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中职一般会出的作文是什么(适合中职生的作文题目)

中职一般会出的作文是什么(适合中职生的作文题目)

更新时间:2024-05-27 03:31:36
中职一般会出的作文是什么(适合中职生的作文题目)

中职一般会出的作文是什么【一】

白露节气预示着秋天的到来,一说起秋天,大家马上就会想到秋天的干燥,如不及时润燥,人就容易生病,那么白露吃什么最润燥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白露身不露  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另外,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如果这时候贪食寒凉,更容易把脾胃的机能变得不正常,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当心“秋燥”伤人

白露时节,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中医认为,这是肺气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的缘故。因此,从饮食上看,应注意滋阴,此时养生应“顺四时”。秋季对应的是肺,因此白露时节要注意养肺。

喝粥更健康

白露时节,很多人认为炎热的夏季已过去,秋冬季节已经到来,所以刚到秋天,就开始大量进补,却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如秋天好发的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和 哮喘等,所以在进补的同时要因人而异。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对于体虚者,这时候,最好通过食补代替药补,而 食补首推粥。

加强身体锻炼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锻炼身体的好季节。而白露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虽然秋天比较适合户外运动,但白露季节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 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 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


中职一般会出的作文是什么【二】

??珍贵的是什么

疯狂的海风肆虐的吹着,连鱼儿都不敢在水面小憩。而有一个渔夫,为了养活家人,冒险出海打鱼,在途中,突然海面刮起了龙卷风,把渔夫刮走了。

渔夫醒来,发现自己在一座孤岛上,突然心灰意冷,认为自己定了。于是,一想到亡的恐惧,一下子晕了过去。渔夫被饥饿的肚子“吵醒”。他站起来,走到海边,发现了一张烂网和一条被海水冲到岸上的鱼。渔夫又看到了一线生机,腹中的饥饿迫使他吃了条活鱼。肚子填饱之后,它把烂网收拾了一下,撒了出去。自己就在岛上转悠。渔夫越走越远,走到了岛的`中央,奇迹出现了,渔夫发现了一座金子垒起来的小山。渔夫欣喜若狂,贪婪的使渔夫不吃不喝挖了一整天。第二天渔夫觉得实在饿坏了,就顺手在树上摘了几个果子塞进嘴里,勉强填饱肚子。渔夫忽然觉醒:现在即使自己拥有整座金山也没用,重要的是怎么出去。渔夫有按原路走了回去,提起渔网。看见网里零零散散的小鱼——这足够他吃上一个星期了。从此,渔夫天天砍树造船,没过多久,就造了一艘。渔夫把食物放进船里,又放了一堆金子。

渔夫在海上漂流了几天,发现小船似乎在下沉,有望了望那一堆金子。啊!这些金子险些让他第二次丧命。渔夫就把金子扔到了海底,只留了一小袋金子。

回到家的渔夫用这些金子买了几艘小艇,又做了广告,说有个孤岛上有金山,欢迎大家去挖,费用:100万美元一趟,先到后付钱。消息一传出就来了许多人。渔夫一天之间就拥有了亿万家产。渔夫带着他们来到岛上,让一个船夫留下,自己开另一艘小艇回去了。过了三个月,去岛上的人都没回来。有过了几年,仍是如此。有人把渔夫告上了法庭,说渔夫派人了上岛上的富翁。可谁都不敢去那座孤岛,证据不足,败诉。这件事告一段落。

事情一晃就是20年,又为穷冒险家从旧报纸里发现了这则事,他变卖了所有家档,东凑西借,攒了一年,攒够了这100万,决定去探探险。

冒险家找到了渔夫,告诉了渔夫自己的来意。渔夫开船亲自把冒险家送上了孤岛,冒险家刚要把钱给渔夫时,渔夫开口了。 “年轻人,我不缺你这点钱,你还是拿着把。这个孤岛的中央有座金山,你可以在那拿金子,可那的果子都没了,没有食物和水,你饿了就回来,可那是你就要离开了,如果你拿不到金子,起码还有这100万。” “谢谢您。”

正如渔夫所说,冒险家看到了金山。但是,金山上满山遍野的布满了尸骨。他十分害怕。

冒险家挖了一段时间觉得饿了。可他还想挖,但看到周围的尸骨,打了个冷颤,就扛着金子走了。

渔夫看到冒险家扛着金子回来了,激动地对他说:“年轻人,你是唯一能活着回来的。”

冒险家也非常激动“老爷爷,我知道不是你暗了他们,而是他们自己了自己,被自己的贪婪所害。”

冒险家把挖到的金子卖了,也有了亿万身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中职一般会出的作文是什么【三】

秋季是从立秋至立冬3个月,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以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凉调配为要。

