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与日历有关的作文800字(以日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与日历有关的作文800字(以日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6 07:35:05
与日历有关的作文800字(以日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与日历有关的作文800字【一】

“叮铃铃”,早晨的一声电话铃将我从睡梦中吵醒,挂上电话的刹那,我愣住了。感觉世界就在瞬间将我淹没——奶奶出车祸了。当我火速赶去医院时,她已经躺在了重症监护中心。泪水一刹那涌出。我带着爷爷的`叮嘱,回老家拿换洗的衣服。

还是那幢老屋,载满了我童年的味道和记忆。踌躇着走上了阁楼。走进卧室,记忆里的味道一涌而出,是她的味道。一瞥眼,我看见书桌上有好几本大大的日历,被凌乱的撕成一张一张。走过去一瞧,日历的正面普普通通,有着普普通通的日期,而反面的字把我愣住了:“20XX年2月,囡囡今天和父母回家。”“20XX年5月,囡囡今天打电话来让我多穿点衣服。”“20XX年7月,囡囡今天升学考。”“20XX年2月,我今天看囡囡的照片了。”“20XX年3月,囡囡已经三个月没回来了。”“20XX年2月,囡囡已经很久没打电话给我了。”我发了疯似地翻动着所有撕下来的日历。上面是详细的日子和我与她之间发生的事,时间到时、分。我有些不敢相信,却又心痛地想起,在昏黄的灯光前,她是怎样带着老花镜在桌前写下这一点一滴的。自己多久没回来了,自己多久没打电话了,是学业的繁忙,还是成长的疏远与冷漠?而她,又怎样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张张日历上,期待着我重新做回小时候那个撒着娇的囡囡?

我收拾好这一张张的日历,这一张张载满了她希望的日历回到了医院。望着病床前那个头包白纱仍在昏睡的她,眼泪又一次决堤而出。我紧紧握住她的手,默默恳求老天不要将她从我身边带走。

床上的那张脸仍是小时候疼着我、爱着我的脸,亮闪闪的银丝,眉眼间的沉静。我悄悄将那张饱含我心愿的最后一张日历纸,塞进了她的手里,喃喃道:“奶奶,你快醒醒,囡囡来看你了,囡囡不会再让你数日历了,快醒醒……

与日历有关的作文800字【二】

我手持着笔,无情的将所谓的“昨天”划掉,然后有麻木的扫视了一下所谓的“今天”。

那日历上留下了许多的数字和印痕。如此简单的两件事物背后藏的是无比美丽的\'青春。我想哭,想撕掉这日历,可是我却没那样做。它是无辜的。

我亲手将自己的花样年华划去,它有什么错呢?我恨我自己,恨自己的无能,恨自己的懦弱。

它是一个物。我将它整整齐齐的贴在桌上,它很听话,一动不动。但就是这个物控制了这么多的活物。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没有什么可以准确的衡量。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太不准确了。时间是巨大的,又是渺小的;是永恒的,又是短暂的;是珍贵的;又是低廉的;是慷慨的;又是大方的。

也许正因为这样。人类就想出了用数字来帮忙,于是就出现了日历。

它确实是人类的一项伟大的发明。

它将时间制服了。将无限的时间分割成了有限日、月、年,然后让其静静的循环。将模糊的时间变的清晰,让人们一看就知道“今天”是什么时候。那么一目了然。就象透过一块无暇的玻璃看东西一样,只是叫你看着,眼睁睁的看着时间走过,就象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自一样。它将时间固定了下来,你就只这一天的,你就属于这个数字。于是时间就呆在那里。

时间仿佛成了奴隶。所以人类很欣赏自己的发明,认为自己很聪明。

其实我们早已成了奴隶,我们心甘情愿的在数字的指控下生活。我们情愿自己的生活被模式化。然后我们变的麻木,变的冷酷,变成了也如数字一样的东西。

与日历有关的作文800字【三】

是为了什么让我们跑了一圈又一圈,那么拼,那么刻苦,却依然挂着笑脸,含着甜泪?

