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学而思阅读和作文秘籍(学而思阅读理解和写作电子版)

学而思阅读和作文秘籍(学而思阅读理解和写作电子版)

更新时间:2024-06-04 02:23:41
学而思阅读和作文秘籍(学而思阅读理解和写作电子版)

学而思阅读和作文秘籍【一】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宣扬“仁”。在《论语》中,孝道有着不可动摇的.低位。中国人自古认为百善孝为先,把孝道作为道德之根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年轻学德的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现在的你来说,你一定认为孝只要做到能养父母孩子吃饭就行了,但狗了、马了之类的动物都会喂饱幼崽儿,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顾老人小孩,那人还跟动物有区别吗?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还有精神、心理的关爱。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为自己忧愁。只有自己有疾病时,父母才为自己担忧,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担心。“事父母能竭其力。”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让父母欣慰。只有生老病,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心,这样就是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这句话明确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从,孔子反对愚孝的绝对无违,应该以道义为标准,客观对待父母的对错;如果父母做错了,却不听从自己的劝告,也要履行孝道,绝不能对父母产生怨怼之意。

《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宝库。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程。

学而思阅读和作文秘籍【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当如此。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里说的是,己之所欲,施之于人。推己及人没有问题,只是推的是不是“立”,是不是“达”。如果自己自身还存在问题,那么在帮助他人之前,首先要帮助自己;在爱人之前,首先要爱自己。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我希望自己坚强、独立、理智、宽容,同样的也就想把这些推广出去,想帮助别人也能坚强、独立、理智、宽容。

抑郁的时候,我和病友交流,鼓励他们,却让自己很疲惫。那时候,我自己都还没好,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和那么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有这个帮助的意愿是好的,但只限于一种精神上的鼓励才行。后来慢慢调整,好了以后又开始和病友交流,刚开始我会希望大家都按照我的方法去做,我亲身体会的还会有错吗?渐渐又发现每个人是不同的,病情不同,经历不同,那么治疗方法也就该不同。

今天朋友开玩笑要我到联合国去工作最好,这么喜欢帮人,他在伊拉克工作,连自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还怎么去帮助别人呢?

要保证自己是在帮人,不是害人,更不是害己。那就需要自己是在朝正确的方向走,不要错误指引;需要能近取譬,拿自己打比方,将心比心,自己不愿意害自己,那么也就不会去做伤害别人的事了。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

学而思阅读和作文秘籍【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我不是孔子,收不了徒弟教不了学生。和病友交流方面,以前把自己当菩萨普渡众生,结果发现有些人我根本帮不了,自己着急上火的。现在是有所选择的了,就像银碗说的“佛亦只度有缘人”。

不愤不启,不发愤图强的不启发,不想康复,只是找个人听他的哀怨和控诉,从根本上就不想转变的不启发;不悱不发,不接受自己病症,医院确诊了也说自己没病,拒绝交流和帮助的,不启发;不举一反三,不主动积极,任何事不自己思考只管问别人该怎么做的,只想找捷径和固定模式的,不重复说。

这些都是有教训的。有的病友交流了一两年也没有起色,有的交流过一段时间就有很大的好转,其实我说的话,我对每个人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关键只在于他自己。

主观能动性对于康复很重要,我老说:“你想好,你就能好;你不想好,你就好不了”,如果连求治的都没有,我也无能为力,我不是医生,也不是自干预机构,我的能力和精力有限,要放在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那就是和希望康复的病友交流,提供我的经验给他们做参考依据,告诉他们我的经历,给他们鼓励和信心。我不可能跑到谁家去把谁从床上拉起来说:“你,现在出去运动,和人交往”,也不可能把饭喂到谁的嘴里说:“你,必须要吃饭”。我的话说完,字写完,我的能力也就到此了,具体怎么做,只在于个人。我能在你身边给你喊加油,可不能背着你上路,自己的饭要自己吃,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日子要自己过。

现在比刚开始“冷酷”了很多,不再是哄孩子一样,哄是哄不好的。既然我打算把这个当作一辈子的事去做,那我就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去进行,如果帮助别人,我自己都感受不到快乐,我还拿什么去帮助别人?所以,我只帮我能够帮助的人,唯有如此,唯有快乐的进行下去,我才可能不给自己不必要的压力,好让这事真的能够做一辈子。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人都会说。交友之道也莫过于此。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凡事问心无愧,做人光明磊落,自然坦荡荡,逍遥自在;小人自私自利,只为自己不为他人,亏心事做多了,怎么不怕夜半鬼敲门?

学而思阅读和作文秘籍【四】

(1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如: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或生动形象或简明平实的特点。

4. 对具体词的分析

(1)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3)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学而思阅读和作文秘籍【五】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明确了奋斗目标,学习倍加努力。然而还是有很多学生忙于刷题,而不注重学习与思考的结合,如此一来难有优秀成绩。由此可知,学习应与深入思考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

学而不思,事倍功半。若只单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资料,侧重知识储量的增加,学习广度的提升,而不通过思考将每一个知识点真正理解,不形成知识系统,这样的学习就难以牢固掌握,更难以运用,于此我有深刻体会。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我就未充分地将学习与思考结合,每次学习新知识后,并无仔细思考,初一初二还能处在领先水平,到初三便越来越难做到真正优秀,中考成绩也不够理想。我体会到,不养成思考与学习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习惯,最终必定难以有效提升学习水平,难以将知识化作实在的`素养,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思考与学习的结合不仅能增强思维能力,而且能提升思想境界。深入思考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思维能力,从而为日后学习更多更难的知识打下基础。而日积月累的思维能力训练,反过来也促进了学习者有效地解析更为复杂的知识板块。而且,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往往容易总结出所学知识的思想精华,这样的理解所得又能提升思维能力。初中时,我并未注重思考,吸取了教训之后,我在高中学习生活中注重学习的质量和效益,注意了思考与学习并进,从而增强了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每次总结体会时,又继续围绕着主线展开对各种知识的品味。在这样的学习中,我明显感到思维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突破了原来的思想境界。学思并重,通过思考,强化思维,也奠定了未来学习更高层面知识的思维基础。

就目前的中学阶段来说,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使自己拥有健全和优秀的思维能力,而不只是一具空洞的、残缺不全的知识骨架。学虽是基础,但与思考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水平。勤学善思的习惯必须在基础学习阶段就要养成,二者的紧密结合应是永不变化的学习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