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女王节优秀作文素材(关于女神节的作文六百字)

女王节优秀作文素材(关于女神节的作文六百字)

更新时间:2024-06-09 08:55:57
女王节优秀作文素材(关于女神节的作文六百字)

女王节优秀作文素材【一】

狼,在我的印象中往往是又凶恶,又残忍的,可是看了沈石溪老师写的《狼国女王》一书,狼在我的印象中彻底改变了。狼也有自己无奈的一面,为了生存,不得不去捕其他的动物,特别是在冬天,森林中没有动物出没的这个季节,狼只能眼巴巴看着积雪而饿的皮包骨头。

紫葡萄是一头母狼,她的丈夫是狼王盔盔,还生下了一窝共5只小狼,在冬天,眼看着小狼和其他的狼都要被饿,盔盔去捕动物时意外而,狼王没了,所有的公狼都看到了希望,因为没有公狼是不愿当狼王的。

我想:人不可一日无主,狼也不可以一日没有狼王,为了当狼王,也许公狼会相互残,就像现在的我们,所有人都为自己的学习而努力着,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也许成绩的一分之差就有可能要了你坚定的信念,其实狼和人是一样的。

因为紫葡萄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捕了小鹿,狼群中最年长的母狼朵朵菊在一场狼王之战拉开帷幕的时候竟然带头让紫葡萄当新一届的狼王。让雌性狼当狼王是史上没有过的事情,紫葡萄就这样当上了狼王。背负着臣民的瞧不起和公狼的挑逗一次次拿自己的生命来当赌注,为狼群在冬天去取得食物。在公狼掉进泥潭的时候,用尾巴救上了公狼,当一个称职的女狼王。

看到这,我不禁为紫葡萄呐喊,为了自己的臣民,她竟然可以去冒险捕捉牛群中的小牛犊,去满是泥潭的危险地带捕野猪,紫葡萄有非常强的责任心,也许这是人们还比不上的。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母子之爱、夫妻之爱、臣民之爱,在这种种爱中,我感受到了动物世界的美好,善良。也许有时我们看到的是狼捕小动物,是凶残的,但其实这也只是狼群的一种生存方式,只有不断的去冒险才可以使自己生存下去。狼是非常勇敢,又坚定自己决心的一种动物,是这本《狼国女王》让我感受到狼世界的种种爱,让我为狼而欢呼,为紫葡萄这位称职的狼国女王而欢呼!

女王节优秀作文素材【二】

最开始想读这本书,算是因为网上挺火的一句话。“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最后,整本书看完了,也没有找到这句话,以为只是翻译版本不同的原因。直到,刚刚搜索了一下,才知道那句话是出自于《断头王后》的,而不是《断头女王》,一个讲的是玛丽·安托马内特,一个讲的是玛丽·斯图亚特。如果说,无知是件可怕的事情,那一知半解也是同样可怕吧。

如作者所写,玛丽斯图亚特的前半生着墨并不多,而是着重的描写了她的后半生,也就是最有戏剧性冲突的部分。

玛丽一开始就作为苏格兰的女王降生了,但是这个身份并没有多么幸运。头顶的既是一顶王冠,但同时别人谋取利益的一个筹码。法国赢得了幼年玛丽争夺战的胜利,从此玛丽在法国长大,成为太子妃,而随着法国国王的去世,玛丽成为了法国的王后,这是她的第二顶王冠。而在另一边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登基,但是人们就伊丽莎白是否合法的继承人产生争议,而身为法国王后的玛丽斯图亚特也有继承英国王位的权利,这是她的第三顶王冠,但也是一个悲剧性的王冠。

玛丽的丈夫,法国的国王,终究没有敌过疾病去世了。玛丽回到了他的故土苏格兰,与他的臣民们斗智斗勇,与另一边的伊丽莎白虚与委蛇。而后,第一次的陷入了爱情,让达恩雷成为了他的丈夫,成为了苏格兰的国王,但好景不长,玛丽发现他并不是一个理想人选,而是一个毫无主见,摇摆不定的懦弱男人并开始疏远他。这后来当然也导致了一些列阴谋,包括囚禁女王,女王后期移情别恋而铲除了现任的丈夫。