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即将要举行在我们小学附近的一所中学里,那里重点培养体育,都听说跑步的竞争力太大,尤其是女子。但是,我们学校体育队速度也是名不虚传,跑步前,主要看心情,如果精神不振,比较落魄,那一定发挥不好自己的成绩;像精力充沛,带着兴奋的\'劲儿到赛场,信心充足,那么百分之九十的就会比平时训练成绩高很多。

我们在学校里挥洒汗水,在赛场飘扬泪水。

学校里先做热身动作,随后100米全力冲刺3组,好训练我们的爆发力,休息5分钟,随后就各跑各的专项,我是练长跑、短跑、接力的一位女生。我练长跑时,当那些短跑专项的人就会转移训练的操场,这400米跑道好像专属为我铺着,从楼上看,这么个操场很小,但非到我跑起来,却漫无止境。一开始有些受不了,可是慢慢的,我习惯了,我已接受了这似长非长的跑道,以前跑,感觉像散步一样慢悠悠的,而现在已经今非昔比,直到这我才明白什么是持久、冲刺、与团队的概念。

短跑400米,全力冲刺,是耐力和平时的训练100米有关,随着教练的一声哨响,我便拔步起航;随着计时器那开始的第一秒,我就身心飞扬,摆动双臂,带动双腿。然后是团队赛,4乘100米接力。这小小的接力棒,然烧着我们的热,运载着我们的希望,传递着我们的友谊。

终于,比赛即将在这一天举行,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赛场,这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这是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竞争,这是校与校之间的竞争。让时间流逝到了下午,我的项目便开始了。第一项是接力赛,我是第二棒,主要是稳住中心。比赛开始了,我在赛道原地已经摆好姿势,等待第一棒的传递。不久,接力棒到了我的手里,而第三棒以迫不及待的身影让我以全力前进。这场团体赛,让我们取得了优异成绩。短跑开始,钉子鞋助我提速,但对手实力也很强,我跑着跑着,不得不加速。

短跑得了第2,但我要捍卫个人、学校的荣誉,即使女子长跑800米全是各校精英。到我了、到我了。我走向赛场第六跑道,准备好了以后,裁判员高声喊道:“各——就位”,“砰”!听见一声清脆的枪声,身旁却一阵凉风。第一圈跑,保存实力,跟住暂时领先的运动员,我虽然前700米领先,但有些体力不支了,看到已经有两名运动员超了,我有些落魄。这时,我听见我们学校运动员在为我不停喊加油,仿佛这点连绵不断的声音再整个庞大的运动场回荡,我想想和我一起训练的朋友们,想想为了这几场比赛流了多少汗与泪,当然不能轻易选择放弃。我仿佛看到了希望,在剩下40米,哪怕我还有最后一点力气,也要冲到底。终于,迈过了终点线。“啊!”我喊了出来,这积累了多长时间啊!

刚跑完,我躺在橡胶草坪上,有气无力。我知道,跑步其实不用这么复杂,简单来说,只分成灵魂与肉体,肉体再好,再强壮,也需要灵魂来支撑。

与日历有关的作文800字【四】

季节的变换,总会在人们的心里留下痕迹。大自然的变化,又给人意味深长的启迪。谁能以本真之心关注着自然物候的变迁,谁能像关怀亲人那样关注着大自然的风雨阴晴、草木虫鱼?这样的人不是地理学家,不是物候专家,而是一位以自己的心灵触摸自然万物的写作者——普里什文。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作家,被称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草虫之音异能的学者,还被誉为“伟大的牧神”“世界生态文学和大自然文学的先驱”。他一生都在旅行,深入古老的俄罗斯北方和神秘的中西部亚洲,远足大地,把融入自然作为开启文学的钥匙。

1953年,《大自然的日历》一书出版。它由若干短小章节的体和格言式的文体构成,加上从容舒缓的节奏和亲切善良的语调,对自然充满诗意的描摹和富于哲理的沉思,使人感动,给人启迪。可以说,这是一部纯原生态的作品。作者在序言中说“我开始尝试新的旅行,但这新的旅行与其说是朝向远方,不如说是朝向深处。我试图更深入地理解身边那些让我感到亲近的东西。”

