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写故乡作文460字(写故乡的作文350字以上)

写故乡作文460字(写故乡的作文350字以上)

更新时间:2022-10-05 03:59:47
写故乡作文460字(写故乡的作文350字以上)

写故乡作文460字【一】

在美丽的朱家尖岛上,有个叫老佃房的小村庄。村子不是很大,几百户人家座落在座青山脚下。上了小学以后,我只能在寒暑假的时候,跟着爸妈回去,享受轻松有趣的田园生活。但即使这样,也无法减弱我对海那边那个小村子的喜爱。

有天爸爸告诉我,奶奶家要拆迁了,连同左邻右舍,甚至整个石柱头村都将不存在了。我伤心极了,冲着爸爸喊:“我不要奶奶家被拆迁!我不要!不要!不要!”爸爸擦着我的眼泪说:“傻孩子,这不是你能决定的,也不是爸爸可以决定的,朱家尖发展的时代来啦,咱们老佃房村要长出翅膀飞起来啦!也许,奶奶家的搬迁是给咱朱家尖的发展添砖加瓦呢!”“真的吗?”我将信将疑。“你可以趁假期回去看看呀!”爸爸笑着说,“过几年奶奶的新家造好了,说不定你更喜欢呢!”

终于,负责拆迁的工作组进了村子,奶奶家要暂时搬到别的地方去了。我帮着大人们起整理东西。妈妈捧着相机,把奶奶家屋前屋后都拍了个遍。她说,这里是爷爷奶奶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也是爸爸从小成长的地方,要好好拍下来留个纪念。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村子,带着对过往的留恋,还 有对未来的憧憬。

转眼几年过去了,奶奶的新家终于可以入住啦!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崭新的小区,看着幢幢漂亮的新房子,宽阔的小区马路,还 有新布置的绿化带,我又蹦又跳。爸爸没说错,奶奶的新家我真的挺喜欢呢!

那天晚上,我睡在新家舒服的小房间里,做了个梦。我梦见朱家尖变成了艘勇往直前的巨轮,乘风破浪,去往远方……

写故乡作文460字【二】

梦中常常回到故乡。那是一个安谧的小山村,夏日的午后,似睡非睡间,总有几声欢快的蛙鸣,老牛“哞—哞 —”的呼喊。有时又回到村前的小溪旁,和傻丫等小伙伴玩笑嬉戏,水花常常溅在挽起的裤管上……宿舍的人说我常常在梦中笑出声。

时间就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缓缓地从大堤上流过,洗去了尘埃,濯新了记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浮在我眼前,六年来从未消失过。我常常怀念那些淳朴的乡亲,他们是不是也同样惦念着漂泊在外的伢子呢?

初到城市,我紧紧握住小叔的衣襟不敢放开。那些红烛,灯光,悠扬的萨克斯,快节奏的列车……一切向我涌来,让我不知所措。想像中的城市应该是多一些安宁和淳朴的,一如我的故乡,那个多年来魂牵梦萦的地方。

时间有时候很慢,特别是久久收不到家信的时候,我在日历牌上用鲜艳的红笔圈出每一个收信的日子。对我来说那一天是新年,是最值得铭记的'日子。圆圆圈圈,红色有时密有时疏地散落在每一本日历上,记载着好多关于故乡的记忆。日历不只明示给我时间,更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也许,这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说的“根”的感觉吧。

问及故乡,回信中常说哪里变了,哪里没变。于是关于故乡的记忆也一点点修整,一点点完美。时间固然更改了故乡昔日的容颜,却风化不了她在我心中的记忆。

某日在键盘前敲文字,洋洋洒洒一片全是记忆中的故乡。隔几日汇款单来了,除了稿酬,还有一句: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席慕容。

拿到单据的那一刻,泪水盈满面颊。我不知道是谁特意写给我的这句话,也许他/她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吧。记忆中的故乡,时间愈久便愈有分量。时间又怎会风化她在我心中的记忆呢?

