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偏主题扣多少分(作文写偏题扣多少分初中)

作文偏主题扣多少分(作文写偏题扣多少分初中)

更新时间:2024-05-21 13:26:52
作文偏主题扣多少分(作文写偏题扣多少分初中)

作文偏主题扣多少分【一】

从小,父母就教我们如何系扣子:扣子要从上到下对齐系好,不然衣服会不对称,歪至斜斜,不仅穿的人不舒服,看的人也不舒服,系扣子这项再平常不过的技能,却升华出了青年人要注重价值观养成的另一层深意。正如国家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的:“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系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系错了,剩下的扣子都会系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系好。”

我国是世界的礼仪之邦。道德礼仪是人类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道德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每个人都要扣好这一粒。道德是荷底的风声,一阵清风吹过,满池的翠荷摇曳生姿,楚楚动人,香气扑鼻。

大家都听说过《孔融让梨》、《列宁让路》的故事吧。孔融是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在他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亲感到很奇怪,问:“为什么其他人得到的都是大的,你的却最小?”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有一次,列宁下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孔融七岁时就懂得了尊老敬长的道德礼仪。列宁不因自己地位高贵而无礼,他们两人的品质多么高尚啊!

可是当这些翠荷被注灌“争奇斗艳”的思想而长满整片池塘时,枝枝相交映,叶叶相覆盖,清风拂过,还可以摇曳生姿,楚楚动人,香气扑鼻吗?如今的社会,到处是竞争,求职大路崎岖难行。很多人为了在社会上占得一席之地,可以说是锋芒毕露,不择手段,失去了他们原有的道德,即使清风拂过,他们心中那茎茎残荷也无法展现生机。

更可悲的是,很多部门机构在选拔人才时,也淡漠这荷底的风声。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某公司招聘销售部工作人员,许多应聘者在现场争抢着面试,其中一位应聘者却几次让别人先面试。最后,公司负责人对她的条件虽然较为满意,但认为他过于谦让,不适合到销售部工作。该公司加此选才,几近荒谬!我想问:不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如何能做好本职工作?不懂得如何融入一个团队,又如何做到尊重他人,顾全大局?能公平竞争,能认真完成一个项目吗?即使能,他能让竞争对手心服口服吗?不具有良好道德的人,不知道包容谅解,不知道各让一步,一味地“争,抢,夺”,只会让他遍体鳞伤。还是腾讯总裁马化腾说得好:“德才兼备者重用之,有才无德者禁用之,有德无才者培养使用之。”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道德,即使拥有更多的财富,再高的权位,也不能填补那无底的黑洞,而只是一具游走人世的空壳罢了。

道德是荷底的风声,也许不如鼻尖下那一点点的繁华景致那么诱人,但有了这风声,你会忽然发现此刻的你像是夏天的空气一般,氤氲着阵阵荷香。

一个人的道德是荷底的风声,与这风声相伴的,都是这世界上最美的生命,他们共同演绎着满塘的生机。

作文偏主题扣多少分【二】

刚开始主持人讲解了一些我们学校的资料,他说:“育才小学于是2005年建成,周围是较大的别墅区:清水湾”。然后主持人又介绍了三年级各班的情况。

接着就开始了“摸石过河”的比赛,一开始我们的体育委员“沈大侠”给我们开了个好头,他把别人远远的甩在了后面,第二个同学也不错,可是第三个同学洪冶琳差点让三七班的'同学追上来,还好韩雨澄又赶了上来,最后三七班、三六班、三五班、三四班……都没有追上我们,我们赢了第一关。

可是因为我们太骄傲了,第二、三关分别因为走歪了和摔了跤而输了。到了最后一关“四人五足行”,因为我们经过了长期的训练,我们以6秒多的时间又取得了第一,我们欢呼着,我们相互击掌着,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并且一旦骄傲,什么也做不好,今后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骄傲。

作文偏主题扣多少分【三】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的确确是存在的。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绩更好,而不闻过孩子的意愿,就去帮他们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一味地重视书本教育。妈妈不停地对自己的孩子说:“多看书,这些功课很重要,其他的不用管,对学习没帮助的不要去学,考高分才是硬道理。”孩子露出了无奈的眼神。妈妈说的话就像真理,他不敢违背。正是妈妈的“真理”造成了孩子的偏科。

这幅漫画讽刺了现实生活中,家长一味的重视孩子的书本教育,而忽视孩子德智体美方面的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所谓的偏食,告诫人们,要让孩子全面发展。

