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三苏祠美景作文(参观眉山三苏祠的作文怎么写)

三苏祠美景作文(参观眉山三苏祠的作文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4-06-21 13:42:21
三苏祠美景作文(参观眉山三苏祠的作文怎么写)

三苏祠美景作文【一】

我在这管墅桥南的长条石桥上站立着,显得有几分沉醉,好久,都一直默默地凝望着眼前这美丽的景色。

水是那醉人的水,也是那江南的水,那样温柔。以致于使我觉得,一点儿不像水,倒更像一块透色朦胧的玻璃,铺盖在天地间,笼盖住了蓝天,笼盖住了大地。几处时浓时淡的绿波,变得更加微妙了。水面上,亮着生命之色,不时地送来一丝一丝或淡红或浅蓝或幽黄的颜色。从远处看去,又像是薄云中透出的点点星光,使水面平添了几分新意,催生了些许诗意。

顺着石桥折而向南,来到那曲折的幽廊。花是醉人的花,是那样的欢快,以致于我的心儿都欢快起来了;草是醉人的草,是那样的雀跃,以致于我的心儿也雀跃起来了;树是醉人的树,是那样的有力,以致于我的心跳也有力起来了。

时值深秋,却不见其丝毫凋落之意,只是盛开,只是长高,只是茂盛,只是如春天般勃发,如春天般蓬勃,如春天般欣欣向荣我的心儿一直激荡着,涌动着着,假就如眼前这刻刻不停向前奔流的水儿。想到此,我便蹲下身,用手拨了拨水,河水淳淳的,浓浓的,如绍兴的黄酒一般。

哦!这醉人的如酒般的水,是那样的润,就如玉一样的润。轻轻荡着,时而几颗小露珠落下,滴在水面;忽而几层涟漪溅起,那便是亲吻着她了。她也羞了脸,绿玉在镜面来回荡漾着荡漾着我静静地闭上眼睛,尽情地呼吸着若有若无、清爽宜人的水汽,心头的醉意又添几分。

不远的湖面上,又是一座曲折的石桥,就像沉睡的蛟龙,只露出健硕的肌肉。

旁有树,叫得出名字的很多:杨柳、桃树、枫树、梅树但叫不出名字的更多,低矮的,成丛的,高耸的`,盘虬卧龙般的各种姿态的都有,真是琳琅满目,不可计数矣。我游着,玩着,想着:哦!大自然真是巧夺天工,有限的空间,盈满了这无限的风光,天上瑶池也不过如此吧。

眼前盈盈清波,身旁处处美景,我深深地沉醉了,醉在这湖光水色里,久久也未曾走出这如画的美景。

三苏祠美景作文【二】

冬天的背影渐渐在四季的轨道消失了,转眼间,春天来了。

我独自一人在小路上散步。渐渐地,天下起了毛毛小雨,这也许是春季的第一场雨吧!像牛毛,如花针,似细丝,从空中降落下来。朦胧的小雨逐渐笼罩了房屋、大地,如同薄薄的纱衣披在身上。撑着小伞的我,慢慢地走在幽静的小路上。浅浅的小草布满周边的空地,嫩嫩的,绿绿的,依稀中还点缀着几朵小花。俯下腰细察,忽闻淡淡的香味,只觉空气中似乎酝酿着薄荷。伸手抚摸这些可爱的小草,软软的,柔柔的。雨渐渐停了,小草尖角上滴着几粒晶莹剔透的“珍珠”。湿润的空气中,依然弥漫着那淡淡的薄荷气息。

转过拐角,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我从未见过如此茂盛的紫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倾泻下来。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活泼热闹,连蝴蝶蜜蜂也赶来凑热闹。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下,是一个个小小的“船舱”,那里似乎装着仙露琼浆,似乎酝酿着蜜糖。真是“百般红紫斗芳菲”呀!

