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图>

古代的建筑物作文100字(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物三年级作文)

古代的建筑物作文100字(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物三年级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6 13:37:58
古代的建筑物作文100字(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物三年级作文)

古代的建筑物作文100字【一】

“大玉米”其真名为“千玺广场”,是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郑东新区CBD的一座新地标建筑。“大玉米”因为楼宇是圆柱塔式建筑,夜晚其布景灯采用黄色设计,外形酷似玉米棒,而被当地人亲切的称为“大玉米”。“大玉米”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它的形状像极了玉米,特别是在晚上,灯光一点一点的向上,颜色也是从橙色到变到黄色,或从黄色变到橙色。这个是曾经的大玉米,现在的“大玉米”可与以前的大有不同。

那天晚上我们从西区开车到东区专门去看“大玉米”,心里嘟嘟着:“之前不看过吗?有什么好看的呢……”妈妈看出来我的心思了说道:“如今的大玉米可是七彩的哦……”当车缓缓行驶在路上,隐隐约约的会看到“大玉米”时,因为距离太远,我只看了几秒。我看到的“大玉米”是彩色的,我以为是我的眼睛看花了呢?当爸爸把车停在停车场时,我飞快的跳下车,果真哎!彩色的“大玉米”矗立在如意湖的.旁边,在夜幕的衬托下,显的格外亮眼,仙气十足,犹如一座发光的佛塔,漂亮极了!

顺着“大玉米”的方向走去,广场上人山人海的:有的小朋友,在追逐打闹;有的爷爷奶奶还有叔叔阿姨在谈笑风生;有的大哥哥大姐姐在玩自拍……整个广场上热闹非凡。过了大约五分钟左右,“大玉米”灯光四射往外发着迷人的光芒,真是犹如一座珠光宝塔呀!

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去拍照,妹妹被这迷人的“大玉米”吸引住了,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一下的观望着,仿佛是她见过最好看的景致一般。在拍照时,“大玉米”倒映在水里,加上水面波光粼粼;时不时还有蛐蛐的叫声;不远处我看见了一个蜘蛛网,这个蜘蛛网非常完整,上面还有小蜘蛛,仿佛在跳动着美丽的舞曲,此时此刻此景堪称是一幅美丽无比的绝画!

玩到很晚我们要回家了,坐在车上,看着景色迷人的“大玉米”湖畔,真让人恋恋不舍啊!

古代的建筑物作文100字【二】

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筑起来,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由于历史文化亦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例如在墙壁上镶瓷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房屋中从事活动,可以说,房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人类从学会制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动物分了家。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现代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例如,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圆堡形房屋,经受了6.2级地震,却“毫不动容”;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成了地球上的太空站。

现代的房屋已不再是仅仅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

由于人口猛增,房屋的需要量太大,人们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于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据统计,一座高300层的摩天大楼可以住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这种房屋,恐怕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海底龙宫“,“星球别墅”,“空中楼阁”的出现,大概也为期不远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古代的建筑物作文100字【三】

真武阁位于广西容县境内,是中国四大名阁之一。真武阁是一座布局精巧,技术高超,风格独特的木结构建筑物,显现出中华古时代文明。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真武阁的壮丽奇观吧!

真武阁曾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人们还处于迷信时期,他们住的地方非常干燥,稍微不留神,就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起火多次,他们就开始怀疑是上天的火神与他们过不去,于是就修筑了真武阁赈灾。

真武阁就这样建成了。真武阁始建于明万历元年(也就是1573年),阁楼下有一座石台,被人们称为“古经略台”。阁楼平面为矩形,一共高三层。

真武阁既是周围区域的观赏对象,也是人们旅游最佳的选择,是个风水宝地。如果你登上阁楼极目远眺,整个城市便可尽收眼底,还可以望见东南远处的都桥山和绣江景色,有一种“上天入地”般的'感觉。

真武阁的第二、第三层比第一层小了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远而楼层特别低,比一般阁楼的出檐节奏更快,有一种强烈的韵律感以及动势,使得它在人们眼中不像是一座三层的建筑物,而更像一座雄伟的单层建筑。

它的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真武阁舒展大度的气概,非常清新飘逸,是充分表现了中国建筑的屋顶美的佳作。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取胜,而是以轻灵素雅见长。灰黑色的铁力木不加任何油漆的典雅装饰,屋面为小青瓦镶上的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

