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重耳流亡作文仿写(重耳逃亡的故事扩写600字以上)

重耳流亡作文仿写(重耳逃亡的故事扩写600字以上)

更新时间:2024-06-15 23:09:41
重耳流亡作文仿写(重耳逃亡的故事扩写600字以上)

重耳流亡作文仿写【一】

敬爱的寇老师:

您好!工作一定很忙吧?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写信,而且又是写给您,心情非常激动。其实,我有好多好多心里话想说给你听呢,可是一拿起笔,就觉得不知从哪儿说起。

在您的心目中,我可能是一个调皮、捣蛋,上课爱讲话,做小动作的男孩子。在您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已经改正了很多坏习惯。其实我还有许多您不知道的优点呢,比如:爱看书、爱运动、下棋……,节假日我还在外面报名参加了“剑桥少儿英语培训班”、“乒乓球培训班”,学习了好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和本领。我多么希望您今后能更多地关心帮助我,使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长大后我成为有用之材,一定会报答您的培育之恩。马上就到圣诞节了,提前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重耳流亡作文仿写【二】

风妈妈有个可爱的风娃娃,风娃娃长大了,它想像妈妈一样去帮助人。风妈妈说:到学校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助小朋友做很多事情。

风娃娃来到学校,它看见同学们很热,就吸了一口气,鼓起腮帮使劲向同学们吹去。同学们都很感谢风娃娃。

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了。

风娃娃这么想着,来到一座天桥上,把小朋友的帽子吹走了,害得小朋友没有了帽子,一路上又热又晒。

风娃娃却一点也不知道,它就这样一直这样吹,风娃娃又吹一口气,就把沙子吹进别人的眼睛里,还把大家的头发都吹乱了……大家都很生气,纷纷的批评他。风娃娃不敢再去帮助人们了,他委屈地在天上转着、想着:“我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

风娃娃回家去问妈妈?妈妈说:“孩子,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重耳流亡作文仿写【三】

敬爱的龚老师:

您好!

转眼间,我们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就要离开生活六年的母校了,不舍之情,早已溢于言表。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在我的眼前浮现,老师的谆谆教诲都在我的耳边响起。

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的心思一直不在学习上。而且作业很马虎,上课不认真听讲老是开小差,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名次一直在往后退。但老师您并不介意,而是主动找我谈话,跟我讲学习不是为别人学,而是为自己学。您的一语一句一直不停地在我的耳边回响。后来,我终于翻然悔悟,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所以便乘胜追击,迎头赶上。老师,是您把我重新拉回到起跑线上,让我有机会继续努力。

龚老师,很感谢您为我所付出的一切;很感谢您,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把我拉了回来,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我会用我的好成绩来回报您。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重耳流亡作文仿写【四】

亲爱的老师:

您好!金风送欢笑,丹桂花香飘。我想轻轻地对您说几句心里话:

老师,人人多用“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您的无私奉献。老师,您像甘甜的雨露,我们是嫩芽,您滋润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

老师,您是园丁,我们是鲜花,您辛勤地培养我们,让我们幸福地成长。

老师,您是指南针,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让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

您的教诲是春雨,您的关怀像阳光,您的爱,我们永生难忘。

老师,您每天呕心沥,不分白天夜晚认真备课、批改作业,不就是让我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吗!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努力奋斗!

老师,在这教师节之际,我们衷心祝愿老师永远健康,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重耳流亡作文仿写【五】

课后作业:我们需要家国情怀

“世界只有两种感情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有增无减,终生不变:一个是爱家,另一个就是爱国。希望同学们能从这堂课中感悟抗战期间爷爷奶奶们的家国情怀,也思考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家国情怀。”

虹桥中学开讲——

学生惊诧:下大雨我们都停课,而他们……

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皇姑区虹桥中学早早在宣传栏中贴上了刊有“从一所中学的流亡抗战看民族崛起”系列报道的报纸,引来学生围观。“没想到,打仗了,学校还要继续上课;没想到,学生还要流亡到那么远的地方。看这些战争年代的读书故事,我们感觉就是震惊!不可思议!”在橙黄色的报纸前,同学们议论纷纷。而读到《重庆那一天,如噩梦般存在》时,有同学的眼睛湿润了。

“有时候我们上课,听到火车的声音,都无法安心听课。而那些流亡学生一边躲避炮火,一边步行赶路奔赴好远的地方上学,我感觉到他们的心思是多么强烈,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珍惜让我们汗颜!”

遇到战争,学校还正常运转吗?学生们还正常上课吗?播放《流亡抗战·爷爷奶奶当年读书报国的故事》纪录片前,记者在八年十七班做了个小调查。回答如下:“下大雨,学校都要停课,打仗了学校肯定不会上课了。”“万一同学们受伤怎么办?家长也不会同意的。”“我有个头痛脑热,我妈妈都会把我接回家,遇到战争怎么会有人去上课呢?”

