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正月十五火把节作文(家乡的风俗火把节作文500字六年级)

正月十五火把节作文(家乡的风俗火把节作文500字六年级)

更新时间:2024-06-13 13:40:52
正月十五火把节作文(家乡的风俗火把节作文500字六年级)

正月十五火把节作文【一】

假期到了,我和母亲一起去云南旅行。我们在石林游玩的时候,当地司机告诉我们,再过几天就是火把节了,还热情的挽留我们。石林的彝族火把节可是鼎鼎有名的'哦!可是,我们的行程已经安排好了,只在石林呆一天,所以我们以为错过了火把节,满怀遗憾。

石林之后,我们又去了大理。大理古城也到处充满了火把节的气氛。街上的人们举着刚刚采购的大大小小的火把来来往往。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门店前,立着一个三米多高的大火把。以前,我想象中的火把,就是一根木头,顶端点上火就成了。可我们看到的真实的火把远没有那没容易做。

就说这家门店前的大火把吧,一整根碗口粗的大木头,把它的上半部分劈成许多小杈,下半部分不用劈。在劈开部分的中心里撒上松香粉;缝隙里,插上鲜果、彩旗等装饰品,远远看去挺像圣诞树的。热闹的大街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在卖凤仙花。买凤仙花干什么用?我心里想着,便上前询问。原来,在火把节这天,有白族女孩儿都要用凤仙花染指甲的传统习俗。我仔细一瞧,哇,真的!卖花的老奶奶、买花的阿姨姐姐们,都用凤仙花给指甲染了色,有的甚至连整根手指都染红了呢。我本以为又跟火把节擦身而过,那是因为,火把节当天下午,我们不得不因为行程安排,离开了大理。而跳舞、斗牛等真正的节日狂欢,夜幕降临时才会开始。

但是,当我们晚上赶到丽江时,那里的居民给了我们惊喜,原来纳西族也过火把节!就是今晚开始,而且要持续三天呢!第一天晚上,我们因为到达束河古镇的时间太晚没去成。第二天晚上,我们吃完饭就匆匆赶往四方听音广场。我看见广场中央有个巨大的火堆已经点燃,火苗越来越大,最后成了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所有人的脸。有一些身穿表演服装的哥哥姐姐们随着音乐,牵着手,跳了起来,我们也赶紧参与。

大家手牵手,围绕着火堆跳起欢快的舞步。我赶紧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二、一、二的跳起来。看着那些当地人跳得那么轻快,我们却手忙脚乱,心里真有些不服气。可我很认真的学着,第三天,我就跳得好多了。跳啊跳啊,人越来越多,;里里外外围了一层、两层、三层、四层。我们跳得直到大汗淋漓才回客栈。

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火把节!

正月十五火把节作文【二】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

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

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正月十五火把节作文【三】

作为汉族同胞,我们有很多值得纪念的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但是,那些充满民族气息的节日你是否领略过呢?这次,我就带你走进云南彝族人的火把节,去感受那里的浓浓乡情。

暑假回到大理,正巧是当地的彝族火把节。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真是充满惊喜。街天那日,我早早地来到集市上。这时候的集市,真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卖火把的山民。这火把有一米多长,都是用上好的松木顺着条纹劈裂的。中间用木屑塞住。这样,火苗才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燃烧。我挑选了几根最大的火把,送去红明哥哥家。今天,全家人要在他家聚餐。欢庆节日。

来到红明哥哥家,这里已经在准备节日用餐——粉蒸羊肉。七个蒸笼的粉蒸羊肉和一大锅飘香的羊汤都已“整装待发”,宾朋满座,觥筹交错,真是热闹极了!

酒足饭饱之后,天也渐渐黑了,周围已经渐渐点起了火把。我们也有些迫不及待了。来到院子中间,我们将准备好的十几支火把聚在一起,架起一团大大的篝火。大家围着篝火,边跳边笑,载歌载舞,纵情欢乐。接下来,我们又将各自的火把抡起,转的如同风火轮一样。我们甩得越快,火苗越旺,也就意味着今后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就这样,玩着,乐着,转着,火把也渐渐熄灭了。这样的经历着实难得,也令人难忘。期待着这样的节日还能有机会参加!

正月十五火把节作文【四】

今日我们来了一场火把节,你知道为什么说是火把节,这可以问问袁梦琦。

今日我们在北区草原上玩,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扫把,袁梦琦说烧了吧!后来用自己的打火机把扫把点燃,好像一个火把,袁梦七让我们一个一个试试火把,有人说像火把,有人说像火炬,真是千姿百态,王军章的爸爸来了教训了我们一顿,说明不让玩火把了!

从这件事我知道了,火是有一定的危险性!

正月十五火把节作文【五】

“火把节”是哈尼等族的传统节日。去年暑假,我到亲戚家去玩儿,正赶上过火把节,真使我喜出望外。晚饭后,我便缠着哥哥姐姐带着我去观看。我们到时,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哈尼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石林前的一块打草坪上,不少人都举着未然的火把。来观看的人非常多,不仅有年轻人,还有老爷爷、老奶奶和蹦蹦跳跳的娃娃们,许多旅游观光的外国朋友也来了。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天渐渐黑了下来,几千只火把霎时点燃。一瞬间,这“光明之神”发出的火焰照亮了天空,照亮了石林,光亮如同白天一样。顿时锣鼓喧天,欢呼声响成一片,在美丽的石林上空回荡。