作文偏主题扣多少分【四】

从小,父母就教我们如何系扣子:扣子要从上到下对齐系好,不然衣服会不对称,歪至斜斜,不仅穿的人不舒服,看的人也不舒服,系扣子这项再平常不过的技能,却升华出了青年人要注重价值观养成的另一层深意。正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系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系错了,剩下的扣子都会系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系好。”

我国是世界的礼仪之邦。道德礼仪是人类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道德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每个人都要扣好这一粒。道德是荷底的风声,一阵清风吹过,满池的翠荷摇曳生姿,楚楚动人,香气扑鼻。

大家都听说过《孔融让梨》、《列宁让路》的故事吧。孔融是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在他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亲感到很奇怪,问:“为什么其他人得到的都是大的,你的却最小?”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有一次,列宁下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孔融七岁时就懂得了尊老敬长的道德礼仪。列宁不因自己地位高贵而无礼,他们两人的品质多么高尚啊!

可是当这些翠荷被注灌“争奇斗艳”的思想而长满整片池塘时,枝枝相交映,叶叶相覆盖,清风拂过,还可以摇曳生姿,楚楚动人,香气扑鼻吗?如今的社会,到处是竞争,求职大路崎岖难行。很多人为了在社会上占得一席之地,可以说是锋芒毕露,不择手段,失去了他们原有的道德,即使清风拂过,他们心中那茎茎残荷也无法展现生机。

更可悲的是,很多部门机构在选拔人才时,也淡漠这荷底的风声。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某公司招聘销售部工作人员,许多应聘者在现场争抢着面试,其中一位应聘者却几次让别人先面试。最后,公司负责人对她的条件虽然较为满意,但认为他过于谦让,不适合到销售部工作。该公司加此选才,几近荒谬!我想问:不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如何能做好本职工作?不懂得如何融入一个团队,又如何做到尊重他人,顾全大局?能公平竞争,能认真完成一个项目吗?即使能,他能让竞争对手心服口服吗?不具有良好道德的人,不知道包容谅解,不知道各让一步,一味地“争,抢,夺”,只会让他遍体鳞伤。还是腾讯总裁马化腾说得好:“德才兼备者重用之,有才无德者禁用之,有德无才者培养使用之。”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道德,即使拥有更多的财富,再高的权位,也不能填补那无底的黑洞,而只是一具游走人世的空壳罢了。

道德是荷底的风声,也许不如鼻尖下那一点点的繁华景致那么诱人,但有了这风声,你会忽然发现此刻的你像是夏天的空气一般,氤氲着阵阵荷香。

一个人的道德是荷底的风声,与这风声相伴的,都是这世界上最美的生命,他们共同演绎着满塘的生机。

作文偏主题扣多少分【五】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人们常说青年人如同_点钟的太阳,充满希望。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时期,若此时期荒废,那可以说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而要扣好这第一粒扣子,就需要我们树立奋斗的品质。

奋斗青春,健全人格。青春的意义在于奋斗,之所以我们在青年时期重视奋斗的作用,是因为奋斗可以培育健全我们的人格。伟大领袖的青年时期是一个动乱年代,但他仍立志于学,艰苦奋斗,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音乐人周杰伦在青年时期苦练钢琴,手指头不知破了多少次,最终享誉乐坛。青年舞蹈家谭元元在青年时期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奋斗,放弃了一个女孩儿应该有的容颜,最终获得成功。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青年时期都选择了奋斗。因为人生是没有一帆风顺的,只有在青年时,通过奋斗才能磨砺品质,健全人格,以面对人生中的狂风骤雨。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乌发、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奋斗的品质。

奋斗青春,走向辉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高考失利了三次,但他仍然选择奋斗,最终考入理想大学。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师团队平均年龄都在25岁左右,他们通过顽强奋斗,使中国最强大的跨海大桥,得以建成。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优美的姿色,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牺牲的泪,奋斗的汗水。

如今是新的时代,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更应该有奋斗的品质,若我们的青春只是一味的选择安逸,那当我们垂垂老矣,回首往往事只剩下后悔与哀叹。

