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文心兰作文怎么写(文心兰的作文怎么写)

文心兰作文怎么写(文心兰的作文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4-06-14 00:15:17
文心兰作文怎么写(文心兰的作文怎么写)

文心兰作文怎么写【一】

经过老师的提点,了解到一个文史知识:古人认为乐府是歌,而非诗,虽然今天我们将乐府视为古诗之一种,而且从这篇的举例当中也可以对此进行佐证。通读全篇我仍然对于“诗”与“歌”、“乐府”之间的界定有点模糊,从开篇第一句对“乐府”的定义:“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似乎可以认为有“五声”“十二律”的乐章就是“乐府”。放在我个人更通俗一点的理解,那就是有曲调配合,能演唱出来的就算“乐府”。如果照着这个概念去推论的话,可以联想到今天的歌曲,但这种类比可能仅仅是流于形式上的对照,从实际内容上来比较,乐府的艺术水平比现今的歌曲要超出不少。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小小的疑问,《诗经》中的篇什不也是可以吟唱出来的么,是不是因为缺少曲谱,所以是有所区别的?

全篇的行文布局和上一篇《明诗》颇为接近,从乐府的发源到作者所处时期的乐府诗进行了梳理,为乐府的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提供了不错的参考。

作者大部分仅对乐府诗的音乐形式进行剖析和论述,主要的论述对象是“乐体”,因为这是乐府诗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最主要的特点。乐府诗的最高标准是歌辞与声律的相配,歌辞“雅正容典”,声律则要求“中和之响”,“和乐精妙,故表里而相资矣。”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就是集“形式美”与“内容雅”为一体,作者认为这样表里相称的乐府诗才是好的。

自从古乐逐渐衰微,雅正的音乐难以恢复,作者在时间轴上从前往后的不断梳理中发现了两大方面的原因:第一大原因是秦始皇焚书导致经典的流失,统一演奏乐器、音调等当面的记录也消亡,音乐声律需要重新不断地调整和摸索;第二大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淫俗的音乐容易传播,人们也喜欢这种不断变化的新鲜感,而雅正的音乐,则让人听了容易打瞌睡发呆。所以“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

即便如此之难,作者仍然强调音乐的雅正作用和对此的不断追求,因为九德之歌才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这才是乐府诗这种文学形式应该具有的积极意义。

文心兰作文怎么写【二】

我家新房子装修好以后,养了几盆虎皮兰,而且每盆虎皮兰都形态各异:红盆里的虎皮兰是这几盆里个头最高的一种,都长到1.6米了,比我还高出一大截呢!它的颜色是绿色的,叶子上有像西瓜皮一样的花纹;青花瓷盆里的虎皮兰也长得比较高,都跟我个头儿差不多一样高了,与红盆里的虎皮兰不同的是绿色的心儿外面还裹着浅黄色的金边儿,妈妈喜欢叫它“金边儿兰”;最矮的是白盆里的那种,只有一拃高,但小巧玲珑,像水嫩嫩的娃娃。

妈妈在家里辛辛苦苦养了这么多虎皮兰,不仅因为它们赏心悦目,它们最大的作用是净化空气、除甲醛!又因为它们长得又高又尖,像利剑一样,所以人们也把它们称为“剑兰”。虎皮兰比较耐寒,我查了一下资料,只要冬季室内温度不低于8摄氏度就可以缓慢生长,不过,最适合虎皮兰生长的温度还是在20摄氏度到28摄氏度。

虎皮兰,我喜欢它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很长时间不浇水,也能活下去;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它们还会不断地从泥土里钻出新芽。现在,我家的虎皮兰越长越茂盛,我也越来越喜欢它们了!

文心兰作文怎么写【三】

《乐府》篇在《文心雕龙》中序列第七,属于文体论。全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乐府的含义、起源和教育作用;第二部分讲乐府的产生及从汉到晋乐府诗的发展历史;第三部分主要是阐述音乐和诗歌的关系,最后还说明诗人在《明诗》外另写《乐府》的原因。

我读《乐府》篇最大的收获便是知道乐府的定义。因为在此之前,对于乐府的定义不是非常清楚,只知道乐府既可以指汉魏六朝的宫廷音乐机关,又可以指称通过乐府歌唱而形成的诗体,还包括历代文人对这种诗体的拟作等。读完刘勰的《乐府》篇对于这一概念更加清晰一些,关于乐府是什么,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说的很详细,从作品本身的角度来说,刘勰在文章开头就指出:“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意为乐府包含了吟咏、歌唱、演奏等方面,是音乐和文学的结合。