哈尼人高举火把转来转去,一只只火把犹如一朵朵灿烂的星华。高举火把的人们,有时把火把排成一条游动的`火龙,有时围城一个大圆圈。哈尼族小伙子弹起了大三弦,姑娘跳起她们喜爱的哈尼族舞。她们越跳越欢快,周围的人们和外国的朋友也加入了跳舞的行列,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进去,跳啊,唱啊,每个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

正月十五火把节作文【六】

今年暑假期间,爸爸带我回老家——大理剑川。剑川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中白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

我们回家的时候,刚好遇到白族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听爸爸说,火把节是白族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最为隆重的节日。火把节有着种种传说,流行最广的是《火烧松明楼》的故事。

远古时候的六月二十五日这天,南诏王把其他五诏请到松明楼上祭祖,美酒歌舞让五诏纷纷醉倒,南诏王下令点燃了松明楼,烧了客人,把一切都化成灰烬,侵占了这些小国的河山。洱海王的王后凭自己戴给丈夫的手镯找到了丈夫的遗体。南诏王还想纳洱海王后为妃,逼她成亲,王后说:“请让我烧了丈夫的皇袍就无怨无悔”。南昭王下令把柴堆点燃,火苗越来越高,香烟袅袅无语,美丽的王后身披锦绣长袍纵身跳入火海。为了纪念王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这天要举行火把节。

火把节这一天,只见我家四周的街坊邻居就纷纷忙碌起来:孩子们忙着准备松香面,以备夜晚使用;大人们忙着准备好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等物,到坟山祭祖扫墓。老家的农村里有个习俗,村里生了男孩的几家人相约,由几个新生男孩的父亲一起,上山砍火把杆。生了女孩的人家,女孩的父亲则忙着开挖火把杆坑。坑挖好,火把扎好,还要把各种各样的水果一个个缀结在火把上,大家就齐心协力把杆放进坑里竖起来,等待晚上点火把。据说这样做是对刀耕火种农耕生活的美好回忆,也是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象征。

盼呀盼,夜幕终于降临了,整个村子里面的人都出来了。大家围在村头大火把底下,边唱歌跳舞,边等着当年生女孩的人家捧着大盘大盘的炒豆和糖果分给大家品尝,再喝着生了男孩的人家斟满的酒杯,痛快地畅饮。传说炒豆和糖果分到的越多,就意味着今年的运气就越好。村子里面的小孩们则拿着一支支用松明做的小火把,背上背着一袋袋松香面,在人群中窜来窜去快活地追着大人去撒火把:把燃着的小火把对着某人的脚,再拿一把松香面撒在上面,只听“轰”的一声,一团火球就会突然升腾而起,火苗直扑被撒人的脚杆,吓得被撒的人满脸惊愕,高声尖叫,手脚并舞,吸引来了无数人的目光。传说被撒到松明火球的人一生都会红红火火,平平安安,所以大家都十分乐意接受这种特殊的祝福。

我和弟弟拿着爷爷早就为我们准备好的小火把和松香粉,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当中。每当我们撒出一把松香粉时,那喷出的火就犹如一只只火龙在旋转,时而又犹如一朵朵盛开的烟花,时而又犹如用许许多多的蜡烛组成的大火圈……成千上万种花样,五彩缤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再加上风声、火声、爆炸声,小孩的叽叽喳喳吵闹声,大人、老人的吆喝声,整个村子都沉浸在热闹、幸福、祥和的氛围中!

今年的火把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了老家农村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到了在城市里面所没有的节日气氛,也看到了邻里之间的融洽的生活写照。

火把节,欢乐的火把节,让我们大家永远难忘!

正月十五火把节作文【七】

大理一带,则有阿南公主的传说:“汉元封间,叶榆(今大理妇阿南者,为酋长曼阿娜之妻。娜为汉将郭世忠所,欲妻南,南曰,能从三事当许汝:一做幕以祭故夫;一焚故夫衣,易新衣;一令国人皆知我以礼嫁。忠如其言。明日,聚国人,张松幕祭其夫,下置火。南藏刀出,俟炽,焚夫衣,即引刀自断其颈,仆火中。时六月二十五日也,国人哀之,每岁以是日燃炬吊之,名为星回节。”

——南诏王火烧松明楼,慈善夫人忠义殉国

唐初的云南境内本有六个部落,称为“六诏”。最南端的部落蒙舍诏也称为南诏。南诏日益强大,一日,南诏王皮逻阁邀约其他五诏首领聚会。邓赕诏首领的妻子慈善夫人认为皮逻阁居心不良,极力劝丈夫不要前往。但丈夫不听,临走时慈善夫人含泪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一个铁环,以求护身。

此后,皮逻阁果然火烧了首领们聚集的松明楼,五诏首领均未幸免于难。面对松明楼灰烬,慈善夫人痛哭欲绝。她扑在灰烬中,扒出了丈夫佩带的铁环,这才认出了丈夫的尸体并将其运送回家。后来,皮逻阁听说了这个聪慧贤德的慈善夫人,想娶她为妻。但慈善夫人怎肯再嫁,礼葬其夫后,她就闭城自尽,追随亡夫而去,只留下这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感人故事。

从此以后,云南的白族人民便过起火把节,以纪念“火烧松明楼”的历史故事和勇敢聪慧的慈善夫人。

6火把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是一朵奇葩,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这香味弥漫着中华大地。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为二三天。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最热闹非第三天天黑时了。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

看那一束束火把,像一条游龙,到处乱撞;像一股红流,到处流窜;那微弱的光芒像一只只萤火虫般美丽。把节这一天真是热闹非凡啊!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