在青年时期树立奋斗的品质,就是扣好第一粒扣子,若没有正确的第一步走,我们的一生将碌碌无为。让我们艰苦奋斗,不负时光,走出我们自己的辉煌之路。

作文偏主题扣多少分【六】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

新时代的中学生志当存高远。老师说:“有志者处天地之间,当学杜子美,广厦千万间;需效白香山,谋制万代袭。”我们牢记老师的教导,暗自定下远大志向。诸葛亮有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我们知道,光有志向是不行的,还要付诸实践。只有现在打好基础,将来才能成为真正的栋梁,新时代的中学生,行在他人前。“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我们的座右铭。

我们虽在蜜罐子里泡大,但也懂得为他人着想。看着我们默默弯下腰用石子填平泥坑,我们不声不响地关掉了走廊上的灯,我们给老人小孩让座让道,我们也为同学们排忧解难……

也许会有人说:不就是想出出风头得到夸奖吗?诚然,我们喜欢表现自己,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但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切的希望是为别人带去快乐。我们也做到了,这就是我们有志向也有行动的新时代中学生。其实,我们更有自己的新思想。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也想成功,可是真正的成功却离我们很远。我们为了考试不得不拘泥于小小的教室,课外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也有无限向往,向往课堂外那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不想成为精通电磁、电容器而不会修电灯的物理高材生,更不想成为除了“hello”说不出第二句话的英语考试高手。我们需要社会给予更关注,让我们能在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有的人说我们有个性,有思想;有的人却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管他呢,我们就是我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扣好第一粒扣子,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一定会创造出更精形的明天!

作文偏主题扣多少分【七】

看完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终于懂得何为“麦克芬”,体会到为何要“为希区柯克尖叫”,也明白了好中文王佩老师推荐我们去看希区柯克所导演的每一部电影的用心良苦。

是的,换一句话说,我已经走进希区柯克的电影世界,为之倾倒,决心接下去至少看他的电影十部以上。

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中有对《西北偏北》这个电影名字的分析,文中认为是源自哈姆雷特的一句台词:“I am but mad north—north—west:when the wind is southerly,I know a hawk from a hand saw。”

若不看原著,根本不会知道哈姆雷特的台词中还有一个“西北偏北”的表达,因为在中文译著中是这样的句子(以朱生豪译本为例):“天上刮着西北风,我才发疯;风从南方吹来的时候,我不会把一只鹰当作一只鹭鸶。”(第二幕第二场)。

当然,从希区柯克访谈录中,我们可以知道,起名《西北偏北》,是因为桑希尔一路探寻,企图揭开他被误会成另一个人卡普兰身份的路线是一路向西北的,最终的大戏定格在拉什莫尔山上,方位比西北偏北了一些。原本导演想起的名字还有《在拉什莫尔山上》,但最后定名为《西北偏北》。

之所以要在此提片名的事情,因为影片名字给我的感受,恰如电影给我的感受一样,出乎意料、多重意义、逻辑严谨。

一部被无数电影教材提到并抽丝剥茧般分析的影片,看完之后,我有无从下手之感,实在太丰富了,想说的太多,情节的编织、线索的交叠、多重身份、麦克芬、隐藏与探寻、心情惊悚效果的营造等等,它们一起蜂拥而至,挤作一团,堵住了。

还是从印象最深的画面说起,应该是拉手的那幕。在拉什莫尔山上,伊芙就要坠入万丈深渊,桑希尔拼命用手拉住伊芙,而他的另一只手也攀在悬崖上。他们体力早已不支,所能坚持的每一秒钟都是对毅力的考验,对极限的挑战。桑希尔看见他们的敌人向他走来,那个最邪恶的伦纳德,就向他求救。伦纳德犹疑之后果断地把脚踩在了桑希尔借力的手上,但这时,伦纳德却倒了,被赶来的民警射。

之后,还是拉手的画面,还是桑希尔拉伊芙的手,桑希尔说上来啊,但当镜头移动,我们却发现不是在悬崖边上,而是在火车的行李架上,伊芙被桑希尔拉了上来。此情节呼应他们初夜藏身的那个行李架。而后就是世上最深情的吻,因道路阻且长而深情,因几度里逃生而深情,因误会重重却终于澄清而深情。

同样是拉手,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按照思维惯性想到的肯定是,桑希尔终于把伊芙从万丈深渊中拉起来了,但电影中出现的却是桑希尔把伊芙拉到了火车卧铺之上的行李架上。同样的动作,悄悄替换了场景,紧凑、出乎意料、又让故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因出乎意料而惊叹不已,因出乎意料而叹为观止。观影中这种出乎意料的体验纷至沓来,导演在用摄像机拍摄镜头,也在用镜头控制观众的心里感受与期待,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拉手重合着不同场景中的动作,也重合着多层含义。桑希尔把伊芙从万丈深渊中拉了上来,是真实的万丈深渊,也是若伊芙继续跟随间谍头子范丹姆上飞机而会有的万丈深渊。

