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山河无恙愿逝者安息作文(逝者安息作文原文)

山河无恙愿逝者安息作文(逝者安息作文原文)

更新时间:2024-05-24 02:41:51
山河无恙愿逝者安息作文(逝者安息作文原文)

山河无恙愿逝者安息作文【一】

朦胧的岁月,安于记忆深处的巢穴,偶尔的离巢,也只在烟火绽放的刹那间。

转眼之间,已过五十余年,篱笆围墙上的青藤枯萎成残骸,围墙内的小院杂草一片。那个深居在这里的寡妇跟着独子去了远方的'城市,独留这所空的居所无法安置。

走的时候,她已风烛残年,来的时候,她却貌美如花。

时间是一个完美却接近残忍的雕刻家。不仅在她的脸上刻下深深浅浅的细纹,还在她的岁月里刻下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痛。

青春如她,幸福与他!

那时候,她和他的小家在兵荒马乱的世界里,没了屋顶,却能看到星星,没有了足够的粮食却可以拥抱取暖,日子苦却还有彼此给对方的甜蜜,他若能微笑,她便能吞下苦涩的草根,他若能在身边,她便可以行走千里也不会累。

世道总是乱的,人们总是悲观的,当这个世界都在哭,有谁还会开心的笑着?她抚摸怀里的婴儿笑了,他也笑却偷偷的哭了。没有粮食的年代,每一张口都是个无底洞。他走了,带着一张麻皮袋,一个破烂的箩筐,他说他去找食物,便再也没有回来。兴许是饿在路上了吧?又或者被狼叼走了,又或者被地主乱棍打了,总之他没有再回来。

她哭着哭着笑了,说也好,省的在这个世上遭罪,至于他的孩儿她会好好的抚养长大。

日子一天天变好,孩子一天天长大,篱笆围墙上的青藤绿了又黄了。她的青丝洗成了白发,她的孩儿有了一个家,只是家中没有他。

有一天,在时光的尽头,她回到了这个杂草重生的土房子里,她与他还是二十岁的模样,他们并肩坐在小院子里一起听世界纷乱的声音,看天上闪烁的星星。

时间拉长了轮回的速度,他站在她的不远处看她吃苦,陪她笑陪她流泪,陪她看尽尘世间所有欢乐和悲哀,陪她看一场场烟花绽放的瞬间。

她老的掉光了牙,头脑也不清楚,可她总是疼爱的摸着孙子的头说,你爸爸他去找吃的了,很快就回来了,到时候我们就去放烟花,烟花可漂亮了。说完她看着门口的天空,眼神散发神奇的光。

孙子知道奶奶又说胡话,但还是小心的不去破坏这个美好的梦。

不久工作的儿子回来,出现在门口的那一刻,她笑着说,你回来了,外面乱吧,找到食物了吗?儿子都快饿了呢!

妈,是我,你儿子,儿子略显无奈,她皱了皱眉,沉默了一会,独自走到门口,倚着门边看着远处的天空。

“妈,你在看什么呢?”

“你这不要脸的,瞎叫什么呢?我在看你给我放的烟花呢,你看,多漂亮啊!等儿子长大了,我们一起看!”她露出幸福的表情,挽着儿子的手臂,轻轻的靠在他的身上,像个娇羞的女孩子。

“嗯,好啊,这烟花真漂亮!”儿子指着苍白的天空说着,眼泪却含在眼角,不肯掉下来。

“自从你走后,我每晚看星星的时候,都像看到烟火一样,想象着你背着麻皮袋,提着箩筐回来。”她有点疲惫,眼皮微微向下垂,可是嘴角依旧挂着笑容。

又过了几年,她依旧说着胡话,偶尔也会清醒,只是清醒的时候远比不上糊涂的时候快乐,直到时间的指针停止的那一刻,她才真的看到了烟火,在时光倒流的那间没有屋顶的房子里。

山河无恙愿逝者安息作文【二】

时针与分针完美重合却带来分手的信息,感叹电影里的情节终于在身边演绎,即使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一颗糖融化需要多久,一滴泪掉落需要多长,斑驳的年轮石已经记不清这些,唯有那些甜言蜜语,那些海誓山盟,那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被清楚的记录下来。

别相信时间,它只是一位包治百病的庸医。

不谙世事的他为了哄女孩开心,赔上了所有的零钱为她买棒棒糖吃,看着女孩破涕为笑并保证不将他欺负她的事告诉家长之后,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夕阳的余晖映衬着女孩的脸庞,他看的如痴如醉,第一次觉得那个常常哭鼻子的女孩这么美。“以后我每天都给你买糖吃,好吗”他的声音很小,小的几乎连自己都听不清楚。但是女孩却听得很清楚,一个劲的点头,马尾辫一起一伏,甚是好看。他的嘴角,第一次上扬。

