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大学校长的叛国作文

大学校长的叛国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5 14:25:01
大学校长的叛国作文

大学校长的叛国作文【一】

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不知道在电视里面听了多少遍,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然而,自己却从未认真想过,这句话的前后来源,也并未深入了解这些词的真正含义,直到开始品读国学经典——《大学》,才开始有了点点认知,虽然理解浅薄,但也希望持续学习能够有所进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能够弃旧图新,使人能够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人要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意向坚定;然后镇静不焦躁,心安理得,思虑周翔,最终能够有所收获,万物都有根本和直接,事物都有先后,我们只有弄清楚事情的本末始终,才能更加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里虽然是说光明正大的品德,然而所有的事情都一样。无论你想做成什么事情,你都必须要知道自己的最终目标,定下目标之后,然后静下心来,慢慢筹划,梳理事物的本末始终,做出思虑周翔的方案,无论工作、生活都会大有好处。我们时常被很多同时并行的事物缠身,工作中亦是如此,尤其创业公司,产品兼运营、运营兼销售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一人身兼多职,有时候会觉得工作无从下手,那么你就要开始梳理这么多事情的细枝末节,优先级等,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列出详细的项目管理方案,这样便能轻松处理好事情。

之前在学校一直看到格物、致知这两个词,但却从未细细深究。直到看了《大学》,才知道这也是儒学中对“三纲八目”的追求中的两个点。古人所谓的三钢就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而所谓的八目就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不知道被多少大学引做校训,但是确实很多人并未深入了解,这又多么可笑呢。

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了万事万物,将其研究透彻之后,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只有获取知识之后才能让自己的一年更为真诚;意念真诚之后才能心思端正,心思端正之后才能让自己更好的修养品行,只有品行修养好了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学会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方法之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掌握了治国的方法之后才能让国人过上太平富足的生活。

虽然这里讲的是治国、平天下之道。但是万事万物无不是如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强调的其实是内修,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中间的“修身”是链接内外的枢纽,和前面的相连接就是“独善其身”,和后面的相连接,便是兼济天下。现实生活中,也很少有人将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梦想与抱负,这世界,毕竟平凡人居多,但是却一点都不妨碍这套方法的实行。因为不管任何人,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品德。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将自己修炼好。去修养好的品行,永葆赤子赤心,去学习,钻研,丰富自己,让自己更学识更加丰富。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格物、致知,抱着一颗正念的心,去学习,去分享,去帮助......

大学校长的叛国作文【二】

如我是大学校长,我会首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大学是什么?

春晖的光芒,鸽子楼的温馨,四月的桃花雨,十月的落叶成蹊,这些都是内蒙古科技大学,但这不是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是什么?我的大学是,历史与现实的面前敢于握紧的拳头;我的大学是文馨书院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我的大学是王宗文在大学牌匾下的微笑;我的大学是周启明东望的坚毅目光;我的大学是没有光辉历史的沙漠地带;我的大学是没有现在的浩浩无开;我的大学是没有水的湖;我的大学是李保卫的不走,是坠楼者的不留;我的大学是朱梅生的建筑,是王家鹏的物理,是阮振才的数学,是张璞的管理;我的大学是春晖学堂贴吧里大骂我的,那一个个我不认识,却被我深深爱护的ID。我的大学时在食堂宿舍里的抱怨,我的\'大学是偷着用热水器的紧张,我的大学是主教二教自习室的安详,是光通鹿坪上情人的浪漫,是老图书馆里的回味无穷。

我的大学不是历史,不是传统,不是现在,不是未来,而是活生生的人,该哭就哭该骂就骂的情感。之前的人或者老去,或者年轻,或者已经不在,或者仍然驰骋,但时间的无情,他们至于我的大学简直丝毫无碍,因为这些人,不管是一生也好,一天也罢,只要他对我的大学热爱过,他就永远的活在了我的大学,他就是我的大学。