我的故乡,我心中的无花蔷薇,千载盛开……

写故乡作文460字【三】

自我懂事以来,在我心目中,奶奶简直就是故乡的一部分,她和故乡是融为一体的。

我在夜晚静默之时,心里炊烟般袅袅升起的乡愁,最浓郁最无法割舍的一丝是属于奶奶的。

小时候,奶奶是我内心中最亲的人,跟奶奶在一起的日子,虽然平淡但却十分温馨。那种回归大地母亲的安全感,是深圳无法带给我的精神养料。

不知道为何,虽然我生在深圳,但是我对这个城市却没有一点温馨感。然而,万分难得的一次回乡,只要我的身子一接触我的家乡,我就变得十分的有活力了。或许,自我出生的那一刻,哪怕身处异乡,但是我就和家乡的大地母亲紧紧连在一起了。

从此,我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两座城市里,坐火车需要一昼夜的路程,这是我和奶奶的距离,一段很远的距离。谁也看不见谁,谁也听不见谁的声音。

每年过年我会回故乡一次。我对家乡的爱就是这样从一个检票口开始,到另一个检票口结束——我只能借助一年一次的回乡来清晰奶奶的身影和放大我对故乡的记忆。

我知道,奶奶为了爸爸和姑姑们付出了很多,而如今她还继续付出,将对他们的爱转到我的身上,我明白奶奶是在用她最后的生命来爱我,漫无涯际的失眠、泪水和挂念,奶奶的爱对我来说是温暖的沉重和心酸。每年回老家,都要在彼此刚刚熟悉彼此时分离,这是很残忍的。我与奶奶发生过很多次匆促的离别。十年之后有一次离别最漫长,中间隔了两年没有回去。结果等再次回老家时,惊异地发现奶奶的精神越来越脆弱了。这是思念惹得祸吧?

每当我在成长中遇到不顺时,我总是要回家乡养伤。这是我对家乡的迷恋。也怪,只要我一回到家乡,就充满了活力,精神抖擞。原本浮躁的心也会渐渐温和下来,最喜欢家乡特有的泥土的气息了,我知道,那是家乡赋予给我的最好的幸福,是最纯美的麦田香。

然而,每年回乡,总会发现奶奶老了许多:前年是皱纹多了,去年是眼睛视力越来越差了,今年是身体越来越弱了……顿时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会突然翻涌而来,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情绪。虽然不想去想,但是现在不得不去想了,奶奶的身体越来越差,她还能活…多久呢?她还能陪伴我多久呢?或许…哪一天奶奶就这么离开我了呢……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我此时的心情,不知道爸爸是否也和我有着一样的感受,或许,爸爸比我还难过吧?我知道的,爸爸经常想奶奶,离开妈妈的孩子啊,是一种无言的难过吧?

奶奶越老,就越挂念我。现在,奶奶比以前更频繁的打电话给我了,每次都是说一些关心我的话,谁知道电话的这一边,我是怎样的感受呐,我不敢大声说话,有时甚至不说,因为我早已经泪流满面了,我怕奶奶会听到我哽咽的声音。

每当我一个人在夜晚沉默时,在异乡就会想起奶奶,想起在家乡和奶奶在一起的温馨感。眼前也总是浮现出同一幅画面:奶奶矮小的身躯站在大门门口,黯黑的皮肤,眯起的眼睛,细而密的皱纹。花白的头发,深刻的印在心上,奶奶呐,我的奶奶呐,就这么痴痴的望着远方渐渐离去的我们的身影。对于我来说,这是苦涩的。奶奶的一生就是这么辛酸的吧?

一次次跋涉而来,又一次次转身离去——这就是奶奶眼中的我和爸爸吧?是谁在折磨这平凡、慈祥、善良但却吃了一辈子的苦的奶奶呐?千里之外的奶奶啊,我亲爱的奶奶啊,请你别再衰老了,请你站在原地等我。一定要站在原地啊,别动,等我回去。千万别走啊,我们之间的诺言还没有和实现呢!

你一定要等到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呐,我还有好多心愿呢,我要让奶奶过上好日子……奶奶,你可要等我啊!一定要呐!

