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去云龙山作文开头(武功山描写作文开头结尾)

去云龙山作文开头(武功山描写作文开头结尾)

更新时间:2024-06-10 14:43:30
去云龙山作文开头(武功山描写作文开头结尾)

去云龙山作文开头【一】

云龙山是我们家乡第一山,群山蜿蜒如龙分为九节,山上云雾缭绕,以此得名云龙山。

一个天气晴朗的初冬下午,我们青果写作班的成员在家长的带领下和老师约好一起去爬云龙山。由于我们坐的2路车开得太慢,我们迟到了一会,到了云龙山脚下,我顾不得听老师讲知识要点,拿起望远镜就往山上看,好久没来啦!景色还不错。有苍翠的松柏,有五颜六色的花,还有许多好像很自信的抬头挺胸的草儿······我把望远镜放大旋钮调到最大,想再多看点,可是大部队已经开始往山上进发了。追着追着,我跑到了队伍前面,不知不觉到了第一个目的地——喜雨亭。我在台阶上蹿上跳下,好像一只淘气的猴子。我又拿起望远镜向上张望,全然不知道老师在讲喜雨亭的知识。我在往下俯视时,突然看到同学们都在围着老师认真的听讲,我连忙凑过去,却只听到末尾几个字。这时大部队又向山上进发了,别人走台阶我偏不走,而是从一个石头上跳到另一个石头上,我觉得这样很有趣。山越来越陡,我越来越有兴趣。这时,有个同学说我和一个大哥哥穿的是“情侣装”,我一看哈哈大笑起来,果然我们都穿着紫色的卫衣和黑色的马甲,怪不得呢!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一个平台,我有点累,便坐在椅子上休息,这次我盯着老师,生怕再忘听新闻。我左右观察一下,发现一个圆拱门上面写着几个我看不懂的字,经过询问得知是“张山人故址”。这时我突然听到有音乐声传来,我循着音乐走进圆拱门,右侧有一个红墙红瓦的房子烟雾缭绕,音乐就从那里传出来的。再往左前方看就是放鹤亭了。我听老师讲解:放鹤亭坐东朝西,亭长11.95米,东西深4.95米,张天骥所建。他自称张山人,这整座山都是他住过的地方,他在山上建一亭养了一对仙鹤,所以此亭取名放鹤亭,苏东坡任太守期间,常到此饮酒,和张山人交成好友,在此写过一篇《放鹤亭记》,云龙山就因这篇诗文闻名天下。从正面看放鹤亭,亭上的牌匾上绿底黑字刻着“放鹤亭”三个大字,两边的柱子上刻着一副:“窈窕山头井潜通伏涧清,欲知深几许听放辘轳声”。什么意思呢?我得回家查查。庭前还有四棵桂花树,枝叶茂盛挡住了半个放鹤亭。下了台阶往左拐 有一口井,走近一看 有一石碑,上刻“饮鹤泉”三个字,我和几个哥哥翻过石栏一看,这哪是什么泉啊!分明就是个大洞吗!根本没水!上面覆盖了铁丝网,我趴在网上用望远镜往里看,晕!洞底就一小汪水,鹤怎么能喝着呢?同学们争着用我的望远镜一探究竟。看完之后孙老师又给我们讲解了这个洞的知识。然后我们又向兴化寺进发了。

进了寺,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棵百年古树,树梢上挂着一些红条,老师说这是人们祈福用的。下了台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有好多人在上香。老师说这是佛教场所禁止大声喧哗,于是我们闭上嘴巴,走进了神圣的大佛殿。第一眼看到的是闻名全国的“释迦牟尼大石佛”。他好高好大啊!双眼微闭,双耳垂肩,微微笑着,一副慈祥的样子。他的衣衫上绣着祥云和腾飞的龙。老师说大佛高三丈,后面只用三块砖垫着就建成了这个大殿。这就是所谓的“三砖垫付三丈佛”。听说国家还到这来祭拜过呢!很有灵气的!大佛殿下方是大雄宝殿,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参观便一路返回下山了。

今天不仅游了云龙山,还学到了好多知识,真是让我流连忘返。下次您来云龙山旅游我就可以给您做向导了!

去云龙山作文开头【二】

4月的一天,阳光明媚,我们全家决定去云龙山踏青。

我们乘公交车,到云龙山站下。我的高兴劲就别提了!我一会儿看看这儿边,一会儿看看那边,一会儿这儿跑跑,一会儿那儿跳跳。爸爸提醒我:山上风景更美,先往上走走吧!于是,我们沿着人工花园的小路向山门方向走去。

小路直接插入了上山的路,所以,我们没有经过山门。我们一路向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一棵棵参天大树矗立在石阶两旁,有的根都从土里突出来了,一群小鸟在林间叽叽喳喳地玩耍着,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呀!石阶十分光滑,在阳光下发出像玉一样温润的光,想必是游人太多,踩磨的结果吧。

这时,路边出现一个高大的亭子,中间树着一块大木碑,上面写着“徐州铁路英雄纪念碑”,亭子旁边有块石碑,上面介绍了徐州铁路工人在抗日时期的英雄壮举。我看着这块饱经风霜的碑,心里的敬意油然而生。

我们又往上走,二十分钟左右,来到了一处平台上,有块石碑写着:放鹤亭。这里还有饮鹤泉、大士岩和兴化寺。在东边有一道长廊,长廊的墙壁上刻有碑文,可是残缺不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又经过四十分钟左右,我们终于来到了云龙山的最高点:观景台。在这里,可以眺望到半个徐州城,地上的汽车只有甲壳虫那么大,人只有蚂蚁那么大了。山脚下云龙湖中有许多船只在水中飘荡,碧水倒映着蓝天,站在这里欣赏着美景,只觉得天地都变得开阔了!