我就是为了我,为了他而活在这个大学的。

而我们和他们这些不同时代,有着不同个性的人的唯一共同点,便是热爱,就是被我们深深尊崇的内蒙古科技大学的精神---我们热爱的自由和不羁。

有了这样的精神和底蕴,我就不会对这样的边疆大学产生任何的彷徨,我的大学就会披荆斩棘,无往不利。在知道了我的大学时什么后,我现在可以说:

假如我是大学校长,我就不会让赞助者提笔刻石并落款姓名在入校必经之地,而是会鼓励学生在贴吧BBS上书写发自内心但不具姓名的文字,这些文字不管内容如何幼稚肤浅,都会被保存在数据库里不会担心被删除,比刻在石头上还要长久。

假如我是大学校长,我就不会花大幅篇章来宣扬对我校的希望以及致力于向所有人描述美好的未来,而是会告诉每一位莘莘学子,你们每一个人不管是什么身份,将来什么前途,你们才是我大学通往未来的唯一依靠。只要有你们,我们就拥有所有的美好。

假如我的大学校长,我就不会在被就业甚至那些数据上费尽心思,而是会告诉每一位同学,你们的将来是有你们自己的一生,要终生不忘我的大学,而不管你们走到哪里,我的大学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假如我是大学校长,我就不会在坠楼事件,食堂食物中毒事件之后摆出高高在上的缄默姿态。我一定会第一时间,向我的学生我的孩子,我的教师说明个中原委,告诉他们我正在努力,我一定会努力。不是因为我受不了指责,而是我的大学校史馆里躺着的那一位位伟大的先驱和英灵,以及游走在校园里正在亢奋着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绝不可没有理由的那样看着我的沉默和不作为。

假如我是大学校长,我就不会向任何势力低头,更不会允许他们与校园共存,而是用自己一身肉,坚决干净彻底地铲除任何有碍干净绿色校园的分子和集团,我绝不退缩,因为我有两万四千学子的支持,我更有义务保护每一个我的孩子,给他们提供一个纯良的学习环境。

假如我是大学校长,我就不会听任后勤集团公司的驻足不前,而是会引入这是我的书。

假如我是大学校长,我就不会把自己的言行放在上面的话中,而是放在我平日工作中。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对大学校长的一些幻想。我知道,这些都是很稚嫩的言辞,但这确实是我的希望,我要的不是认同,而是能把它阐述出来,就像在我的大学里,那么多年的精神,所要求我的那样,就像我的大学里,每个人曾经做过的一样。

大学校长的叛国作文【三】

这里仅从《大学》角度谈。虽然,《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但后人认为《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记录,《传十章》一般认为是对“经”的解读。本人认为,“传”十章,主要是曾子老先生为“经”一章寻找理论依据。大凡有人提出一种学说或理论观点,除了引用大量事证外,一般都需要有说服世人的权威著作或言论作为理证,表示有古圣先贤的传承为依。这样更加令人可信可依可行。即使引用大量古贤言论,只能是一种论据,并不表示能够完全解读作者本人治世理念的全部内核,更深度的信息不一定借用古人的话就能完全透露出来,况且“传”十章所引用资料更多是从社会功能性方面去注解的。本人这里试图从内修角度去解读三纲要乃至“修齐治平”理念。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他内德光明的一个注脚。德性,本来就是光明的体性,也就是通常说的慧性。“明明德”第一个“明”,一般作动词解释为对明德的能动认识。在经世方面,古今贤哲多解读为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故而把第一个“明”定义为“弘扬”等义,但这远远不能涵盖“明”的后得“智”性一面。所以,仅仅“弘扬”一词,内在的明德是不可能真正彰显出来的。所能弘扬的,只能是社会道德人性的一面,却不能涵盖内在修为超凡脱俗的一面。若没有这一面的内德,孔子的思想就不能碰撞出如此灿烂的火花来。所以本人觉得此处更是一种明“智”的状态,这种“智”体现在《大学》提到的“格物”而“致知”,通过这个路子,达到对“明德”的觉悟,则“近道矣”,即通达体性之“大”(上期对“大学”之“大”的解读),它包容一切,涵盖一切,空明廊阔。

