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经验大于学历 作文(学历与能力为主题的作文)

经验大于学历 作文(学历与能力为主题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4 13:04:03
经验大于学历 作文(学历与能力为主题的作文)

经验大于学历 作文【一】

难道学历越高素质就越高吗?

不是!!!!!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就从这说起吧,抗日战争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历经了八年的战争,每一场战争都会涌现无数的英雄,但不可否认的\',汉奸也会有许多,大家再想想,如果再来一次战争,谁又会是汉奸呢?我想沦陷城市的高官、富豪、名校生会是不二人选,你也许会说怎么会呢?他们的素质一流,你会忘记当时5·4爱国运动吗?那可都是学生领导的,我要对你说当时是当时,那是人们的信念,就是要保家卫国,振兴中华,而现在……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名校毕业生毕业后大多在外企,享受高工资的待遇,为了得到老板的赞赏,升职加薪,得到自己的利益为他出谋划策,使我们本土企业难以生存,这就是所谓的高素质?

回到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成功吗?我质问

上海世博成功的展示了,中国人的“高素质”。

中国人学历高了,素质低了,收入多了,人品少了。中国人要想真正得到外国人的尊重,素质提高很必要!

记得素质高永远不会等于学历高。

经验大于学历 作文【二】

??学历并不是要你逃避

导语:以前高学历意味着越高的竞争力,而现在反而成为了逃避现实的借口。可以在学校这个大温室里自由猖狂,躲避竞争,躲避一切人际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可悲。

和一位朋友聊天,讲到他正在念大学的儿子,他很感慨地说:“竟然连念历史系都能念到第五年。”我是历史系毕业的,我想我懂他的感慨,历史系课业没那么重,也没有什么一定搞不懂、过不了关的课程,念历史系却无法在4年的正常时间中完成学业,看在朋友眼中,难免觉得有些丢脸。

自愿选择不毕业

他儿子的情况,一点都不特别,太多人都是这样的,除非下定决心考研,除非已经有研究生课程可以念了,否则他们是宁愿不毕业的。在这个年代,不毕业,通常是自愿的选择,不是学业落后的结果,所以没什么好难过的。

这不完全是拿来安慰朋友的说法,而是真正有事实根据的。当然不是件坏事。不过如果“做学生”变成了一种长期理所当然的习惯,甚至普遍地以不离开学校来逃避现实,那可就是个值得担心的社会现象了。

第一个关键问题:年轻人到底在逃避什么?──逃避面对职场,面对不同的人际关系与生活形态。他们习惯于学校中和同辈之间的互动,没有准备、也没有意愿要用别的方式面对别的人。同辈互动有一种自由,不需要多考虑说话、行为可能引来的\'反应;学生生活也有一种自由,不需要多考虑自己该如何安排时间如何追求自我成就。离开了学校,当然就没有这样的自由了。

失去创造自由的勇气与动力

这样的逃避,也就引发了第二个关键问题:他们失去了为自己创造自由的勇气与动力,宁可留在别人保护、圈划出来的环境里,享受别人给予的空间。和上一代相比,他们很少意识到:学校那个空间,是别人规定、控制的,不是自己去打拼开垦出来的。

从好的一面看,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大幅松绑,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急于想挣脱束缚,跳出校园围墙;然而从坏的一面看,高等教育体制无法提供充分的压力,如此缺乏压力的情况下,不管在大学里待了多久,学生能真正学到什么呢?

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一门课一门课混过去,累积众多打网络游戏或网上交友的时间,在便利商店打工做最简单完全不动脑筋的工作,这样的学生生活又必然让他们缺乏真正的本事可以应对学校以外的环境,也就刺激他们想要用各种方法继续延长在学校的时间。

以前在职场上,愈高的学历通常意味愈高的竞争力。可是在这样的潮流下,高学历的意义必然改变了,身上那种学生习惯愈强、逃避的态度愈强,也就愈难在新的、陌生环境中适应、发挥了。

物以稀为贵,真的,愿意念完4年大学就毕业的年轻人,会在职场上愈来愈受青睐、重视的。

经验大于学历 作文【三】

80后正在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主力。他们追求个性、自我、时尚,同时倾向于超前消费,追求物质享受。尽管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但对于未来的择业和收入预期,也有很多并不太实际的想法。面对这样一个消费群体,人们到底是喜是忧?这中间又有多少潜在的风险呢?

前一段,25岁的唐妮把她准备的情人节礼物炫出来——一小盒巧克力。同事们顿时大失所望:“就这个?”唐妮得意道:“这是独一无二的!”

