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四年级作文游齐白石故居(小学四年级游马氏庄园作文)

四年级作文游齐白石故居(小学四年级游马氏庄园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5 11:39:43
四年级作文游齐白石故居(小学四年级游马氏庄园作文)

四年级作文游齐白石故居【一】

寒假里一个晴朗的下午,天气一点都不冷。我和妈妈去了一趟白石公园。

白石公园是以齐白石爷爷的名字命名的。一进园,映入眼帘的是白石刻廊,刻廊由五块石雕组成,这些石雕生动地讲述了齐白石爷爷的成长故事。

过了刻廊,来到了白石广场,微风一吹,花草和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广场中央矗立着白石爷爷的雕像,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他非常高大。广场上人山人海,数小孩子最多。他们有的在玩悠悠球,有的在跳绳,有的在做游戏……

这时,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顺着笛声,穿过长廊,我和妈妈来到了诗之亭,只见一些人在拨弄乐器,互相切磋才艺。

走过诗之亭我们来到了湖边。湖上小桥流水,桥下鱼儿穿梭,湖周围有成行的柳树在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往前走,我看到五个灯柱,灯柱上都用不同的字体写了四个同样的字、诗、书、画、印,灯柱下是用石头铺成的小路蜿蜒向前,仿佛在告诉我们成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 ……

天色渐渐暗了,我和妈妈意犹未尽地离开了白石公园。

四年级作文游齐白石故居【二】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游览了白石山。它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以陡峭壮丽而著称。白石山的山路真陡!狭窄的山路大概只有两米来宽。我们乘车上山,车在山路上行驶的非常缓慢,颇有点小心翼翼的。我坐在车上有点害怕,不禁闭上眼睛开始祈祷:千万不要让我们掉下去啊!一个小时过后,我们终于平安到达了半山腰。车子停在了平台上,我们从车上下来,开始登山。据导游介绍,白石山北至拒马河,南达漳河,全长七千多米,海拔两千零九十六米,属于太行山的一部分。白石山山势险峻,奇峰迭起,怪石嶙峋。山坡上、山路旁到处盛开着美丽的野花。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褐色的.……一簇簇、一丛丛,漫山遍野,装点着雄伟的白石山。天气有点阴,走着走着,淡淡的雾气从山脚慢慢涌起,且越来越浓,把白石山的那些奇峰异景遮的无影无踪。一阵微风吹来,雾气飘走,一个一个的奇妙景象又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欣赏着美不胜收的山景,我们登上了山顶。极目四望,云雾缭绕,就像一片望不到边的海洋,使人感到如入飘渺仙境。在山顶玩了一会儿后,我们沿原路下山。下山后,我们又参观了保定设在白石山的发射台和涞源县内的泉眼。美妙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我们满载着游览胜景后的愉快心情,恋恋不舍的乘车离去了。

四年级作文游齐白石故居【三】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祖国,每一处都有每一处的亮点。我去过很多地方,有涞水的野三坡、天津的大海······不过,最美的景观还是涞源的白石山。

白石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城南15公里,雄居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景区面积54平方公里,最高峰云都峰海拔2096米。它是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是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大理岩峰林地貌。

白石山“山多白石,连峰纵拔,秀列若屏,时有晴云游曳其上。”地貌奇特,植被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峰林、怪石、绝壁、云海、佛光、森林、灌丛、溪流、瀑布、长城及珍稀动植物景观。“白石晴云”为涞源古十二美景之首。

从远处看,一座座高山拔地而起,雄伟挺拔,蔚为壮观。从近处看,山花烂漫,山明水秀,犹如世外桃源。

山脚有许多山洞,这些山洞有的几十丈深,有的几米宽,还有的左右相通,简直就是一座迷宫。向洞内望去,洞顶、洞壁都结满了石花,被五彩缤纷的灯光一照,异常美丽,有的像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像天真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的像布娃娃的脸,还能看见上面撅着的小嘴呢!

