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作文(踏入职业学校感受的作文)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作文(踏入职业学校感受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1 05:33:38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作文(踏入职业学校感受的作文)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作文【一】

进入开篇,我就被“后进生”三个字吸引了,在我历年任教的班级中,几乎每年都有那么一两位。这也是我们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或者从事各种教育岗位的其他教师所关注的话题。一般资优生或者中等生,教师是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的。但是,对于每个后进生,教师甚至要花成倍或者成十倍的精力去关注他们不光是学习还是生活处事的各个小问题。相信大多数的老师是不擅长“对付”这样的学生的。

首先,李镇西先生生动地再现了在职教师对于后进生的一些“意见”,后进生各种的不如意,让教师们觉得“心烦”。

其次,李镇西先生又提出,后进生在学校中是一群弱势群体,但他们能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上学,参与课堂教学,他们难道就没有让我们心生敬佩的地方吗?

带着这样的敬佩,李镇西先生又提出,要转化教师的思想,转变对待后进生的方法。这也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读到这里,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对待后进生,我们要改变的不是我们的叫法,而是对待他们的行动上。

作为教师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做法仍是肤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的对自己实践的回顾与审思——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作文【二】

苦者,乃五味之一,引申为劳苦。最早约见于《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亚圣此言自古以来被作为修身的金玉良言。

如今时兴“苦难教育”(一说“挫折教育”,义同),其施教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大力倡导的做法之一是创设挫折情景,让他(她)们经历一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锻炼。还有一个与“苦难教育”殊途同归的活动叫作“忆苦思甜”,大人们用他们的苦难观教育我们,说他们那个时代是如何苦难,缺吃少穿,没钱读书,云云。

其实,每一时代都会有各自的苦难,只不过不同时代对苦难的感受不相同罢了。父辈们认为挖野菜、捡煤渣是苦难,有书念才是幸福。但现在的孩子却觉得只要能不被考试所累,宁愿去捡煤渣、挖野菜。大人们觉得现在的孩子生在好时代,长在蜜糖罐里,因而,总想让他们也体验一下自己儿时的苦难,诸如吃窝窝头,喝黑面粥,咽菜糊糊……然而,在孩子眼里,这些都不算苦难,反而从“忆苦饭”中尝到了刺激和新鲜感。如果可以交换,让大人们去体验现在孩子们学习的重压,对他们来说,重温童年,弥补学识的不足,何尝不是一大快事。

可见,苦难有它的时代性。这个时代是苦难的东西,下个时代或许成了游戏;上个时代的苦难,放在今天不一定是不幸;下个时代的幸福,放在上个时代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好运。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体验着各自的苦难,完全没有必要用自己时代的苦难去磨砺别人。因为他们都有各自的苦楚。

对父辈那个时代所经历的苦难,只要知道就够了,不需要重复。苦难对每个人来说,既不是生命的运气,也不是生命的不幸,它只是一个事实。人生在世,他的任务仅仅是在体验自己的那一份并在忍耐中清除它,而不应人为去制造它。倘若把孟老夫子《告子下》的话引向极端,进而视“苦难教育”为万能,其结果便是给下一代人增加了双重苦难。

我们应当走出这一误区。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作文【三】

1考试时间为每天上午9:00---11:0,下午2:0---:00;地点在xx职业教育中心校。

2考生在考前20分钟凭准考证、本人身份证(或军官证、士兵证)参加考试。证不全或不符者不得进入考场。迟到1分钟不得入场。考生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程考试结束前0分钟。中途离场必须交卷,离场后不得以任何理由再进场续考。

3考生进入考场时,请自觉接受金属探测器检查,携带手机及与考试内容相关的字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将认定为考试作弊,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或给予停考一至三年。“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考生开始答题前不按规定抄考生笔迹确认部分”认定为考试违纪,违纪本场考试成绩作废(如果考生不采集笔迹,作违纪处理,单科成绩无效。);严禁将手机带至座位(手机不得作为钟表使用,请取消报时功能,并关机,放在指定位置)。考试期间凡发现将手机带至座位的,不管是否使用(手机带至座位未关机、已关机考试中铃响或振动,均按使用处理),一律按舞弊处理,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考生违纪、作弊有关信息将进入学信网考生诚信考试档案中。

4考生进场后先向监考老师报到并签名,然后按监考老师指定的座位就座。

52016年起自学考试全部实行网上评卷,请考生考前必须自行准备好2B铅笔和0毫米以上黑色碳素墨水钢笔或0毫米以上黑色墨水签字笔参加考试。在开始答题前,考生必须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作答说明,按要求填写答题卡上的笔迹采集内容,并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正确、清楚地填写准考证号、姓名等。如填写错误或不清,其后果自负。不准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否则按考试违规处理。