从《乐府》所在《文心雕龙》的篇次来看,它是属于文体论部分,且在《明诗》与《诠赋》之间,很显然刘勰认为乐府是介于诗、赋之间的很重要的文体。在论述乐府的起源之时,一方面他指出乐府来源于“钧天九奏”、“葛天八阕”等三代之乐,以及涂山歌于“候人”、有娀谣乎“飞燕”,来自于等方之音,同时他还说“讴吟土风,诗官采言”,可见乐府的来源不仅是礼乐,还有乐官从民间采集而来。他还提出“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即音乐本来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它能透入人的心灵深处。在第三部分他论述了音乐和诗歌的关系认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只有“诗声供雅”才能符合礼制的需要。所以通过刘勰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文心雕龙》中提及的乐府是个围绕宫廷祭祀礼仪而建立起来的关于音乐与文学的概念,所以刘勰关于乐府的定义是多角度的,既有本质的论述,也有政教作用的看法。

文心兰作文怎么写【四】

《明诗》是《文心雕龙》第六篇,内涵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诗的定义及其教育作用,第二部分作者简单的梳理了从先秦到晋宋的诗歌发展状况,第三部分在总结诗歌发展情况下还提出四言诗和五言诗的基本特色和历代诗人的不同成就,最后还简单论述了其他类型的诗歌起源,如三言诗、六言诗、杂言诗等。

阅读《明诗》篇,让我对刘勰更加钦佩。我觉得《明诗》篇可以看做是诗歌的一部简史,尤其是第二部分作者论述从先秦到诗歌的发展状况时,对每个朝代的代表作品、诗人、以及作品特色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清楚了,而且很到位。不过有一点略微有些奇怪,刘勰在论述五言诗时,论述其实很全面,例举的作家作品也很多,但是却只字未提陶渊明的作品。现代学者对于这一现象普遍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当时陶诗没有编定出来,所以刘勰没有收录其诗,二是认为陶渊明的诗歌是“田家语”,在刘勰那个时代还没有真正的受到重视。但其实从刘勰和陶渊明的生活年代来看,刘勰应该是可以看到陶渊明的诗歌,陶渊明大致生活在晋宋之际而刘勰大致生活在宋梁之际。

而且陶渊明作为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他的诗歌注重写意和言外之意的效果,诗风自然浑融,几乎代表了魏晋以来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如果刘勰看过陶渊明的作品,不可能不留意。再者刘勰在《明诗》篇中,反复提及诗歌的本质源于自然,即“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陶渊明的诗歌应该符合他的这一要求,但是刘勰未提及陶诗确实让人疑惑。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刘勰对于诗歌的定义与传统儒家诗学对诗歌的论述略微有些不同。儒家诗学中对诗歌的经典论述不少,有些明显反映出儒家的诗教观,比如“美刺”“匡谏”;也有一些字面上并不那么明显的说法,比如“言志”。刘勰在引用时,引用的是“言志”但又提出了“自然”说,认为诗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这样的论证显然更加注重诗歌的本质,比较理性。

文心兰作文怎么写【五】

去年夏天,妈妈从街上买回去了一盆橡皮树,它的叶片又绿又长,像武林人员手里的宝刀一样。上边有横的、淡绿色的斑纹,很像老虎的身上的斑纹,或许是由于这一缘故,它才叫虎皮兰的吧!它外观设计的一般,要我对它不屑一顾,而妈妈让我承担几日浇一次水,我每星期只给它浇一次水,想不到它仍然坚强不屈地活著。妈妈对我说,你可以不必小瞧它,就算是十几天不浇灌,它也不会凋谢。它也是有较强的繁育能力,把一株虎皮兰叶子放进土里,过一个夏天,就会长成十几棵又高又大的叶子。这种刚长出来的叶片,才有几寸高,撒骄一样拥簇中间的母亲,而原先的那株橡皮树,和它的小孩子相比來,看上去一些衰退。前几日,我发现了从叶子的底端昌出来一根浅绿色的茎,茎上给出了很多白色的小花,花不鲜丽,但很质朴,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觉得。

我很喜欢虎皮兰,不但因为它有那么多益处,还因为它具备坚毅不拨,奋发向上的精神实质。每每我碰到困难要想灰心丧气时,看见窗台上那盆不折不挠的虎皮兰,我也会鼓足勇气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