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写许昌的作文好的题目(赞美许昌作文题目)

写许昌的作文好的题目(赞美许昌作文题目)

更新时间:2024-06-01 18:20:38
写许昌的作文好的题目(赞美许昌作文题目)

写许昌的作文好的题目【一】

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吧,这部书以七分实三分虚的内容结构,以高度的艺术性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而蜚声中外。但同学们是否知道,在这部120回的小说中,就有51回的内容与我们许昌有关,有172处涉及许昌。

由此可见,在三国文化中,我们许昌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另外,据中国三国文化研究会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在为数不多的三国历史古迹中,我们许昌占80多处,如此多的历史遗迹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位于许昌市区的春秋楼、灞陵桥、曹丞相府等,位于许昌县境内的射鹿台、汉魏古都遗址公园、毓秀台、汉张公(张飞祠、华佗墓等,位于襄城县境内的曹操练兵台、曹操割发代首处等,位于鄢陵县境内的曹操议事台、曹彰墓等。这些古迹因其分布广,真迹多,保存好,品位高而备受海内外热衷三国文化人士的青睐。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这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在了解了许昌的三国文化之后作出的感慨。一代伟人毛泽东年轻时经过许昌,特地步行到许昌汉魏故城遗址凭吊怀古,并写下著名的《过魏都》一诗。 现如今,我们漫步在许昌市区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感受到农厚的三国文化气息。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路名,店名,学校名,游园名等随处可见。比如建安大道、华佗路、灞陵路、魏文路、魏武路、毓秀路、议台路、屯田路、春秋广场、魏武游园、运粮游园、三国大酒店、桃园大酒店、铜雀台大酒店、思故台市场、建安中学、灞陵高中、华佗医院等等。

在农村,也有很多乡(镇名、村名就是三国时期留下来的,比如陈曹乡,望田乡,榆林乡,张潘乡,郭连乡,碾上村,屯里,枪杆刘等。真是繁若晨星,不胜枚举。

三国文化像春雨浸润着古魏都的土地,让许昌处处散发着古韵的幽香。

同学们,你们了解我们身边的这些古文化的渊源吗,你们有兴趣和我一起探寻三国在许昌的踪迹吗?那以后,我就在《……》栏目中和大家一起探讨吧!

写许昌的作文好的题目【二】

我的家乡在河南许昌,今天我向你们推荐一个科技含量高的地方,那就是许昌科技馆。因为那里有很多的科技样品,既有趣,又好玩,保准你会喜欢!

一进科技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左手侧的游乐园,里面有好多的球,球会因为吸力的作用在管子里跑来跑去,特别的神奇。

来到二楼,二楼主要是物理实验,有光电的、磁力的等等,我最喜欢的就是玩镜子了。你可能要问了,镜子有什么好玩的呢?这里面的镜子可不是普通的镜子,第一面镜子照起来会使你的头变得非常大,这让我想起了动画片里的大头儿子;第二面镜子照起来会使你的身子会变得非常的瘦,就像一根长长的竹竿,第三面镜子照起来是什么样子呢?咦!人怎么躺下了?还有后面的镜子,照起来变成了两个脑袋……好玩极了。

我还喜欢二楼的显微镜,打开显微镜,显微镜就会把下面的细小东西放大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然后呈现在显示屏上。我看到孔雀石上面有数也数不清的\'小绿点,看得我眼花缭乱。不止能看石头,还可以看水果的汁液、动物的液等等,你会发现你熟悉的东西,还有你不知道的样子呢!

