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人不能承受太多的作文(必须承受的痛苦作文五百字)

人不能承受太多的作文(必须承受的痛苦作文五百字)

更新时间:2024-06-03 02:01:53
人不能承受太多的作文(必须承受的痛苦作文五百字)

人不能承受太多的作文【一】

然而,那一时刻一定会到来:届时你将看到大海浩渺无涯,没有什么比浩淼无涯更可怕了!噢,可怜的小鸟,它虽感自由,可现在又在撞击这笼子的笼壁了!你备受对陆地的眷恋的煎熬,似乎在那里有更多的自由,可“陆地”已不复存在!飞翔是生命的『轻』,陆地则是消逝的『重』。人们总是常说生命如此的美好,但是我总是觉得这其实只是人们的一种对于生命的一种渴望,是啊谁又能构说生命是如此的美好呢,我觉得不管什么都是这样的,生命也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生命的思考是我们人类永远不会改变的主体,所以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不知道,在现实中我们需要承载着太多的东西,作为男人就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就是命,我相信命运是注定的,但是我不会相信只要在枕头下面放上一张纸符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相信佛的存在,但是我不相信那些在佛祖面前磕两个响头佛祖就会保佑你升官发财的`,所以说生命实在是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努力,只有在激流中拼命挣扎才能够活命,所以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责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自己的责任,逃避只会使自己变得更加的却懦,胆怯的自己是没有办法在今天这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的,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来承担,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来完成,最后只有在阳光中才能得到温暖。

生命是用来感受的和体验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挣扎,在无数的困难中学会了坚强,同时我们学会了包容在这样的心态中我们得到了最大的快乐,或许逆境中也是一种美丽,在这当中我们得到了洗礼。不管是怎样的问题还是怎样的困境我们将勇敢的面对,直视这些问题,在每个人的心中总有那么一块净土,它是那么的纯真与善良,它是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在这里没有欺骗没有痛苦没有一切一切的伤害,只有那美丽的海滩蔚蓝的天空,我们翱翔于自由的天空中让风轻揉得掠过脸庞,在这里无论是什么都是这样的美好他是人们的一个梦,为什么说是梦呢我想往往梦总能让人看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或者可以这么说梦就是我们内心的感应,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我们开始了旅程,我们不经要问生命到底有多重,是啊,生命有多重这个问题或许可以用深刻来形容,生命的重量我想不应该用重量来衡量,所以说生命是十分的轻的但正是这种轻却可以把人压倒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就是应为有太多不必要的东西被我们一起搬上了我们的旅程,有太多的事情在等待着我们去完成不管怎么说我想在今天这样的社会中我们要活得有自己的滋味。

生命是什么呢,我说其实生命就是出生亡,当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是父母赐予我们最初的生命,生命就这样开始了旅程,从孩童的天真到少年的青涩,从青年的莽撞到中年的稳重,最终我们学会了包容与宽恕。在这个旅程中我们走过平坦的大道也走过崎岖的山路,在困难面前我们学会了面对,在一个接一个的窘境面前我们渐渐成熟,在责任面前我们能够从容面对。

人不能承受太多的作文【二】

其实这些身不由己的条件就不应该被列入为普遍人生的条件。因为它的偶然性就如我们的坐胎成天生丽质,还是歪瓜裂枣都与自己无关,有关的只是我们能创造和利用的条件。

伦敦开始也是村庄,就像贵族的起点也有草莽,把村庄作为起点,把从创造条件作为开始,才是我们人人都具备的条件。有条件是个好命运,没条件就是个好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创造,就像历史上的犹太民族,在丧失了生存的家园遭受了灭顶之灾之后,他们漂泊世界各地,寄人篱下时,反倒强化了他们的生存能力。没有土地做工厂,他们有发明创造,没有广袤的国土立足,他们有智慧。按人口比例算,哪个民族都没像犹太人那样产生过那么多的教授、专家、学者。就像资源条件极差的日本,并没有制约他们成为经济大国。条件是一个国家、个人发达与成功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撬动地球的力量也不用另一个地球,一个支点,一个杠杆的条件就具备理论的可能。