写故乡作文460字【四】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是在鲁迅的《故乡》中认识他的。当时,这健康可爱、有着紫色的圆脸、颈戴银项圈的少年,留给了我很大的印象。他给作者,也给我们诉说了他的稀奇的见识: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他和作者一起开心的交谈,一起天真的欢笑,在一起肆无忌惮的玩耍。

但,二十年过去了,闰土已不是以前的闰土了,岁月在他的脸上和手上,都留下了沧桑的痕迹。他之前紫色的健康的圆脸,如今变作灰黄;红活圆实的手,如今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倒像是松树皮了。最重要的是,闰土见到鲁迅后,第一声叫出来的,竟然是“老爷”!

他们之前以兄弟相称,但现在却主仆分明,只是因为“那时是孩子,不懂事”么?二十年的转变,使得他从一个勇敢机智、见多识广的小男孩成为一个庸俗、卑躬屈膝的下人。到底是什么使他的改变如此之大呢?是贫穷?还是所谓的“长大了”?或者……

应该是当时的社会吧。是当时的种种压力,才使得一个天真无邪、自由快乐的少年变作一个目光呆滞、呆若木鸡的农民。闰土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庸俗、麻木。

文章的最后,鲁迅的侄子宏儿和闰土的第五个孩子在一起,同二十年前的鲁迅和闰土一样,在一起欢乐的玩耍着。这不就是小时候的鲁迅和闰土吗!但等到他们长大之后,会不会也和现在的他们一样,中间相隔着一层可悲的身份的厚隔膜呢?

写故乡作文460字【五】

个人认为,《祝福》是鲁迅写得最好的小说。他用“我”的眼光,把祥林嫂这个人物活生生地表现出来,把世态的苍凉,封建社会的黑暗暴露无遗。无论是从选事,还是从写作方法上来看,《祝福》都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在我看《祝福》以前,我一直以为,鲁迅只是一个思想前卫,语言犀利的作家。他的出名只是因为他的杂文和他的思想,但是在看了《祝福》后,我对他的看法改观,觉得他是一个凭着真本事而屹立在中国文坛上的。《祝福》一开始用一种很悲凉的手法渲染气氛,写那满天飘舞的雪花,让人们满目疮痍,感到荒凉和痛苦。然后鲁迅慢慢地用祥林嫂的引出她的一生的悲剧。鲁迅的叙述很自然,把祥林嫂由逃走——打工——被绑走——再嫁——失夫失儿子——再打工——遭唾弃这些遭遇很完整地表达出来,没有丝毫的拘束。鲁迅没有在文中对祥林嫂表示同情,但是却能在叙述中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使大家同情祥林嫂,这表现他的深刻的文学造诣,我想这种文章写作方法是我们最难学习但是又是最需要学习的。

我觉得文章最精彩之处是文章的题目“祝福”,文章为什么不叫“祥林嫂之”呢?文章写的是悲剧,但是却用了一个很有希望的题目,这正是鲁迅最高明的地方,简单的`“祝福”两个字,把悲愤和希望都表现出来,引人深省。

文章是表现生活的。而鲁迅的《祝福》是揭示生活,把当时的社会的黑暗愚昧展示给读者。祥林嫂第二个丈夫了后,她回到鲁家打工,主人并没有关心她,而是在意她的表现比不上以前了,而且还认为她是个克星,在祭祀的时候不让她碰供品。祥林嫂用自己一年的工资去捐了条门槛,但是却仍然没有法子改变大家对她的看法,而她自己也过不了自己一关,迅速衰老,自己首先在精神上把自己了。祥林嫂在大年夜,但是却没有人把她当人看待,只是说她的不是时候。我看完这篇文章时,觉得很压抑,好像要把那愚昧的社会推翻才能松一口气似的,我想,这就是鲁迅的精神力量吧。鲁迅用笔和黑暗作斗争,用文章来解放人们的思想,鲁迅堪称中国精神领域界的教父。鲁迅在文章中设计了一个麻木的祥林嫂,当她在面对别人的嬉笑时,眼睛呆呆地望着前方。我想,这也表达了鲁迅那当他面对愚弱的国人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吧。

屈原曾经反复这样吟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想鲁迅在这文章中表达的也是这样的一种无奈。这种无奈是矛盾的,深深的折磨着他的灵魂,对于这样的灵魂,我是同情他的。

有人说,鲁迅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不这样认为,因为仅仅就是从《祝福》上面说来,鲁迅还是离我们很近的。离我们远的只是那封建社会和那愚昧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