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教七年级学生写作文诀窍

教七年级学生写作文诀窍

更新时间:2024-06-03 21:43:34
教七年级学生写作文诀窍

教七年级学生写作文诀窍【一】

今天,我看了一本《四个调皮蛋》,主要是讲唐飞上课爱吃东西,他把好吃的东西放在上课吃,把不好吃的放在下课吃,因为每次下课的时候,马小跳、张达、毛超都会抢他的\'零食吃。

我看了之后觉得唐飞真有点儿小气,有好吃的东西朋友们应该分享,这样吃起来才会有滋有味,而且上课吃零食是非常不对的,我希望唐飞能改掉这个坏毛病。

教七年级学生写作文诀窍【二】

丑小鸭——它一生下,因为长得很丑,人们和动物都不喜欢它。寒冷的冬天,它在大自然里受尽了折磨,后来靠自己的努力,终于飞了起来。它成了一只美丽的、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天鹅!

丑小鸭变成天鹅,靠的正是自己努力。

看了《丑小鸭》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不怕自己笨,要用心去学,去做,就一定会成功的。爸爸、妈妈、老师,放手让我去学、去做,每一件事吧!!!我自信一定会像丑小鸭一样,靠自己的努力“飞起来”的。

教七年级学生写作文诀窍【三】

今天,我看了贝尔.格里尔斯写的《荒野求生 野外生存技巧》,贝尔说,在天气冷的时候,与其穿一件厚的针织衫,不如穿几层宽松的T恤衫保暖效果好。因为在T恤衫之间会产生隔热层,这样,就更保暖。真是这样吗?T恤之间的隔热层到底是什么?T恤和T恤之间好像什么都没有,只是空气而已。难道是空气在起作用?

我费尽心思地思考起来。我想到了冬天穿的羽绒服,每当穿上新买的羽绒服时,十分暖和,可是重新换上旧的羽绒服,身上有点寒冷的感觉。新衣服和旧衣服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新买的衣服,发现鼓鼓的,蓬蓬松松的,摸上去是柔柔的。再看看旧衣服,扁扁的,手摸上去就没那么柔软了。咦?新衣服为什么是鼓鼓的呢?我用手捏了捏新衣服袖子,一捏,扁了,把手一放,又鼓起来了。哦!我想到了,里面有空气,新衣服里充满了许多空气,而旧衣服空气大大减少,于是保暖效果也就不那么好了。是空气让衣服变得更保暖。

这时,我又想到了每当春天晴空万里的时候,妈妈会把棉被搬到阳台上去晒,晒了一天之后,收棉被之前,还用木棒去敲打棉被,棉被膨胀了起来,晚上盖着晒过的棉被,舒心的感觉油然而来,真舒服!膨胀的棉被里充了许多空气,这样棉被就更加温暖了。

既然用木棒敲打棉被会让棉被变得更加蓬松,那洗过的衣服,我们也可以用苍蝇拍去拍打,岂不是也能让扁扁的羽绒服鼓起来?我找到我家的苍蝇拍和一件旧羽绒服,拍了半小时,果真就鼓了不少。

哇!原来空气还有保暖的作用啊!以后,在冬天我会穿稍微宽松一点的衣服,让衣服之间多点空气,这样会让我更暖和些。

教七年级学生写作文诀窍【四】

从小就听妈妈讲过《灰姑娘》的故事,只记得是一个狠毒的后妈和一个善良的小女孩之间的故事。

这次寒假,我自己读了《灰姑娘》这个故事,我很喜欢善良、勤劳、乐观的灰姑娘,很讨厌狠毒的后妈和两个懒惰的姐姐。

阿姨问我:灰姑娘为什么最终能得到幸福?我说因为她很善良,好人有好报呗!

阿姨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你说对了一半。灰姑娘之所以能得到幸福,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她能守时。如果她未能在凌晨12:00前离开皇宫,你说她会怎么样?”

我脱口而出:“那可就惨了,一定会变回原来的脏脏的样子。”

“是啊,做一个守时的人很重要,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今天读了灰姑娘的故事,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一个守时的人很重要!