《圣经·出埃及记》中摩西在上帝的呼召之下,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摩西名字的含义是“从水中拉出”,暗含摩西把以色列人从被奴役的水中火热之中拉出。

影片中的拉手,也是从水深火热之中拉出。同时,拉手也是影片两条线索,身份线索与情感线索的交汇之处。拉手,让桑希尔结束身份的困惑,抱得美人归。拉手,把伊芙从双重间谍的身份之中拉出,成了桑希尔太太。

另一段是旷野飞机撒农药的那场戏。粗心的观众可能会和桑希尔一样无知,对伊芙亲口告知的安排毫不怀疑,耐心等待卡普尔的出现。细心的观众应该能从伊芙打电话之后的神情中看出一些变数。但无论如何,观众和桑希尔一样,置身旷野之中,对将会发生什么一无所知。路人无心的一句话,飞行员向没有庄稼的空地喷洒农药真是富有啊,提醒观众和桑希尔潜在的危险。而后,飞机开始向桑希尔飞来。没错,他就是飞机的目标,伊芙给他指的是一条亡的不归路。

出乎意料,观众的'心情跟随桑希尔跌宕起伏,从焦急等待、到意识到危险,再到里逃生。这出戏安排在旷野之中,在飞行员的视角之下,桑希尔如同茫茫天地中的一粒尘埃,微不足道。此时的视角,呼应桑希尔从联合国大厦中逃出的那一幕。在那一幕中,镜头从联合国大厦楼顶俯瞰逃出的桑希尔,也是微渺的一点。影片用同一种视角,串起不同的场景,传达同一种感受:茫茫天地之中,人是多么微小。在想人灭口的间谍组织看来,这样一个孤立无助的点,一个可以忽略的点,简直如同用橡皮擦擦去一点般易如反掌,但这一个点,却总是出人意料,里逃生。

在拉什莫尔山上范丹姆别墅的那场戏中,建造在岩石之上的挑空别墅,如同模型一般呈现在桑希尔和观众面前。观众和桑希尔一样,位于别墅之外,知道别墅中的伊芙处境危险,而她却不知道。这其中最紧张的一幕,在我看来,是那个印有R.O.T标记的火柴盒,桑希尔把它仍向伊夫,但她起先并没有觉察,却被走来的伦纳德无意中捡起,并放在茶几的烟缸旁,伊芙这才得以发现。R.O.T的标记让她警觉,因为她和桑希尔初次见面,他为她点烟时,曾讨论过这些字母背后的意义,此刻出现在这里,是来自桑希尔的一个信号。

导演用一个火柴盒串起了之前火车上的一幕,情节上的互相嵌套与前后呼应,让故事合理、逻辑严密、精彩异常。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些事情不太可能在现实中发生,是导演的想象力在天马行空,但这并不等于说,想象力是自由的。恰恰相反,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逻辑的自洽性要求想象力有着不能逾越的底线。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是大胆而又出乎意料的想象力,“不逾矩”是指想象力有着并不自由的逻辑自洽性需要遵守。

正是这种不自由中的自由,才是精彩所在,才能让观众心服口服。而那种没有逻辑可行的想象力,仅仅停留在低级水平。在万维刚的《万万没想到》中,作者引用了玻尔的一句话:“We are all agreed that your theory is crazy。The question that divides us is whether it is crazy enough to have a chance of being correct。”(我们都同意你的理论是疯狂的,我们的分歧在于它是否疯狂到了足以有机会是正确的程度。”)

《西北偏北》情节紧凑,想象大胆,但依旧逻辑自洽。桑希尔在形势所迫之下的行为、间谍组织用飞机人、拉什莫尔山上的角逐都是大胆想象力的杰作。这些想象力可谓疯狂,暗暗指向莎士比亚的那句台词“I am but mad north—north—west”。

是的,导演在《西北偏北》里营造了一个疯狂的世界,但这个疯狂世界依旧有着严格的逻辑性,以及合理的情感发展进程。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合理与疯狂之间,出乎意料又处处可能之间,创造的千变万化,形成的戏剧张力令人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