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中考作文家风传承满分作文(家庭亲情类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作文家风传承满分作文(家庭亲情类中考满分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4 19:08:00
中考作文家风传承满分作文(家庭亲情类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作文家风传承满分作文【一】

那是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幽径,路两边是花丛、草丛和茂密的树林。这条小路通向一处房子,一处好久沒人来的房子,看上去很老。爷爷在前面领头走着,我们都在后面规规矩矩的跟着,整个队伍默默地走,严肃的气氛在我们之中徘徊。连最喜动的几个"小猴子''也抓着大人的衣角,低着头前行。

约莫五六分钟后,我们来到这座旧房子前。众人停了下来只见爷爷将手放在木门上闭上眼叹了一口气说:”唉--(此处应为感叹号我这辈子只来三次,第一次是由我的爷爷领我来的;第二次是送我爷爷灵位的;第三次啊,是今日我领着你们来这里。这或许是我生前最后一次来了吧。”说完后,他推开了门。

有关家风家训的作文5篇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节日作文及各类中小学生作文房子的内部空间很大。正对门的是一座很大的香案,上面陈列着大约百十个灵位。爷爷吩咐众人去周围打扫卫生。自己拿着一块很整洁的抹布,细细的擦拭着香案,像是在擦着什么珍宝一样。

忽的,三叔家的小子惊叫道:“墙上有字,快看!”一时间众人皆朝那里走去。“明德……”有人正要念出来。爷爷却出声打断了:“明德守信,为立心之本;勤勉高节,为立身之本;忠君孝祖,为立人之本。”众人看向爷爷,只见他边背边擦着香案。然后,将抹布整整齐齐叠好,走到这里说:“这,是我们的家训。”

爷爷站在那里如苍松一般,与墙上气势非凡的二十七字家训相呼应,竟奇妙的融合在一起。在那一刻,这二十七个字与爷爷的身影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挥之不去。

爷爷像是在回忆往昔,久久凝立不语。突然,无尽感慨的语气从爷爷嘴里发出:“我们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家族创始人,曾经三次参加科举不中。最后做了一名商人。那个时候,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当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的。但,先祖深知‘正人先正己’的道理。于是他立下这三条家训,并以身作则。那时家族经营着布庄生意。当时很多商人哄抬物价,有人也劝先祖这样做,可是却被他拒绝了。后来,朝廷出面压制物价,很多商家都伤了元气,唯独咱们家族没事,反而因为名誉好大赚一笔。再后来,朝廷要筹措军费,大部分商家都不愿意,只有很少一部分愿意,先祖就是其中之一,他捐了三成的家财。有人说他傻,说他蠢。他却说:‘利者,得失之差也。国之得失,吾等存亡之机矣,故无国家之利安有个人之利乎(利益,在于一得一失之间,国家的存在与否关乎着我们的存亡?’最后战争胜利了,国家奖励有功之士,先祖赫然在列,家族被奖励免税三年,之后税率降两成。由此家族进入鼎盛时期。

几百年的光阴中,战乱频发,家族几次迁移。造成家谱几次遗失,虽大部分找寻回来,却依旧不完整。只有家训完整流传下来。我,希望你们记住它。”一时间,屋内静悄悄的……每个人眼中散发着异样的神采。

缓缓的关上了木门。爷爷突然转身大笑:“兼德勤,明礼节,行当光正,百多邻亲皆称善矣;信为先,利为后,义存颅顶,数十春秋无愧活也。”说完,潇洒而去。

中考作文家风传承满分作文【二】

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我们一直在寻找以家庭教育为基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每个家庭的家风汇聚起来也就形成了社会的民风。”金牛区教育局局长文贤代认为,弘扬金牛好家风,提升家长影响力,对于培育广大青少年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4年3-4月,金牛区教育局围绕“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共筑新金牛”主题,以“好家风大家谈”的形式,在全区学生和幼儿家长中开展了“晒晒好家风”征文活动,全区10余万家长积极响应,踊跃投稿,采用散文、杂谈、书信等多种文体,畅谈家风家教,书写感人故事。现已集结成《家和万事兴“晒晒好家风”征文优秀作品集》。

解放北路一小六年级学生王雨瞳的家长王维民,在征文中讲述了与女儿共同塑造新时代家风——“立德为本立志成功”中的故事。而成都四幼的小朋友苏沛晗的家长廖晓丹,分享的家风是“好吃、和睦”,“我们这样一个家庭,家风融入在年三十冒出的饺子热气里,裹在端午的粽叶香里,藏在中秋月饼的甜蜜里,不管顺境和逆境都相亲相爱、和和睦睦在一起。”

中考作文家风传承满分作文【三】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家的规矩好像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

“要把碗端起来吃,这样才礼貌。”我不情不愿地把碗端起来,慢慢悠悠地吃起来。“不要干什么都磨磨蹭蹭的,珍惜时间,要干净利落,像你做事这么慢,怎么可以呢?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什么活都会做了,在我们那个年代,女孩子??”妈妈一说起来就没完,真不知道妈妈那个年代都经历了什么。

“应该把腰挺起来,一个小孩子,一点儿精神都没有,女孩子应该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样子才可以。”唉,妈妈总给我各种各样的要求。