女王后期爱恋的对象博斯维尔,算是最使玛丽疯狂的一个人,以至于玛丽抛弃了王位,尊严,荣耀也要去最求的一个人。这部分的感情描写,与剧情冲突时非常多的,同时也造就了玛丽最后的悲剧性结局。

为下嫁臣子,谋丈夫,将臣子推上王位。但过程中有太多过于拙劣的谎言,同时许多大臣早已不满,矛盾一触即发,曾经果敢的军事元帅博斯维尔也只剩下落荒而逃,而女王则成了阶下囚。

阶下囚的女王还是逃出了苏格兰大臣们的控制,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寻求帮助。不过,他万万没想到这是刚出狼窝,又入虎穴。伊丽莎白并没有遵守她的承诺,为玛丽提供帮助,而是换了一个地方将玛丽囚禁起来了。而后的几十年玛丽都在英国度过,直至生命的终结,成为了欧洲史上第一个被推上断头太的女王。

女王节优秀作文素材【三】

最开始想读这本书,算是因为网上挺火的一句话。“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最后,整本书看完了,也没有找到这句话,以为只是翻译版本不同的原因。直到,刚刚搜索了一下,才知道那句话是出自于《断头王后》的,而不是《断头女王》,一个讲的是玛丽·安托马内特,一个讲的是玛丽·斯图亚特。如果说,无知是件可怕的事情,那一知半解也是同样可怕吧。

如作者所写,玛丽斯图亚特的前半生着墨并不多,而是着重的描写了她的后半生,也就是最有戏剧性冲突的部分。

玛丽一开始就作为苏格兰的女王降生了,但是这个身份并没有多么幸运。头顶的既是一顶王冠,但同时别人谋取利益的一个筹码。法国赢得了幼年玛丽争夺战的胜利,从此玛丽在法国长大,成为太子妃,而随着法国国王的去世,玛丽成为了法国的王后,这是她的第二顶王冠。而在另一边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登基,但是人们就伊丽莎白是否合法的继承人产生争议,而身为法国王后的玛丽斯图亚特也有继承英国王位的权利,这是她的第三顶王冠,但也是一个悲剧性的王冠。

玛丽的丈夫,法国的国王,终究没有敌过疾病去世了。玛丽回到了他的故土苏格兰,与他的臣民们斗智斗勇,与另一边的伊丽莎白虚与委蛇。而后,第一次的陷入了爱情,让达恩雷成为了他的丈夫,成为了苏格兰的国王,但好景不长,玛丽发现他并不是一个理想人选,而是一个毫无主见,摇摆不定的懦弱男人并开始疏远他。这后来当然也导致了一些列阴谋,包括囚禁女王,女王后期移情别恋而铲除了现任的丈夫。

女王后期爱恋的对象博斯维尔,算是最使玛丽疯狂的一个人,以至于玛丽抛弃了王位,尊严,荣耀也要去最求的一个人。这部分的感情描写,与剧情冲突时非常多的,同时也造就了玛丽最后的悲剧性结局。

为下嫁臣子,谋丈夫,将臣子推上王位。但过程中有太多过于拙劣的谎言,同时许多大臣早已不满,矛盾一触即发,曾经果敢的军事元帅博斯维尔也只剩下落荒而逃,而女王则成了阶下囚。

阶下囚的女王还是逃出了苏格兰大臣们的控制,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寻求帮助。不过,他万万没想到这是刚出狼窝,又入虎穴。伊丽莎白并没有遵守她的承诺,为玛丽提供帮助,而是换了一个地方将玛丽囚禁起来了。而后的几十年玛丽都在英国度过,直至生命的终结,成为了欧洲史上第一个被推上断头太的女王。

女王节优秀作文素材【四】

本书是在描写,一位小女孩姬得,因为现在放暑假,所以她和弟弟到农场度假,却巧遇一位美丽的少女吉丽,对十一岁的姬得来说,吉丽那张脸是她见过最漂亮的一张!