我觉得,《大自然的日历》是一本适合春天读的书。春天里,人们的心中总有什么东西在呼号,是希望,是憧憬。在作者笔下,春天,是从向阳屋檐落下的第一滴水开始的。雪的冬天过去,光与水的春天来临。接着大青鸟纵情歌唱,家雀筑巢,啄木鸟发出击鼓般的声音,人人放眼大地心情激动。翻阅春天的章节,你会感受到土地的湿润,晨雾的绵远,白桦林的宁静,欣赏到仙鹤、红隼和天鹅的自由舞姿,聆听苍头燕雀、杜鹃和黄鹂的欢乐歌声。

《大自然的日历》的第一部分是《春天》,宛如一份“物候学笔记”;而《夏天》《秋天》《冬天》则大体上可称为“狩猎故事”,体现作者对自然和动物的挚爱和亲情。作者具备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熟悉自然界的一切,并且对大自然一往情深,在作品中充分印证了那种“亲人般的关注”。

何谓“亲人般的关注”?它不是人类居高临下的呵护,不是具有使命感的赐予,而是以平等的`态度看待自然,并对自然满怀深情。作者细心每一个清晨,观察每一片新叶,注视一只蚂蚁的变化,和他们反映出的自然律动。在作者看来,自然的一切都是崭新而不可重复的,世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也找不到两个相似的瞬间。生不过是自然的转化。一棵树倒下,去滋养了另一棵树;一棵草枯萎,那是为了另一株草的勃勃生机。生,就在亡中诞生,这就是万物相连的规律。

在大自然中,沼泽按自己的方式思考,小鸟若有所思的黑眼睛含有山林回忆的永恒。他能读懂一朵花的语言,能理解海边一块心形礁石的忧郁。正是这种对人、自然和万物的爱与善,才化为《日历》中洋洋洒洒的诗意和哲理文字。

“我站立,我生长——我是植物;我站立,我生长,我行走,——我是动物;我站立,我生长,我行走,我思考,我是人。”这是鸟儿、大地和星星之间真正的歌手。

感动于普里什文那种善待自然,将人生艺术化的行为方式,在今天,这种方式更加凸显它的价值。阅读《大自然的日历》,使你匆碌的脚步变缓,使你由衷地感到对自然的需要。因为那里,不仅有久违的纯净阳光、水流和蓬勃生长的树木,更有着越来越难以触摸到的,人类生存的根脉与汩汩清泉。

与日历有关的作文800字【五】

春天轻轻地迈着脚步来到了,她用魔术把一切都换上了新装。我就读的北星小学也迎来了美丽的春天。

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四棵高大的法国梧桐。这些法国梧桐大约有三层半楼那么高,就像一个个士兵在四个角守护着学校。这些法国梧桐的主干上有几个大大的棕色的洞。还有几根树枝只剩一截;法国梧桐的树枝是从三米高的地方分散开来;这些树不仅很高,还很粗,它们粗得大约要两个同学才能抱拢。

观赏过法国梧桐后,再往右看,便会看到一株株绿色植物衬托着桃树立在内校门旁,右边一棵稍高点,但你很快会发现左边那棵桃树要茂盛一些,这棵桃树的花很多,每簇桃花边上都有几片绿色的叶子,并且每片叶子的周围都有一些类似于锯头边上的三角形的尖角。经过我的计算,桃花花瓣的平均数大约有23片。另一边的桃树含苞欲放的花苞很多,这些花苞就像红色的毛笔尖,连接树枝的一头呈绿色,这些花苞长有油油的绒毛,摸上去有痒痒的感觉。再试着远眺桃树,就像一小片绿色海洋中耸立着两痤粉红色的伞包。

