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青岛栈桥作文过渡句(游青岛栈桥450字优秀作文)

青岛栈桥作文过渡句(游青岛栈桥450字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3 10:08:06
青岛栈桥作文过渡句(游青岛栈桥450字优秀作文)

青岛栈桥作文过渡句【一】

??光十色栈桥700字

激动兴奋的心情,我们一行踏上了山东半岛的旅程。坐了一夜的车,终于到了目的地。

下车,远远被称为“的.青岛十景”之一栈桥。直桥从海岸探入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与远处的小岛对应。难怪享受“长虹引”的美称呢沿着海边的堤坝,我们走上栈桥,仿佛进入了海洋的怀抱。海浪拍打栈桥,击败无数浪花。这个时候是5:40,天刚亮,天空还下着密密麻麻的小雨,栈桥上的人很多。许多小商人蹲在地上忙着铺摊子,嘴里有时喊着“的小海螺有5个,鹦鹉有20个……”游走的商人们,一只胳膊上挂着闪闪发光的珍珠项链,另一只手上各种各样的贝壳”穿泳装的人们,从我们身边走过,那么冷的日子,时间那么早,他们会去海里游泳吗?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果然,他们聚集在一个平台上,一边互相打招呼,一边准备活动,有时纵身,跳进海里,大水花飞溅,不久就游走了。听了身边人的介绍,才知道那是一群冬泳爱好者。一年四季,他们每天来栈桥游泳,风雨无阻,成为这里独特的风景线。栈桥两侧聚集了一些海钓爱好者,他们每个人都有鱼棒,手里抓着鱼棒,护栏上斜着靠着鱼线,只是在栏杆上缠着鱼线,奇怪的是这些鱼线的顶端没有浮子,只是在海里挂着鱼钩。看到爷爷,先把红蚯蚓串在钩子上作为饵料,抓住棒子,侧身把线扔进海里,等鱼钩。看到爷爷周围有个小桶,桶里有几条钓鱼。看着桶里的小鱼,我好奇地问:“这么小的鱼有什么用?”爷爷笑着说:“小鱼煎豆腐很香哦。青岛人最喜欢吃。”栈桥上有很多像我们这样漫不经心的游客,停下来,拍照,看商品,还价,享受自由跳水,偶尔和钓鱼的老人说话,我们的孩子走向退潮后露出的礁石,捡起贝壳,不舒服!

慢慢地,栈桥上的人在增加,不到7点,栈桥就热闹起来了。

青岛栈桥作文过渡句【二】

栈桥是青岛的标志与象征。它位于青岛湾中,与青岛市最繁荣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中,素有“长虹远引”的美誉。

栈桥初建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码头。经1931年的改建于1985年的修整,现宽8米全长440米。栈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两层八角亭,金瓦朱壁,盔丁飞檐,题名“回澜阁”。

栈桥划波斩浪,象一条长龙横卧于碧海银波,循桥渐入,仿佛走进大海的怀抱;伫立阁旁,层层巨浪澎湃涌来,拍打堤坎,激起万千碎玉,进入阁内,放眼望去,又是另一番怡人风景。“飞阁回澜”因此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

秋天涨潮时尤以西部岸堤景色优美,海浪拍岸,激起几十米浪花,轰然作响,蔚然壮观。退潮后,海水后退一百米。每到秋天来临,近处观景的人们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青岛栈桥作文过渡句【三】

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具体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点化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从而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美感。冰心的《小桔灯》可以说是照应手法运用的典范。

阅读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

文章的照应,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文题照应。

也有两种:一种是开头与题目照应,如《白杨礼赞》开头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一段既是破题,又是统领全篇的关键段,全文就是紧紧围绕着这句话开展的。另一种是行文中与题目照应,如《往事依依》的首段扣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末段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同时,在文章的第2至第5段每段都有相应的词语扣住“依依”。

②首尾照应。

《往事依依》一文第一段“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和第六段结尾的“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相互照应,这样使文章贯脉相通,结构完整,也更好地突出主题。

③前后照应。

也就是,上下文间的照应,有段、句和词语三种情况的照应形式。还是以《往事依依》为例,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已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进一步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再如,《济南的冬天》的第一段中三组对比中的第三组,是用热带的毒日、响晴的天气跟济南的温情作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在第三组对比之中,之所以要指出“在北中国的冬天”,是因为“北中国的冬天”隐含了“照例应该是北风呼啸、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跟上文的“奇迹”与下文的“宝地”相呼应。

④重叠照应。

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经常会发现同一或相近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一再出现,使其于反复中得到加强,这种照应我们可称之为重叠式照应。《背影》一文中 “背影”出现了四次。《白杨礼赞》一文中“不平凡”前后一共出现四次,相同的段落出现了两次。《十三岁的际遇》一文多次写到“我是‘不系之舟’”,其中都有深层的含意。这些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