想像力丰富的姬得独自带着弟弟约翰到伯父得农场过暑假,她为自己和弟弟取了新名字,她叫姬得,弟弟叫脚指男孩。在农场里,他们遇见一位高佻美丽、气质优雅的养猪女孩吉丽,姬得对他深深着迷,还把她当成偶像!

有一天,姬得在一本老旧得杂誌上看见一张非洲皇室女王的\'照片,那人长得和吉丽很像。想像力丰富的她,猜想吉丽也是女王,所以她把吉丽的故事告诉村里的每一个孩子,吉丽则是想尽各种方法,一而三,再而三得向姬得解释自己不是女王,但是姬得还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不听吉丽任何的解释,反而觉得吉丽是个伟大的女王,不想让身分曝光呢!所以她每天跟踪吉丽,希望找到更多线索!直到在一次特别的会面中,吉丽告诉姬得自己并不是女王,帮助他肯定自己的价值,和承袭自非洲祖先得文化资产。姬得坦然回到现实,不过,在她的心目中吉丽能然是女王,是精神上、心灵上的女王!

这个故事真是可爱又新奇,女主角的年龄跟我一样大,其实我也曾经幻想过类似的事件,不过做人要面对现实,最后还是被现实拉回来了,《我看见女王》这个故事的启示,就是要我们分辨梦幻与现实之间的不同,并勇敢面对现实。女主角最令我敬佩,因为她勇敢走出幻想、回归残酷的现实、重新肯定自我,我们必须相信自己,才能走出梦幻的世界!

女王节优秀作文素材【五】

《撒娇女王》,诉说了四个截然不同的爱情故事。北京剩女从十年的执着到最后的释然,台北作家从一直沉迷在自己的世界到最后的解脱,上海80后从一味的作到最后的互相体谅,香港公主从最爱自己到学会解读爱人的体贴,看似毫无关联的四个故事,感觉导演想说的\'是,每个女人的撒娇方式各有不同,只有身边的那个男人可以解读。

整部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北京剩女的故事。相同长度的篇幅,说了一个女人的十年,她的情感起伏全部交代了个清清楚楚!故事非常的饱满!那个不是完满的结局,给沉浸在笑声中的观众,多了一丝的沉默! 话剧结束后,我打了个90分。因为不是很喜欢上海的那段。虽然上海女孩以作闻名,但是剧中的那种撒娇个人感觉更象是小孩子的胡闹,有点过了。 对了,说句题外话,超爱万绮雯在这部话剧中的造型!《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中马小玲的短裙装完全是配合万绮雯的美腿,这次,终于让我在舞台上看见了!我的哈喇子啊! 最后,谢谢新民地铁给我的这次机会!谢谢!

女王节优秀作文素材【六】

最近在看《断头女王》这本书,拿起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它写的是女人的故事,一个地位高贵的女人的故事。她基本上拥有一个女人渴望的所有,外貌,内涵,地位,统,权力,激情。然而与这些交织在一起的也同样有着一种对立,轻率,压抑,伪装,疯狂。

书上说一个女人只有在爱的痛苦和折磨中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女人。就像是我们认识一样东西一样,要亲身感受才能完全明白。我们从来不知道火是什么,只能发现它是与我们并存的,它没有像我们一样的躯体,我们也不知道它能不能看到我们所看到的东西。这是我们的视觉,想象和疑问。如同我们看待一件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接着我们会本能的用手触碰它,结果发现手的感觉不好,这种感觉被定义为疼。这样的感觉是没办法用语言形容的,只有用自己的身体去感知。许多事亦是如此,我们经历过一些事情,才把它的定义和真正的感觉结合在一起,才会明白感触只能和自己分享。