“吹面不寒杨柳风”,此时的春风,充满了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和蜜糖味儿,涌入我的鼻孔。几丝黑发被风扬起,如同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额头。教室里那朗朗读书声,树上那婉转清脆的鸟鸣声,伴随着出风送入我耳里。

走到河岸边,那棵沉睡了整个冬季的大柳树终于醒来,抖擞精神站在岸边,流水潺潺,此情此景,如同一幅风韵十足的水墨画。阳光照耀,水里的鱼儿在游动嬉戏,真快活!偶尔洒下一片鱼食,众多鱼儿便纷纷探出头来争先恐后的争抢着;有时抛下一块小石子,随着水花的溅起,原本在嬉戏的鱼儿一下子没了影,大概都躲到别的地方去了。

这春天的美景,我多希望用照相机拍下。可眼睛不正是一台台照相机吗?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心灵去储存美,把每一分美景永远珍藏在心中。这就是我心中的美景。

三苏祠美景作文【三】

当你仰望星空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它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景色。夜空有数不清的星星陪伴,永远都不会寂寞。

遥望那逝去的流星(青春年华),我眼中闪过一丝泪光;遥望那逝去的流星,我心中充满了悔恨;遥望那逝去的流星,我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当时光飞逝,青春慢慢画为句点,你是否体会到了青春给你带来的收获?“不是”因为你并没有体会到青春的真谛,你让青春白白的流逝,你又做了些什么呢?

青春就像一道风景线,沿途的景物真的好美好美,你是否看见了?青春就像一壶美酒,细细品味,它真的很纯很纯,你是否体会出来了?青春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路,它真的好亮好亮,你是否发现了?眼下,一次青春的重大抉择出现在你的面前(中考),正虎视眈眈的看着你是否可以度过这一次青春的坎坷。青春飞逝,你是否把握了这一次次机会?是否为了它们去奋斗?去拼搏?去努力?

你们,还在起跑线上徘徊的你们,不要再犹豫了,不要再让你的年华虚度,当青春飞逝,你们不要在深山野岭之间,痛苦而陡然的呼唤;“归来兮,我逝去的青春,归来兮,我虚度的年华!

仰望星空,看着那满天的繁星,我的思想早已飞翔,飘向那永不坠落的流星,而那永不坠落的流星将成为我心中永存的美景。

三苏祠美景作文【四】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参加北域老师主讲的\'“行走的课堂”。

我们一大早就出发去眉山了,不久来到了三苏祠。我们到的时候,老师已经开始讲苏东坡的祖先的故事了,原来苏东坡的祖先在陕西,后来经过了唐朝末期的战争来到了这里。

我们一路听,一路看。

到了洗砚池,一个五边形的水池,苏东坡当年洗毛笔和砚台的地方。洗砚池前方有一堵墙,上面刻着一些诗词。墙头有瓦,立着一只石狮子。墙上“洗砚池”三个字旁边,画着两条跳出水面的鱼和一些水花。池子有围栏,池水面上有很多落叶,小虫在落叶上嬉戏,水底有绿色的水草和沙石。我们听着老师讲课,旁边还有哥哥姐姐在画和记。

我们还去了瑞莲池。瑞莲池是一个很大的水池,夏天的时候会有荷花从荷叶间钻出来。 此时,池中没有荷叶,只有水草和一条旧木船。

我们最后去了苏氏祠堂,正殿里有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殿外院子中还有一口井,这口井是一口古井,因为井口有一两道井绳磨出的沟槽。那时,有的哥哥姐姐在画这口井,大家也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这口井的故事。

三苏祠之旅,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我今天玩得很开心!

三苏祠美景作文【五】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画面上也须有万顷碧绿,也许有林间晓月,也许有当空皓月。我最喜欢的还是纯朴的四季美。春天,一切都像刚谁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河边,微风拂岸,杨柳依依,小草偷偷地把脑袋探了出来,伸了个懒腰。花园里,简直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由名字的,没名字的,随处可见。不时地来几阵风,不但不会使人生气,还给人带来了凉爽,真是“吹面不寒杨柳风”啊!

