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图>

社会在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办作文(谈谈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

社会在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办作文(谈谈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

更新时间:2023-03-27 06:26:36
社会在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办作文(谈谈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

社会在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办作文【一】

偶然的一次机会得到了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一书,该书虽由两位中学校长所著,但其中许多教育教学案例隐含的意义使我们幼儿园教师也深受启发。书中的言语亲切自然,发人深省,故此书令人爱不释手,其中有些句子引起了我的共鸣。

为了建立积极的纪律,孩子们首先应具备的思想是分清好坏;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孩子不要混淆好和不动,也不要混淆坏与活动,然而旧的纪律常常把它们混淆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良好的纪律。而不是建立静止不动的纪律、被动的纪律、屈从的纪律。

反思目前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大多希望孩子安静地坐着、听着,认为那样才是好孩子,才叫守纪律。我曾观摩过一次音乐活动,教师通过巧妙的图谱设计,专业的音乐技能引领,使幼儿完全浸润在唯美的“山谷回声”中,幼儿的活动兴趣和能力完全被调动起来,大家手舞足蹈。可当个别幼儿忍不住站起来配合教师进行和声部分练习时,教师立刻加以制止。这种现象在幼儿园里并不少见。表面看来,教师似乎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纪律,但实质上混淆了“好和不动”,从而扼了幼儿灵动的表现力。我想,让幼儿静而灵动、动而有序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为此,我们要摒弃“好是不动,动是不好”的思想,用好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吸引孩子,让爱“动”与爱“静”的孩子均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静止不动或游离在外。 真正有个性的思考常常跳出习惯思维,在美好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应该认可与欣赏学生思考中那些建设性的、创造性的。甚至与标准答案激烈冲突的想法——教师应该相信,所有思维火花都是值得谈论的,而值得谈论的问题当然是有益的,只有思与思的碰撞加之心与心的接纳与宽容,才会有教育的超越。在教育教学中,奇思异想是创造的火苗,万不可轻易掐灭!

这段话给我们的感触特别深,很多教师能够欣赏学生建设性的、创造性的想法,但很难接受学生与标准答案存在激烈冲突的、有悖常理或道德的想法。笔者曾观摩过一个活动“忙忙碌碌的夜晚”,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夜晚有许多人在辛勤工作,以引发幼儿的感激与敬佩之情。活动中,教师问:什么人在晚上工作?大多数幼儿说保安、医生等,其中一个幼儿的回答出乎意料:小偷。这当即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哄笑,而教师也马上给予否定。如果当时教师能认识到“另类”答案很可能说明该孩子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引导幼儿谈论“小偷这样做对吗?‘偷’是工作吗”,那么就有可能了解他已有的,保护他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促使他进一步思考。

学生不是橡皮泥,而是刚刚挖掘出来的树根。在雕塑家的眼中,橡皮泥是可以按着自己的意志任意揉捏成想要的形象的。但“根雕”的原则正好相反,你必须尊重那树根的原始形状,尊重它的本质特征,然后因势象形,装饰它的优点,夸张它的造型,才能将它塑造成完美的工艺品。

纵观我们的学校教育,确实有不少教师把学生当作橡皮泥。教师将一切预设得相当周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一旦节外生枝,教师便会及时制止。或采用“巧妙的方法”把他们硬拉到预设的框架中。如,在一次大班科学活动中,在讲菱角的外形特征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请你们看看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摸摸有什么感觉,闻闻有什么味道。于是,幼儿开始观察、触摸菱角。有一幼儿叫道:“老师,某某小朋友在掐菱!”教师马上制止幼儿的“掐菱”动作,强调是看看摸摸闻闻。在这里,教师把幼儿当成了橡皮泥,不顾幼儿的实际表现,按自己的意志揉捏。其实,教师让幼儿摸菱的目的是感知菱的软硬,难道“掐一下”就远离教育目标了吗?我们认为教师应把幼儿看成有待雕塑的“树根”,尊重他原有的探索方法,因势利导,如:“你掐了一下发现了什么?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以引导幼儿围绕教育目标积极思维,促进幼儿获得新的发展。

书中像这样值得我们回味和深思的句段随处可拾。轻轻地掩上书本,等待下一次的重读……

社会在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办作文【二】

读了《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让我明白: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教师肩负着这样重要的使命,决定了教师是一项崇高的职业。教师应该尽心尽力地地从事本职工作,要敬业爱岗,因为教师培养的是社会中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较高的群体,这就要求教师要绝对地热爱本职工作,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敬业爱岗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师必须遵守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诸如教师教学工作的规定等。“规范”的目的是激励教师勤恳工作,忠于职守,在当前特别要强调教师的敬业精神,直接体现在他对教育事业精力的投入。