《鸟类世界》一书中记载这一种海鸟,它能飞越太平洋,靠的.仅仅是一小截树枝儿。飞行时,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时,它把树枝放在水里,然后站在上面休息一会儿。饿了,就站在上面捕食;困了,就站在上面睡觉。谁能想到小鸟飞越太平洋依靠的仅仅是一小截树枝。试想一下,如果它带上鸟巢和足够的食物,它还能飞得动,飞得远吗?同样,成功也不能一味苛求条件,如果一味苛求条件,再好的条件也只能成为你捆绑在翅膀上的黄金,它不仅无助你成功,反而会拖累你前进的步伐。人类的生存与创遣也是如此,成就伟大事业的那些人反倒没有什么优越的物质条件。

弱者等待条件,强者创造条件。真正的成功者就应善于在没有条件中创造条件。就像那只飞越太平洋的小鸟,仅仅依靠一小截树枝就能立足、生存、飞翔。

可如今的许多人创业,就是依赖条件,总是把自己平庸的人生归咎于条件不好,可条件都好了,我们还用奋斗吗?海湾地区那些王室成员家族的后代很少有科学家、艺术家、奥运冠军的,他们优越的生活条件就是他们翅膀上的黄金。今年的欧洲金球奖得主阿根廷人梅西九年前还是个“侏儒症患者”,梅西在十一岁时被诊断出生长激素缺乏,而这会阻碍他的骨骼生长。家里的经济条件难以承受小梅西的治疗费用,因此全家决定移民西班牙寻求解决之道。可这样的身体条件没有制约梅西热爱足球,九年之后,他成了世界足坛的巨人。如果当初理智地对待自身的条件,世界足坛就没有了“梅西的神话”。当年的马拉多纳也被足球专家视为不具备踢足球身材条件的“侏儒”。可就是这些“侏儒”的条件反倒成就了他们谱写神话的动力。

抓住机遇,时刻记住不足,就完美了自己。成就每一项事业更多的时候不是要看已经具备的条件,而是要看我们创造条件的智慧与信心。条件要,就要那只海鸟嘴里叼着的一截木棍儿就足够飞跃太平洋了。

人不能承受太多的作文【三】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什么是最沉重的负担?而什么是轻?什么是重呢?

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描述了男主人公托马斯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可当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蕾莎时,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却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这促使特蕾莎极度痛苦与不安,最后决定离开托马斯。分离后经历了磨难,命运与抉择让托马斯回去找特蕾莎,此后两人没有再分离。他们意识到在一起是快乐的,是折磨与悲凉里的快乐,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负担。而托马斯的情妇之一,萨比娜则不但逃避家庭,逃避婚姻,逃避情人,也逃避祖国,逃避革命,是个典型的背叛者。

米兰·昆德拉在这部小说中,围绕着托马斯,特蕾莎等几个人物的不同经历,经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

整本小说主要写“轻与重”,“灵与肉”,对托马斯来说,轻是“偶然一次不算数”,是“别样亦可”,而重则是“非如此不可”。在遇到特蕾莎之前的托马斯,会更偏重于选择“轻”,因此屡次外遇,在他的字典里没有背叛这个名词,但当他遇到心爱的女人时,托马斯在灵魂和肉体间划分着明显的界限,他内心确实是深深的爱着特蕾莎,但却不停的一次次的伤害她,而特雷莎潜意识里认定灵魂离不开肉体,因而最终选择离开。到最后托马斯回去找到了特雷莎,并选择了“重”,做到了“非如此不可”。

重,是有序,是必然,是非如此不可,它意味着责任,很少有人愿意主动承担责任。轻,是无序,是自由,是偶然,是别样亦可。对于何者为“轻”?何者为“重”?什么时候该选择“轻”?什么时候该选择“重”?“灵与肉”能否分开?这些问题,我们往往难以认清且正确地做出选择。

就我自己来说,我难以认同男主人公托马斯“灵与肉”分离,选“轻”弃“重”的做法,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爱一个人就应该一心一意,就应该尽力甚至牺牲自己去保护她,不让她受伤害。而至于萨比娜,因怕责任,选择逃避与背叛,这也使她难以快乐地生活。我觉得选择“重”,并在“沉重的负担”下生活,“灵与肉”相合,跟着心中的感觉走有时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这才是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勇敢地肩负起应负的责任,在艰难和压力下不断前进,人生才能过得更快乐,更有意义,更精彩。随着心灵生活在“重”中,有时那种踏实与幸福也会使自己忘却沉重的\'负担下的`艰辛,从而感觉到“重”中的“轻”,感觉一切负担都是“轻”的,没有负荷的。

在最沉重的负担下,我们要勇于承担负担,让灵魂与肉体结合,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不畏困难,不向命运低头。因为只有这样的非如此不可,我们才能不断前进,才能感受到“重”中有“轻”,“轻”中有“重”,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人不能承受太多的作文【四】