那年,他8岁,她6岁。

“喂,你能不能走快点,再晚一点卖棉花糖的就收摊啦”为了吃到糖,女孩总是很积极。而他,则喜欢走在女孩身后,静静的看着她两手拿着棉花糖满足的样子,他比她更开心,至于为什么,他也不知道。

那年,他11岁,她9岁。

“以后,你还会给我买糖吃吗?”女孩担心的问道,“为什么不会。”天真的他还看不见女孩面具下的不舍,因为家庭原因,女孩要转学,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今天是女孩趁着父母午睡的时候跑出来的。“我会每天放学买你最爱的棒棒糖在门口等你。”女孩从他的眼中看出了坚定,她知道,他只要说得出,就一定会做得到。只不过,他越是这样,女孩心中就多一份不舍,因为她的生活已经少不了他。火烧云伴着他和她一起消失在田埂上,虽然他没有注意到女孩眼角的泪痕。

那年,他12岁,她10岁。

女孩消失了,毫无预兆的消失了,一开始他只是认为女孩生病了休息几天就会好了。直到第四天放学,他感觉到有点不对劲,心里也莫名的紧张起来。急匆匆的跑到女孩原来的教室,一问才知道,女孩在四天前就已经转学了。看着教室里那张空着的课桌,他的左心房就像那张课桌一样空了下来。枯叶落下没有丝毫痕迹,不同的人颠覆了同样的场景,那些彩色的记忆,如今却变得灰白。路过那家糖果店,眼前又出现了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吵着闹着要吃糖,他的嘴角又一次上扬,只是,这次伴随嘴角上扬的还有那咸咸的液体。

那年,他13岁,她11岁。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他还没来得及和女孩擦肩而过,没来得及告诉她,他从未所过的话。他走到那家糖果店,买了她最爱吃的棒棒糖,含在嘴里,糖还是那种糖,只不过没有以前那么甜了。

如今,那个不谙世事的他已经长成了气方刚的少年。他放下了很多事,唯独放不下那段灰白色的记忆,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那家琳琅满目的糖果店,还有那抽屉里的半块糖。

已经不知道女孩离开他多久了,只晓得桃花开了三次,池塘里的青蛙叫了三年。又回到那个糖果店,刚到门口,听见身后路过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边跑边喊:

“喂,你能不能走快点,再晚一点卖棉花糖的就收摊啦。”

山河无恙愿逝者安息作文【三】

我看《山河故人》的时候,几次湿了眼眶。

很多贾樟柯的粉丝认为,这部电影和他之前的作品很不一样。也许吧,因为这部电影似乎不再纠结于各种现实的反映和符号的表达,只是随时间的流淌讲述了一段有关山河与故人的故事。然而,经典的山西口音和悠长安静的长镜头时刻提醒我,这仍是一部有着强烈个人风格的贾氏电影。

影片前后用了三种画幅来表现三个年代,故事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淌,从1999年到2014年,再延续到未来的2025年。

1999年的山西小城汾阳,涛儿和煤矿主张晋生、矿工梁子陷入了一段年轻的三角关系。张晋生最终赢得了涛儿的心,而伤心的梁子选择了离开,成为影片里第一个远走他乡的人。2014年,病重的梁子携妻带儿回到了故乡,而此时的涛儿已经离了婚,儿子张到乐将要被前夫晋生带往遥远的澳大利亚。2025年,长大成人的张到乐早已忘记了中文,他与父亲无法沟通、矛盾重重,只记得母亲的名字叫"tao",并与中文老师米娅发生了一段忘年恋。

我觉得感伤。

1999年的梁子的无奈,是爱情、是生活、是现实,这无奈逼得他远离了故乡,又在2014年带给他致命的肺病。这是大时代裹挟而来的小人物的悲哀。

而1999年幸福步入婚姻殿堂的`涛儿和晋生,在2014年成了分隔两地的陌生人,即使涛儿仍守在故乡,她的儿子到乐也早早地被上海的一切影响,对家乡、甚至对母亲全然陌生。比起这山西小城,"上海"代表的是现代化、国际化,它是故乡的反义词——儿时的到乐已经开始了背井离乡的旅程。

到2025年,名为"美元"(英文名为dollar)的到乐生活在澳大利亚,彻彻底底忘记了中文,以致无法与父亲交流。澳大利亚对他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家",因此他找不到归属感,甚至因此困顿于人生的意义,成了一个矛盾而痛苦的人。此时的张晋生对于离乡的焦虑表现得更为直接,他在澳大利亚摆弄着早年在山西找不到的枪,眼前却没了梁子那样的"敌人";他无法与只会讲英语的儿子交流,这种父子情感的远离,让他暴躁易怒;他和这里的生活、这个时代的生活,显得格格不入。