欣赏完桃树,再往体育馆方向走一点,就会看到矗立着一排水杉。这排水杉比梧桐还要高出一截,它的主干由粗变细,它整个的形状像一个很大的三角形,它的`叶子长满了刺,就像一个个平平的小刺猬。走进内操时,立马就会看到两排樟树。远看樟树就像一件绿色衣服上钉有几粒红色的纽扣,这是因为还有一些长了很久的叶子没有脱离妈妈的怀抱,让一片翠绿当中,点缀着几块红色。樟树的叶子像枫进的形状,风一吹,就翩翩起舞。高的樟树有三层楼那么高,矮的也有一层楼那么高。看完樟树,再把头一抬,一簇簇长在花栏里的迎春花就映入眼帘,这一簇簇的迎春花的嫩枝都是从它的根部散开,每个花栏里只有两株迎春花,却每个花栏里被挤得满满的。迎春花的叶子没有叶脉,每簇花都只开了几朵黄色的花。

春天的校园犹如人间仙境,美丽、迷人,那夏天的校园又会怎样呢?我们盼望,我们期待……

与日历有关的作文800字【六】

《大自然的日历》是俄国作家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的随笔散文,“是在春天的口授下完成的笔记”,作者严格按照大自然四季转换的时间顺序来写,从春天的第一滴水写起,一直写到第二个春天的萌动。读完这本书,正值早春时节。书中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比比皆是。从植物到动物,从森林到溪水,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在作者的笔下生花。他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恰当的描述让我钦佩。他独特的创作风格更让他赢得了“伟大的牧神”称号。

书中对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写作方法有多处着墨,每一处都使我受益匪浅。比如:“对生命力的强烈渴望,常常使我们忘记我们正在冒险,而这,就是创造的力量。”“出色的猎手寻找的不是鸟儿,而且鸟儿生活的典型环境。”“对待一切东西,我总是先诉诸于听觉,然后才是内涵,悟性在曲折中上升。”等等等等,这样的话语,几乎贯穿在整本书中,在读作品的同时了解作者的创作方法,是整本书给我的最深印象。

关于创作的问题,作者讲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公羊的奶》,他说,塔拉索芙娜,这个羊妈妈,还在用她的叶列茨语言,用她丰富的民间智慧,讲着这个故事,这就是关于她的羊奶的故事。但是,若不是我的话,这个故事就不会发表:讲故事是一回事,而写下来又是另一回事。他说,请问:这种智慧是怎么获得的?用既定的形式,可以把人们吸引到必然充满冒险的创作道路上来,但是,在揭示自己的创作技巧的同时,想要教会这一点则是不可能的。在我看来,询问一个作家的`创作秘诀,就等于要从公山羊身上挤出奶来。公山羊的本职是爱上母山羊,而母山羊的本职就是贡献羊奶。因此,关于创作的问题应该问问生活,必须自己去感受生活,而不是问热爱生活的艺术家:“我怎样也能爱上生活呢?”由此可见,写作,就是把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故事用心写下来。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去聆听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因为,“如果能有一双慧眼观察生活,并且对于任何生物都抱同情态度的话,那么这儿就等于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人的身上有大自然的全部因素,只要人有意,便可以和他身在所存在的一切互相呼应。”“天赋即便不很高,也能成为艺术大师的。为此须得善于在创作中寻觅不朽的东西。须得根据那些得手的不朽的东西来创造新的作品,在新的作品中寻觅那得手的东西。如此日积月累,让自己的作品能饱含‘不朽的’东西,而且孜孜不倦地精益求精。”“为了描写树木,山崖,河流,花上的小蝴蝶,或在树根下生活的动物,需要有人的生活。倒不是为了比较树木、岩石或者动物,并赋予人性,才需要有人的生活,而因为人的生活是运动的内在力量,是汽车的发动机。一个作者,应该在自己的才能上达到使这一切极为遥远的东西变得亲近起来,为人所能理解。”他是“鸟儿、大地和星星的歌唱者。”他享受着文学带给他真正的幸福,在生活和写作过程中感受愉悦和满足。

全书内容给我的感觉如沐春风,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领略俄罗斯北部的自然风情,他的创作与大自然之间有着超乎寻常的紧密相连。书中的内容,我有很多还不是很懂,这源于我自身知识的匮乏,书中涉及到的动物、植物,很多我都毫无所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诠释的,它需要真正的去涉足大自然,用眼去观看,用心去,用灵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