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图>

中小学生写事精选作文3篇(小学写事作文题目大全)

中小学生写事精选作文3篇(小学写事作文题目大全)

更新时间:2023-12-13 07:48:59
中小学生写事精选作文3篇(小学写事作文题目大全)

中小学生写事精选作文3篇【一】

时间过得飞快,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

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

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

中小学生写事精选作文3篇【二】

深秋的夜,些许凉意隐隐渗出脊背。此刻,一盏昏黄的灯,面前是一本书——《教育照亮未来》。观封页,素净的米色、白色和赭石,映衬着镂金大字,字字灼灼。我似乎从未读一本书如它一般,千斤重,万钧力。教育,这两个字,突然从历史的苍穹中跌落,划出一道绵延而遒劲的线条。

蔡元培、胡适、张伯苓、经亨颐、晏阳初、陶行知、陈鹤琴、叶圣陶,轻抚书页上的这一个个名字,陌生而又熟悉。他们的文字风格各异,却一样厚实沉重。我仿佛看到了未名湖畔,蔡元培让美育大放异彩;台东讲台,胡适言辞恳切,主张教育独立;南开学堂,张伯苓提倡重视体育,健全学生人格;衡山脚下,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打破城乡概念;育才学校,陶行知推行生活教育,让教育在生活的土壤中发芽……时隔百年,当我再次因为《教育照亮未来》这本书而重温这些教育家的文字,并没有因为半文言半白话而觉得距离遥远。相反,这些近一个世纪前的呼喊,就像一个个晴天霹雳,振聋发聩。教育在民国,如呱呱坠地的婴儿,一路蹒跚学步,跌撞搀扶,直到腿脚稳健,蹦跳雀跃。战乱的废墟中,学校依旧弦歌一堂,带着诗意和温暖;颠沛流离中,教育依然昂首,愈发高贵而尊严。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个奇迹。

掩卷沉思。百年来,教育变化翻天覆地。然而,在教育如此昌达的今天,教育最朴素的本质,教育最原始的定义,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正渐渐模糊,叫人忧心。“乱花渐欲迷人眼”,一阵阵的教育浮华背后,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作为一个教育者,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幸福感和价值感。如我,如我们,读《教育照亮未来》,似一阵清风徐徐,吹云散雾,又似拂去蒙在心上久积的尘埃。

胡适说,“你种谷子,便有人充饥;你种树,便有人砍柴,便有人乘凉;你种瓜便得瓜,种豆便得豆,种荆棘便得荆棘。”扪心自问,我作为一名教育者,踏上讲台的那一刻我又在思量什么。面对讲台下澄澈如一潭清泉的目光,他们需要什么,我又能给予什么?叶圣陶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说,“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祸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面对朝夕相处的孩子,我的眼角眉梢是不是投射出些许的无奈与心烦?想及私塾里的教书先生背手踱步,一柄戒尺握在手中,我的手是不是又该高高举起然后轻轻落下?

猛然间,我对“教育”一词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教育”绝不仅仅是教会一个孩子各种本领,识字、写字、算数、阅读;也绝不仅仅是教会一群孩子,懂规范,知礼仪。“教育”是微笑着看孩子趴在墙角观察小虫;“教育”是给浑身脏兮兮的孩子一个拥抱;“教育”是让孩子用一盒彩笔描绘心中的美好。在“教育”这个广阔的世界中,“雪融化后是美丽的春天”,“阳光是活泼的。”

蓦然回首,母校杭师大艺术楼前,经亨颐先生目光如炬,清戄的面庞,消瘦的身形,我曾驻足,仰视心中的大师,许久。犹记得那年长长的走道两边,一帧帧教育家的相片,有的已经泛黄,有的簇新。《教育照亮未来》一书,让我豁然开朗,奇迹并非有如神助。因为有一群民国教育脊梁和灵魂式的人,一群满腔热遍洒教育圣坛的人,一群即使衣衫褴褛却神采依旧的人。他们思想的光芒早已穿越时空,耀眼得让今天的教育现实无法正视;他们教育的理念就像一株株苍松翠柏,四季常青;他们怀揣着一颗严慈并济的心,纵然是这个时代教坛最杰出的'人物也望其项背。

记得一句话,“如果身处黑暗之中,与其埋怨,不如让自己发光”。借读《教育照亮未来》,品着民国教育大家的思想,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循着他们探求的足迹,一星光,一点亮,秉烛前行……

中小学生写事精选作文3篇【三】

许多人都喜欢用“平凡”这个词来描述自己,用它的反义词——“伟大”来形容他人。的`确,在茫茫的人海中,我们每个人只是海中的一朵小浪花,看似渺小,但并不代表不重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正是通过一群平凡的小人物,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以孙少平等人位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在复杂的矛盾纠葛里所展现人物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最受大众赏识的是,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赣台,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然而生活没有如果,他们的命运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我们更幸福。有远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这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途径。

信息科大承载着我们的梦想的开始,日出日落。我们开始新的一切。校会君与你同行。

中小学生写事精选作文3篇【四】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会超出一般教师。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比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的老师。我们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

“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魏书生老师说“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学会把平凡、实在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如舞如歌。”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切实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师风塑造人,用扎实的知识储备教育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会时时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中小学生写事精选作文3篇【五】

评课是教师教学改进的重要形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目前我校的教研活动面上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究其实效性值得考量。时间久了大家都有应付之嫌,尤其是集体备课,大家的心始终拧不到一起去,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大家能坐在一起谈谈说说,对教材、对学生有个大概认识,形成的意见也罢、导学案也好总归是个集体的东西,对个人的二次备课肯定会有很大帮助,我认为集体备课之后的教师针对自己实际情况的二次备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机智、教学水平的差距最大程度体现在教师二次备课上。

“备”,繁体字写作“備”。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備,慎也。”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精神上、思想上做好准备。可以这么说,备课首先就是备教师的心态、教师的思想,其次是教师在内心真正去了解学生、熟悉教材等等。至于教案的形成,形式真的可以多样性,“心备”才是最重要的。

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备课形式就不能一样,老教师教的年头多了,心中自有黄金书,这是年轻教师攀比不来的,但信息社会的更新速度飞快,老教师也不能忽视,我认为“形神兼备”的备课才是真正的备课。一些流于形式的东西对我们一线教师真的有很多束缚之处,真是费时费力又没有结果的事。但现实又很骨感,没有“形”哪来“神”。继续摸索前行吧。

中小学生写事精选作文3篇【六】

在本书中,王老师特别强调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提高教师工作的科技含量。他强调教师要有科学精神,要有研究心态。面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要探究。处理学生问题的正确思路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这样才能谈得上素质教育。联系工作中所见到的教师处理问题,往往显得呆板而程序化,似乎已被忙碌繁琐“驯化”成了一台机器。当面对生龙活虎的学生时,总以自己“模式化”的思维来要求学生,一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是急切地忙于处理,缺少冷静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结果往往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问题也就一茬接一茬,得不到根本的解决。这样,教师又只能忙于应付,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漩涡。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时常带有探究的愿望,逐渐养成探究的习惯,以科学精神来面对问题,加强研究,才能把问题处理得更好,也才能让教师逐步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