夏天,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季节,荷花千姿百态:有的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含苞欲放;有的似乎还没睡够,继续沉睡;也不出来。树上的蝉儿到活泼起来了,像个男高音,卖弄自己尖锐的歌喉。蚊子多了,自然蜻蜓这个“捕虫能手”也没闲着,他们飞来飞去,像个尽职的巡捕。

秋天,是枫叶向人们炫耀自己姿色的时候了,满山的枫叶,不愧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一阵秋风吹过,枫叶“刷刷”的飘落下来,给小山装上了红装;要是这时候站在山上,真会感到挺浪漫的。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又有很多水果上市,可以让我享口福了。

冬天,下几场大雪就再好不过了,一切都变成白色的,放眼望去,可谓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每户人家门口,都会有几个雪人,不用问了,肯定是孩子们做的。农民伯伯们乐极了,也难怪他们这么高兴,“瑞雪兆丰年”嘛!

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美景。如果人们加强对大自然的保护,不再有暖冬,不再有化学污染我相信,离那一天就不远了。

三苏祠美景作文【六】

没入碧天的白桦林,无拘无束地向天际漫开树枝,加以青翠欲滴的阔叶缀点,在枯瘠之中无意泛起几圈生机,阳光被揉碎在枝丫中,渗透那零星的空隙,映亮了明澈的湖,从湖心散开,是光的涟漪,赋予了水华光辉的夺目,水华迸溅出来,在雏菊上遗留下灵动,雏菊随风摇曳,柔嫩中弥漫着清香,被风窃走,在林中每一隅遗留下斑驳的新生。

我焦急地在林中疾奔,寻找出口。

枯茸被踩碎的声音格外脆耳,却悚然失去了踪迹。呛了几口清凉的间隙之中才意识到被水浸润,我扑腾地游,未曾睁开双眸,破水而出,去毅然伫立在湖心。昂首仰望落日的余晖淳朴耀眼,在视野中依稀还能分辨出水迹的模糊。

我拧干衣物等待风干,谋划着接下来的行程。星云的.灿烂轰然闯开了我的心扉,月光更是如泣如诉、缓缓流淌,流灌着落落雏菊,那雏菊有水纹的底色,却映着星河的璀璨,整片林中有说不出的静谧。

我寻觅出口,别离了心中的风景。在日后行程中,我看过林涛的壮阔,却不及白桦林的静羌;我赏过碧色的湖涛,却不及泉水的甜津;我折过曙光的明耀,却不及余阳的残温;我拎过芬华的花海,却不及雏菊的生机……

我想再回到心中的风景,独享那一片美。

却不曾料到有一天,我开始最后一次漂泊,误闯了一片星空之下的白桦林。

望着那波光粼粼的湖,我候在白菊旁。

三苏祠美景作文【七】

三苏祠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原是一所面积约五亩的中式庭院,经过历年不断添修扩建,现已占地六十二亩。

挡眼即是南大门,门楣上悬挂黑底金字横匾,上镌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三苏祠”三字。门柱“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走进三苏祠,只见祠内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屋宇典雅,堂廊相接,匾额对联,缤纷耀彩。

远古的中式庭院,已截截枯槁,苏宅古井,绿苔丛生,黄荆树盘曲出枝,枯木逢春。现存的三苏祠建筑,大多数是清朝修建的。前厅为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三楹四柱二室。前厅之后是一四合小庭院,穿庭院正中石权路,上三级垂带式台阶进入正殿。正殿又名飨殿,大殿内塑有三苏父子像,正中悬挂一匾“养气”。正殿前廊两侧,置放有铁铸钟一口,大鼓一架;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

饶正殿后房廊,下三级踏道,顺石板路前行十余步即到启贤堂,启贤堂原是苏家供奉祖先,神位的祭堂,堂前有正殿,东厢房和快雨亭三间构成不规则的四合庭院,正值八月中秋时节,园内,金银月桂争艳吐蕊,香溢满园。启贤堂后为木假山堂,据说,苏询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叹其:“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漂沉汨没于湍沙之间,拖泥沙而远斧斤”之幸者。赞其“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着,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中峰,而岿然决无阿附意。”木假山峰昭示着不朽的道德精神和高风亮节。

整个祠堂并不大,而建筑颇不少,如抱月亭、木假山房、百坡亭、启贤堂等,但给人的感觉并无壅塞。因为已被古木竹石间隔包围,反倒显得古意盎然。

看过木假山堂、来凤轩,转向披风榭,此处有东坡石像。只见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