许多时候我们并没有中间的选择,就像生,我们要么活着,要么离开人间,从来也没有中间的选择,像安妮说女人对男人的感觉:要么是隔岸观火,不痛不痒,要么是肉模糊,不依不饶。玛利亚亦是这样,要么选择对爱情执著,抛开一切,包括生命,让这简短的一段生命按自己的方式活着;要么选择抛弃爱情,保全生命,让生命延续,却要被牵制,行尸走肉的活。世间的事情总是有些残忍,每个选择都像是一把无形的锋利的刀剑,怎么选择都像是被割断一条腿,分别只是左腿还是右腿。

发现命运似乎更吝啬于那些有着浪漫情感的女人,她们的感情纯净,纯粹,敏感,而在她们的生命中越是这样就越不能忍受一点点杂质。她们盲目,轻率,奋不顾身,却没有更多的回报。命运给予她们警示,她们却更为疯狂,歇斯底里,失去理智。或许在爱的那一刻,根本就不需要理智。那些因为爱而被命运折磨的恐惧在她们的生命中根本就不能与她们内心对爱的渴望抗衡。她们在失去自我,在失去生命的巨大代价中找到爱的平衡。

经历过那些不堪的痛苦的人,在经历的一瞬间已然不去想那些痛苦的补偿。忽然想起著名翻译家杨宪益老先生,经过文革,失去深爱的妻子戴乃迭,承受丧子之痛,如今淡定的吸着指间的烟,简单的做答那些记者的问题。那些分析他的作品,分析他的经历的\'人怎能明白他在经历那些噩梦般的日子时的心情?那些在暴风雨中奔跑的人才能了解风的抽打和雨的温度。这样的世界痛的没有了知觉,容不下别人。因为我们在一个人承受过那些巨大痛苦之后,我们知道没有什么还能融化我们那颗没有温度的心。

无论是男人女人,命运总会让我们在那些痛苦中成长。经历总是背负着许多痛,却又意味深长,没有尽头。

女王节优秀作文素材【七】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行字。初见是我心中一片愕然,甚至有些不安,虽然我不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但是大抵是女子的悲惨命运。

我曾读过东野圭吾的悬疑小说,读过无数散文,读过西方如简爱一类的名著,但是一直不爱看史书。可是斯蒂芬茨威格在书扉页上留下的一行字,却让我难以忘怀,纠结再三,在暑假的时候我还是耐着性子,静下心读完了全书。品读过程中,才发现这不仅仅是史书,玛利亚·斯图亚特的一生充满了别样传奇的色彩。在她的生命中既有如太阳般温暖闪耀的时光,也有心酸难挨的过程。我很庆幸的是,本书的作者没有因为喜爱她就过分夸赞她的优点,没有因为她的不当行为,就一概忽略她的优点,作者用了一种,十分客观公正的话来描述玛利亚女王。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公主,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王最小的女儿。后世对她的评价大多是骄奢淫逸、纸醉金迷、赌博挥霍,是正义的革命派得而诛之的“赤字王后”。当时法国民众对玛丽怨声载道,认为是她奢靡的生活导致了法国的贫苦。

其实在我看来,玛丽是值得同情的,毕竟玛丽并没有如同我国的晋惠帝一般,在百姓饥苦时提出“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话,盖在她头顶那句“那他们为什么不吃蛋糕?”是路易十五的来自波兰的王后玛丽·勒金斯卡所说。想要谴责玛丽的人,自然会千方百计将另一个“玛丽”缺乏常识引发众怒的话,贴在她后背,就像红衣主教被骗后的“项链事件”,也不过是民众将玛丽拖下后座的借口。从她上断头台那句“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可以看出这位王后的骄傲:虽然不爱学习礼仪,却坚持自己的凤仪。

这个惯常只会享乐的女人,是母亲娇宠,兄长疼爱的小公主,14岁的时候就成为法国的王太子妃,18岁成为法国王后,母仪法兰西,丈夫很爱她,由着她的性子建宫殿,办宴会,夜夜笙歌,以至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亲哥哥从奥地利专程来法国规劝自己的亲妹妹,请求她,对她说:“你现在是法兰西王后,你能不能每天读一小时书,这并不难。”