妈妈常在我耳边说:“百善孝为先。”“无论做什么,都要讲究一个孝字。”妈妈这句话我常记心中,因为我知道孝顺老人是一生中最大的事情,老人们默默付出着,忙了一辈子,到年纪大了,儿孙满堂,承欢膝下,这才是他们最大的幸福,老人们的付出也值得了。

妈妈还对我说:“要学会节约,在我们那个时候,一元钱比现在值钱多了,可以买许多东西。”妈妈是想让我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

我们要构建和谐的家风,父母在家中要学会树立好榜样,同样要与孩子亲密无间,孩子也要学会理解父母,要在父母面前做最好的自己。

中考作文家风传承满分作文【四】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的家风和家事,我家也不例外,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我家的往事,我的.访问对象是姥姥,姥姥给我讲的是她爸爸的故事,虽然姥姥已经年近七十,但讲起这些陈年往事却历历在目,一会儿紧锁着眉头,一会儿又展开笑容,可见太姥爷在她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姥姥的老家是吉林省榆树县,在我的心目当中一直以为姥姥是山东人,因为大多数的东北人都是山东人逃荒到东北的,这一次我才知道,姥姥竟然是满族人,那我的身上也有满族的统了?

在太姥爷小的时候正赶上日本侵略中国,因为日本侵略者需要劳工,就到处抓壮丁,太姥爷就是其中的一个,可能也是比较小的一个了。日本人视这些劳工如草芥,每天干很重的活,有时还不给他们饭吃,如果了就拿去喂狗,也有一些有同情心的日本人,看他小,额外给过他一些糖和饼干之类的。

随着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中国,太姥爷也逐渐长大,变成了一个能吃苦,有胆量,敢拼敢闯的人,他也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去常山铁矿当矿工。在当劳工的时候,他学会了很多随机应变的本领,由于半夜起来还要喂猪,所以晚上都睡不着觉,他很有眼光,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睡不着觉的时间就用来看字典学习认字,后来逐渐练习写作。因为他能吃苦、肯干、有才华,大家都推选他当队长,他还是继续努力的工作着,后来他有当上了矿长,这时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差一点让他们失去所有的财产,因为他的妻子生了重病,得了肺癌,随时可能命丧黄泉。天天都要往医院里跑,并且需要大量的医药费,而家里的4个孩子也需要上学、吃饭,他变得更加拼命工作,好有足够的钱来维持生计,由于业绩突出,工作拼命,部里又任命他为厂长!这时每个月能赚100多元钱了,想一想在那个年代,100元钱相当于现在1万元都不止,当时常山的县长才挣80元。但家里有生病的妻子,有嗷嗷待哺的孩子,生活并没有宽裕多少。当时有很多人为了有更高的官职,都来送钱或土特产,可他一分钱也没要,一点儿东西也没收,大家都很佩服他,都很尊敬他,所以他所下达的命令大家都会毫不犹豫的执行。

太姥爷非常热情好客,经常与矿工喝酒、吃饭,这让他练出了很好的酒量,他家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矿工俱乐部,谁有什么难事都喜欢找他倾诉,因为不但能解决事情,还能喝顿酒,吃顿饭。记得还有一次,正赶上闹饥荒,大家都没饭吃,很多人都开始吃树皮和树叶,他把家里仅有的120元钱和一袋面粉拿出来送给那些矿工,所以大家都对他很感激。后来生活变得逐渐好起来,可还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不炫耀。

凭窗而立,任听春的脚步渐行渐远,习习的夏风扑面而来,想起太姥爷的故事,内心变得温暖,全身都充满了力量,我也要继承他那种艰苦朴素、拼命肯干、乐于助人的精神!这就是我的家风和家事!

中考作文家风传承满分作文【五】

家,给人以温暖。它是人们唯一定所,是人们避风港湾。但是,家要有家样子,不能乱七八糟,没有规矩。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规则,只有溺爱与包庇,那请问这是一个家吗?家原本是一棵参天大树,是一座巍然耸立大山,万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请问,这是谁造成?是我们。爸爸没有威严,妈妈全是溺爱,我们变成一个个蛮横无理人。家这棵参天大树一倒,大山塌了,我们后悔了,懊恼了,可惜晚了。

我记得寒假临近过年时,电视上出现了一种许久未听过新词“家风”。这一词是新闻联播上所播出,他们派出记者,随机提问,“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答案各不相同。

家风,我认为是家里人一种行为,是好是坏。我认为我家家风是热情,爽快和执着,因为家中每个成员都十分热情好客,遇到困难不退缩,说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认为是家人素质,是深是浅。家人如果不学习,将得不到知识,学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一点。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认真做事,知错就改。现在老师教导我们分清黑白,认真做人,踏踏实实。将来,会是社会教育我们坚持不懈,守法牢记。每一天,我们都学到东西,学到知识,学会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训,我认为是家人教训,是严是松。如果每个人都官官相护,隐藏事切,我认为就要使用手锏了。如果每个人都坦诚相待,大公无私,我认为规则没有必要了。家训,该用时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该时千万不要用,否则会铸成大错。

一个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