短片开始播放,学生们的表情凝重起来,有惊恐,也有诧异。“真没想到,学校可以在那么艰苦条件下上课,我们看着都害怕。我懂了,学生只有通过知识来报国,才能改变国家命运。你看东北中山中学那么多学生最后成为科学家、工程师,他们成了国家的栋梁。”学生宋津桥说。

“我太喜欢短片中‘有了学生,就保留了民族元气’、‘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几句话了。一个社会总要有点精神,一个群体总需要一些榜样。我要仔细阅读这些文章。”学生吕英哲说。

珠江五校:

看完纪录片,起立鼓掌

9月1日上午,皇姑区珠江五校学生们观看《流亡抗战·爷爷奶奶当年读书报国的故事》后,还在课堂上阅读了沈阳日报相关报道。

珠江五校六年九班刘子豪说:“姥爷说,日本鬼子侵占中国修‘围子’,设‘部落’,把群众赶进‘人圈’,老百姓过着牛马一样的奴隶生活。为了将侵略者赶出中国,这些学生到南方去求学,他们的爱国精神让我们感动、佩服。”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六年九班响起《松花江上》歌声。

“我以前觉得是为自己学习,看了这个纪录片后我明白读书救国的道理。”李启祥同学说。同学们上了特别难忘的第一课。

近20分钟的纪录片播完后,同学们起立鼓掌。

“开学第一课,我们要学生们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如归、宁不屈的民族气节,引导学生培养出健康、乐观、勇敢、坚强的人格,将来学生们要为国家的强盛贡献力量。”珠江五校校长佟宁芳介绍,该校将在全校开展了解抗战历史、学习抗战精神的教育活动。

二经二校:

有这样一所中学?真没想到

开学前一天,二经二校就将刊登“从一所中学的流亡抗战看民族崛起”系列报道的报纸张贴到校园宣传栏。“东北还有这样一所中学?真没想到。”宣传栏吸引了不少老师和学生家长。

9月1日,该校组织学生观看了《流亡抗战·爷爷奶奶当年读书报国的故事》纪录片,并围绕“流亡抗战”在学生中开展征文、写活动,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一六五中学:

“流亡抗战”是活动主题

走进一六五中学,操场上,几名解放军战士正在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军训。

校长金至涛告诉记者,每年新生入学军训已经成为该校开展国防教育、抗战教育的一部分。今年该校又多了一项内容:组织学生观看沈阳日报、沈阳网和市教育局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流亡抗战·爷爷奶奶当年读书报国的故事》,并围绕这个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将其当成新学期开学的主要活动。

九年一班学生杨济同说,当年东北中山中学的学生流亡途中不忘抗争,不忘学习,千余名学生参加了拯救民族危亡的“一二·九”运动,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写了浓重的一笔。今天的学生应该向他们学习。谈到“家国情怀”,九年三班学生童尧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像爱家一样爱国。每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事做好了,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建设我们可爱的国家。

70年前“第一课”

谁见过大衣当黑板?他们见过……

这堂课的主讲人是沈阳日报记者周贤忠。他受几位参与流亡抗战的东北中山中学老校友委托,讲述70年前的“开学第一课”。

我们共走访了8个城市,采访到平均年龄达88岁的近40位校友,其中有四位校友提到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开学第一课”。

南京板桥:上课时日本飞机来了

93岁的赵德本讲了在南京板桥的“开学第一课”。他是1937年从南京考入东北中山中学的。他入学上的第一课就是听老师讲“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故事。老师说,秦灭楚,楚国虽只剩项羽等少数人家,但他仍带着大家不畏强暴,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暴秦。我们也一样,总有一天我们打败日寇、打回东北老家去……正讲着呢,日本飞机来了,但大家谁都没有动,老师坚持讲,同学继续听。为听故事不躲警报,那时的师生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抗战到底、读书报国”的决心。

广西怀远:黑板在老师的大衣上

82岁的穆杰校友讲了在广西怀远的“开学第一课”。穆杰是当时国文老师乌荫棠的儿子,怀远复课时,他最小的弟弟不幸夭折。乌老师忍着巨大悲痛,告别家人回校上课。这就是东北中山中学可敬的老师,无论正经历怎样的苦难,都永远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让穆杰印象最深的要属生物老师王虚中。当时在怀远,复课条件非常艰苦,上课没有黑板,学生问:“还上课吗?”他说:“上!”随后他用粉笔在自己的大衣上画图示,说:“黑板就在我的胸前!”

四川静宁寺:“第一课”是追悼会

93岁的白晶泉在沈阳金秋医院病房里讲述了在四川静宁寺的“第一课”。1939年5月3日下午,学校在重庆储奇门码头集合准备前往静宁寺,在等船的时候,遭遇日本飞机轰炸,五名师生不幸罹难。学校到静宁寺后上的“第一课”就是开追悼会。郝泠若老师还专门写了挽歌:你们安息吧,在荒原上,星寒兮月冷兮风雨兮凄凉!抗战的旗帜正在高张,报仇的单子让我们来承担。老校友白晶泉说,这场追悼会后来变成了声讨会。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回老家去!抗战到底,收复失地!呐喊声在操场上空久久回荡。

沈阳:一堂校史课记了一辈子

85岁的高清宝讲的“开学第一课”就发生在这个礼堂。他是1948年秋考入东北中山中学的。那时东北中山中学已经北归沈阳。入学第一课便是听王虚中老师讲校史。高清宝说,这堂校史课让他记了一辈子,就如精神雕像,时时立在他的眼前。他为这所学校在抗日烽火中弦歌不辍而感动。虽然他只在这所学校上了三个月,学校并入东北实验学校,也就是今天的省实验中学。但他始终认为东北中山中学是沈阳最好的中学。一堂课竟对一个学生的一生产生了影响,这也是我们沈阳日报和市教育局开办这样的“开学第一课”的一个初衷。希望今天的“开学第一课”能在每个同学心中打下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