唐妮说,这是她跑到一家人气超旺的手工巧克力店亲手做的,6小块,99元。其含义为“天长地久”!同事都笑起来。43岁的汤大姐说:“妮妮太好骗了,不就是把巧克力化了再冻起来吗,99元,都能买五六斤了!”

唐妮笑着不回应。她知道,再怎么解释,汤大姐都理解不了这盒巧克力里的含义,就像她永远不理解汤大姐对大卖场打折的热衷一样。80后跟上一代之间的消费观念代沟,宽得足够撑船。唐妮现在满心期待的,是男友的那份情人节礼物——白色掌上游戏机PSP。虽然男友刚刚研究生毕业,几乎没有储蓄,却毫不犹豫地刷卡买下了她心仪已久的PSP。

80后如今是最受商家欢迎和重视的新客户群。虽然有人给他们冠以“ATM世代”的称号——缺乏积累(Accumulation shorten)、乐于消费(Tingled on consumption)、不做计划(Making no plan),但无可否认,有全新消费主张的80后正成为中国的消费主力。

全新的消费主张:关键得看喜欢不喜欢

26岁的外企职员江南是公司里出名的“拼族”。用江南妈妈的话说,赚得不少,可惜,左手进右手出,全穿身上了。江南却表示,她并不是一味崇尚名牌的“败家女”,“不会傻到为了一个名牌商标去浪费汗钱,关键还得看喜欢不喜欢”。江南的衣柜里,既有攒了几个月工资买的限量版包包,也有她逛夜市或小店淘来的大量的便宜宝贝,而买单的唯一标准就是“喜欢”——有品位,有风格,不会跟同事“撞衫”。

27岁的萧俊亮同样在为他的“喜欢”心甘情愿地付出。任职IT公司的萧俊亮,平时日常开销并不大,和同事合住出租房,基本上在公司食堂吃饭,闲暇时间主要是上上网、打打游戏。萧俊亮最大的开支来自他铺满一桌的“兵人模型”。自从在一个朋友家里见识了一屋“兵模”后,喜欢看军事杂志、看战斗大片的萧俊亮就一头扎进了军事模型世界。“兵模”价格不菲,一个经典系列的小模型,售价就高达数百元。但萧俊亮花起这个钱来,丝毫不心疼,有时候淘到绝版模型了,还特别有成就感。

“瞎浪费!”萧俊亮的爸爸一说起儿子的这个兴趣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始终无法理解,这些不能吃、不能用的玩具,花那么多钱收集起来有什么意义。

80后的消费主张,是上一代人无法理解的。他们的消费准则并不一定有明确目的和实用意义,而是基于主观的喜好。“喜欢”,正成为80后越来越主要的消费冲动。

膨胀的`消费:把消费作为赚钱的动力

据零点公司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已经工作的80后,其月生活支出是所有人群中最高的。

唐妮所在的办公室里,她就是远远领先于老同志们的消费大军。单说日常支出,交通,唐妮比汤大姐多出好几百元打车费;饮食,汤大姐走菜市场路线,唐妮时不时要下个馆子、泡泡吧。更不用说唐妮那些五花八门的消费了:健身、唱K、玩游戏、旅游……

江南也是“消费论”的拥护者。她无法认同父辈那种拿了工资就存银行,看着存折数字变大兴高采烈的消费态度。“攒能攒多少呢,尤其是我们这些刚工作的,工资本身就不高的,攒半天钱,结果房价一涨,还是啥都买不起。”

江南更喜欢用消费来作为自己赚钱的动力。比如,为了攒下圣诞节泰国游的费用,她会义无反顾地接了那个难啃的项目,整个12月都一头扎在公司里,不休息一天。等到躺在异国的五星级酒店,享受精致的SPA时,江南觉得满意极了,坦言:“如果攒再多钱都不花,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巨大的消费市场:商家紧盯2.8亿80后

零点公司的相关分析认为,“独生子女的资源操纵与话语优势”、“市场经济的影响”、“大众传媒与商业发育对于流行文化的推崇”等,都使得80后的消费不断膨胀。“虽然在80后中,‘月光族’总体来看是少数,但在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在经济可承受的基础上,主动消费的意识都比较强。”他们崇尚于“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钱挣来就是为了花的”的理念,希望尽可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服务。

中青报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示,针对消费观念,“坚信钱是赚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就以15.1%的比例高居榜首。“时尚流行的”、“网络的、娱乐的、电子的”、“没见过的、新鲜好玩的”……这些选项都以较高的比例,在80后的消费意愿调查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