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图>

我们家春节的习俗英语作文(介绍春节习俗英语高一作文)

我们家春节的习俗英语作文(介绍春节习俗英语高一作文)

更新时间:2024-01-16 14:17:02
我们家春节的习俗英语作文(介绍春节习俗英语高一作文)

我们家春节的习俗英语作文【一】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今天正是2020年农历二十三,我一边哼着童谣,一边和妈妈一起穿梭在乡下热闹的集市里。

过年的集市可真热闹!大大小小的店铺循环播放着欢乐的迎新年歌曲,宽阔的街道两旁摆满各种人们过年需要准备的物品,什么对联啦、抄年货啦、农产品啦、自家酿的米酒啦,还有卖衣服的,吃的喝的玩的用的,样样俱全。每个角落都能听到小摊贩热情的吆喝声。到处都是浓浓的年味儿。

我和妈妈在集市里采购了许多年货,正准备回家时。我被一股浓郁的香味给吸引住了。这股味道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不停往我的鼻子里钻,好闻极了!“那边居然有做芝麻糖的!”我的疑问还没问出口,妈妈便惊喜地拉着我往一处摊位跑去。原来刚才那股香甜的味道是从一口大锅里散发出来的。“这种纯手工做的糖只在我小时候做过,以前过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糖,为过年做准备。”妈妈一边让老板称糖,一边跟我说她小时候的事。“这糖是咋做的?”我来了兴趣,一直盯着那口大锅看。只见做芝麻糖的叔叔把一大桶的麦芽糖倒入一口巨大的铁锅中。然后开始打开火煮糖。糖还能煮?我好奇极了。

没一会儿,原本平静的锅面慢慢地、慢慢地,冒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白色泡泡,泡泡“咕嘟咕嘟”地不断往外爆开。站在一旁的我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步,生怕被滚烫的糖汁溅到。而那位叔叔却仍然镇定自若地搅拌着。温度越来越高,已经冒烟了。看样了火候差不多了,叔叔开始往锅里撒入芝麻,那一大盆的芝麻加入之后,刚才还气焰嚣张的麦芽糖瞬间没了脾气。这时,叔叔拿起了一把巨型大铁铲。大铁铲挥舞着手臂,趁着麦芽糖虚弱之时,只听“沙沙沙”几声,可怜的麦芽糖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在大铁锅中晕头转向地被迫翻滚着了。

经过一刻不停地翻炒后,麦芽糖从好看的金黄色变得黑不溜啾,芝麻紧紧地附着在麦芽糖上。叔叔用铁铲搅了搅麦芽糖,已经很浓稠了,他点点头,满意地笑了。我真搞不懂,芝麻和麦芽糖都粘在一起了,变得这么难看,为什么还是一件好事呢?而叔叔的下一个动作却让我更加吃惊:热乎的冒着白烟的那团又黑又粘的麦芽糖被叔叔从锅里铲起来倒入了一个木头做的正方形框架里!这又是干什么?我好奇极了!只见叔叔从桌子底下抽出一根擀面杖,叔叔利用擀面杖不停来回擀着麦芽糖,很快麦芽糖被压得扁扁的,完全和木框架成为一体,这时候它已经不那么烫了,表面也变得光滑。紧接着,叔叔取掉木框架后,拿出一把巨大的刀。那刀寒光闪闪,让人看了不寒而栗。“滋滋——!手起刀落,伴着一声刺耳的声音,一条长方型的芝麻糖被精准地切了下来。“哇,原来这团黑乎乎的就是芝麻糖的原型呀!”我恍然大悟,不禁拍起手来。

站在一旁的阿姨从叔叔的手中接过糖条,“笃笃笃笃”三两下就把一根长条型的芝麻糖变成了我们平常看到的样子。“阿姨,这芝麻糖可以吃了吗?”我馋得已经开始分泌口水了。“可以吃了,不过有点烫,等冷一点再吃更香哦。”我接过阿姨递过来的糖迫不及待扔进嘴里。呀!这也太美味了吧!香香的、脆脆的、甜丝丝的,不仅有麦芽糖的香味,还有芝麻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刚出炉的芝麻糖还带着温热,很快它在我的嘴里快乐地跳起舞来。妈妈笑着说:“这才是年的味道!”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我快乐地唱着小曲儿,拎着满满一袋“年的味道”回家咯!

我们家春节的习俗英语作文【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 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多姿多彩的春节,我们这儿春节的习俗也不少:放鞭炮,吃团圆饭,拜年,贴春联,贴“倒福”。今天,我要讲的是吃饺子时的趣事。

吃饺子,可不是一般的饺子,有些饺子里裹进了糖、红枣和铜钱。吃到糖的饺子就会在新的一年里甜甜蜜蜜;吃到红枣的饺子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好运早来;吃到铜钱的饺子就会在新的一年里财运滚滚。外婆把带有三种“祝福馅”的饺子各裹了六个,“六”是个吉利的数字。

随着外婆的一声令下,我和爸爸妈妈三位参赛选手的“惊喜饺子”大赛拉开帷幕。我迅速找准目标,拿起筷子向盘子里伸去。谁知半路出一个程咬金——爸爸。唉,遇到强劲对手,只能退让三分。当我从另一个碗里夹起一个饺子,刚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时,只听见“吱嚓”一声,爸爸把一枚铜钱吐了出来。糟糕,我已经比对手落后了,我得赶紧追上比分呀!