去云龙山作文开头【三】

坐落在和顺的云龙山,以她的朴素、美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被誉为和顺第一山。今天我也有幸来到了这人间仙境。

早晨,天气晴朗,我和妈妈,一起来到避暑胜地云龙山的山脚下,一天的登山之旅拉开了帷幕。

顺着高低起伏的台阶,我们缓缓地向前走着,云龙山的松树远近闻名,一路上大大小小的松树像一个个好客的主人,向我们招手,这些松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那么美,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迎着人的涌流,我们来到了云龙山的打水处。远看,那从龙口中流下的水是那么清澈,不含一丝杂质,在太阳的照射下,泉水闪着金光,人们被眼前的景象所折服。不少的人们在龙头前接水,想得到龙神的包佑。这泉水清凉甘甜,细细抿一口,会感到一股凉意冲遍全身,令人舒服无比。

好不容易登到了山顶,终于看到了和顺圣地——九龙柱,九龙柱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由大理石雕成的,九条活灵活现、生动逼真的五爪真龙盘旋着柱子,像真的一样。这独一无二的九龙柱是和顺人民用汗水和心打造而成的,和顺人民无不为九龙柱而骄傲、而自豪。

啊!云龙山,你是那么的优雅,我为你而骄傲、而自豪。

去云龙山作文开头【四】

“佳节又重阳”,我终于盼到这一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登云龙山。

我站在山脚下往上看:蔚蓝的天空,轻纱似的白云,灿烂的秋阳,山上松柏的墨绿中有几片黄,几片红,天光山色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们迫不及待的跟着人群进了山门,沿着崎岖的石阶向上走。山路两旁的小草在秋风中向我点头,像是在欢迎我。云龙山的坡不陡,不一会我们就到了半山腰。这里有几棵高大的桐树,宽大的树叶已变黄,在风中“沙沙”的翻着跟斗落下来。山路边有一座小亭子,旁边几棵小枫树的叶子红的像着了火,在满山松柏中特别好看。那边的空地上还有几棵银杏树,满树都是金黄的“小扇子”,真好看。

顾不上休息我们继续向山上走,到了名胜荟萃的第一节山顶,我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一阵秋风吹来,顿时凉爽了。我高兴的拉着爸爸妈妈,看历代碑廊,游兴化禅寺,赏《放鹤亭记》,观玉带观音。每到一处,爸爸旁征博引的生动讲解,妈妈绘声绘色的形象描述,让我沉浸在欣赏名胜的快乐之中。

突然不知哪位游客说了句“‘无限风光在险峰’,观景台的风光更美”。我顿时游兴更浓,也要和爸爸妈妈去游览观景台。一路攀登,一路欢笑,我们登上了云龙山的最高处——观景台。登山观景台顶,扶着台边的石栏极目四顾:北看主城区,高楼林立,街道如织,行人似点;西览云龙湖,一湖秋波,澄澈明净似碧玉;南眺群山,起伏连绵,苍翠如黛;东望黄河故道,穿城而过,如丝带柔婉。秋色初染,云龙山色秀美如画呀!

秀美的云龙山,秋色迷人;可爱的家乡,如此多娇。云龙山,我和你有个约定:待到明年重阳日,我还会再来寻访你的美丽!

去云龙山作文开头【五】

云龙山山势巍峨,曲折回旋,颇有诱人之处。每逢夏日,山花争艳,清香四溢。冬天,青松叠翠,素裹银装。游人缓步入山,如登云鸟瞰,可见到“西溪灵井”胜迹。有小桥流水,又有飞瀑如练,楼台亭阁,掩映于山水之间,景色十分美丽。走过“望山楼”,便到了“观水亭”。

“观水亭”座下有一石雕龙头,水从龙口喷出,仿佛飞珠泻玉,紧连“玉泻桥”。桥北有石牌坊一座,直上数十台阶,可到龙王庙。庙东有“澄碧楼”,楼中水井,清澈澄碧,偶见游鱼,历历可数;庙西有钟楼一座,悬挂大钟,声闻十里;庙后山腰,有小型石窟两个,平面皆方形,造像面相清癯、肉髻磨光,典型的北朝风格,为最有价值的历史遗迹。

此外,还有典雅古朴的“棋盘亭”,构制精巧的“四明所”、“翰俗轩”、“掌陀庙”、“观音堂”等等,虽为近年所筑,但一处一景,配以优美的自然风景,仍令人流连忘返。这里已成为人们游览、小憩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