2、大学之道在“亲民”。这反映了夫子教化世人的着手点,在于建立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并以远古尧舜禹,近之西周王朝为样板奔走呼吁,终身致力仁政仁爱理念。

关于“亲民”,很大部分学者根据《大学》所引用《康诰》“作新民”而注解为“新民”,所谓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是也。本人从内在德性修养角度,认为垢尽为新,“德润身”,光明显现为新。但从行道角度讲,“亲民”不仅是“作新民”,而有更深的内涵。否则,同一篇目中,为什么不直接根据古语概括为“新民”而采用相异的词汇呢?显然,二者内涵有所不一致。即使孔子或他学生,若仅仅是“新民”涵义,他就没有必要另外创造一个“亲民”词汇。再阅读后文,《大学》引用《康诰》语“如保赤子”,这样“亲民”之意才趋于完整。“如保赤子”说的是爱护民众如同母亲护亲生婴儿般。所以,“亲民”与孔老夫子一生倡导的“仁”,即与“仁政仁爱”在内核上,极为一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3、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止”字,《大学。传十章》第三章“《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归纳起来,于社会,就是人各安其位,秩序井然,顺乎自然。于个人,君子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这也是明了治国做人所彰所遮,所彰,即止于至善,扬圣贤明君仁政君子之道。所遮,即戒行,杜绝暴君暴政小人之行。

上述三个“在于”,即“三纲要”,分别从内证德性,外化德行,仁爱所依等三方面讲述了通达大学之道。

4、紧接着,《大学》论述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前面分析了“止”的涵义,一是彰至善,明“君子有所为”,一是遮止“君子有所不为”。水有“止”,就不起波澜,人心有“止”,心则安静,心安静则各守本分事。安守本分,则摒除物欲的蒙蔽,这便是“虑”的作用,也就是起“观”智。有“观”则有“照”,观照同时,即是“得法”,明明德之本。则近道矣。道次第颇是分明。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东方圣人孔老夫子的内修功底,真乃个人修身实践与家国天下治理理念完美统一。

大学校长的叛国作文【四】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大学校长应该是一位战略家,这样的战略家必须兼具教育家、科学家、金融家和领导者的才能。

说到大学的事,媒体上铺天盖地地说中国的大学目前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优秀人才。究其原因,大多数归咎于教育体制上存在的弊端。也有的说中国缺乏真正的教育家,他们认为大学应该由教育家来领导,言下之意是大学校长应该由教育家来担任。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合情合理,更不知道如果让教育家来担任大学校长是否就一定能改变中国大学的面貌和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优秀人才。不过,就我个人的有限知识来看,目前世界上综合性大学一般已经具有双重功能,一是教书育人,二是科学研究。这样的大学可能需要的不仅是教育家,而且还是科学家。实际上,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大学校长应该是一位战略家,这样的战略家必须兼具教育家、科学家、金融家和领导者的才能。

当然,很明显,以上我的标准是太高了点,世界上这样的人恐怕很难找到,所以,这样的标准也许是不现实的。因而,让我面对现实来谈谈我对大学校长的标准要求。换句话说,假如我是大学校长的话,我将做到以下五点。当然,这仅是个假设而已,能否供现任大学校长们参考,我心里也没数。

第一,一心一意,专心致志。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管理好这所大学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拒绝各种诱惑,在外面不兼职,不管是名义上的还是实质性的,一律谢绝。当然,更不能自己亲自上课当教授,也用不着自己做科研。唯一的职责是做好管理,竭尽全力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为他们提供最佳环境条件。

第二,情法分明,从严治校。要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条例规章,当然也要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符合。这些条规建立后,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其他员工都必须一视同仁,任何违规者都必须依法受到严格处理。要坚定地把情与法分开来对待。情归情,法是法,两者不可混为一谈。要不然,优秀的管理就是一句空话。具体地来说,对于有困难的师生和员工要给予物质上的关照,要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尽力给予一些帮助,让他们可以安心工作和学习。但是,对于不称职的教师和员工要及时地提出警告和教导,对于那些明知故犯,屡教不改者,坚决清退,决不留情面。同样,对于那些不认真学习和做实验,达不到学校要求的学生也要坚决拒绝发文凭。