可恶的妈妈也比我领先一分,因为她咬到了一个红枣。正当我愤愤不平,想要扭转乾坤时,好运悄然无声地来到我的身边——我也咬到了铜钱!我欣喜若狂地团团转,但没有想到,危险也来得如此突然——

“什么?就剩下十个饺子了!”我瞟了瞟敌方情况——爸爸,两个铜钱,一个红枣;妈妈,两个铜钱,两个红枣。我细细一算,哈哈,十个里面还有三个红枣和一个铜钱!我狼吞虎咽地吃着,直到吃完,满意地打了个饱嗝。可是……一种不祥的预感似藤蔓般在我心中蔓延着。我一个也没吃到!

“小傻瓜,还有一碗呢!”只见外婆指着她身边的大碗,哈哈大笑着……

这就是我们慈溪的过年习俗——包饺子。我在睡梦中喃喃道:“新年,真好……”

我们家春节的习俗英语作文【三】

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史料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腊月二十五

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民间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其实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但有时人们也会买一大筐豆腐以吃其来充饥等。

接玉皇

旧俗、新俗都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2]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闲暇娱乐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4]

照田蚕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

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等活动。

我们家春节的习俗英语作文【四】

伴随着寒假的到来,湖南春节也欢欢喜喜地向我们走来。我们家乡的湖南春节丰富多彩,风土人情也是有一番特色。

除夕是湖南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这天,亲朋好友们都会欢聚一堂,簇拥在餐桌旁,吃上一顿年夜饭,这时,便是除夕中最美好、最有意义、最开心的时刻了。临近夜晚,夜空中就绽放起了一朵朵美丽的烟花,那闪烁着的光芒,照亮了大家的笑脸、照亮了黑漆漆的夜空、更照亮了人们的心。深夜降临了,但是千家万户都是灯火通宵,因为除夕必须守岁,守岁是为了对流水般逝去的时间寄予深深的`留恋之情,更是对新年的到来所感高兴,在12点之前,所有人都不能睡觉。而且晚上,大家都要坐到一起吃苹果,这代表着一年都平平安安。于是,除夕就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大家便穿着漂亮的新衣服,挨家挨户地去拜年,这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表达方式。当然,小孩子在这天总能赚足压岁钱,接到长辈们递过来的压岁钱和美好的祝福,心里是多么欢悦啊!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湖南春节中的一个重要日子。赏花灯、舞龙、猜灯谜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夜晚,处处张灯结彩,锣鼓声、鞭炮声那是接连不断。当然,还要吃汤圆,汤圆代表着和和美美、团团圆圆,那白白嫩嫩的外表、花花绿绿的馅儿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味道更不用说,滑溜溜、香喷喷、甜津津,使人忍不住多吃几个。

在欢笑声中,湖南春节已经度过,但回想起来,还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我们家春节的习俗英语作文【五】

“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爷要上天”。不愧是小年呀!家家摆出占灶神的相片,点上蜡烛,把糖瓜放在盘子里,还要在盘子里放大量的糯米粑粑,最后要给灶君行礼。我的口水早已洒了一地,柿饼、糖瓜……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偏要在一个盘子里敬给一个灶君。后来才知道,灶君是一个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打下了人间,在灶火中观看人们的一举一动。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这天去天庭禀报人类的善恶功过。好一个告状精啊!我心想:他怎么能盗版我的专利呢!我一边想,一边拿起糖瓜往嘴里送,糖瓜可真粘啊,我的嘴都张不开了。我终于明白了人们祭灶君用糖瓜的喻意了,吃了人家的“嘴短”,原来这是让灶君在玉帝面前张不开嘴的手锏!

小年过了大年到,“春节到,春节到,穿新衣,买鞭炮,走亲访友真热闹;压岁钱,装口袋,贴春联,小孩盼望新年到”,吃的、用的、玩的、喝的,只要是日用品,大年时都要“更新”一遍。大年三十,人们举着鞭炮“寻游”到深夜。在零点时刻,我已进入了梦乡,却听到“轰”的一声,其分贝数不亚于原子弹爆炸的声响,巨响之后,四周“噼哩啪啦”地响了起来,没来过湖南农村的还以为是鬼子进村扫荡呢!拉开窗帘一看,鞭炮的火光亦将黑漆漆的大地点燃了,礼花弹将天空绚染成了白昼,人在中间,被四周的火光包围,四周变成了奔腾的火海,火焰直冲天际,如千条万条火龙将你团团围绕,又如无数凤凰在天上吞吐火焰,目光所及,地平线之内,印着无数礼花弹的足迹,爆竹的脚迹,爆炸声犹如一条震世巨兽在嚎叫,赶跑了年,吓晕了岁,充满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

腊月的食物,就更有说道了,湖南的食物,别具一格,其中我最喜欢的当数是腊制品了,先用盐水淹泡数日,再经过烟烤火烧,自然风干,油浸的肉块,盐香四溢的肉皮,成排地挂在家中的房梁上,以示来年有肉有鱼,年年丰收。二十三,江米糖、麦芽糖、糯米粑粑,香甜可口,还有那软柿儿、红辣椒、泡山鸡……人们在春节终于能为庆祝丰年而大饱口福了。

春节,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祈福世界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