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沙堤村美景作文(南海子公园的美景作文)

沙堤村美景作文(南海子公园的美景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09 14:57:52
沙堤村美景作文(南海子公园的美景作文)

沙堤村美景作文【一】

今天是小记者的第一次活动,我特别兴奋。我们一行人坐着大巴车来到了菀坪的新湖村,待大家换好小记者衣服后,我们的参观之旅正式拉开了序幕。

首先我们来到水稻种植区。一走进种植区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望无际的稻田,你看那一片片的稻田,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块金黄的大地毯,衬托着天空的蔚蓝,好一幅美丽的秋景图。此时的农民伯伯正热火朝天地在农田里干着农活,从他们的笑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丰收的喜悦。一位热情的农民伯伯接待了我们,他认真地给我们讲解了关于种植稻田的相关知识,让我们了解到农民伯伯种植的辛苦,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告别了金黄的水稻田,我们来到了果园。你看,那几个火龙果长在一株像仙人掌的枝条上,有的歪着小脑袋,有的躲在了枝条的后面,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在玩捉迷藏的游戏,真是可爱极了。

最后,我们走进了橘子园,正值橘子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橘子树上结满了果实,大部分的橘子都已经变成了黄色,只有小部分还青中带黄,在果农讲解完采摘的安全注意事项之后,我们的'采摘活动开始了。到处都是成熟的橘子,都不知道该从哪里摘起了。我拿着剪刀向太阳最强烈的地方走去,仰头一看,那有一个金黄的大橘子,我踮着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个橘子剪下来;我又走向另一个橘子,“咔嚓”把它剪下来了。就这样一次次地剪,很快我有十几个了。拿着这些沉甸甸的、甜丝丝的橘子,我开心极了。

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活动也接近了尾声,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美丽的新湖村。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采摘的快乐,还学到了关于种植水稻和橘树的知识,更到了农民伯伯的艰辛。

沙堤村美景作文【二】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四周长满了茂密碧绿的小草,每一棵小草都拿么有精神,在微风的抚摸下翩翩起舞,如同一位少女在微风中舞蹈。水流得很慢,一阵微风吹过来,和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不面让河水冲到岸上。水里的小鱼和水草在互相玩耍。溪水的左边,有一座茅房。房前围着一圈篱笆,房外长满了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屋后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苍翠的竹子有着无比粗壮的身子,翠绿的叶子缓缓的爬过每一节,让人心旷神怡。

这时,小茅草房里传来一阵酒香,和沙哑的对话,原来是一对老夫妻。

“老头子,如今我们的三个儿子都长大了,我们可以享福了。”一位老妇女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说。

老头子回答说“是啊,虽然我们老了,可是我们还有孩子们陪着啊。”旁边的二儿子也时不时搭上几句话:“看我满身的肌肉,我可厉害了。”他的爸妈听了,苍老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火辣辣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山上的大儿子用锄头用力地扒开土块,虽然额头上有豆大的汗珠,但他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二儿子也在操劳着自己的事情,他用灵巧的双手做鸡笼,笼子做好了,小鸡跳了进去,在里拍打着翅膀,似乎在感谢主。最引人注意的当然是小儿子,他把莲蓬里面的莲子剥出来卧着身子吃莲蓬。他还特意给大儿子、二儿子、爸妈各准备了一个“惊喜”呢!

看到着一幕,辛弃疾写下了《清平雨·村居.》

沙堤村美景作文【三】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黄莺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杨柳拂在堤岸,似乎把春天陶醉了。我沉浸在这美景之中。这时,一群小燕子从南方飞来,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多么美的春光啊!”我不禁感叹道。

看,一群孩子,正在欢快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放风筝呢!那些孩子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瞧,那风筝真是千姿百态,蝴蝶和蜜蜂在嬉戏;威武的老鹰在天空中盘旋;可爱的麻雀在觅食……真是丰富多彩。一位孩子喊道:“看,我的蝴蝶多漂亮啊!”另一位孩子又喊道:“我的老鹰才够威武呢!”他们欢笑着,玩耍着,我不禁回想到我的童年。

看着眼前的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沙堤村美景作文【四】

刚下车,就有一位大伯热情地迎了上来,他就是张路前大伯,我们这次活动的向导。在张大伯简单的介绍之后,我们进入了本次活动的第一站:参观湖头村文化礼堂。刚走进礼堂楼梯才几步,我就发觉,今天上楼梯怎么特别轻松。低头仔细看了看,原来这里的台阶比平常的要宽且平缓。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呢?带着疑问,我快步跑上二楼。这时,我看到一个“老年活动室”的牌子,顿时,我明白了。原来这样设计是为了方便老年人行走,真是细微之处显真情,想到这里,我心里倍感温暖。

走到三楼进入礼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善美讲堂”四个金色的大字。张大伯说这里不仅是村民们开会的地方,而且还是个各大中小学的研学基地,我不禁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紧随着张大伯的脚步进入了民俗文化馆,只见馆内陈列了各式各样的旧时的生活用器。张大伯说:“这些都是各户人家祖上传下来的用具,有些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连我们本地人都不一定说的出来它们的用途。”话音刚落,同学们可都来劲了,一边互相猜想,一边请教张大伯,我一边听,一边暗暗赞叹旧时劳动人民的智慧。虽然这些工具比不上现在的电子产品先进,但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至少在当时是很有用的。

我还对其中几种用具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那个“冷淘铜模”。一根六十公分左右高的木头,有我大腿那么粗,顶部放置着一个铁质的蜂窝状的圆盖,底部一圈紧箍着宽大的.厚厚的铁片,铁片上有三个眼,木头是中空的。难以想象,冷淘是怎么从里面出来的。又如“站筒”——大人干活的时候用来“关押”孩子的地方。此桶上口小下口大,桶边上挂了些玩具,这样的话,小孩子站在桶内玩,桶不容易翻倒,非常安全;在桶的底部往上三分之一处,安了一个隔板,到了冬天的时候,在底部放一盆炭火,小孩子站在桶内隔板上,非常暖和。“以前的人真是太有智慧了,我要多向前人学习钻研知识的能力。”

走出文化礼堂,我们来到了今天活动的第二站——乾西湖头村最有名的小西湖。瞧!湖面波光粼粼,两岸杨柳依依,湖边保留了十几株古树,有些至今已有三百岁了。西湖两侧房屋的墙壁上,绘画着各种金华特有的小吃,图面生动形象,同学们都在捂着肚子喊“好饿好饿”。此刻,真想吃棉花糖,糖葫芦,酥饼,麻糍……口水直流。

这时张大伯都拿出了一张照片,照片的小河,垃圾成山,一些浮在水面,水是黄绿色的,又脏又臭。我们一致认为照片里的小河绝不是小西湖,而张大伯却道出了惊人的事实:它就是小西湖。我们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它和眼前的小西湖简直有天壤之别。看来五水共治的成效真是明显啊!站在桥上,望着左右两侧的风景,好一幅西湖美景图啊,正应了那句诗,“人在画中走,鱼在水中游”,美不胜收。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见证了湖头人民勤劳和智慧的昨天,笑看了湖头人民同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的今天。怀着憧憬和希冀,祝愿湖头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