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福州家乡习俗作文800字(福州的习俗600字作文)

福州家乡习俗作文800字(福州的习俗600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2-06-12 14:32:10
福州家乡习俗作文800字(福州的习俗600字作文)

福州家乡习俗作文800字【一】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一个历史或传说,这些传说有的是真实的,也有的是虚假的。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春节的时候,我们可以逛庙会、赏花灯,每家每户都必须要贴春联,小孩、大人穿着新衣服,在一起放鞭炮,可热闹了。

春节这些特点是从一个传说中演绎而来的。传说很久以前,在某一座山上住着一只怪兽,山下有一个村庄,村里的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怪兽下山来觅食,它找了很久,最终喜欢上了吃小孩。然而这一天刚好是正月初一,人们便把这只怪兽叫做年。连续几年,都在这同一天,许多小孩被年吃掉,村民们开始害怕起来。到了晚上,大家做了一个同样的、奇怪的梦:一位老者说:“年怕红色、怕鞭炮声,大家只要有这些就不用再怕年了。”

正月初一到了,年下山来了,来到山脚还是没有进村庄,因为它看到村庄里到处都是红彤彤一片,心里害怕起来,还看见几个小孩在放鞭炮,它吓得慌,逃走了,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村民们知道了这个喜讯,开心得不得了,于是就把赶走年的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

年,因为吓坏了,再也没有下过山,有人说它在山上饿了;有人说由于那一次的原因,它吓坏了,回到山中就吓到了……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他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我要了解咱家乡的习俗。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福州家乡习俗作文800字【二】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江滨公园玩。江滨公园虽然不大,但山清水秀,景色别致,是个游玩的好地方。

江滨公园正中央有一座巨大的纪念碑。石碑写有七个大字“浙东千里海塘碑记”,这七个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石碑上有一头大水牛。牛的双眼炯炯有神地看着水面,四肢发达而健壮。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河面上浪很多。有一天,来了一头神牛,神牛用神力镇住了河里的浪。后来,人们为了谢谢这头神牛,就仿照神牛的样子做了头铜牛放在这儿。

纪念碑前有一个小广场。早上,小广场是老人的天下,有很多老人跟着音乐跳舞、练剑、打太极拳。晚上,小广场又是孩子们的乐园,有很多小孩在这滑板、蹓汗冻……小广场一天到晚都热闹非凡。

纪念碑左前方有一条长长的小溪。小溪的源头是一个水池,有很多小鱼在水中追逐嬉戏。水池中间有一座石塑像,塑的是三个小孩扛着一个很大的船桨。纪念碑的石前方有一大片大树林。树林里有一小片银杏树,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椄着银杏树的是一片枫树,从远出处看就像一片火把。

这就是美丽的江滨公园。

福州家乡习俗作文800字【三】

我又一次使用“灵波微步“,冲下车。

不坐车的感觉真好,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了。真是爽爽爽爽爽爽爽爽!

遥望远处的山,感觉真好!

吃过午饭后,我们要坐船去鼓浪屿。

船开动了。

大家租了几个望远镜,准备观看那一边的.小金门。我也拿了一个望远镜来看。

船开到小金门的时候,伯伯和爸爸都叫我快看。我用望远镜朝远处看去,果真看到有一片陆地,只是看的不太清楚。我想:反正看到了,也就心满意足了。

这时候,船开到一处海域,只见一个山头上屹立着一个高大的石头将军雕像.伯伯说:"这就是古代曾经收复过台湾的将军郑成功的雕像,据说在几十年前,他的雕像曾正对过小金门,若是这时候出兵收复台湾,必定能成功."

我早就听呆了,难道是真的.不会吧??

在我正在想这件事的时候,鼓浪屿到了.

我们下了船,我和哥哥看见远处有买帽子的,就去买了两个.这种帽子叫做椰子帽,可以只有伸缩.我戴上帽子,问哥哥:"怎么样?不错吧!"

"不错是不错,像归国华侨."

"哈哈哈!!"

鼓浪屿上有一个皓月园,里面就是郑成功石雕,我们进入园内.据说,里面的郑成功石雕是全国最大的石雕.里面的青铜刻壁是全国最大的青铜刻壁.我们登上皓月园的最高峰,老远就看见将军郑成功威武的姿态.我们一路向上,近看石雕,的确很大.我的两只脚还没有他一只脚大呢.朝石雕面对的方向望去,是一派辽阔的海域,十分美丽.

我们看完了雕像,来到海边.我还从来没看过海呢.我脱了鞋袜,往海边走.哥哥也跟着我.

福州家乡习俗作文800字【四】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虽然祭月的习俗开始年代无法确定,就现有的文字资料来看,汉代枚乘的《七发》中说,“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这或许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大约到了魏晋之时,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待到宋时,才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南宋中秋节活动,则更为丰富多彩: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明清以来,“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特殊习俗。至今,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以及舞龙、点塔灯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