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郑和下西洋读后感(郑和下西洋所蕴含的精神小型作文)

作文郑和下西洋读后感(郑和下西洋所蕴含的精神小型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2 18:35:51
作文郑和下西洋读后感(郑和下西洋所蕴含的精神小型作文)

作文郑和下西洋读后感【一】

在古城南京有一个中外交流文化主题公园——郑和公园,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而修建的。

星期日,我和妈妈一起去郑和公园玩。一进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鹅卵石路,路的右边是个童趣园,很多小朋友在里面开心地参加各项游戏,不时传出阵阵铜铃般的笑声。

路的左边是个池塘,池塘边有座小巧玲珑的“望月亭”,寓意下西洋官兵望月思乡之情。顺着鹅卵石路,沿着池塘边往前走,看见一座假山,我站在山顶的三宝亭里,整个公园尽收眼底。水面碧波荡漾,鱼儿在隐隐约约的水草中嬉戏着,岸边垂柳在风中翩翩起舞。

下了假山,我们走上了穿越池塘的“过洋桥”。桥名源自郑和发明的“过洋牵星图”。“过洋牵星术”是我国航海史上重要的技术,帮助郑和船队成功完成七次下西洋的艰巨重任。

桥的尽头就是航海广场了。来到广场,只见中央矗立着一座郑和雕像。他手握航海图。双眼眺望远方,海风吹起了他的斗篷。雕像周围是他七下西洋的历史介绍,我仔细地把阅读着,记录着。广场上小朋友们在做游戏,玩轮滑,大人们在散步、下棋。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一直在想,郑和下西洋的船是什么样的,它应该又高又大,上面还有很多大大的白帆……

作文郑和下西洋读后感【二】

今天是大年二十九,真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午饭后,爸爸妈妈和爷爷带着我去郑和公园游玩。

一进大门,我就被高耸入云的郑和铜像吸引住了。铜像用铜雕刻成了郑和年轻时候的样子。我掏出宝贝望远镜CoCo,侦查到铜像下黑色石碑上的文字文字记载着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1420xx年,郑和在刘家港码头起锚扬帆,开启了七下西洋的航程。谈起郑和,就一定能联想宝船。一艘木结构的宝船正停泊在铜像旁边的湖面上,我可观察好了全部地形哦!我怎样才能更快速地到宝船呢?正当我在绞尽脑汁地思索时,忽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个可以外租四轮休闲马的摊子。我们花了五十块钱租金,租下了这台休闲马。

我和爷爷坐在上面,脚使劲踩着踏板,手握紧紧握住方向盘,转动方向盘,左一摆,右一摆,真是好玩极了!全力加速!我和爷爷飞快地踩着踏板,轮子在风速旋转,只一会工夫就到了郑和宝船。

这艘宝船真大呀,从船头至船尾,足有七八十米长。船上有许多我从未见过的装置,什么航海罗盘啦,螺旋桨啦,真让我大开眼界!沿着陡峭的楼梯登上船头,顿时,我对郑和的崇拜油然而生。首先,他有勇气,一般人是不敢开船下西洋的,在中国航海史上开辟了新纪元。他率领的船队穿越了印度洋和太平洋,经历千辛万苦,才能底达大西洋。其次,他每次下西洋都会带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送给访国之国王,一方面进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和许多国家建起友谊。郑和,我是你的粉丝!

下了宝船后,我和爷爷继续向前骑,爸爸妈妈在后面跑步,强身健体。骑了一小段路,便到了我梦寐以求的郑和纪念馆。纪念馆的墙壁上有一幅幅画,画面生动地再现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七下西洋,每一次都有巨大的风险,但郑和勇敢无畏、坚持到底,这毅力是何等的惊人啊!沿着走道走进去,向右一转,突然发现陈列馆一个个用陶瓷铸成的人儿,真是太逼真了。他们有的在搬运航海期间必需的粮食,热得汗流浃背;有的.则站在船上,手执长矛站岗,侦察敌情……此情此景,另我感慨万分。

这时,我又发现在一幅画的右下角,一座破旧的小房子前,站着一位正在朝宝船挥手白发苍苍的老人。旁边的一位年轻的小姑娘正在与亲人恋恋不舍地送别……我猜测她们都是郑和的家人。

游历于郑和纪念馆,我感叹于当时船队的规模之大,更惊讶于这开天辟地的航程,更对郑和深深的敬仰!