水果养生水果养生法秋季气候干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干燥不适。这时如果能吃一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这个季节带有保健医疗性质的水果,要数梨和甘蔗了。

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于冬春季节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梨还有降低压、清热镇静的作用。甘蔗有滋补清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作为清凉的补剂,对于低糖、大便干结、小便不利、反胃呕吐、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劳累过度或饥饿头晕的人,只要吃上两节甘蔗就会使精神重新振作起来。但是,由于梨、甘蔗性寒,对脾胃虚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此外,适于秋冬季吃的水果还有苹果、香蕉、橘子、山楂等。

中职一般会出的作文是什么【四】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遇到过许许多多的老师,有的十分和蔼可亲,有的却十分严厉,可是,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刚刚认识不久的老师——陈老师。

说起我的老班,那可真不一般。记得那一次,我把数学老师惹火了……

写好作业后,我不知怎么就玩了起来,不巧,被数学老师逮个正着“哎,你在玩什么?”我吓了一跳,心想,怎么办?怎么办?我完蛋了!老师就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把你玩的东西拿出来!”在情急之下,我就把玩的东西给扔了。老师见我不送过去,便生气了,“下课到办公室,给你们班主任解释清楚!”听到这话时,我蒙了,完蛋了,这下真的完蛋了!好了,还要去班主任那!无奈之下,我真后悔我刚刚的所作所为。不知不觉,我的眼中已经盈满了泪水,我是多么希望班主任一时半会不能回来呀!可是,凡是不是我想怎样就怎样的。班主任还是回来了。

老班没有看见我似的走了过去。“陈老师,看看你们的好学生!上课在那玩,我让她把东西交出来,她还不给,你看怎么办吧?”数学老师显然不是一般的生气。“过来,”班主任示意我过去,我想,一场暴风雨就要开始了,“怎么回事?”“我,我上课的时候在玩,所以……”我哽咽了。“别紧张,慢慢说!”班主任不紧不慢地说。一听到老班这样说,我更加紧张了,心想,班主任一定会让我把家长喊来的!可是,出乎我的意料,班主任对我说:“你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辛辛苦苦备课,当你认真地给学生上课,想要把一切教给他的时候,你的学生在课堂上玩,你会高兴吗?”我想了想,摇摇头,“既然你都不高兴,那数学老师呢?她会高兴吗?”我再一次使劲摇了摇头,“那你明天去给数学老师道个歉!”我点了点头,泪水冲破眼眶,不住地流了下来。

第二天,我拿着我的道歉信来到了办公室门口,我鼓起勇气走了进去,我把那封充满了悔恨与歉意的信放在了老师的面前,我认为老师可能会非常生气,可是老师看了那封信后,抬起头,对我说:“没关系,以后注意听讲,不要再有下次!”我努力点了点头……

我是多么感谢我的老班,非但没有训斥我,还加以诱导,如果不是他,这份道歉可能永远都到不了数学老师那里!我也永远不会知道,老师对我们是多么的关注!

中职一般会出的作文是什么【五】

1、吃春菜

昔日四邑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慢慢地这也成了一个习俗。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2、萝卜

扬州人还有春分吃萝卜或萝卜丝馅的包子、春卷的风俗。这时吃萝卜不但能上下通气,还能起到去疾病、解春困的功效。

春季养生保健的各种蔬菜中,效果最好的当属萝卜。白萝卜具有清热生津、理气、消食化痰的作用,生吃偏于清热生津,煮熟偏于行气消食,春季食用,可用来防治痰多咳嗽、咽痛、伤食腹胀、便秘等病状。现代医学认为,萝卜有很好的利尿效果,所含的纤维素也可促进排便,利于减肥。如果想利用萝卜来排毒,可以选择生食,打成汁或凉拌、腌渍均可。

民间认为“萝卜头辣、尾燥、腰正好”,专家也提醒,萝卜分段吃,营养各不同:萝卜的顶部含维生素C最多,宜爆炒和煮汤;中间段含糖量较高,可切丝凉拌;尾部辛辣,含淀粉酶和芥子油,适宜腌拌……平时家里人少时一根大萝卜一次吃不完,可以竖着剖开吃一半,这样萝卜的头、腰、尾都在菜里,营养均衡。

中职一般会出的作文是什么【六】

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一家之主”。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吃糖瓜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天子也祭灶神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祭灶活动,成为天子的五祭之一。汉代以前的文字记载称其为灶神。唐以后又称其为灶君。至于灶王、灶王爷的说法是唐朝以后民间的说法。使他的职称与称呼合为一体,成为另人敬畏、惹人喜爱,有让人怕的神。