玛丽对哥哥说:“我不喜欢读书,我喜欢享受生活。”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懒得读书,德语说得马马虎虎,法语说得磕磕绊绊,只愿意享受生活的女人,在法国贵族都向革命派低头,加入革命队伍时,坚决认定“革命就是造反”,用她微薄的力量捍卫王权帝位。原本只知道享乐的女人,此时终于爆发出惊人的意志力。如法国政治家米拉波所说,“她是当时凡尔赛中唯一的男子汉”。

有人说,玛丽捍卫王权帝位只是不愿失去作为王后的优渥生活和居高临下的虚荣感,而我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女人。她曾经作为一个公主度过了她最无忧的年华,又成为王太子妃、王后,随心所欲地度过另外半生时光。即使是个不爱学习的人,可作为公主、王后,她有最基本的修养。修养这个东西就像管一样,可以盘根错节的生长在一个人的肉之躯的最深处,不可分割。尽管前面几十年极尽享乐,可她还是没有忘记在这个尊荣的位置上应有的倔强:正统的王室,怎么可以向造反的革命派低头!

抛去史蒂芬·茨威格精细入微的描写,揭开骄傲、虚荣、天真的面纱,单单只看其中一句话,就足以令人深思反省了。毕竟玛丽一生已是过去,作为懂得“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今人,当从玛丽·安托瓦内特身上鉴悟自己。

史蒂芬·茨威格说的那句话一度被我誊写在便签上,挂在抬眼便看到的地方:“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所有的得到必然有其代价,这句可以拓展很宽,比如应该脚踏实地,想要得到什么,必然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世间从来没有不劳而获;又比如此时你地位低下,生活庸碌,嫉恨旁人满面春风,人生得意,可你不知道,你看不到的另一面,他也曾焦头烂额、低声下气;还比如你生活无忧,却不能奢靡无度,肆意浪费,因为你不知道为了你的无忧生活,爱你的人付出过怎样的代价,有多辛酸的体验。

得与失,是一个亘古的议题,《塞翁失马》如是,《断头王后》亦如是。玛丽含着金钥匙出生,可以说,从一开始,她得到的极多:尊贵的身份、无上的荣耀,从奥地利嫁往法兰西,从公主到王后,可谓顺风顺水。可她不知道,母仪天下的王后应该承担何种责任,她只看到了眼下的繁华精致,沉溺于衣香鬓影的生活,她的耳中只听到了逢迎的人对于这个“王后”的奉承谄媚,忘了她的臣民,抛却了她的责任。她生活在富裕繁荣的海市蜃楼,将民众推进水深火热。她得到荣宠的代价,是帝位王权的覆灭。

若玛丽·安托瓦内特只是一个寻常的富家小姐,她可以始终天真,将所有的聪明才智运用于躲避学习,自顾自享受生活。这样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天真而幸福地度过这一生,而不是万众瞩目地做一个不被看好的王后。。可她是王后,在这个位置上,天真其实不是一个褒义词,因为很多时候,它可以像自然灾害那样接着一股原始,戏剧化,生冷不忌的力量,轻而易举的毁灭一个人。

玛丽·安托瓦内特就是被她与生俱来的天真毁了,与此一同坍塌的,还有她想要护卫的王权帝位。最后她什么也没有了,冷月俯瞰她失去了一切,而民众热切的目光注视她低下头颅。王后断头,骄傲不复、荣光不复。

史蒂芬·茨威格的笔触一如既往地冷静利落,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声嘶力竭的咆哮,有的只是细水长流的平淡,只是我们都知道,越是平静的水面,越是深沉,越是酝酿着无法预知的风暴。

《断头王后》看似只着重于描写玛丽·安托瓦内特这个地位尊崇,天真不懂事的姑娘任性胡为的奢靡生活,实则潜着法兰西王朝暗涌跌宕,革命四起的背景。法国大革命将这个王后的头颅斩下,同时也让这个显赫的王室惯有的张扬的声色戛然而止。

读完全书,唯有一言谨记以勉: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要看清自己的处境,要明白自己的向往,要遏制多余的,要坚定自己的步伐,要安排自己的生命,要理智对待所有得失,要明白清醒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