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我们去旅行了300字左右作文(旅行的作文300字)

我们去旅行了300字左右作文(旅行的作文300字)

更新时间:2023-03-17 17:24:09
我们去旅行了300字左右作文(旅行的作文300字)

我们去旅行了300字左右作文【一】

我和秋姑娘一起去了果园,那里的葡萄成片的挂在那里,远远望去,成串的葡萄就像小珍珠一样在闪闪发光。果园里还有一个个成熟的小苹果,就像小孩子的笑脸,红彤彤的,再一看又像一个个小红灯笼,在向我们招手。

穿过果园我和秋姑娘又去了玉米地,那里的玉米好像穿了一件金黄金黄的外衣。一打开它的皮,一个个金灿灿的小牙齿露了出来,好玩极了。我们又去了高粱地,那里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歌唱。我们又去了向日葵地,向日葵里面的籽已经长出来了,它的身体被籽坠得沉甸甸的,秋风吹过,向日葵在向我们频频点头。

然后,我和秋姑娘又去了白杨树林里。秋姑娘拿着画笔把白杨树的叶子都涂成黄色的了。在树林里,我一抬头就能看到那湛蓝的天空,天空一碧如洗。在傍晚,我们才能看到几缕流云,那些流云在日落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红、一道绛紫,就像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在这美丽的秋天,有了秋姑娘的帮助,我去了很多没去过的地方,我很喜欢秋天。

我们去旅行了300字左右作文【二】

虽然我觉得有人会说:“笔记本和笔?如果你去旅行,这一趟下来你会写几乎成千上万个字?”

但是,我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是的,我愿意写成千上万的文章,难道你愿意在一次有趣的事情过后不记在本子上,而是让她在记忆中慢慢消失吗?难道你不想回味你的过去?笔记本上记下的事就好像一位不会忘记一切的人,她可以让你回忆以前发生的事或生活中的美!你会看见自己过去的影子,她会成为你一生中最宝贵的本本。

所以,我愿意一边旅行,一边记录发现。首先我会观察周围的风景或是在心里细细浏览一次事情的`经过。然后,我会把风景用拟人但不夸张的句子细细地写在笔记本上,让人一读就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情形。接着,放松下来,在心中想着这些语句,并认真修改。最后,通读一遍,继续观察……

这支笔像一个记录人们生活美的人,这笔记本像是个记忆力非凡的人,两者结合,变成了“人生记录本”。假如我独自去旅行,我就回带上他们陪伴我漫漫旅途路!世界上是没有人在同一时间记录同一件事的!让她成为我成长足迹上独一无二的人生宝贵财富吧!

我们去旅行了300字左右作文【三】

这似乎很难做出选择。

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我会选择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

没错,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因为这样,我可以记录在环绕世界旅行途中所经历的每件有趣或令人难忘的事情:可以每天给自己列一个清单,无聊时写写,或是画画沿途的美景……

假设第一站我到达了我们的邻国白俄罗斯,我会记下在这个国家里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和沿途我所看到的美景。晚上,我也会写上一篇日记。我会给自己列一个清单,比如我买好了第二天飞往朝鲜的机票,花了一百六十八元,在这一天中,我的开销是多少,我都会记录下来,这样我就可以的对自己下一步的旅行,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假如遇到一些新鲜的.事情,我还会把他构思成一片有意思或感人的习作。在异国他乡,由于语言的不通,我还可以通过画画,来传递我们之间的友情以及我对他们的祝福。

就这样还不够,我还会寄一封跨国信件给我的父母,告诉他们我旅途中所发生的趣事和收获,并报平安。

我们去旅行了300字左右作文【四】

这儿子总想出去旅行,母亲说:“你怎样去旅行呢?我们没有一点钱能让你路上用。”

儿子说:“我会自己想办法的。我会说:不多,不多,不多。”

他就是这样走了好些日子,嘴里总是“不多,不多,不多”地说个不停。一次他打一群渔夫那儿经过,说:“愿上帝保佑你们!不多,不多,不多。”

“你说什么来着,乡巴佬,‘不多’?”说着他们拖起网来,打着的鱼果然不多。

因此一个人就操起根棍子朝这年轻人打来,口中说道,“你没瞧见我正打鱼吗?”

“那我该怎么说?”年轻人问。

“你得说:‘打一满网,打一满网’。”

于是,他又走了很长时间,口里不断念道:“打一满网,打一满网。”

最后他来到一个绞架旁,那儿正要处决一个可怜的罪犯。于是他说:“早上好,打一满网,打一满网。”

“你这家伙说什么?‘打一满网’,难道世上坏蛋还多的是?绞一个还不够吗?”这样他背上又挨了几下打。

“那么,我该怎么说呢?”他问。

“你得说‘愿上帝保佑这个可怜的.灵魂吧!’”

年轻人又走了很长时间,口里念道:“愿上帝保佑这个可怜的灵魂吧!”

他又来到了一条水沟边。那儿站着个人,正在给一匹马剥皮,只听这年轻人说:“早上好,愿上帝保佑这个可怜的灵魂吧!”

“你这浑小子,说什么来着?”这剥皮者给了他的耳朵重重一拳,痛得他眼冒金星,一时分不出哪是东南西北。

“那么,我该说什么?”

“你得说‘你这僵尸,快躺进沟里吧!’”

于是,他又继续往前走,口中念道:“你这僵尸,快躺进沟里吧!你这僵尸,快躺进沟里吧!”