二楼的四根内柱,柱脚悬空,离开楼面二到三厘米,更为奇特的是全阁柱脚不落地,而是搁在一个方形的沙盘上,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着卓越的才能140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多次地震与暴风雨的袭击,却仍然岿然不动,安然无恙。真武阁在木头结构中,主要依靠杠杆原理来维持一座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古代的建筑物作文100字【四】

提起古代文明,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古埃及金字塔和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许多地方就是连现代文明也不能对它作出完满的解释。现在仍有许多人在研究它探索它。它是古代文明的一块丰碑,高高地耸立于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中。

这金字塔和人面狮身像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古埃及流传着一种宗教迷信的说法:“人后,只要保存好尸体,他的灵魂进入阴界就会复活。”过惯了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生活的帝王们妄想后也能永享富贵,便下令后尸体作防腐处理,填入香料,长久保存,称为“木乃伊”。金字塔就是存放木乃伊的陵墓。金字塔是一种方锥形的建筑物,因为它的外形很像汉语的“金”字,中国古人就把它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金字塔大大小小共70余座,都位于开罗南10~20公里的一片沙漠之中。至今在开罗西南的吉萨,巨人般地矗立着三座金字塔,它们分别为第四王朝的胡夫王、卡夫拉王和孟考拉王祖孙三代所建,其中胡夫王的规模最大,称大金字塔,距今已有四五千年历史,是金字塔的登峰造极之作。

据说胡夫是第四王朝(公元前2680——前2560)的奠基人、国王斯涅弗罗之子。他在位时。为了到另一世界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征召30万人,每批10万人,三个月为一期,花了整整30年,终于建成了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大金字塔陵墓。

这座金字塔体积约250立方米。底部是正方形,每边长230多米,高146、5米(因几千年的风化剥蚀,现高138米),占地面积52900平方米,用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一般重25吨,最大的重达30吨。有人估算,如果把这些石头凿碎,铺一尺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更为奇妙的是,全部石块没有使用任何灰浆粘连,完全靠石块本身自重堆砌在一起。而且,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西南北四方,倾斜角度都是51度52分。塔的东南角与西北角的高度误差仅1、27厘米,可见构筑的精密。

在金字塔的北极,离地17米处有一个人口,经过三条通道可到金字塔的内部。最上面的是法老的墓地,其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42、28米,墓室长10。43米,高5、82米。这么大的空间仅在其中摆放着一口红色花岗岩石棺。中间一个是皇后的墓地,和法老的大致相同。最下面一个叫次要墓室。据说它是法老和皇后的灵魂休息室。法老墓中有好几个孔直达金字塔表面。除作通气用外,还兼作法老和皇后“灵魂”外出“自由活动”的出人口。这是多么丰富的想象。

古代的建筑物作文100字【五】

金秋的一个周末,阳光明媚,秋风送爽。妈妈和我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故宫博物院参观游览,我高兴极了。

走进故宫的大门,“哇!这里真大啊!”我情不自禁的说。妈妈说:“最壮观的还在后面哪!”我们首先参观了故宫的建筑模型和它的建筑构建。我知道了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全部木质结构,而且所有的木质构架没有一个钉子。宫殿为青白石底座,高大的屋脊,黄色的琉璃瓦,到处是龙的图案,并饰以金壁辉煌的色彩。我观察了所有的宫殿,发现这些宫殿都是沿着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微笑地点点头,说:“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几乎贯穿了整个市区。它的气势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我们从御花园一直游览到太和殿,真是叹为观止呀!在故宫里,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三大殿”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远望去犹如神话中的琼楼玉宇。第一座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人们称它为“金銮殿”,这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还

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子撑着楼顶。其中,围绕在御座的6根直径为1米的大柱子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基上,前有造型优美的仙鹤、炉鼎,后面是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壁辉煌,既庄严又富丽堂皇;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时,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这仅仅是故宫的建筑,而殿中所摆设的稀世珍宝又是数不胜数,妈妈说:“这些珍宝仅仅是一部分,蒋介石逃到台湾时掠走了宫中的许多珍宝,还有一些流失在国外”。听到这里我的心一阵阵疼痛,我为这些宝物的流失而感到难过。什么时候这些失去的珍宝能回归到祖国的怀抱?我更期盼着,期盼着台湾和大陆尽快团圆,宝物尽快回到家园。

故宫一游使我流连忘返。故宫的建筑实在是无以伦比的杰作,它真是一个奇迹。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为古人建造这么宏伟壮丽的宫殿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有责任保护这些文物古迹不受到破坏,让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万古流传。

古代的建筑物作文100字【六】

真武阁曾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人们还处于迷信当中,他们住的地方也非常的干燥,稍微不留神,就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起火多次,他们就开始怀疑是上天的火神与他们过不去.于是就修筑了真武阁赈灾.......真武阁就这样建成了,至今保留容县.