第三,经常听课,掌握实情。虽然自己不当教授,不亲自给学生上课,但是,要经常下教室听听教授们的课,以便了解教授的水平和学生的反应。虽然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可是到现场获得第一手资料是最可靠和有效的途径。进一步来说,到教室听课可以起到给上课的教授一些人为压力的作用,这是他们上进的动力。

第四,跟踪科研,严格审查。尽管自己不亲自搞科研,但是,对于学校的许多重要科研项目的进程都要给予及时的关注和跟踪,必要的时候要亲自到相关实验室查看试验的进程和数据。对于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不要轻易相信和下结论,一定要亲自严格审查。

第五,广收情报,提供指导。作为一校之长,好比是军中统帅,一定要对战情有具体的了解,才能在战争中取胜。因而,校长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要广收情报,及时地跟踪世界科教战线的最新进展,并为学校的教育队伍和科研团队提供及时的指导。从这点上讲,校长必须是既懂科学,又懂谋略的人士,还要有远大的眼光,更要有使命感和紧迫感。也就是,摸清情况,掌握动向,积极行动,果断指挥!

以上的五条是不难做到的,是很实际的,是不是?我可以相当自信地说,要是一位校长能真正做到以上五点,那他很可能在六到十几年的时间内把他领导的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或者为世界培养出几个一流的人才。

大学校长的叛国作文【五】

大学校长的叛国作文【六】

,实际上就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奔走呼吁,这是有当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这里不具体阐述了。此外,孔老夫子本人,他是有深厚的内修功底的。因为他首先应是“修身”的典范,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否则,若没有内在和外在完美的统一,他的思想就不可能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大学校长的叛国作文【七】

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先生曾言:“我们中国在传统上是把治学和做人完全结合成一体的。”是的,在儒学体系统治中国的2000多年来,大众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关于怎样做人的。从仁、义、礼、智、信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似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人格系统,同时,也从思想文化的高度上,为华夏文明铺开了为人处世的漫漫长征。

而《大学》是在这条征途中闪烁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可能没有孔子那样声名赫赫的作者,但在我看来,它意义非凡。它似乎极早地系统而直白地把做人放在了思想的核心、学习的基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不仅直接地告诉了我们修身之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性,更是摆出了一条如何修身的明智之途。这样的思想高度,是前人所未达之所,亦是后来之人无法企及的`。

朱熹曾指出:“《大学》是修身治人的规则。如人起屋相似,须先打个地盘,地盘既成,则可举而行之矣。”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崛起,人们似乎把做人和治学逐渐分离,学习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应用科学,即格物、致知。久而久之,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失去了做人的规则,甚至还出现了应试教育这样僵化了的育人系统,令人不胜唏嘘。实际上,这样的学习风气从根本上就已经失去了方向——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正心、诚意,是修身,故而,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求学是无法树人的,也是无法进步的,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真心诚意地热爱学问,而只是虚情假意地将学问当做是成功的工具,那么求索又怎么可能竭尽全力、精益求精呢?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坚持治学与做人的统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现代教育不可逆转的涡流。同时,也只有不断追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之道,方可成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

大学校长的叛国作文【八】

A Letter to the University President

Dear Sir,

I am writing to put up some suggestions concerning our teaching and campus life.

As a sophomore from the Math Department, I am quite satisfied with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my university, but I餯 like to say that there is still some room for improvement.

First, I believe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guidance of our study methods. To some extent,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capable of studying by themselves, but more often than never, we find ourselves at a loss as to choose good books to read and appropriate topics for our research. It is clear that we need some advice from our teachers. If our teachers can lecture more on how to learn by yourself for us, especially for the freshmen, our skills will be further improved.

Second, more activities should be conducted to make our campus life more colorful. I sorry to say that the present life on campus is quite boring. Every day we have classes, read in the library, or stay in the dormitory. Life here is routine. We need more meaningful activities organized to enrich our college life and enable us to study more efficiently.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