6答题卡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非选择题部分只允许用0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书写(部分试卷中的制图部分可用铅笔绘图),考生答题时必须分别在“大题号区”、“小题号区”注明相应题号。大题号用大写数字填写,如:一、二等,小题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如:1、2等。答题字迹要工整清楚,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区域(矩形边框以外(包括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禁止使用涂改液或胶带纸。未按规定要求答题,影响考试成绩的,责任自负。

7成绩查询登录江苏自考网站(查询中心查询当次考试成绩。登录报名系统可查询历次合格成绩。

考生如通过了所报专业的全部程,请在12月上旬自考报名期间到xx区考办现场办理毕业登记手续(考生需先在网上申报后到考办办理审核手续),逾期将延后半年办理。

82018年上半年自学考试现场报名时间:20xx年12月上旬,地点:xx区自考办()。新考生报名时用电子摄像采集考生照片,新考生报名需带本人身份证,不得代报。报名期间的联系电话。请各考生相互转告。

9自考的相关信息发布在xx教育网()的招考专题公告栏,敬请查看。

10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部在标准化考点进行,所有考场都装有摄像头,实行全程实时监控及全程录像。请考生严格遵守《考生守则》,诚信考试。

xx区自学考试办公室

20xx年10月11日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作文【四】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简称ISC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制定的,其初衷是国际社会用于教育统计的分类标准,源于1970年代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一份供各国和国际上收集、汇编和提出教育统计数字的文件”,经过多年使用,1997年11月,《1997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以下简称《97分类法》得以通过,这是一份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磋商的成果,反映了当时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该文件特别提到三种新情况之一,就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增加与发展”。《97分类法》包含两组交叉分类的可变因素:教育等级和学科划分,这也成为之后的2011版分类法的基本框架。2011年,经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ISCE,2011年正式发布(以下简称《2011分类法》,对《1997分类法》有多方面的调整,之后不断修订,于2013年又发布《教育培训的学科2013版》(ISCED-F2013。关于职业教育的重大修正存在于ISCED1997与ISCED2011之间。

《97分类法》的高等教育从5级开始,该级别“不直接获得高级的研究资格”。5级很宽泛,相当于我国专科到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按照课程的类型把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型的/为研究做准备的/可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的课程,代码表示为5A;另一类是实用的/技术的/适应具体职业的课程,代码为5B。一般认为,5B就是我国的职业教育。但什么是职业教育,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或公认的定义,97术语中没有对职业教育的定义,在《97分类法》2、3、4级的教育级别中都有“职业或技术教育”,被定义为“主要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教育。完成这类课程可获得所在国主管当局(如教育部、雇主协会等认可的在劳务市场上从业的资格”。此类课程又可分为以理论为主和以实践为主两类。97版的描述成为我国高职高专划分的重要依据,也为高职本科预留了想象空间。

《2011分类法》的高等教育包括5、6、7、8级,分别标示为短线高等(类似于我国的专科、学士或等同、硕士或等同和博士或等同。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低等级相比,高等教育课程的'内容更加复杂和先进。在2011版中,2到5级的课程定向是区分开的,分为普通和职业教育,相当于我国的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5级以前以及高职高专(5级。但到6级、7级,《2011分类法》使用术语“学术”和“专业”分别替换“普通”和“职业”,但并未给出“学术”和“专业”的定义,只是把这种区分解释为“为将来根据诸如教育的学科来区分学术和专业的定向提供了可能”。

这一变化说明几个问题:其一,5级(专科及其之前的级别课程定向可分为普通和职业,这在国际教育界有共识,《分类法》97版和2011版给出了基本相同的分类和定义;其二,在6级(本科及以上级别,课程定向也是有区别的;《分类法》97版和2011版虽然在分级上有差别,但在高等教育中都对课程定向做出区分,97版分为5A和5B,2011版则是“学术”和“专业”,这说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际教育界依然认为高等教育需要进行课程定向的区分;其三,6级及以上的课程定向区别不同于5级(专科及其以下的区别,但到底是什么还不清楚或没有达成共识,所以,6级及以上的课程定向分类没有沿用“普通”和“职业”,而是使用了未作定义的“学术”和“专业”来做区分;其四,职业教育(姑且先这么称呼从专科(5级到本科(6级存在质的差别,至少是目前国际上的教育分类现状反映了这种质的差别。

以上分析可以说明,以ISCED作为升级、高等化的理由也缺乏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