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写齐白石的作文100字(齐白石议论文范文)

写齐白石的作文100字(齐白石议论文范文)

更新时间:2024-06-06 16:12:50
写齐白石的作文100字(齐白石议论文范文)

写齐白石的作文100字【一】

十月八日,张老师带领我们小记者来到浙江美术馆,参观了齐白石画展。

齐白石爷爷是我国著名艺术家,(.他在诗、书、印、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但他曾经是一位木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一代宗师。

在展厅里,我竟然看到一只只很小的昆虫,小到需要通过放大镜才能看清楚,有蜜蜂、螳螂、苍蝇,还有蝴蝶和蝉,一个个栩栩如生,就像博物馆里陈列的标本,令人称奇的是,透过放大镜,昆虫腿上的细毛居然清晰可见,真是令人叫绝!画展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幅“夕阳归牛”。画中只有三种事物,牛、柳枝和夕阳染红的地面。牛只是一个背影,略略回了一下头,柳就是几段垂下的线条,地面就是用橘色的颜料涂抹了几笔。但是,寥寥数笔却形神毕现,看似简单的一幅画却准确表达了夕阳归牛的意境,又带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那略略一回头是否在等待身后的牧童……,整幅画面,似乎再加一笔就多了,再减一笔就少了,这可能就是大师的独到之处吧。通过这次画展,我对齐白石爷爷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他的画更加惊叹不已!

写齐白石的作文100字【二】

齐白石的绘画题材很广泛,早年长于人物写真,作品工细逼真;中年变格转向写意,笔简意深,形象动人。60岁后变法,融合中国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大胆创造,形成独特的画风。《群虾图》是齐白石的代表作,此作品生动地表现出了虾的透明质感。齐白石一生特别擅作花鸟虫鱼,其中最喜欢也最拿手的是画虾,为了画得逼真,他曾亲自养虾放于案头,时常观察虾的各种姿态。他的画经过再三对照,反复修改,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齐白石所画之虾除其笔墨技巧外,主要源于生活。白石老人说:“我从小就很爱水中游动的小虾,我为它们的自由自在高兴,也为它们的互相争斗担忧,更为它们的垂危和亡伤心。”由此可以看出,白石老人和虾的情感是不言而喻的。

并且齐老先生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懂得笔墨也善于操纵笔墨的齐老先生,他在下笔画虾时,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尤其是对虾的精神状态,虾的有弹力的透明体,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把艺术造型的“形”“质”“动”三个要素完满的表现出来。(白石翁画虾,乃河虾与对虾二者惬意的“合象”。——李苦禅(虾的精神状态,虾的有弹力的透明体,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把艺术造型的“形”“质”“动”三个要素完满的表现出来。这样丰富的内容,齐白石先生用的是及简练的笔墨,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一笔一笔可以数得出来。——叶浅予这样丰富的内容,齐老先生用的是及简练的笔墨,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一笔一笔可以数得出来。齐老先生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能够把握对象活的形貌、质量感、运动方式、环境关系及个性特征,否则画得再似,也形同物。他画虾就是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齐老先生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老先生画艺的成熟。下面从《虾趣》用墨、虾的形态、虾的用笔三方面对此画作简要赏析。

写齐白石的作文100字【三】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还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与虾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喜爱虾的生命力,经常为它们作画,描绘它们灵动、游动的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齐白石甚至经常与他们对话,这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毋庸置疑。然而,齐白石的.画虾过程却经过一番艰苦的历练,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是越来越不像的过程,但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却是越来越像的过程。

齐白石画虾,可谓逼真生动,栩栩如生。那么,他是怎样取得这样高超的艺术成就的呢,他在一篇随笔中写道:“我住在朋友家,门前碧水一泓,其中鱼虾甚多,我偶然取出钓竿来,钓钩上戏缀棉花球一团,原意不在钓鱼,钓得与否,非所计也。不料鱼乖不上钩,只有一个愚而贪食的虾,把棉花球当做米饭,被我钓了上来。”在一首画虾的诗中,他写道:“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叶底戏东西;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声名到老低。”从这些话语以及诗句中,我们可以窥见齐白石画虾的奥秘了,即观察与体验:缺少了对虾的观察,是画不出那些多彩多姿的虾的。

齐白石从少年时代起,就对虾的形体、外貌、生活习性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他甚至和虾玩在一起,和虾成了“朋友”,他家门口,有一个池塘,里面有很多虾,小时候齐白石就经常到那里捉虾玩,为他青年时候开始画虾奠定了一定基础;在齐白石四十岁后,他开始临摹以前画家画的虾;在他六十三岁的时候,他画虾已经很像了,但总是看着少了点灵气,于是便在碗里养了几只虾,放在桌子上,每天拿来观察,这样,齐白石画虾的方法也因此发生了改变,他的虾也成为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在齐白石六十岁之前,是他的模仿时期,那时候的特点是:没有层次感,虾身的颜色都是一样的,虾身很直,没有动感,并且没有出现群虾等。当齐白石六十二岁时,为了更好地按照原样画出游动的虾,齐白石特意在院子里养了虾,并且放在桌子上对虾进行仔细的观察。但这一时期,齐白石的作品大都以写实为主,形似而神不足,但是出现了群虾和游动的虾,并且虾身有了变化。

六十六岁时,齐白石对虾的绘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增强了虾身的透明感,虾身也不是直的了,而是有了一定的拱起,虾的长臂钳最前面的一段变粗壮,增强了力量感。虾腿和虾身的个数也发生了改变等。齐白石在六十八岁时对虾的形象进行了很大的改变――原本对虾头和虾身都是用的淡墨,现在用重重的一点浓墨点缀,齐白石说“这是画虾十年最成功的艺术创造”。

这一点改变既增加了虾的中两个,又突出了虾头的坚硬感,根据齐白石长期的观察,虾在游动时眼睛是外横的,所以他将眼睛的两个原定改为两个横,同时虾腿的数量又一次减少。1934年齐白石完成了对虾最为成熟的改造――为了使虾图达到简约唯美的效果,虾的后腿由六对减为五对。八十三岁时,齐白石画虾的代表作――《游虾图》出现了,他画出了“似与不似之间”的虾,齐白石得意地说:“白石山翁写生十年,方得如生”,“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齐白石画虾的境界无人能敌,回看历史长河,纵观古今,至今还未出现能与齐白石老人画虾可匹敌之人。

本幅是白石89岁时的作品。此时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此图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就以画面上的虾为例:虾头上的三笔,有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左右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三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看似容易,实则极难:画得活,则虾之生命自出;画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虾须的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这幅画表现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为了熟悉虾的各种变化,白石老人在水缸里养了几只大虾,闲时常常仔细地观察虾的游动、跃进、觅食以及体态的各种变化。因为他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

王淼琛写了来称赞齐老的精湛技艺,晶莹剔透戏空明,追逐腾挪自在行。自笑幸逢齐白石,虾兵潇洒上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