值得一提的是到乐与他的中文老师米娅发生的那段忘年恋。相差近四十岁,高空中到乐对米娅的忘情一吻,让人有点猝不及防,但是这小小的猝不及防之后,你便知道,这又是情理之中的。到乐仅仅记得母亲的名字叫"tao"——是母爱的缺失诞生出这样的爱情。看似是身处未来的两个自由思想之男女拥抱在一起,实际却是两颗漂泊异乡的孤独心灵在互相取暖。放肆爱情的背后是让人感伤的情思。

时空的转换演绎着各种不同的远离。贾樟柯用他独特的手法表现出了魔幻与现实的交错相融。未来的2025明明还未来,你却觉得它是如此真实。无论是故乡的黄河还是未来澳洲的海岸,翻滚着的涛涛江水和海水就仿佛时间一样,一边滚滚流逝,一边冲击着故人们不断远离故乡山河。你太过渺小,根本无力与之抗衡,于是人人都在孤独地流浪他乡,成为时空的漂泊者。这就是我所说的湿了眼眶的感伤。

叶倩文的《珍重》和迪斯科舞曲《Go West》贯穿于整部影片,一个温柔,一个狂热,却都一样是萦绕于故人们心中的旧年代的旋律和情感。

最终,到乐的回乡之旅因和米娅的一场争吵而无法成行;涛儿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包着自己根本吃不完的饺子。澳大利亚海边的到乐、汾阳雪地里的涛儿,他们好像置身于不同时空。我们不知道故事的走向,也不知道故事里的离乡人最终能否寻回心里的故乡,我们只是安静地看完这个故事,然后轻轻收藏了贾樟柯想要告诉我们的那份感伤。

影片的最后,《Go West》响起,年老的涛儿独自在旷野的雪中起舞,神情仿佛1999年。

山河无恙愿逝者安息作文【四】

千古长存兮!

“薪尽火伟,终不能灭。”千朝百代繁华已落幕,大思想大人格者彪炳千秋,伟人用生命之汁酿成灯油,燃烧着让所有黑夜无处遁形的光明,“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飞鸿踏雪无计东西。而思想巨人们雪上偶留指爪,便刻成了中华民族深深的烙印。

逝者东流去,青史长垂矣!

无数春秋战戟与战国钩戈都已被尘埃掩埋,孔丘昏黄的竹简却穿越两千多年的河流漂浮于今世,熠熠闪炼着永恒的光辉。历史是一把筛子,它懂得区分时间的密度与重量。流离各国,“累累苦丧家之犬”的狼狈只是瞬间;围困陈蔡三千弟子“平戎策换得种树书”的'无奈也只是瞬间;为人不解,悲号于泗水的帐然也瞬间。垂范于千古的,是“邦有道,如矣;邦无道,如矣”的正道直行;虎炳千秋的是“仁义为己任,而后已”的坚定决绝,谁能抹去你的倒影呢?

皎皎昆仑,山顶月,大师在长啸。

固若金汤的阿房宫可以在瞬间倒塌,风雨飘摇的民族之魂却永恒地飘荡在历史天空。

山河无恙愿逝者安息作文【五】

山河常在,然知她惜她者少,惺惺相惜,举杯共月,唯有山河之书;历史长存,却怨她忘她者多,灯火阑珊,形影相吊,只得千年一叹。

最初认识余秋雨是因为朋友赠的书——《文化苦旅》,一看书名,文化,便先入为主,觉得肯定是博大精深,条条是道,一本正经地说一堆道理,立马与自己划清了界限,此等高深莫测之书,不适合我读。然一日,实在闲来无事,仔细翻阅,便爱不释手,也便有了这次与《山河之书》的自然相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没有两者。路,就是书。对于我来说,没有资金行万里路,四处瞎转悠,路确实就是书。品读一本本书籍,听作者的故事,作者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作者的心得与,可不就是踏着他们铺成的路一步步走向更成熟,更独立的自己吗?而成熟又是什么?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我以为,山河只是山河而已,她还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属于自己的历史,属于自己的眷恋,属于自己的无奈。她的确是养育了我们,丰富了我们。她的静,岿然不动,既伟岸,又渺小,她的动,源远流长,既气势恢宏,又默默无声。她的无奈,是敦煌莫高窟的文化被掠夺的。无奈,是废井冷眼的无奈,是宁古塔里苦难的无奈,她也有骄傲,她的骄傲,是造福了一代又一代子孙都江堰,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的惊骇,是孕育的千秋万代的我们。

山河也确实只是山河而已,动与不动,她都在那儿,以她千百年的阅历,以她洞晓一切的姿态,以她慈爱母亲的身份,注视着她的孩子。我们喧闹,我们改造,我们怀念,我们在随着时代改变,为迎合他人或自己而改变,而山河一直不变。

山河是山河,故乡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