其他

在中原地带腊月二十三是很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一大早人们就要打扫房子,扫净灰尘,还要用湿毛巾擦除房内的中堂画,和各种装饰画,把室内外打扫干净,然后祭灶,祭灶除了要用祭灶糖,还要烙葱花油饼,放鞭炮,祭灶糖是用白糖熬成糖稀,拌上炒熟的芝麻,或者苋菜籽,还有吹出的中间空心上面占满了芝麻很香很甜的祭灶糖,这一天灶王上天去回报人们在这一年中的行为善恶,玉皇大帝便根据灶王的回报,决定奖善罚恶的度数,如此规范人们的行为,虽为可笑,但不缺乏心理的暗示作用,是中国民俗中重要的传统文化。但也有不贴灶神的地方,比如中国四大名镇的朱仙镇就很少贴灶王,据说过去这里的人也是贴灶王的,只是人们年年用灶糖封住灶王的嘴,便觉得有了灶王的蔽护,可以为所欲为,商人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连饭馆饮食也不足量,有一年,玉皇大帝到这里看门神会,看到人间饭馆内座无虚席,便也想吃饭享受人间烟火,他买了一碗面,却发现四两面竟只有几根,于是他很生气,回到天宫命火神祝融前来访查,火神到这里来化成一个老汉,沿街叫卖火烧:“换火烧十六两的小火烧,十五两的大火烧,”镇上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一听拿少的可以换大的,纷至沓来换取火烧。

中职一般会出的作文是什么【七】

过小年要吃麻糖

小的时候这一天要盼着吃麻糖。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麻糖的功德有这么大?怪不得祖祖辈辈的人们都保留着腊月23吃麻糖的习俗,这习俗中蕴涵了多少生民善良的愿望。无论如何,春节的年味是丰富的,这要比西方的圣诞节要排场的多,要深刻的多,可以说,春节是世界上的第一大节!从小年开始年味渐浓至初夕夜走向第一高潮,到正月十五迎来第二个高潮,初夕夜迎神的.那一刻,有多少礼花绽放?有多少爆竹燃放?有多少人围着旺火仰天乐?

过小年要吃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城里和农村,家家吃饺子、喝酒,庆贺如同大年(春节。在关东的农村,过小年这天,还有一项特别的祭礼活动,送灶王爷升天。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一家之主”。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祭灶活动,成为天子的五祭之一。汉代以前的文字记载称其为灶神。唐以后又称其为灶君。至于灶王、灶王爷的说法是唐朝以后民间的说法。使他的职称与称呼合为一体,成为另人敬畏、惹人喜爱,有让人怕的神。传说灶王爷叫张生,家里很富。媳妇李氏很贤惠,但不能生育,被张生休了。她勤恳过日子,成了大财主。张生的再婚妇人,好吃懒做,坐吃山空,败尽家业,续弦之妻饿,张生靠乞讨度日。当张生到李氏家讨饭时,二人见面,张生羞愧难当,一头扎进灶坑里,被灶火烧。张生升天后向玉皇认错,被封为灶王爷。而今关东农村供奉的灶神却演化成为玉皇大帝之弟,玉皇大帝赐给他灶王的封号,让他成为天地间的使者,作为玉皇大帝的耳目。他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打道回天宫,与玉皇大帝团聚,并汇报这一家人一年中的所作所为,玉帝根据奏报的情况,对这家人进行奖善惩恶。

因此,过小年送灶王爷升天,也成为每家都很重视的一件大事。这天,家家起早,把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在院中间设一香案,上边插上几柱香,摆上新蒸好的馒头,三个一叠,共三叠,还要摆上水果、糕饼、关东糖和几碟菜。这家的女主人,用高粱杆精心扎一匹马,一挂车,备灶王爷升天时坐用。在祭祀开始前,主人要先撤掉灶王爷像前的供板,诚惶诚恐地把灶神像摘下来,放到院中的香案上。全家人跪到香案前,双手合一,嘴里不断念叨:“灶王爷升天堂,见到玉皇,多言好事,少说赖话。”那种真诚心情,都熔铸在祷告中。仪式结束时,主人点燃火柴,把烟熏火了一年的灶神像,连同扎的车、马一起烧了。大人孩子们仰望着天空,此时此刻,在冥冥之中,灶王爷已经坐着马车乘长风,披彩云,回到天宫。尽管主人们对灶神表现出十分虔诚,并千叮万嘱灶神上天多说好话,保佑一家平安。但纯朴憨厚的关东农民,还是有点放心不下。他们索性用关东糖把灶王的嘴给封上,免得他上天之后,见到玉皇搬弄是非,说坏话。给灶王爷吃关东糖的另一种意思托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多给家里人说些甜言蜜语。这种用关东糖封灶王爷的嘴,进行行贿祭灶的独特风俗,是民间按照自己需要塑造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