失恋了,或生意失败了,或失业了……人生陷入灰暗——灰暗的不只是事件本身,而是影响到了整个人生,整个人生陷入的灰暗!仿佛生活忽然间再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其实,人生有很多面的,这一方面的不如意,不代表你其它方面也不如意。人生是无常的,此刻的不如意,并不代表你之前都是不如意的,你以后也都不如意。

人有时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彻底地否定自己。我也曾在某一个失落的时刻,彻底地怀疑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的人生相当失败、彻底失败!我会想起许多能证明我失败的.例子与状况,然后去对比别人的成功,对比自己的理想,发现自己一无是处!

反之亦然,你可以因为一时的幸福感,而延伸地感觉到你这一生都是幸福的。当我被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情所感动的时候,静下心来,我总是想起许多美好的时光,觉得自己不只是在那一刻是幸福的,我的整个人生都是幸福的!因此,也就有了我之前的那篇《我,幸福无以复加!——感谢在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在我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及后面的几篇有关于幸福的文章。

人,不免有时会夸大自己的痛苦或快乐,我只是希望大家把快乐夸大,把痛苦缩小。夸大痛苦的时候少一些,夸得小一些,最好是能把痛苦缩小或消除,就像瑜珈中提到的,忘却痛苦,痛苦就不存在;而夸大快乐的时候多一些,夸得大一些。

人与人之间,也常因为一点小矛盾而引发争吵,然后引出许多事情来,不断升级,到了最后不欢而散,甚至反目成仇互相攻击。

当你因为某件事而怀疑人生的时候,跳出来,认真想想,其实你所怀疑的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一个暂时的状态而已!

当你因为某件事而怀疑别人对你的看法及情感时,跳出来,认真想想,其实你所怀疑的只是一个小误会,一点小矛盾而已!

有时我们要利用“无限扩大的思想”,让快乐幸福洒满整个人生,整个世界;有时则要去限制,让痛苦只是此痛苦,矛盾只是此矛盾,而不要再延伸!

人不能承受太多的作文【五】

终于又有时间读点书了,感觉真好,淡淡的日子,淡淡的过,似乎曾经也这样提到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度过了第一部分第16节,终于读到了轻重的启示!细加掂量的决断与命运之声联系在一起;重、必然和价值是三个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用肩膀顶住天穹的巨神阿特拉斯一样。人只有一次生命,绝无可能用试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还是错。

我们都觉得,我们生命中的爱情若没有分量、无足轻重,那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总是想象我们的爱情是它应该存在的那种,没有了爱情,我们生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我们都坚信,满腹忧郁、留着吓人的长发的贝多芬本人,是在为我们伟大的爱情演奏“Esmusssein!”

“如此必然的决定依赖的却是这样偶然的爱情。”

我的生命里多了太多的偶然,然而却没有一次让这些偶然成为必然,或许生活已经告诉了我必然的答案,只是我不知道,我无法接受,我不想承认这必然的结果!

如果和你的相遇一切从必然开始,那么过程中能否出现偶然的惊喜吗?

人不能承受太多的作文【六】

??能承受的文化之轻

近几年来,时尚的方向偏得越来越离谱,却是让人广为接受。传统文化受到了挑战,显然,这个社会中。已经失去了“朴素”。

近几年来,我们家受到新文化的影响,连电视都不曾打开过了。喜欢听歌的母亲已经把音乐频道自动屏蔽了,这年头,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上电视。

打开电视,一群女郎身着奇装异服,对着镜头热舞————身着超短裙,腰肢扭动着,且不论水蛇舞跳得好看与否,那身装扮看着就让人担心。不过观众的响应但是十分热情,在底下一个劲儿地乱吼喝彩。

新社会的新文化,我经过接触,也有了一些了解————好好的民歌用干净的嗓子唱出来是没人理会的,改成摇滚和重金属音乐是会得到褒奖“推陈出新”的;少儿舞蹈认真跳完是公认尿点的,跳成街舞或者劲舞是会让观众疯狂的;用浑厚的男音朗诵诗词是令人昏昏欲睡的,用各地方言朗读《再别康桥》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现代人的品味竟远不及解放前的“土包子们”。穿低领衫、超短裙、一双“恨天高”就是时尚,穿高领衬衣,喇叭裤就是“土”,把好好的牛仔裤剪出十几个洞——乞丐装,如此奇装异服回头率竟为零,穿一件自己亲手织的针织衫就是“土”,且回头率高达百分之二百。