这时,他来到一辆乘满人的马车旁,说:“早上好,你这僵尸,快躺进沟里吧!”   话刚出口,马车果然翻进了水沟里,车夫操起马鞭,给了他一顿猛抽,痛得他只好回到他母亲那儿去了。   从此,他一辈子再也不出去旅行了。

我们去旅行了300字左右作文【五】

可是,早慧对一个民族来说,真的都是幸事吗?

记得钱钟书在《中国诗论》中说:早慧的代价,必然是早衰。高中时读这篇文章,心里很不舒服,当时也很不愿意认同这种说法。心想钱老先生是个幽默的人,可能在发表这篇演讲时,为了热场,幽默为之吧。但是这种观点却像一根鱼刺,深深的扎进喉咙里,时时用疼痛提醒我,事实仿佛真的就是如此。

诸如,你登山时情满于山,观海时意漫于海,可是当你搜肠刮肚的想用一句话来形容此时的心情时,你会发现,你想到的所有词语都无比苍白,古人早就从各个角度淋漓尽致的表达过。于是,久而久之你就习惯了引用,懒得创造,忘记了创造,甚或羞于创造。

这么说来,好似我们民族的创造力被聪明的祖先垄断了,是耶?非耶?浅陋如我辈不敢妄断。

时下流行的观点是:我们今天的教育体制扼了我们孩子的创造力。孩子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所以我们民族的创造力毁在了教育里。

故此今天我们的社会早已习惯,把我们的孩子缺乏创造力归罪于教育,几乎这样一归罪,就很可以脱了自己的嫌疑。然后从旁观者的角度,对教育指手画脚,以彰显自己的睿智和清醒,古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智慧,真的'是一味普度众生的良药,成全了许多人。当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知道对这种归罪,我们无口辨别。教育承担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可是今天的教育,传承不够,创新更是扯谈。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不管你是高高在上,拥有无上权威的统筹者,还是一名逶迤于下,卑微低贱的执行者,面对今天出现的诸多教育弊病,我们都是责任方,有着不可推卸的罪责,其实也是不能推卸,毕竟这是我们应该的担当,哪怕你仅仅是卑微到尘埃里的一名教师。

可是,纵使所有的教育教育者,都面壁思过,甚或站在历史的耻辱柱前任世人诟骂,把所有的罪责都揽过来。我想当人们发泄完以后,对于改善我们的民族创造性,一定也还是毫无益处的。更何况教育担当不起这种罪责,不是不愿担当,而是不够资格担当。

因为教育作为国家庞大的机器上的一环,它一直都是既得利益者手中一枚华丽的棋子,对教育本身来说华而不实。对我们的泱泱大国辉煌的五千年历史来说,它有时候却连陪衬的资格都算不上。早慧的古人,早就为既得利益者准备好了所有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为维护他们的利益准备好了所有的策略和计谋,所以他们只要学习古人就可以让他们的既得利益固若金汤,根本就用不上创造新的秩序,反而来损害他们自身的利益。

这样,教育向来就是点缀一下即可,最多就是量身打造一批,维护统治的木偶。这种自古有之的教育理念危害了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更贻害了我们这个正站在时代滚滚大潮上的古老民族。因为教育如此尴尬的地位,担当不起一个古老民族的辉煌未来。

这么说来,好似我们民族的创造力被毁在了教育里,真耶?幻耶?庸常如我辈岂容担当。

这里我不是替教育推卸责任,毕竟我们比谁都清楚,一个互相推诿的社会是一种病态的社会,当所有的社会分子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因此而怪罪他人,牢满腹时,这是多么可怕、而又无可救药的现状。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特别是一个清醒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更不应该用受害者的面具招摇度日,赢得同情或理解,然后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而心安理得。所以,我们多么希望今天这里不再有怨天尤人的人,不在有把怪责他人作为换来自己的心安的筹码的人。

例如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每天都在埋怨环境污染是都么严重,怪政府治理不力,怪地方官员眼光浅短,怪商人赚钱无良,是的,他们是罪不可续。可是我们在义愤填膺的满骂过他人破坏环境之后,有没有一转身,我们的一根烟头,一口浓痰、一把果屑丢得满街都是。你是否真的为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尽一份心力,哪怕是低头捡起过一片纸屑,抑或在环境问题的请愿书上签上你的名字……

好似扯远了,环境问题似乎无关乎一个民族的创造性,但是一个民族的创造性关乎这个民族的方方面面。所以,我想我们从事这个民族建设方方面面的人,都能在归责别人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反省自己,都能从方方面面负起自己那一份责任;都能勇敢的站在历史车轮碾压过的路口,紧随车轮前进的步伐,无论力量的大小,但是尽心尽力、齐心协力。那么,这个古老的民族就会有焕然的生机,绵延不息。

今天网络的世界里不是流传一句妇孺皆知的话:美国人没有历史,中国人没有未来。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是我的语文课代表说的,当时吃惊不小。忙着在班级里正言:没有历史也许不可怕,但是没有未来可就太危险了,所以创造我们民族的未来的重任历史的落在你们的肩上。

但是要让我们的孩子担当起如此的重任。我们首先得给我们的孩子营造一个事有人做、责有人担的大环境;把古人的智慧和创造的历程一起展现给我们的孩子,教育我们的孩子先人的智慧不仅要传承,更要发展。关键就是不能炫耀啃老,也不能只顾吐槽,而要学会取舍,懂得创造。

如此,我们民族的创造力还能不知去哪儿了吗?平凡如我辈也敢断言:它在我们流淌的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