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有传统文化叙事性作文(传统文化为主题作文)

有传统文化叙事性作文(传统文化为主题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2 06:15:44
有传统文化叙事性作文(传统文化为主题作文)

有传统文化叙事性作文【一】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牶“自梁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有传统文化叙事性作文【二】

昆明人喜欢吃豆面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错。

有传统文化叙事性作文【三】

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营养更为全面。

有传统文化叙事性作文【四】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有传统文化叙事性作文【五】

说起元宵节的习俗,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然而还有一种习俗是从汉朝就流传下来的,那就是正月十五点豆面灯。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面灯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阖家幸福,家业兴旺。

有传统文化叙事性作文【六】

俗话说:“一天三个枣,到老不显老。”于是,小时候,我吃完早饭,还多了一项任务,就是不多不少,吃三个枣。

吃枣不难,难的是坚持天天吃。

那日清早,眼看快要迟到了,我忙背上书包,飞也似地直奔出门。谁知外公却追了上来,塞给我三个红红的大枣,非要眼见着我吃下肚。终于完成了任务,到了学校,同学们却发现有一两片枣皮贴在我洁白的牙上。于是,免不了一阵嘲笑:“你才多大,就开始和衰老作斗争了,果然目光长远……”这件事我尴尬不已。在那个重视形象、讲究个性的`年代,我必须每天强咽下抗衰老的妙药,到了学校再猛漱口,维护青春形象。这种生活方式真是繁琐,实在令人懊恼。

此后,我拒绝吃枣,说什么也不吃。可是外公有法子,一早便用“美声+通俗+民族”的悠扬歌声将我唤醒:“一天三个枣,到老不显老……”只要我不把三个枣咽下肚,他就唱个不停,甚至每天还要数一数枣壳,看看够不够数。在他老人家的监督下,我终于坚持下来。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又加了一项任务——吃核桃。俗话说:“吃核桃,补大脑”嘛!

每次家里吃排骨,外婆总是先夹给我一大块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冬吃萝卜夏吃蒜,不找大夫把病看。冬吃……”“怎么难吃的东西都有神奇的功效啊?”我不解;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茫然……

某日吃过晚饭,刚想陷入沙发,舒舒服服地看会儿电视,外公那高亢嘹亮的歌声再次响起:“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再也忍无可忍:“你还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呢!”只见外婆端了个果盘过来:“消消气,消消气!”硬要我把果盘端回房间。当我享用完后,拿着仍旧散发余香的果盘回到厨房时,只见外公正拿个西瓜皮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