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振兴乡村留住美丽作文(守护乡愁振兴乡村优秀作文)

振兴乡村留住美丽作文(守护乡愁振兴乡村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3-03-09 07:59:12
振兴乡村留住美丽作文(守护乡愁振兴乡村优秀作文)

振兴乡村留住美丽作文【一】

星期天,阳光灿烂,爸爸兴高采烈地开车带我们来到别具一格的美丽乡村——坛头村游玩。

坛头村位于我县西北部,距县城8公里。到了村口,车一停,我便迫不及待地走下车。一看,哇,一幢幢正在建造的别墅扑入眼帘。走了几级台阶后,浓浓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鹅卵石铺就的巷道,错落而有致,木质门窗古典又不失优雅,白墙灰瓦,绿树红花点缀其间。循着石子小路往上走,便来到村中最高点——凉亭。一些学生正在写生呢。

我们又穿过村庄,来到村后的一片小森林。一棵棵松树参天挺拔,生意盎然。路是用小石子刚铺成的,路的两旁长着各种各样的花,有黄的、白的、红的,还有大片大片的紫云英,美丽极了。这片地方以后成为湿地公园,肯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公园中有六座拱形的小桥,桥下流水潺潺,这真是“小桥流水人家”啊!

大姨大姨夫看到如此美景,情不自禁地拍下一张张照片留作纪念。

美丽的坛头村,在不久的将来,愿你成为武义的一张金名片。

振兴乡村留住美丽作文【二】

乡下人家门前有辽阔无垠的田野,田野中偶尔会有几只白鹭飞来觅食,十分和谐,好美!早晨,乡下有雾,站在田野这边向那边远眺,隐隐约约地看见许多错落有致的小村庄,再远点,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两三个小凉亭,在这时望去,像一座座宫殿,好美!田野里,时常会出现许多勤劳的农民们,他们在那插秧、浇水、除虫,一头头水牛都是农民的好帮手,农民们辛勤的汗水滴入水上、秧苗上,寄托了农民们盼望丰收的心愿,真是好美!

乡下人为了美化自家的环境和伙食,总是在后院种着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杆。它们投下的浓阴会把天遮住,像是在顶天立地,又像在补天,把竹林弄得阴森森的。在贪婪地吸吮春雨后,常常会钻出许多鲜嫩的竹笋,这里的笋十分好吃,城里人难以享受。

鸡、鸭,乡下人家总要养几只的,让它们在房前屋后走来走去。其中,你一定会看到几只母鸡率领着一群小鸡在竹林或田野中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或在觅食或在玩游戏,真是不亦乐乎。而公鸡站在一块石头上,时不时地打鸣,仿佛在炫耀自己那火红的`衣裳,还像一个领导在那里指挥大家。在绿得像翡翠的小河里,一只老鸭子在“嘎嘎”地叫唤小鸭子,教它们游泳、潜水、觅食。当然,乡下人如果想要换口味,随时都能抓一只鸡或鸭。就算是突然有亲戚来做客,乡下人也能够像模像样地摆上一桌。

乡村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活动,如:砍竹子、抓小鸡、拔萝卜……但其中抓鱼最有趣了,河水清且浅,只没过膝盖,清得能看见河底的小石子,就算有人把河弄得“狂风大作”河也还是清澈见底。这条河里,鱼有一大群,甚至拿一个水桶打一桶水,里面肯定就有两三条肥鱼。河面波光粼粼的,原来是那些鱼在河里翻来覆去想到美味的红烧鱼、水煮鱼,使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拿起水桶去抓鱼。

我喜欢乡村,喜欢它的美、它的竹、它的笋,还有它的土特产。啊!乡村真好。

振兴乡村留住美丽作文【三】

我爱乡下,特别是那一年四季的美景,这些美景令我至今难忘。

春天,田野上开满金灿灿的油菜花,远远望去,好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如果你走在花丛中,就会感觉自己进入了金色的梦境中。一阵风儿吹过,油菜花的花瓣被吹落在地上,给田野披上了一件金黄色的衣裳。

夏天,荷花开了,整个村庄都弥漫着荷花的清香,在微风中,荷花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跳起了优美的舞蹈,青蛙在荷叶上“哇哇哇哇”地唱歌,好像在给一位位“少女”伴奏。

秋天,树叶的颜色真美啊!红色的树叶,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火焰;黄色的树叶,像一颗颗耀眼的金子;还有黄绿相间的叶子呢,像一个琥珀和翡翠融合的饰品。透过窗户望去,就好像看到了一副五颜六色的水彩画。

冬天,下起了大雪,雪花在空中飞舞着,大地披上了一件银装,房子上的白雪融化了,结成了冰凌,凝结在了房檐上,像一颗颗水晶。

乡下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它有一种独特、迷人自然的美,是城市永远比不行的。

振兴乡村留住美丽作文【四】

乡愁文化是乡村振兴聚人心、谋发展、固根基展现乡土文化自信的记忆传承。为乡愁“建档”筑垒记忆“堤坝”是每一位乡村振兴工作者都要秉持的工作原则。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要美在环境,美在风物,更需要美在人情,美在“灵魂”,既要面子“厚”,也要里子“实”。贵阳西江的千户苗寨、福建永定的土楼、江西婺源的古村落、安徽西递宏村的徽派建筑,都是当地乡村振兴的最美“宣传名片”,加之各地区独有的风俗文化、年节庆典、宗族传统等都是乡村文化记忆的沉淀。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务必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多一些风貌保留,少一些“千村一面”。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在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牢牢把弘扬主旋律与传递淳朴民风相结合,把传承“乡土基因”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相结合,打造每个村落自己的“精神绿洲”。

把根留住,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在乡村振兴大潮中保存我们的文化脉,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让文化为乡村振兴一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