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从前的人们,对这个字如此敏感,甚至不敢提及,只有几句似是而非的诗句,递上一句“身无彩蝶双飞翼”,却连那句“心有灵犀一点通”也不敢说出口。现代文化崇尚潇洒,所谓的爱,再也没有了那份保留的激动与纯洁,再也不会晦涩地把一份认真书写的情书偷偷塞进对方的抽屉,再也不会只是牵牵手就脸红心跳,再也不会不经意接触到对方的那目光就好一阵不敢抬头,只要两毛钱一条短信,于是就成双成对了。

潇洒是现代每个人都在极力学习的东西,不过很显然,效果就是“东施效颦”,这种物质,就是今天跟你坐在一块约会,明天跟他一起购物逛街。

这种文化我给它取名叫做“俗”,“俗”的代表可以从电视剧中体会到。电视剧的走向往往能看出,但是明显这种太过于浮躁的东西却广为人接受。

现代人,如果你还看四大名著,如果你还抱着一沓书在翻阅,那么你你就“out”了,这种行为现代统称为“落伍”。别人看得都是武侠言情,上网随便问问“度娘”什么书都有,不过明显没有人看名著,低俗的内容穿插在都市小说其中,青少年却为此痴迷不已。

走在街道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上网的上网,听歌的听歌,“没有。我们没有无线网络,请和你身边的人说说话。”一家咖啡厅的牌子上这样子写着,如今,单位、书店、茶馆、各种会所,到处都是无线网络,人们马不停蹄地奔波在网络世界,忙于在各个角落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在真实的世界竟如此沉默。

新文化一点一滴地腐蚀着传统,这种低俗的文化广为大众接受。只是,谁还记得蔚蓝天空下的一片矢车菊海洋,谁还记得那年杨柳下并肩而坐的青涩,谁还记得那年雨季中门前的茉莉,依旧在开放?

人不能承受太多的作文【七】

晚上要开家长会,下课后我急忙来到教室,却只有班长一人,其他同学早已踪影全无了。而9班的同学们正在认真地打扫教室,他们说晚上家长来,不能让家长失了颜面。回到本班教室,眼前一片狼藉:有的同学书桌上书本散乱地堆放着;有的书桌里塞满了杂物,还有许多小食品的包装袋;有的地面上踩涂得漆黑一团,有的撒满了垃圾。我没有让班长去打扫,只是来回踱着,看着,想着,等着家长的到来。

家长会开始了,我说,今天很是对不起,让大家坐在这样脏的教室里,孩子们没有打扫就急着回家了,本来可以把教室打扫干净来迎接尊敬的家长们,但是今天我想请各位家长亲身感受一下孩子们只在半天中的行为,从而来共同探讨一下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对面教室是正式考进来的学生,他们已经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每个人的书桌都是干净的,他们认为这是给家长争荣誉,此时此地他们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的荣誉;我们班的同学下课却急匆匆的回家了,他们只想到自己饿了。我想一个孩子是否有爱心便从今天的行为上表现了出来。

大家看这是我们班学习委员的座位,她的座位就像她平日的学习工作一样整洁利落;有的很脏很乱,只是半天的时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36393739间、只是两尺见方,又是自己学习的地方却是如此境况,今天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那么面对繁重的学习,面对一番事业,面对漫长的人生哪,他们又该如何!“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啊!

一次平常的家长会,让我想了很多很多。虽然只是平常的现象,但是却反应了学生们态度、情感、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缺失。

教育是培养人的`行为活动,育人首先面对的是人,然后才是学生;教育学生首先是让他们做人、做好人、做一个有知识的人。以人为本应该是一个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但是我们现在把教育的基本宗旨“以人为本”变成了“以分数为本”。为考试而进行的教育(不,是为考试而进行训练,这里根本没有人的存在),全然忽视了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

家长们为了学生的学习早早地张开惺忪的睡眼叫起孩子,准备好三餐,端上饭,加好菜,帮孩子背好书包,目送着孩子出门,帮孩子叠好被子,收拾好孩子的屋子,为孩子洗好衣服,然后上班,为生计奔忙……不辞辛劳的父母给孩子准备好了一切,只要孩子能够好好学习。

可是,孩子能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吗?不会的,因为他除了学习之外什么也不曾做过,或者很少做过。没有辛劳的体验又如何知道辛劳!

