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爬山虎的作文(优秀作文爬山虎600字)

爬山虎的作文(优秀作文爬山虎600字)

更新时间:2023-01-12 14:36:18
爬山虎的作文(优秀作文爬山虎600字)

爬山虎的作文【一】

走遍校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一片片的爬山虎。校园里的许多房子上都有爬山虎的足迹,从远处看,那爬山虎就像一件件绿皮袄,趁人不注意时就给房子披上了。

我走过去仔细看,发现爬山虎还真的有脚,那脚实际上是很细的茎,茎上有小圆片,爬山虎就是靠它吸在墙上站着。冬天到了,看上去爬山虎的脚好像枯了,变成黄褐色的细丝,可是用手一拉,呀!拉不动。使劲用力,好不容易才把爬山虎的脚拉下来。嘿,再仔细看,细丝断了,可那小圆片还留在墙上。原来,就是把爬山虎的脚拉断,也不能把它从墙上拉下来。

小圆片紧紧地吸附在墙上,我估计用小刀也削不下来。

爬山虎的叶片在青灰色墙壁的衬托和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翠绿,郁郁葱葱的很有活力。它们很有序地生长着,相互间不打架,要么沿着墙壁竖直向上,要么沿着走廊的顶部笔直向前。我顺着爬山虎的一条茎望去,就望进了一间教室,那里边正坐着几位上高三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有的正埋头沉思,有的在迅速地写着什么……虽然是星期天,他们也没有休息,而是在发奋学习。

看来,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也和爬山虎一样,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爬山虎是“确定一个方向,不拐弯也不后退,笔直向前”,而他们也是“确定一个目标,不放弃也不松懈,努力拼搏”。

一片小小的爬山虎,在一般人眼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了。可细细想来,让我感触很深,它虽然平凡,却蕴含着一个真理。

爬山虎的作文【二】

放假的时候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突然发现围墙爬出来很多爬山虎,妈妈就问我之前你学过《爬山虎的脚》,能给我讲一讲哪个是它的脚吗?这下问住了我,这是我上学期学习的课文,得让我好好回忆一下,当时学习的时候好像没有真真切切的看到爬山虎,只是听老师讲解,这下真的看到了,倒不知道哪个是它的脚了。于是我回家翻出来课本继续学习一下。

《爬山虎的脚》,又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最近看了很多叶圣陶老先生的文章呢,都很喜欢。课文讲的是学校操场的围墙,而我是去体育馆的围墙,我们走在体育馆里,从外面爬进来很多爬山虎,整面墙都被他们霸占满了,远远地望去绿油油一片,像一幅风景画一般,看到他蓬松软绵真想躺在上面,叶子大的如同巴掌一样大,一个大树叶上分出来五个叉的小树叶,椭圆细长的,像手掌一样铺展开来,然后还会伸出许多弯弯曲曲的细丝,真的和课文里面讲的一样,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原来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啊。

我看到整面墙上爬出无数根细丝,有青绿色,有嫩红色,和课文里面如出一辙,真的是很有感触,如果只是看到爬山虎我可能想不到这些细节,看过文章之后再来观察,发现的更加细致了,当我这次看到真真切切的爬山虎,期待秋天到来他泛红的样子,到时候我再来仔细观察,应该又会有新的想法和不同的感触吧。

我觉得叶圣陶老先生写的文章通俗易懂,给我很多启示,我想看更多关于叶圣陶老先生写的文章,这样我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了,不会再不知道如何描写静物了。

爬山虎的作文【三】

学校北边墙上长满了许多爬山虎,好几次我们从那儿经过的时候,发现它的枝条又多了一些,它是在不停地向四周蔓延。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时候,叶子是嫩红的,过了几天,叶子长大了就变成绿色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目,最引人注目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长大了的叶子是嫩绿的,十分平整,让人看着很舒服。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开始跳舞了,非常好看。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就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爬山虎的脚要是没有触着墙,不几天就会枯萎,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你可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劲,你就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哦。

爬山虎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长,没有太大的要求。它只要一点阳光和一堵墙,就能生长,生命力极其顽强。所以我们应该向爬山虎学习,学习它那种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长的坚强品格。