教七年级学生写作文诀窍【五】

今天,我读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济南的冬天》。我觉得在作家的笔下,那么美,那么生动,仿佛是一张小水墨画。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越发青黑的矮松,全白的山尖,穿着花衣的山坡,微黄的阳光,使济南的冬天越发秀气。

济南的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儿热气 。澄清的河水往上看,自上而下全是清亮亮、蓝汪汪的,像块空灵的蓝水晶。 济南的冬天真美啊!

教七年级学生写作文诀窍【六】

一丝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了那张毫不起眼的纸片上,轻轻拿起,拂去上面的灰尘,露出了三个“人”字。抚摸着纸片,它对我而言就像珍宝,让我难忘。

写的虽是同一个字,可却能看出一些差别——第一个“人”,撇捺之间间隔极小,显得又高又瘦。第二个“人”则恰恰相反,看上去有些臃肿。只有第三个“人”写得最好,尽管字体有些稚嫩,却难掩其方正之感。

看着这泛黄的纸片,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虽略有怅惘,但更多的,却是难忘。又不禁想起了老师说过的话:“字如其人,字如其人,字都写不好,又怎么可能做得好人?”

老师的严肃,是可以从表面就看出来的:他的穿戴极为整齐,黑色裤子,格子衬衫,条纹领带,天天都是如此。他的脸像是被冰冻住了,总是那么严肃,从未见过笑容,很容易就让人心生敬畏。

那时才刚开学,当别的老师都在微笑地自我介绍时,他却让我们在面前的纸片上写“人”字。写完,收好,他就一声不吭地走了。

许久之后,我因一些小事和人打架而被叫去了办公室。看着他那严肃的面容,我心中一阵发毛,忍不住低下了头。他看着我,什么话也没说,从抽屉中翻出了曾经的纸片,指着上面的“人”对我说道:“现在的你,就像这个‘人’一样。撇捺的间隔过小,就如同心胸狭隘的人,容不得他人,会减小你的格局。同时,你也会和这个‘人’一样,重心过高,导致下盘不稳,迟早要跌跟头,这也是为什么小肚鸡肠的人永远都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原因,懂了吗?”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在纸片上写下了一个“人”字,这次,我故意将撇捺之间的间隔写得极大。

又过许久,我因为包庇而再度被送去办公室。同样的场景,同样的表情,他指纸片上的第二个“人”,道:“你以为间隔大就是好吗?错了!因为这不是包容,而是纵容。纵容他人的人,自己也容易垮掉,明白了吗?”我在纸片上写下了第三个“人”,他终于满意地说:“没错,做人,就要像这最后一个字一样,有宽广的胸怀,同时也有做为人的底线,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他郑重地将纸片递给我:“我希望你能将它收好,给你讲再多,也不如这三个字有用。”

阳光照在纸片上,使三个“人”蒙上了一抹金黄的光辉。现在才知道,这张令我难忘的纸片,包含的是老师一生的经验,更是他对自己学生的期望。这字上面的光会像灯塔一样,为我照亮人生的旅途,永不熄灭。而我,一定能像最后一个“人”一样,做一个有肚量,有底线的人。

教七年级学生写作文诀窍【七】

在一般情况下,记叙文总要交代事情的起因、发展、结局。可有的同学却有意略去其中的一个环节,文章反而更精练了。如有位同学写我与爸爸妈妈怄气、发脾气、使性子,终于得到一套新衣的经过。作者开笔就直接插入事情发展过程的叙述:

我一脚踢开了房门,妈妈关心地问:蒂儿,回来了?真是明知故问!我径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倒在床上,大叫:妈妈,衣服买了吗?其实刚进门我就感觉到,衣服一定没有买。

这个开头用一踢字单刀直入,至于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承诺买衣给我的则一概略去了。这样一开头就营造了一种逼的氛围,于是逼得妈妈唯唯诺诺,逼得爸爸惭愧不安。当我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一套新衣服后,才从他人口中得知,衣服是爸爸借钱买来的,我感到了无比歉疚。试想一下,如开头从买衣的起因絮絮道来,那文章能如此一气贯通吗?

开头可省,结尾也同样可省。有位同学在一篇题为《在车夫的影响下》的作文中写他骑车撞倒了一位阿婆,本想一溜了之,这时,他的脑海中闪现出鲁迅笔下车夫的形象。文章结尾写道:雨开始往下洒,我向阿婆走去这个结尾何等简洁!至于如何关心、护理阿婆的事已不是本文的重点。作者在此戛然而止,既突出了影响,又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