郑和虽然离开我们六百多年了,但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世世代代相传下来,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作文郑和下西洋读后感【三】

总之,还是一部杰作,对于整个欧洲史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清晰的再认识,从古巴比伦到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列国兴起,法国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各个大事件的意义,之间的联系,继承关系,都讲得非常精彩,逻辑严密。

这部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它的女性视角,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人类文明成果,尤其是文化成果由衷的赞叹,表露无疑。文字也带有鲜明的文学色彩,女性色彩,爱憎分明,激情洋溢,同时又不失史家的客观,公正,真是一本不多见的好书!

作文郑和下西洋读后感【四】

郑和公园位于昆阳镇月山之巅,海拔1941米,占地面积250亩。为纪念郑和,晋宁县委县政府决定从1979年起兴建郑和公园,经过连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基本建成。公园规模弘大,园内除遍植树木花草外,已建成郑和纪念馆、郑和纪念亭、郑和故居、郑和雕像、三宝楼、郑和碑林,并修复了郑和之父马哈只墓。其中郑和纪念馆被0云南省委列为近代史和国情教育基地之一,马哈只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和公园被列为昆明新十六景之一,景点名为“月山帆影”。

郑和公园在滇池南端昆阳镇的月山上。昆明是我国明初伟大航海家郑和故里。为了纪念郑和航海的历史事迹,在昆阳山上建了郑和公园,占地250余亩,苍松翠柏与果林交映。南大门巍峨壮观,两侧有“郑和下西洋”的浮雕,浩浩荡荡船队,向西乘风破浪,气势雄浑。东大门在昆阳大街中段,玻璃坊顶,翼角红墙。园内建有“郑和纪念馆”和“马哈只碑”等。

由东门入园,先达郑和纪念馆,馆址在原明代两层建筑玉皇阁内,里面陈列着100多件各式各样的珍贵文物。其中有郑和航海图,郑和远洋楼船模型、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纪念馆西面松柏林中,有郑和父亲马哈只墓,墓前立有“马哈只碑”。此碑是明永历9年(1411年)郑和主立,字迹经570余年的风雨仍很清晰。因郑和11岁丧父,已记不清父亲的名字,只知道祖父和父亲都到达回教圣地麦加朝圣,被人们尊称为“哈只”(阿拉伯语意为虔诚而有学识修养的巡礼人),于是碑文中便写“公字哈只”,碑也就俗称“马哈只碑”了。碑文对马公籍贯、身世、任职等记述颇确,正碑两侧还有后人立的两碑,一是师范(荔扉)所录“明史。三保太监郑和传”,另一是夏光南的“郑和太公墓志铭跋”。此外还有“郑和纪念亭”,立在纪念馆南面的芙蓉丛中。

作文郑和下西洋读后感【五】

在暑假里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美丽的郑和公园。

一进,公园我就看到了美丽的\'灯,远远望去我还看到宽广的湖水,一坐巨大的石像,我心想:“奇怪,这么大的石像是怎么做的呢?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运到这湖里的呢?在这湖放了这么久它有没有裂开呢?”我们边走边看,突然我看到了一个有四个龙头的柱子,样子十分壮观,我连忙叫妈妈给我拍照,妈妈她爽快的答应了,拍完以后我一看,很有趣!(我饱这龙头)往左走我看到了一块又一块的板子,变问爸爸那是干嘛的。爸爸想了一会回答:“那应该是吸收太阳能量的板子吧!”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展览馆边上。一进里面我们就看到了许多文物,比如模仿古代人造船的石像、模仿将军的石像,用的绳子、碗、茶壶……一大堆东西叫人数不胜数 你不亲眼看看是不会相信的,我们还参观了郑和宝船,在船头玩了一把,接着我们走了一小会儿,走到了一个可以开船的地方,爸爸买了一张票,我们开始开船咯!开着开着我们就到了一个有音乐喷泉的地方可谁知喷泉突然开了我们被弄得满身是水,可是不谁都可以这么“走运”的哦……

很快就到三点了,我也要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