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小学四年级作文阅读理解人教版(四年级下人教版作文阅读理解)

小学四年级作文阅读理解人教版(四年级下人教版作文阅读理解)

更新时间:2024-06-05 07:46:36
小学四年级作文阅读理解人教版(四年级下人教版作文阅读理解)

小学四年级作文阅读理解人教版【一】

虫有很多种,个个都有名字:甲壳虫、七星瓢虫、毛毛虫等等。可是,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了周月泉画家的一幅漫画。它,引起了我的深思……

木头李以卖树为生。一次,他穿着刚买树得来的钱,买了一套崭新的衣服,头顶鸭舌帽,瞪着铜铃般的眼睛仔细盯着树木。抽出一根香烟吸着,接着像模像样的试了试斧头的刀锋,握紧斧头,“刷刷”的砍了起来。突然, “扑扑”几声,一只啄木鸟停在了木头李的肩膀上,盯住了木头李的“不毛之地”,想: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看完了之后,我笑了。但笑完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盗木人有榆木一样的脑袋真没错,因为他也不想想,毁坏树木资源就等于毁灭自己。人类的生存哪一样离得开自然资源的给予呢?

“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人的脑袋里真的会有虫?对,这条虫就是贪婪虫、无知虫、自私虫……为了金钱而生出来的虫!世界上,这类“脑袋有虫”的人数不胜数,可啄木鸟却是寥寥无几。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因为人类的活动,现在,全球森林面积从1990年的39.6亿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亿公顷,这都是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而造成的。如果人类将森林砍伐光了,陆地上的生物将减少90%,将有250万个生物物种灭绝。

如今我们必须保护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因为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而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帮助像“木头李”一类的人,灭掉脑子里那条贪婪的虫。让我们能问心无愧的回答说:“我是保护环境的使者!”

小学四年级作文阅读理解人教版【二】

随着蝉叫的消失,秋天静静地、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我漫步在公园,脚下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路两旁的百合花大部分都凋谢了,只有几株生命顽强的花儿在抗击秋风。在百合花的旁边,黄金骑士——菊花,正在怒放。它的朵朵花瓣,成为了小昆虫们的舞台。白杨树公公让秋姑娘给它披上了一头金灿灿的假发。你看,它正向人们骄傲地炫耀呢!

我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一座小桥上。从桥上往下看,湖面的荷花已经凋谢,接替它保护河塘的是睡莲。片片的睡莲成为小水珠的摇篮,小鱼的遮阳伞。只见太阳光下,“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湖边的芦苇初夏时还是一个个白白嫩嫩的小宝宝,现在已经换上了成熟的棕色衣裳,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好像在邀请我一起共舞,庆祝丰收的到来。

继续走,来到了树林中,树杈上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我抬头一看,不时有几只黑白相间的鸟儿,从远处飞入树林,原来是四处觅食的倦鸟归巢了。天边的夕阳正挂在树梢上,好似金黄色的调色盘。秋风就是那只画笔,轻轻吹过,把枫叶染红了,把草地染黄了。啊!大自然用七彩的画笔描绘出的这幅优美而动人的景象,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不经意间,秋天就来到我们的身边。如果你细心观察,不难闻到它的气息,发现它的足迹。

小学四年级作文阅读理解人教版【三】

(一)感知内容情境激趣

1、教师话语导入:《滥竽充数》是一则流传千年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有兴趣再次来回味,谁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者复述课文?学生朗读与复述课文。

2、看课件《滥竽充数》的故事

(二)比较赏析领悟方法

1、讨论动画解说词比较课文内容更为详细的地方?

2、投影解说词文字:“……当时,有个叫南郭的人,家境贫寒,又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壮着胆子冒充吹竽高手,要求参加齐宣王的竽乐队,齐宣王不加考核,就让他参加了竽乐队,从此……”以上片段与原文“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做比较,说说有什么感受?

3、南郭为什么进竽乐队,以及怎样进的乐队?想象其他可能的起因和成因。(答案体现开放多样性)

4、讨论南郭进乐队,原文中哪一个动词概括得最确切?

5、教学小结:“混”字最为确切,围绕“中心词”“混”字,通过自由想象,把南郭进竽乐队的.原因(第一次心理活动)和过程讲述得很明确、丰满了。同学们围绕“滥竽充数”成因——“混”写片段,要求注重心理描写。

6、课堂独立写作,然后交流,评价激励。

(三)方法迁移,以点及面

1、师话语导入:找到中心词

确定扩写点,大家写出了南郭充数的多个原因,请大家以小组展开学习,思考原文中还可以找到哪些类似“混”的中心词,可以作为扩写点?

2、生小组读文讨论,教师引导。

3、小结:“装”字写出了“滥竽充数”的过程,“逃”字,它写出了“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扩写点装逃

4、说词说句练习。说含有“装”字的词语,结合情境语言“画画”南郭吹竽的形象?

5、想象合奏时,齐宣王、吹竽者的“众生相”?想象南郭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候,南郭此时的心理?(第二次心理活动)

6、说词说句练习。围绕“逃”来说几个成语?教师引导,学生描摹南郭逃跑的神情、动作形象,揣摩南郭逃跑的心理?(第三次心理活动)

7、选择“滥竽充数”的过程——“装”,或者“滥竽充数”的结果——“逃”为题,写一个片段。

8、交流片段“装”,交流片段“逃”各一、二例。教师学生相机点评。

(四)总结升华联接成篇

1、再次说说南郭人物的特点,成语“滥竽充数”的寓意。(答案体现开放)

2、同学对南郭献上几句劝告的忠言?生写作。过渡语:大家的“警世”暂时不作交流,留给大家把它点睛之笔,写在这次习作中。

师提出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连段成篇,前后照应全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