爬山虎的作文【四】

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爬山虎的脚》,光听这题目我就觉得新鲜。于是,我 翻开课本仔细阅读了这篇文章,发现作者观察得十分仔细,他通过对爬山虎的叶子和触角仔细的观察,才写出了一片这么细致,这么精彩的文章。

在我们的生活里也要多去观察,多去发现。关于发现,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所着的《昆虫记》就是一部观察昆虫写出的名著。我 知道的观察故事 还有《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除了文章,许多轰动世界的新发现也是从观察中偶然的的得到的。就像我 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如果没有几代科学家的观察和考证,他又怎样成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呢?有许多职业也是跟观察有关,有许多公司选择职员除了要看能力以外还要看看他们能不能细心观察,注意细节。可见学会观察真是让人受益匪浅的一件“大”事。

我也做过这样的“大”事,在考试中我认真读题,取得了一百分的好成绩。在生活中,我细心发现秋天,发现了秋天露珠和落叶之美,写了一篇文章,受到了老师 的表扬,还被登在了学校的报纸上呢!我 真正体会到了观察的乐趣。

学会观察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欣赏,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不能没有观察。

爬山虎的作文【五】

今天我读了《爬山虎的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爬山虎一下一下往上爬的那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儿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头上长个小圆球儿。细丝和小圆球儿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色。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小圆球儿就成了一个吸盘。六七个圆圆的小吸盘巴住了墙,枝状的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茎拉一把,使他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

这篇课文让我知道了要仔细观察东西。我的想法是:要认真审题,不马虎才能考出好成绩。

爬山虎的作文【六】

对叶圣陶老先生,我没有研究,只看过一些介绍性的文字,说他是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至于为什么、怎样的“五家一体”,是不知道的。论起事迹,有时候常常和陶行知搞混;论起作品,想来想去,也就是小学和高中学过的两篇课文,一篇是《爬山虎的脚》,一篇是《多收了三五斗》。学第二篇的时候年龄大了,还有印象,第一篇是完全记不得了。直到上四年级的女儿递过来她的课本,对我说:“爸爸,你对照课本,听我背诵。”还没点头答应,就听见她尖锐的童声响起: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儿,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我起初是不在意的,听着听着就触到了神经,想起也曾学过这个课文,就跟着女儿的背诵认真读了一遍,感觉很好。心想这么好的文章我竟然学过而没有印象,就不得不埋怨起当时的老师,也就有意识的提醒了一下女儿说:“你看叶圣陶写的多么细致啊,但这不是一篇说明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他是用爬山虎“爬”得顽强来激励自己不停的向上攀登,也就是说,他写爬山虎,其实就是在写他自己。”女儿白了一眼我,说:“老师没说啊,背过就行了。”于是催我抓紧签字。

我签了字,这事也就过去了。但不成想后来又有一次听女儿背诵课文,是肖复兴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看了题目后,边忙别的事边听女儿背诵,但越听越不对。因为按我的考虑,这也应该是一篇描写性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但听了半天,也没听见对爬山虎的种种描述。就拿过课本来看,竟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写的是少年肖复兴被叶圣陶老先生邀请见面的事。

我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感到对于四年级孩子而言,的确是篇独特的文章。因为我也是直到看到如下这段话才明白这篇文章题目的寓意。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的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绿得沉郁的那片爬山虎,完全可以表示这是作者浓墨重彩的一笔记忆,也成了叶圣陶老先生的象征,少年肖复兴的心中,叶圣陶老人就是楷模和标杆,面对老人,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觉。

我将这种独特性告诉女儿,又和女儿重温了一遍《爬山虎的脚》,对她讲,这两篇都和叶圣陶,和爬山虎有关,但写法完全不一样,可以结合着学,对比着学。在给女儿解说的时候,心里有一点对老师素质,或者是责任心的不满,觉得他们根本不教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就是让背啊背。当时想写一封信给老师,女儿闲多事,给阻止了。

在我快将想写这点感受的念头淡忘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因为我看到了学长王国华所写的《书中风骨》中的一篇文章。是关于写的,在文章的最后,他说较之那些名人秀自己的伪日记,他更爱流水账式的日记。流水账虽然无味,却憨朴可爱。举例的时候,他摘抄了几段叶圣陶一九六一年随“首都文化参观访问团”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活动日记。如下:

“七月三十日东道主设宴款待我人,菜甚丰,有松花江之鲤,大而嫩。又有腌甜瓜,香甜酸脆,人人赞不绝口。酒为本省之葡萄酒与啤酒,亦皆醇厚。

八月一日当地设宴款待我人,菜甚好。有禽名飞龙,其肉视山鸡更嫩。有甲鱼,昨在哈尔滨尝食甲鱼,不意此地亦有之,有烤羊腿,诒是主菜,宾主互劝酒,余饮稍多,X书记最多。

八月二日吃羊肉,今日共宰三羊,晚餐尝大鲫鱼,鱼长尺许,大而甚嫩。

八月七日今日又丰盛之甚。得尝(虫甘)鼻。

八月十日今日晚餐多清淡之味,唯茅台解乏。

八月十七日午餐又殊别致,菜凡十六盘,全是鱼。

八月二十五日午餐时设酒,因食时甚长。……六点晚餐,又是丰盛之宴饮,诸位相陪。劝饮太勤,余自控制,不至多饮。

八月二十九日又受丰盛之款待,饮酒颇久。……未及六点,又邀我人进晚餐,菜肴仍甚丰。余实在吃不下,仅进少许,酒则绝未饮。

八月三十一日又是大吃大喝,食后分两批为娱乐,跳舞,看电影。

九月六日党政设宴款待我人。为全羊席,以初尝驼峰,其味略与鱼肚相似,无甚好吃。又有发菜,亦称珍品。

九月十三日吃烤全羊,又吃骆驼之蹄筋,为平生初尝。”

王国华兄(笔名易水寒)接着评论道: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正在遭受空前绝后的大饥荒。叶老地下有知,不知是否后悔自己的记录。

我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突然就激活了对女儿课本上关于叶圣陶爬山虎的种种记忆,而有所领悟,觉得叶圣陶老人还真是和爬山虎关系密切,他自己以“爬”来自励,肖复兴把他当成“山”来景仰,而他却也有大饥荒年代,饿“虎”扑食般享用的作为,真是“爬—山—虎”啊!三个字三种特性,本是一体。只是我们有较为严密的宣传口径,前两者,都是可以广而告之,甚至让无知小儿记硬背刻在脑海,唯有最后这“虎”,需要掩埋忘记,仿佛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也有一只虎,这虎代表着人的恐惧和恶念。中年派通过对这虎的回忆,承认了虎的曾经存在,又通过行动告诉别人自己已经与这虎告别,既撇去了过去罪恶的负担,自己得以轻装前行,又得到了别人的谅解、理解和帮助,收获了美满的爱情和家庭。李安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对待“虎”的正确态度。

我真不了解叶圣陶老先生的人品和修为,但想来能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五位一体”,必是较之李安更有辨识力的。于是,我相信叶老不会后悔自己的记录,也许他正是通过这样一种不含任何感情色彩的记述,告诉人们,在那时那刻,真的有这么一只“虎”,面对这样的“虎”,他衡量之后,感觉也只能这样做吧!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他的苦衷,我倒是能够体味的到。

爬山虎的作文【七】

“那是什么呀?”我和妈妈不由得停下脚步。只见嵩山路的西墙上,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枫叶”。

我向前走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紫红色的“长轴油画”,又像一条倒挂在墙上的红色地毯。我走近些,再走近些,终于看清了,它的叶子长在一条条藤蔓上,藤蔓牢牢地“抓”着墙壁,深红色的叶子一簇簇的,十分茂盛。虽然已至深秋,但是藤蔓顶端的嫩叶还散发着勃勃生机。更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它的颜色,红的、黄的、紫的,偶尔还可以看到墨绿色。尤其是那红、黄、紫、绿几种颜色相间的,更是美得无法形容,好看极了。

“这会爬墙的枫叶,真好看呀!”“这不是枫叶,它叫爬山虎,是一种绿化植物。你看这长长的嵩山路两旁都是爬山虎,这都是环卫工人辛勤种植的。因为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能保护墙体。”妈妈说。

望着这满墙的爬山虎,我不禁感慨:虽然它没有牡丹雍荣华贵,没有玫瑰妖饶浓香,但爬山虎我喜欢你,喜欢这不是枫叶胜似枫叶的爬山虎!嵩山路上,华灯初上,环卫工人们还在不辞辛劳地工作着,他们不正是这不争奇斗艳、默默奉现的“爬山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