三楼是人体介绍。人是怎么长大的,视力是怎么回事,鼻子有什么作用等等,有特别多的知识。我很喜欢玩里面的平衡机,你要站在上面,平衡机会一直的晃动,如果掉下来,你就输了。我第一次站在上面的时候,还没站稳就掉下来了,玩了几次后,终于站了上去,可是一秒也不敢走神,生怕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玩完这个之后,我紧张得满脸通红。

许昌科技馆还有好多好玩的科学小实验,我就不一一给大家介绍了,你们有时间一定要去一趟哦!欢迎你们来许昌科技馆体验一场不一样的科技之旅。

写许昌的作文好的题目【三】

“孝”是一种伦理思想,一种道德准则。“孝”从最初的敬奉祖先发展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孝文化”,其间,历经了几千年悠远而又缓慢的演变和完善过程。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讲孝敬、遵孝道,为博大精深的孝文化增添了许多值得后人传颂和借鉴的正能量。

《二十四孝》是古代各种孝的故事的集大成,个个都是孝的经典,其中有两个就与我们许昌有关。一个叫《扇枕温衾》,说的是汉朝江夏安陆人黄香,9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安葬母亲后,黄香在母亲坟前盖一草庐,坚持为母亲守孝三年。黄香对母亲是这样,对父亲也同样孝敬。每到夏天,他为父亲摇扇驱蚊解暑,直到父亲入睡,方才回墓庐学习;严寒冬日,黄香总是先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焐热后,再请父亲入睡,唯恐父亲受凉。黄香的孝行感动了朝庭,后来,被皇帝重用为官。据说,黄香的官一直做到魏郡太守。其子黄琼在他的影响下,后来也成了一个大孝子,做官后,在许昌还有封地。黄香后,被他的儿子葬在许昌的孝山岗上,也就是现在禹州市郭连乡的黄台村。今天,人们还能在黄台村的孝山岗上见到黄公祠以及二十四孝洞。当地人还把流经黄台的两条河,分别叫做孝父河和孝母河。

另一个叫《拾葚异器》,讲的是汉代汝南人蔡顺,少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为了活命,蔡顺带着老母逃荒到了许昌椹涧,住在一个寺庙里,由于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熟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生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被蔡顺的孝心所感动,不仅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只牛蹄子,让他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而且,许多赤眉军还纷纷洗掉赤眉,仿效蔡顺回家孝敬爹娘。后来,蔡顺母亲后,被葬在了所住寺庙的外面。蔡顺后,也葬在了当地。当地人为纪念孝子蔡顺,在许昌县椹涧乡的北头村建有一座蔡公祠,人们还把蔡顺母子住过的寺庙改称为等子寺,把流经当地的那条河改叫洗眉河了。

孝不只在民间,一些古代君王孝敬父母的故事同样感天动地。

相传,春秋时期,郑国的国君郑庄公,名寤生。他出生时,母亲难产,其母姜氏为此十分厌恶他。后来,姜氏又顺产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段。其母十分喜爱段,并一直想立段为太子,始终没能如愿。后来,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去世,郑庄公继位时,姜氏与段密谋起兵篡权,后被郑庄公及时发现并平息,段也兵败自了。郑庄公对母亲姜氏的做法十分恼怒,于是就把姜氏软禁在颍地,并发誓“不到黄泉,绝不相见”。时间一长,郑庄公孝心萌动,又想念母亲了,但又不好违背当初的誓言,于是就安排软禁姜氏的地方官颍考叔掘地见泉,使母子于地道相见。姜氏见到儿子,对自己过去的做法也深表后悔;郑庄公见到母亲,亲情也融化了过去的\'恩怨,从此母子和好。后人在称赞郑庄公的同时,对颍考叔把孝敬自己母亲的孝心,推及到郑庄公,并帮助郑庄公母子和好大为赞赏,于是在当年挖地道的地方建起了颍考叔庙。今天,我们来到长葛市董村镇的吴岗村,还能见到颍考叔庙和地道等遗迹。

“百善孝为先”。从以上故事可以看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身为平民,还是位居高官,孝都是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当前,我们正在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愿我们每个人从有孝心、讲孝顺、遵孝道开始,让尊老敬老蔚然成风,为家庭的和睦、为社会的和谐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