走出山洞,一座座青山映入眼帘,山峦高耸入云,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好似翱翔的雄鹰、正在吃草的山羊、俯卧的猛虎、奔跑的猎犬······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加上有雪的点缀,真是银装素裹,原驰蜡象,美不胜收。

到了山顶,一眼就看见了一团团桃灰色的云朵把山遮掩起来了,仿佛它做错了什么事,羞于露面似的。站在山顶上,就像变成了孙悟空,站在祥云上观望下面的情况。

白石山真是个好地方!

四年级作文游齐白石故居【四】

一路上,我们骑着自行车,迎着一阵阵柔柔的春风,呼吸着清新香甜的空气,慢悠悠地来到了公园。走进公园,道路两边的香樟抽出了嫩芽,有的还长出了嫩叶,多么繁茂啊!

我们来到草坪上,黄绿交错的.草坪,有的小草破土而出,冒出了嫩绿嫩绿的新芽,有的小草还是枯黄的。走在草地上,脚下软绵绵的,好像踩在了地毯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草坪上的山茶花树,山茶花从挨挨挤挤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有的花完全绽放开了,有的花还是花骨朵儿,有的只展开了几片花瓣。花朵有红色的、粉色的和白色的,它在绿叶的衬托下,美丽极了。

来到湖边,湖边的垂柳长出了许多嫩柳,上面的柳叶,绿得发亮。刚才下了点小雨,那一片片的叶子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小水滴,好像一颗颗珍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一阵风吹来,又嫩又软的柳条,如同女孩们刚洗过的披肩秀发,在微风中摇摆,充满了活力。

忽然,我耳边响起了欢呼的声音,扭头一看,旁边的广场上有许多的小朋友在放风筝。天空中飘着许许多多的风筝:有毛毛虫、小燕子、蜻蜓……色彩明丽、形态各异,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拉着风筝的小朋友使劲地跑着、跳着、笑着。

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春的气息。

四年级作文游齐白石故居【五】

一进西施故居的大门,一眼就可以看到碧绿的红粉池,池中莲叶田田,远远望去池中绿油油一片,走近细看,荷叶更加显得婀娜多姿,上面盛开着洁白的莲花,风一吹来,湖面泛起了一道道迷人的微波,水中的景物也随着微波一会聚拢,一会儿扩开,一会儿缩小,水中的莲叶也随风晃动,像在点头问好。露珠聚集在莲叶中心,像珍珠似的.晶莹透亮,用手轻轻摇动莲叶,露珠便滚来滚去,一不小心,珍珠跌了下去,跌成了许多水珠,一头钻进水里,不见了。据说以前西施就是对着红粉池梳头的。

我和姐姐绕过红粉池,沿着石阶拾级而上,经过壁画、长廊后便来到了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塔前。进入塔中,顺着盘旋的楼梯走上塔顶,顿时,一阵阵凉爽的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顶上一共有四个窗子,从每个窗子眺望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西施故居的景色尽收眼底:下面,郁郁葱葱的树木闪着绿幽幽的光芒,像在歌唱着一支美丽的曲子,各种古楼也依次展现在眼前,风景好不美丽。下了古塔,我和姐姐又去看了西施殿和百年古树等景物后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我已多次浏览西施故居,那充满着神韵的美,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

四年级作文游齐白石故居【六】

今天,我们去参观刘氏三兄弟的故居。刘氏故居位于江阴市西横街49号,坐西朝东,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是一座普通的清末江南民居。

走进大门,院两侧的天竺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天竺是刘氏三兄弟的父亲刘宝珊亲手栽种的,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珊瑚珠似的小红豆点缀在绿叶丛中,为这儿添了几分高洁、幽雅。从它细弱而又倔强生存的枝干上,我似乎看到了刘氏三兄弟的影子。

