心意义。现在看来,又何尝不是?十月怀胎,二十载照料,我们时刻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我们,又怎能报还这份养育之恩?人之常理,人性之现。

《弟子规》开篇写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仁礼之道,是对朋友诚,对陌生人仁。不少家长都说过:“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坦诚,不虚假,不做作“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于是,我们和陌生人成为朋友,生活变得更加和谐。晋商当时为何能富甲天下,就是因为广泛交友,讲诚信,守道义,作为山西人的我们,更该践行这古老而淳朴的诚信仁义家风。

《朱子家训》中写道:勿忘先辈创业之艰辛,勿奢侈淫佚,勿将基业挥霍一空。勤俭,作为我们传统的美德,父母从我们儿时开始教导我们不剩饭,不浪费,戒奢以俭,方累万贯家财。

为人清白,不收非仁不义之财。我们先做人,后做事,古人两袖清风,但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也不应该被金钱蒙蔽双眼。取之有道,生财有方,这才是我们想要的。

家风,其实就是我们的传统,将中华民族文明精神融铸于其中,是传统文化的直接表现,而我们,也就是靠着这样一种方式来将文化、文明传承下来,在一代又一代的实践中,改善,摒弃,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社会,国家不丧失原本的内涵并且稳步发展,继续流传着千年炎黄华夏文明。

家风与传统踏过历史长河,走过时空的烟尘,带着古老的意志,来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