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图>

新材料高考作文审题解析(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新材料高考作文审题解析(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更新时间:2024-06-05 21:43:39
新材料高考作文审题解析(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新材料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一】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于安乐。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新材料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二】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要对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新材料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三】

(一)1、典例示范

阳光下的忙与闲(学生优秀作品)

许多个清闲的早晨,阳光穿过窗前的香樟。洗涤我碎花窗帘上残留的夜色。以至香樟里窝藏的那些鸟儿也开心了,叽叽喳喳的叫着。

叫吧,我是不想和这些辛勤忙碌的鸟儿一较高下的,只想慵懒地窝在阳光的怀里。阳光很快晒透了整间屋子,我软软地爬起来。(景物描写营造恬静闲适的氛围)

三月的气息中渗满了阳光与花香,我在风的逗引下,走出门去。小路的尽头是一座很老的宅子,门口坐着个老太太,听说八十多岁了,居然还在做针线活。我问老太太都在做针线活吗,她说这是她年轻时喜欢做的事。六十多年已成了习惯了。说话时,阳春三月午后的阳光正厚厚地铺在老太太身边放针线的篮子里,宁静,温暖。线缠绕于老太太的指尖,岁月流转于她的身边。(场景描写凸显出老奶奶的闲适)

“奶奶您怎么不清闲地坐着,忙活这不累吗?”

“我做了六十多年针线活了,手忙可心闲呀。我喜欢这针线活,一点也不累。要是真天天依门槛闲坐着,我这人生走一遭也算是走完喽。”

老太太依然在阳光下低头忙活着手中的针线,像个孩子专注着手中的玩具。阳光穿过了他的青丝,又穿过了她的白发。老太太始终全神贯注于做自己的事情。是忙,更是闲。(人物静态描写美不胜收)

我想起以前学画的时候,最喜欢的是米勒的油画《拾穗者》。画面里,三个农妇弯曲的脊背和劳动着的手臂。她们忙忙碌碌,甚至没有空闲去擦拭那即将滴落的汗珠。看着这阳光下的忙碌,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爱,农民对平凡生活的爱;我感受到了一种忙碌里的闲,丰收带给农民的喜悦因而在心底生出的一片闲。(虚实结合,想象把劳动人民的普遍性展现出来)

阳光温暖而厚重,忙碌于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何尝不是一种闲呢?把生命置于阳光之中吧,忙,却也闲着。(思考结尾,发人深省)

2、复习诀窍

(1)首先我们要了解常见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衬托(正衬、反衬)以及它们的作用(使

读者既闻其声又能见其形更能会其神)。其次要抓住人或物的具体特征,把人或物最感人的特征表现出来,从而感动读者。就塑造人物而言,描写要抓住人物特征,凸现人物性格。第三、描写的语言要有表现力,可以多用修辞格,例如比喻、拟人等。另外描写中可以辅以精当的评论,使手法多样化。

(2)细节刻画人物场景的原则:

典型性原则:细节的典型性表现在它必须能揭示人物特有的性格底蕴和感情走向,它反映的只能是属于某个特定的人才具有的东西。

独特性原则:要立足于人物的个性,抓住这个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所独有的情感和行为特征。

有用性原则:细节描写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所描写的人、景、物乃至服饰等,都要紧扣主题,而不是为描写而描写。

(二)1、典例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