迈过一道门槛,我进入了第一进序厅。正中墙上高挂一块匾额,上书“刘氏三杰,江阴之光”,仔细一看,还是冰心奶奶的亲笔题词呢!匾下是刘氏三兄弟的巨幅头像,他们都微微含笑,默默地注视着人们。这就是刘氏三兄弟:文学家刘半农,二胡演奏家刘天华,音乐家刘北茂。左右两侧的墙面上贴着他们的生平事迹概述,仔细一看,让人不由得啧啧赞叹。起初还以为刘氏故居土得掉渣的'我,一下子被三兄弟的杰出成就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折服,故居在我眼中也高大了许多。

正堂右侧是刘氏兄弟的父母刘宝珊夫妇的卧室,一张老式木床,几个已经掉漆的衣柜,一切都显得那么简陋。左侧便是刘家私塾,正面挂着孔子的画像,靠墙整齐地摆放着四张长条桌子,那是孩子的课桌。当年三兄弟和周围的孩子在他父亲的指导下,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刻苦地学习着。虽然他们家境贫寒、父母早逝,但他们没有因此自卑、痛苦,而是执着追求、自强不息,真让人深深敬佩。

穿过中间的天井,我们踏着幽幽的青石路,走进故居的第二进,中间是思夏堂,是刘氏兄弟为了纪念他们的祖母——夏氏而题此名。思夏堂两侧分别是刘半农和刘天华的卧室,卧室不足十平方米,摆上几件简单的家具就显得很拥挤了。刘天华的卧室里还摆放着二胡、琵琶这些他时时演奏的乐器,是他把“不登大雅之堂”的二胡和琵琶,从民间推向了世界,《光明行》《良宵》等不朽名曲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

顺着青石路继续向前走,穿过“老井”“晒酱台”“厨房间”,我来到了刘氏三兄弟小时候嬉戏玩耍的小院儿——竹园中。那几枝细细的翠竹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显得小巧朴素,可这小园留下了刘氏兄弟多少童年快乐的记忆。难怪,刘半农用他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千古传唱的诗作为世人讲述了这深深故乡情!

走出故居,回首遥望,《光明行》高亢激越的旋律仿佛在我胸中升腾,刘氏兄弟执着奋斗追求光明的精神再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

四年级作文游齐白石故居【七】

我的家乡在江阴,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有旅行家徐霞客,有教育家顾明远,有前新华社社长朱穆之……但我最敬仰的还是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今天,我们就怀着一股敬仰之情参观了他们的故居。

迈步走进故居的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两丛百年天竺,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据说,它们是刘氏三杰的父亲,刘宝珊先生亲手栽种的,每到秋天还会结出累累红果。看着看着,我禁想起了刘氏兄弟,他们多么像天竺呀!经过自己的奋力拼搏,获得巨大的成就。

看过了天竺,我踏进序厅,一下子就被墙上那八个大字“刘氏三杰,江阴之光”给吸引了过去,它们金光闪闪,刚劲有力,听老师说,那是冰心奶奶亲手题的呢!

我由序厅向左一转,便来到了当年刘氏兄弟读书的私塾。墙上的孔子像下整齐地排列四张课桌,桌上摆放着八只砚台。看着空空荡荡的桌椅,我仿佛回到了从前,我仿佛看到了学生们正在刘宝珊先生的带领下咿咿呀呀地读书,我又仿佛看到了学生们正在专心致志地练字,先生在讲台前讲解着运笔的要领……

接着,我从两棵桂花树下穿过,来到了刘天华的卧室,除了一般的陈设以外,里面还摆放着一顶蚊帐,关于这顶蚊帐,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说有一次一个客人到了他家,却怎么也找不到他,这时,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那位客人这才发现,刘天华先生坐在蚊帐里,不顾早已满头大汗,正刻苦练琴呢!刘天华练琴如此认真,也难怪他能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大音乐家!而顺着刘天华的卧室继续走,便是后院了,我们的参观也即将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