可是,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爱吗?更是不会的,因为他从没有以实际行为爱过。没有爱的行为又怎能明白什么是爱!又怎能理解爱!

这样的生活习惯之后,他们真的成了少爷、公主。在他们的意识中,已经把父母的付出看成应该的,把自己的索取视为合理,甚至不顺心时还要发一通少爷、公主脾气,因为父母的付出太多,因为父母的爱太过分!这不是爱,而是用辛劳的汗水浇灌着享乐的懒惰,而是用热得发烫的心滋养着自私的冷漠。试想,如此的懒惰何以能勤奋?这般的冷漠又何来学习动力?至于其他的我就更不敢奢望了。

让学生们拿起笤帚扫去他们思想中享乐的懒惰吧!

让学生们把肮脏的衣服扔进洗衣机里洗去满是污垢的自私的情感吧!

让学生们回到自己的房间,叠好自己的被子,就像叠好自己放纵的心情;整理好自己的书桌好似担起一份责任!

让学生们走进厨房为父母盛上一碗饭吧,如同端着一份纯净的爱爱心;给父母拿来一双筷子吧,如同奉上一种诚谨的孝敬!

那么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呢,是不是也有“家长”之嫌!

人性是生命根本,知识是生命枝叶。教学既需要知识教育,同样更需要关注对学生内在行为习惯、精神品质的培育。

“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使人们在经济发展中,角逐利益时不受理性、良心、正义和道德的限制,而沦为经济动物;缺乏人文精神的生活,使得人们的精神上无家可归。”

人不能承受太多的作文【八】

我读小说向来品位不高,只图好玩、痛快,不愿费脑筋。所以昆德拉的这部小说我反反复复拿起过多次,都只能翻到开头几页。然而在那个寂静的午夜,我独自坐在客厅再次捧起它时,居然像读《知音》和《故事会》一样毫无滞碍地读了下去。书中的内容吸引并打动了我,因为我在书中看到了身边的人和事,也看到了自己,从我过去从未意识到的角度。

一部成功的文艺作品总会揭示现实与人性,而昆德拉的段位太高,不用什么惊天动地的现实描摹,不用什么千锤百炼的人物对白,看似随意挥舞两下,就已经挖得太深,掘出太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以至天资愚钝不学无术的我痛恨自己阅读的快感与沉静的思考不能兼得,其中的妙处没能细细品味,也不可能悟透。所以我不敢评价和分析,只能从几个容易下手的角度说说自己的感受。

与某些小说家不同,昆德拉不强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反而直白地告诉你,这是我虚构出来的人物。然而这些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和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困惑与障碍、选择与行动,能让读者产生极强的同理心。或许昆德拉对讲故事本就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如何将人物的经历、内心活动和梦境作为隐喻,来表达对现实和人性的思考。另外,就像鲁迅先生经常在小说和散文中不经意地随口骂人一样,在主题之外,昆德拉也能随时写出大量类似“人是不能和比喻开玩笑的,一个比喻,就可以产生爱情”这种文青们最喜欢的金句。

他写了大背景,却写了小人物;他写的小人物,却用了大手笔。人物在困境下的反应、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政治、以及爱情和性,这些都是小说中常用的素材,用来歌颂、批判、反思或者讽刺某些特定的人或事,会让主题显得比较深刻。而跟昆德拉一比,这些就肤浅了。他写人物不会只写到某某真勇敢值得我们学习,某某真小气大家一起鄙视他的层面;他写政治不局限于揭露某个政府真无耻,某段历史真黑暗的层面;他写爱情和性,也不满足于只让你感动或者虐心。他有更深刻的、形而上的东西要表达。他写到“存在之轻”的沉重,写到“非如此不可”的决心,写到“灵与肉”的冲突,写到反对政治的“媚俗”以及无所不在的“媚俗”。这些都是大部分小说家未能触及的地方,而昆德拉写到了,还写得那么有道理,还写得那么巧妙,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

这部小说的叙事结构从整体看来是完整的,可在读的过程中视角不断变换,各个章节互相打断,甚至在中间就已经交待了男女主人公的,后来两人的经历又重新成为叙事的主旋律。很多人评论这是昆德拉在小说写作中借用了音乐手法,他们称之为“复调小说”,而四位主要人物则对应着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四个乐器,小说像乐曲一样富有节奏和速度的变化,形成了回旋与变奏。

昆德拉曾引用“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谚语,他认为“小说艺术就是上帝笑声的回响”,所有杰出的小说作品都是由此而来。无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