教师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应该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现在近乎于天职异化。这要解决一个观念问题:教师要教好书一般都认同,但育好人似乎是做思想政治工作同志的事,殊不知教师上课的一言一行都和育人有直接的关系。教育工作要时刻意识到“百年树人”的历史责任。教师永远是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是克服人类无知与恶习的重要的社会成员,是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与新一代之间的中介人,因此,衡量教师的价值绝不是当年的升学率,而是看10年后,甚至20年后培养了多少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教书育人还必须建立起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以尊重师长爱护学生为基础的,每个教师都应对学生倾注热情和爱心,从多方面关心他们。现在的学生求知欲强,渴望创造,但他们还不成熟,如果教师上完课一走了事,学生有了问题无法找教师解惑,当然就谈不上育人了。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在孩子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走在时代的最前列。一个好教师,要具备传统美德,要有坚强的意志与奉献精神,还要有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当今世界,教师要以教学生“学会学习”为最重要职责,更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加强继续教育,加强信息交流,力求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和科研成果,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诸如“因材施教”、“注意学生个性发展”等等。

教师还要用自己既尊重知识又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学风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生气勃勃充满创造精神的优秀人才。

教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了解他们的个性和精神世界、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孩子们信赖的教师和基础,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每一位教师要像培育幼苗一样,悉心呵护每个学生的心灵。

我深刻的感受到今天的老师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还在于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更重要的还要有一颗至纯的爱心、责任心、坚持心。

社会在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办作文【三】

关乎我们人身安全的事件一波一波冲击着我们的神经,那原本平静的湖水时时忍受着从四面八方扔来的石头,日日夜夜时时刻刻让我们的心不得安宁,摇摇晃晃,惴惴不安。那些冲击着我们视觉与神经、挑战着我们忍耐极限的事件,又如同层层路障,如同迷雾,如同热带原始森林中的瘴气,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让我们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与出口,将我们困于此地,然后就这样腐烂于此,同化为瘴气。

我怕,我怕我们无法找到方向,就这样困于此地,就这样失去方向。

陷于惊恐,陷于困顿,陷于窘境,风险无处不在。我不知道人类如何走过时间与空间无涯的荒野;我不知道在那漫漫征途之中多少人颠沛流离,多少人无辜命丧黄泉;我不知道我们的祖先们如何用自己的`体力与智力以及坚韧的毅力最终创造出了现代文明。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们的困境:我不知道多少人已经在那千万年艰难的岁月中或安息或灵魂仍不安地游走,我更不敢去想还要有多少人要在这科技发达的时代里因这时代的特点而去。去,不仅仅是这饱受摧残的身体的腐烂、消亡,更是对于生的希望对于前景对于未来的无望。

我怕,我怕我们之中会有人不再抱有希望,就这样无助地困于此地,就这样等待亡。

我怕,我怕会日夜生活在担忧惊怖之中;我怕,我怕这惊怖将静静在暗处蚕食着我们原本健全的心灵;我怕,我怕我们当下走的每一步都将通向绝境,通向黑暗的幽冥,通向人类的灭亡。

是什么让我们陷入这惶恐不安:是科技的前进却丢失了心中的信仰,道德的缺失沦丧?是个人内心的过度欲求让汪洋泛滥成灾?是对于自然的蔑视与对人类自身的盲目自大,让生态危机愈演愈烈?是社会制度的漏洞,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信任危机,进而转为社会危机,让我们的社会动荡不安?

为什么我们要甘心面对这样的重重风险?为什么我们要在此风险之下终日不安地生存?为什么我们不寻找一条永生之路,像我们的祖先一步一步从无涯荒野之中走来一样,带领着要称呼我们为祖先的未来的人类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去创造更加动人的史诗?

我要,我要从我心做起,转换掉那些不安稳的念头;我要,我要让这“我怕”的时代中每一个正忍受“我怕”痛苦折磨的人的灵魂得到安放;我要,我要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不再为生命的安全而担忧;我要,我要这世界安静美好如初;我要人与自然相谐;我要人与人再无隔阂;我要三千世界震动,天雨妙华,鼓乐和鸣。

这就是我要的时代。

这,就是“我要”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