真武阁始建于明万历元年,(也就是1573年.阁楼下有一座石台,它被人们称为”古经略台”.阁楼平面为矩行,一共高三层.真武阁既是周围区域观赏对象,也是人们旅游最佳选择的风水宝地.

如果你登上阁楼极目远眺,整个城市便尽收眼底,还可以望见东南远处的都桥山和绣江景色,真不愧是有一种”上天入地”般的感觉.

真武阁的第二,第三层比最底层(第一层收小了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远而楼层特别低,比一般的阁楼的出檐节奏更快,会有一种强烈的韵律感以及动势,使得它在人们眼中不像是一做三层的建筑物,为而更像一座雄伟的单层建筑有的三重屋檐特色.但是它又与一般重叠屋檐建筑物更为较小,更为从容了,而且层次特别鲜明.

它的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真武阁舒展大度的气概,非常清新飘逸,而且充分表现了中国建筑的屋顶美丽的佳作.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而取胜,而是以轻灵素雅的见长;灰黑色的铁黎木不加任何快乐阅读网油漆的典雅装饰;屋面为小青瓦镶上的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而取胜的.

在二楼的四根内柱,柱脚空悬空,离开楼面二到三厘米,更为奇特的是全阁柱脚不落地,而是搁在一个方形的沙盘上,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着卓越的才能!

400多年来真武阁经理了多次地震与暴风雨的袭击,仍然岿然不动,安然无恙.真武阁在木头结构中,主要依靠一种杠杆来维持一座像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真武阁还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之后,是不是也想去看一下”久经风雨不知寒”的真武阁?

古代的建筑物作文100字【七】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弯弯水曲细牛毛,条条大路通罗马。画家赞桥是点线面的结合,美的述说艺术的体现;军事家把桥视如战士的生命线战争的导火索。在着江南水乡,人杰地灵之地怎能少去小桥流水的作伴。

无论在旭日初生的霜旦,还是在涓涓细雨的午夜。在那“简朴”的桥上总能搜索到旅人们的足迹他们洋溢的笑容心中盘算着什么。在这里他们留下了希望挥发了理想。可见而知道桥与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的家乡遍布着一条条简单而又不失情调的桥。在那昔日里匆匆走过的桥,你何尝细细的品味过,又何尝体会到那桥之美的感受。一桥扣一桥,一溪通一溪。凌虚千尺架飞桥,势控长虹挂碧霄。泰顺廊桥一座一式,座座结构相似而又各具特色。廊桥我只走过一次,但其雄伟其精美历历在目。漆红的,泛黄的,淡青的,每种颜色都为之折服都紧逼你的眼放射出典雅而又柔情的气息。匍匐在山丘之中远望桥中,桥并没有桥墩所撑,其起奥妙在于两旁用无数卵石所砌成的方形石台。不禁的让我们赞叹桥梁技艺的高超。

而在桥下则是那涓涓细流,拍打着沿岸的细石传出一阵阵交响曲配上岸边杨柳枝上黄莺的独唱简直是人间难得几回闻。走进桥身便另有一番风味。桥的两边都有阶梯,一步一个脚印,高度缓缓递增眼前又是一道美景像是走进了水墨仙境络绎不绝。桥柱上都镂空了雕刻着副副图案,各各形神不一连成一排来看给我们展示又是另一副图画,可谓是画中画,美中美。桥的独特之处莫过于那亭中亭屋中屋,亭屋之上更亭屋。桥的左右上下都是有所遮掩,桥中还有供游人歇脚之地,而桥上却又有瓦砾覆盖。似亭非亭是屋非屋,与风雨桥不同的是,在那亭屋之上还有一层小型建筑,大多用来挂置牌匾所用。桥体所采用的是独拱有长虹贯日之气其功能于石供桥相近,但不同的则是廊桥是木桥而不是石桥,其中又多出了几分柔情之感。每逢雨季,细雨滴落在瓦砾,在湖面,在杨柳之上,人们则会踏着青苔。座在廊桥之上望着朦胧之景细谈乐事,稍稍片刻雨停晴初人间仙境便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